改變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從中學開始,我的東西擺放的就十分雜亂,定期也會整理,但是過不了兩個星期,就又回到了原來的模樣。到了大學,在同學的影響下,發現有很多東西都不必要,早就該捨棄,然而貌似每個東西都有故事,又都捨不得。也許是從很小被教導節約的美德,斷舍離一直都無法付諸行動。

直到最近在讀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時,在工作閒暇之餘靜下心來細細體會。據說《斷舍離》自2013年在中國出版以來至今,可以說帶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也受許多人的追捧,也由這個話題還專門引出了關於“斷舍離”的文化。“斷舍離”也成為了當時最紅的網絡語言之一。

改變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而現在“斷舍離”已然成為一種現代生活的理念。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切都從收拾自己的空間開始。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與斷舍離的思想不謀而合,越是複雜的東西未必符合實際的情況,簡單的生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斷舍離通過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間,讓自己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

它本身強調的不僅是清減外物,本質上是希望我們能夠通過清減外物來不斷地反思自己與物體之間的關係,瞭解自己,反觀自己。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生活環境的改善,更多的是心智模式的改變。

斷——斷掉不需要的東西。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那種清除冗餘之後的輕鬆和清爽感確實讓人舒暢。我們都聽過“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稱二八定律。這種定律幫助我們做事如何省力,在企業管理學和社會學廣泛應用。我們人生重要的事情佔20%,不重要的佔80%。我們要學會花80%的精力時間在20%的事情上,而不是花80%的精力在80%的事情上,用這種方式給你的人生做減法。給人生做減法,不是讓你鋪張浪費,不是讓你學會心狠,不是讓你懶惰無所作為。而是讓你時刻明白:何人、何物、何事對你才是最重要最寶貴的。儘可能斷掉、扔掉耗費了自己精力的多餘事情,專注在自己真正需要的事情上。

舍——捨棄多餘的廢物。佛家說的戒定慧,首先就是捨棄很多東西,你簡單了,你就能定下來。瞭解自己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在定力面前,你首先要學會給人生做減法,知道什麼是你不要的。生命怎麼活都會有遺憾,關鍵在於你怎麼去領悟,給這個遺憾的部分更崇高的嚮往,然後尊重、包容它,反而會把這個遺憾的部分變成一種生命力的圓滿。

改變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離——離棄對事物的執念。心中的執念導致了對生活的不滿。就像昆德拉說的,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時代,親人愛人朋友的生離死別,最後世界上彷彿只剩下我自己,但是我們又不擅長告別,不能忍住心裡的傷痛割捨和以往的紐帶,裡面有不捨,有不甘,有不安,有無數個不能前進的理由。人生在世就是在不斷擁有及不斷失去的過程中體驗生活,我們不能只是習慣擁有而拒絕失去,應該在失去和擁有的過程中,逐漸修煉成了一個更為豐富、多元的自我。

誠然,“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我們自己。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將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並致力於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

改變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不憶過往,不懼將來,放下心中所執,專注於當下。然而,對於我們真正重要的東西,非要斷舍離之後才撥開迷霧看得真切。把心用在重要的事物上,讓我們心情愉快,備受珍重,這才是斷舍離的要義。

所以說“富有”的人生,從斷舍離開始。相信行動會給你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