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唐代詩人李白的筆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有人說,不到劍門關,或許你不會知道蜀道到底有何艱難,從古至今,劍門關素有”蜀北屏障、兩川咽喉”、“劍門天下險”、“蜀之門戶”等美譽,劍門關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蜀道難》中“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聞名。它集蜀道文化、三國文化、戰爭文化、紅色文化於一體。基於此,1992年,劍門關鎮正式設立,2006年6月,劍門關鎮正式直屬於劍閣縣。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劍門關的歷史可謂是悠久綿長,唐朝武則天時期開始,將普安縣、永歸縣、陰平縣合併新置劍門縣,屬始州(治普安縣,今普安鎮)。唐朝先天二年(713年),始州改為劍州,“取劍閣為名也”,劍門縣屬劍州。從隋唐開始,便於劍門關設軍事建置,立關令並置大劍鎮(治地劍門場)。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永歸縣(治今店子鄉)併入劍門縣。景德二年(1005年),劍門縣隸屬劍門關都監。景德三年(1006年),劍門關直隸京師,以東京兵出戍。熙寧五年(1072年),劍門關、劍門縣析而為二,皆還隸劍州。元符中,劍門關隸屬劍門縣,“敕縣令通管關事”。寶祐三年(1255年)蒙軍攻蜀,隆慶府(劍州升置)治所移至苦竹寨(今劍門關鎮朱家寨)。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隆慶府為劍州,劍門縣併入普安縣(治今普安鎮)。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廢劍門關;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立劍門關,置百戶戍守。

清朝為劍門驛。 雍正時,劍州轄3鄉,設劍門鄉,下設4甲。

同治十一年(1872年)劍州改劃為13保,設劍義保(治劍門關)。

宣統二年(1910年),設安仁鄉,轄劍義保、廣安保,安仁鄉、劍義保同治劍門。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民國元年(1912年),設劍門分州。

民國二年(1913年)劍州改為劍閣縣,設劍門分縣。

民國三年(1914年),廢劍門分縣及安仁鄉,改劍義保為劍義團併為劍閣縣佐駐地。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團為區,設劍義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在劍門設置劍門鄉蘇維埃。 同年秋,劍義、體仁、雲平區合併為第六區(治劍門),區下設聯保,聯保下設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推行新縣制,廢除聯保,設劍門鎮。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重新調整政區,劍門鄉屬第三區轄。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1950年,成立劍門鄉人民政府;

1951年在此設第八區公署,後遷治漢陽鋪稱漢陽區;

1956年春,成立中共劍門鄉委員會,劍門鄉人民政府改為劍門鄉人民委員會;

1958年,實行政社合一,劍門鄉改為劍門人民公社,劍門鄉人民委員會改為劍門人民公社人民委員會;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共劍門人民公社委員會、劍門人民公社人民委員會停止活動,成立了“劍門人民公社抓革命促生產領導小組”;

1968年5月,成立了劍門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4年,漢陽區遷至劍門場。

1985年1月,劍門鄉改為劍門鎮。

1989年,漢陽區複稱劍門區,總面積325.9平方公里,轄劍門鎮、漢陽鎮2鎮和小劍鄉、抄手鄉2鄉,共40村,280組。

1992年,拆除劍門區公所,劍門鎮改為劍門關鎮。

2006年6月,劍閣縣撤銷“區”督導辦公室建制,劍門關鎮直屬劍閣縣。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劍門關古鎮

劍門關因在劍門隘口設關而得名,劍門居於大小劍山中間,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裂,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在這裡,流傳著“五丁開山,劍門神劍”的故事,相傳古蜀國王開明十二世時,北方強秦欲吞蜀。然蜀國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秦王施計,稱贈蜀王五金牛、五美女。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攜神斧神劍,入秦迎美女、運金牛。五丁力士劈山開道,返蜀行至龍門山,忽見一條大蛇擋住去路,一位力士舉起手中神劍砍向大蛇,只聽一聲巨響,山崩地裂,五丁力士及五個美女被壓山下。龍門山被神劍攔腰劈斷,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形似門,故稱“ 劍門”,其山改稱“劍山”。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漢德縣(治今漢陽鎮)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於此地“鑿石架空為飛樑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謂之劍閣,成為軍事要隘。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如今的劍門關鎮轄2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域面積132.7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劍閣縣北部,東與張王鎮、高觀鎮接壤,南、西與漢陽鎮相連,北與下寺鎮、昭化區毗鄰。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劍門關及其所屬的劍閣縣受災嚴重。為此,得到了黑龍江省援建總投資15億元,助力災後重建,其中旅遊扶持項目投資1.5億元。劍門關古鎮改造作為旅遊扶持項目之一,於2008年8月開工建設,2009年12月30日竣工,所以,現在的劍門關古鎮雖為仿古建築但質量較高。古鎮多為兩層高的傳統建築,商鋪鱗次櫛比,在這裡,遊人可以感受到濃郁的川蜀文化氣息。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基於劍門關的知名度,劍門關鎮設立了劍門關風景區,如今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之一,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自然保護區,四川省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理》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劍門絕壁

劍門關風景區由劍門關、翠雲廊兩個緊鄰景區組成,總規劃面積84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6平方公里,有觀賞景點(區)300餘個,主要景點有劍門關、劍閣道、七十二峰、小劍山、姜公祠、姜維墓、鄧艾墓、鍾會故壘、金牛道、後關門、石筍峰、梁山寺、雷霆峽、翠屏峰、仙峰觀、古劍溪橋、志公寺、4D影院、鳥道、玻璃景觀平臺等,是四川大九寨環線的重要節點和蜀道三國文化精品旅遊線路的支撐中心。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劍門關關樓

劍門關景區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劍門關關樓,據史料記載: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為鞏固蜀地,把劍門關作為據險扼守的蜀北大門,利用這裡“亂石環抱楚天昏,兩岸相峙如一門”的險勢,在大小劍山之間的隘口,依崖砌石立門為關,置尉鎮守。自此,這裡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塞。以後,歷代都在這裡修門建樓,使劍門關兵樓日趨雄偉,成為劍門蜀道上的一處靚麗風景點,明時又重新建造,清時幾經修復,於民國24年(1935年)修川陝公路時被全部拆毀,為了使天險劍門重現雄姿古貌,1992年國家投資修復了古關樓。 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使關樓嚴重受損,2009年,劍閣縣決定在清代關樓的原址上重建關樓,關樓是仿照明代關樓重新修建的。重建的古關樓,是仿古建築,恢復了古關樓的原貌,關樓與周圍的險山幽壑環境渾然一體。登樓望遠,劍門七十二峰盡收眼底,秦嶺高山隱約可見。屋蓋覆青灰色琉璃瓦,脊上飾有吉祥鳥獸,四簷外伸,翹角當空,銅鈴隨風擺動,陣陣有聲。關樓東側高處,築有706米高的烽火臺;臺與關樓又以城牆相連。當遊人身臨其境時,只見關樓戰旗迎風飄,城下劍溪水長流,使人頓發思古之情,心曠神怡。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金牛橋

劍門關鎮因劍門關而名揚天下,因劍門關景區而蜚聲海內外,作為廣元市的旅遊大鎮,劍門關榮譽頗多,近年來,先後獲得廣元市衛生鎮、四川省重點鎮、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鎮、四川省第一批“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全國文明鎮、全國生態鎮、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鎮、 首批省級森林小鎮 等稱號,如今108國道縱貫劍門關鎮南北,穿越鎮域16.6公里,交通便利。

中國鄉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重鎮—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鎮

西成高鐵通車後,去往劍門關就更加便利了,劍門關站讓很多人誤解它在劍門關鎮,實際上不是,劍門關站位於下寺鎮,距離劍門關鎮17公里,所以要到劍門關鎮的話,坐西成高鐵到劍門關鎮也是很好的選擇。作為三國文化氣息濃厚的一個旅遊大鎮,值得一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