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過嶺!水、電、通信…都走冬奧延慶賽區這條“生命線”

5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海拔750米高的綜合管廊工地現場,這條管廊將成為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生命線”——綜合管廊作為延慶賽區基礎性保障工程,為延慶賽區造雪用水、生活用水、再生水、電力、電信及有線電視等市政能源接入提供通道,還能為冬奧會後開展大眾冰雪運動、實現冬奧場館的可持續利用提供市政保障。

在綜合管廊3號支洞前,能看到這個呈城門洞形的管廊截面分上下兩層。順著臺階爬上較高層的隧洞,眼前的場景“別有洞天”:隧道一眼望不到頭,燈光點亮了前方的路面,工人們正忙碌安裝管線支架、預留探頭、傳感器等設備。

穿山過嶺!水、電、通信…都走冬奧延慶賽區這條“生命線”

“這是冬奧會延慶賽區的 ‘生命線’,也是國內首次在山嶺隧道中建設綜合管廊!”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將各種管線的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北京冬奧延慶賽區市政能源接入通道採用了地下綜合管廊方式進行建設。

京投管廊公司副總經理韓寶江介紹,這條綜合管廊南起佛峪口水庫、北至延慶賽區核心區,全長7.9公里。管廊進口段海拔550米,出口段海拔1100米,由南至北向山上延伸,兩個標段的平均坡度分別是5%和10%,山頂最大坡度達到15%,垂直提升達550米,運送物料的車輛都得配上防滑輪胎。

穿山過嶺!水、電、通信…都走冬奧延慶賽區這條“生命線”

施工所處的燕山山脈地質條件異常複雜,不同強度圍巖交替出現,導致施工難度極大,對技術要求極高。在山中開闢“生命線”,除了傳統的鑽爆法外,施工還用上了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等施工技術,這在山嶺隧道大坡度施工中開創了先河。

記者眼前的綜合管廊已經有了雛形,在4月末已經具備了管線入廊條件,下一步將分隔成各類功能倉:其中上倉為電力倉和電信倉,下倉為水倉,包括造雪用水、生活用水、再生水,地面上還將安裝檢修特種車輛通道。

穿山過嶺!水、電、通信…都走冬奧延慶賽區這條“生命線”

按照工期計劃,綜合管廊將在9月具備通水、通電的條件,先於場館建設實現完工,為延慶賽區冬奧會各項測試賽提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