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五個明白人+一個糊塗蛋=鴻門宴

小說:五個明白人+一個糊塗蛋=鴻門宴

楚漢爭霸

作為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眾人皆知的大戲,兩千多年來,《鴻門宴》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反覆研讀。古往今來,也誕生了不少深諳此戲的學者、學究。

但是,您可能還不知道,這場鴻門宴的精彩程度,比您想象的還要精彩得多。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實際上就是五個“明白人”,陪一個“糊塗蛋”吃的一頓飯。

事實正是如此!

這部大戲的起因,我就不再闡述了,無非是一個人“腦子短路”的結果。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軍攻入咸陽,因為貪戀阿房宮的金銀財寶、性感美人,他命人把守函谷關,不讓其他諸侯入關。他準備當一個名正言順的“關中王”,從此逍遙快活一生。

當然,劉邦這樣做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他更是不費筆墨,用簡練精闢的話語寫道:“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

可見,項羽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劉邦也徹底懸了!

殊不知,在這段家喻戶曉的歷史中,有兩個很小的問題,兩個經常被人“忽視”的問題:

第一,項羽為什麼“大怒”?

第二,項羽為什麼“要大怒”?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根據《史記》的記載,項羽大怒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漢軍內奸曹無傷的密報,說劉邦要自立為王:

“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史記·項羽本紀》

其二,項羽“亞父”范增的“惡意中傷”: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史記·項羽本紀》

意思是說,以前劉邦居住山東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地痞、流氓、無賴。如今進了咸陽,他卻什麼都不要,財寶也不取,女人也不幸,這是要收買人心,自立稱王呀!而且,我看這小子渾身冒青煙,有左青龍、右白虎的勁頭,還是一個五彩顏色的,這是天子才擁有的氣呀!

范增的這段話,看似說得頭頭是道,但是細細品味後,這裡就一箇中心思想——栽贓陷害!

要知道,劉邦不取財寶、不幸女人,怎麼就成收買人心,自立稱王了?也許,人家改邪歸正了,或者當天身體不好呢?至於王者之氣,那就更不靠譜了,誰見過呀?王者之氣又不是PM25,你說有就有?給個數據、指標、濃度。

再重複一遍,這就是在有意“栽贓陷害”。

話雖如此,但是范增的這番話還是收到了奇效,至此,項羽“大怒”。

作為項羽最信任的謀士,“亞父”范增的這番話確實能夠勾起項羽無限的怒火。但是,范增到死也沒有明白,項羽真正憤怒的原因,不是劉邦的所作所為,或者是準備跟他爭奪天下。

項羽真正憤怒的原因,是為一樣東西,一樣能夠滿足他虛榮心和自尊心的東西。

這個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面子。

想想項羽當時的心態吧,鉅鹿一戰,項羽擊敗了四十萬秦軍,他已經成了“上將軍”,儼然就是所有諸侯的總指揮,天下第一盟主。

帶著這個光輝而燦爛的頭銜,項羽趾高氣揚、志比天高,他也習慣了諸侯對他的尊重與服從。可是現在呢,劉邦居然不尊重自己,還敢關門轟自己,這太不給面子了,項羽焉能不憤怒呢?

可見,在項羽這種“頭腦簡單,逞匹夫之勇”的男人眼中,天大,地大,但都不大,唯有自己的面子才最大!

丟了面子,才是項羽憤怒的原因!否則的話,就沒法解釋,當聽說劉邦佔據關中後,項羽卻在“大怒”。因為根據范增的言論,項羽應該“大笑”,何來“大怒”之情?

第二個問題:項羽為什麼“要大怒”?

因為,他是一個糊塗蛋。

要知道,如果項羽能夠理智地、冷靜地、縝密地分析一下,他就會清楚地知道,在這個群雄逐鹿的時代裡,項羽跟劉邦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只是一群為了爭奪地盤,暫時攜手合作、互相利用的“軍閥”。

當秦王朝還存在的時候,劉邦跟項羽可以在一個公司共事,為了打敗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而努力。但是現在呢?秦王朝已經宣佈投降了,它已經徹底退出這個市場了。那麼,繼續在這個市場上博弈的人,將不再是並肩作戰的友軍了,而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搶佔地盤的直接對手了!

因此,當歷史進入一個全新的拐點後,如果項羽能夠冷靜地分析一下,好好地回味一下范增的話,他又何必“大怒”呢?因為要攻擊對手,一定要名正言順、抓住對方的口實,而劉邦阻擋項羽入關的事情,正是項羽集團攻打劉邦集團的最好藉口,沒有之一。

此後,從楚漢爭霸開始,一直到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項羽再沒有找到一個這麼好的“藉口”,一個千載難逢的“口實”。

可見,派兵把守函谷關這件事情,對於劉邦來說,這就叫利慾薰心、沒事找死;而對於項羽來說,這就叫機不可失,天賜良機!

出現了這樣一個結果,如果把項羽換成別人,比如三國裡的曹操,他在自己的睡夢裡,也會咧著嘴開懷大笑吧。

假設項羽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他一定會率軍攻擊劉邦。到時候,項羽麾下四十萬精銳之師,會把劉邦的十萬大軍碾成肉泥!中國的歷史就將被徹底改寫,項羽會最終獲得天下,那個全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大漢王朝”,也肯定不復存在,不會登上歷史的舞臺。

但是,就在這個歷史的拐點上,歷史這個導演,就是這樣出其不意,或者是“冥冥之中自有天註定”。

為了讓劉邦存活下去,繼續活躍在這個舞臺上,這個導演決定——在劉邦集團裡將出現一個漢奸,讓劉邦集團差點兒毀於一旦;而項羽集團裡也要出一個內奸,將力挽狂瀾,拯救劉邦的性命,好讓這部大戲繼續演下去。

這個項羽集團的內奸,就是項羽的堂叔——項伯。

項伯,名纏,字伯,項羽的堂叔。早年,項伯跟隨項梁南征北戰,項梁戰死後,他就投靠了侄子項羽,幫他統一天下。

說實話,項羽對這個堂叔確實不錯,不僅賜他金銀財寶、良田美眷,還任命他為自己的左尹,就是左丞相。但是,就是這麼一個位極人臣、掌握項羽集團機密的人,卻當了一回政治糊塗蟲,成了一名內奸。

書接上文,項羽“大怒”後,雖然目標還是糊里糊塗,但是項羽依舊做了一個決定,一個對自己和集體最正確的決定:

明天一早,讓士兵好好吃一頓,然後去把劉邦集團滅掉(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至此,對於劉邦集體來說,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禍,已經臨頭,而直到項伯“跳出來”,劉邦這些人才如夢方醒,驚恐不已。

那麼,項伯為什麼要洩露軍事機密,救劉邦一命呢?

說實話,項伯最初的考量,並非解救劉邦。他真正相救的人,是那個“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即張子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