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聞不斷為何還能瞞天過海? 這家藥企299億一夜蒸發坑了22萬投資者

丑闻不断为何还能瞒天过海? 这家药企299亿一夜蒸发坑了22万投资者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石省昌 陳鋒 北京報道

一份年報14處會計錯誤,299億元貨幣資金被質疑造假,5次捲入受賄風波,8個月內市值蒸發近千億,白馬股康美藥業(600518.SH)面臨上市以來最大危機。

2019年4月30日,A股開盤後,康美藥業迎來“債股雙殺”局面,股價一字跌停,最終收盤價9.45元,同時,“15康美債”跌20%後遭中期臨時停盤,恢復後最終收盤跌超11%。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康美藥業創始人兼董事長馬興田卻表示,“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但是,多計貨幣資金高達299.44億,金額刷新A股紀錄,又豈是一句“財務差錯”便可輕輕抹去?

市場問責,審計程序是否失當

面對鉅額的會計差錯,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銀行)成為市場第一問責對象。康美藥業發佈《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後,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下稱“正中珠江”)立馬被推上風口浪尖。

回顧此次“會計差錯”中,有三個問題亟待釐清。一是按照審計慣例,期末貨幣基金需要銀行函證確認,那麼,銀行賬面上存在的虛增299億貨幣資金,是銀行過失?還是康美藥業篡改詢證函?抑或是審計師的問題?二是在存貨方面出現的會計差錯,審計師是否翫忽職守?三是2017年會計報表失真,之前的會計報表是否也需調整,其貨幣資金、存貨、收入是否真實?

多個問題難解已然說明,康美藥業的財務數據的審計程序存在嚴重問題。根據資料顯示,自2000年康美藥業IPO 以來,即正中珠江為其提供審計服務,至今已達19年,在此期間,正中珠江為其出具了17份“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收取總費用達4000萬。

2001年至2008年,康美藥業支付給正中珠江的報酬大都在30萬左右,2009年開始,大幅度攀升至百萬級;2010年-2012年,審計報酬分別為120萬元、180萬元和230萬元。2013年開始,中證珠江兼任康美藥業內部控制審計,獲得合計報酬370萬元,到2018年度,合計報酬達640萬元。

如此不菲的審計費用,卻帶來299億的“會計差錯”,康美藥業深夜加急否認財務造假,聲稱是“財務差錯”,是否意味著審計機構或需為其財務謎團負更多責任?

會計角度來看,簽字會計師楊文蔚成為關鍵人物。在康美藥業的18份財報審計報告中,楊文蔚簽字12次,何國銓11次,吉爭雄5次,張靜璃5次,熊永忠、劉火旺、劉清各1次。目前涉及重大“會計失誤”的2017年年報,其審核會計師為楊文蔚和張靜璃。而當年康美藥業IPO時,負責財務審核的會計師也是楊文蔚和吉爭雄。

回顧康美藥業2017年財報,中證珠江給出“財報符合會計準則,公允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評價;但在2018年年報中,正中珠江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表示保留意見的原因主要在於無法確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調查事項,對康美藥業2018年年度財務報表整體的影響程度,公司關聯方資金往來、下屬子公司部分在建工程項目存在財務資料不完整問題。

爆雷前兆,半年內千億市值被腰斬

事實上,康美藥業的此次會計“爆雷”並非毫無徵兆。2018年12月28日,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調查通知書》,對康美藥業進行立案調查,要求公司對此進行自查及必要的核查,這次自查成為康美爆雷的直接導火索。

早在2018年半年報出來後,即有市場投資者質疑其存貸雙高、大股東股票質押比例高以及涉嫌操縱股價的問題。

有財務專業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像康美藥業這種“大存大貸”的公司,貨幣資金造假的可能性極高。

2018年10月22日,媒體報道,深圳博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廉君被公安經偵部門採取強制措施,涉嫌操縱股價,涉及標的可能有康美藥業。據資料顯示,王廉君2010年前於康美藥業任職,且康美持有該投資公司90%股權,公司控股股東之一許冬瑾持有另10%股權。在此之後,康美藥業股價連續崩盤,股價從當年10月9日的21.88元最低跌到當年11月30日的10.34元,市值一度蒸發超過800億元,幾近腰斬。與康美同步崩盤的還有皇庭國際、盛迅達、中洲控股幾家股票,幾家股票的實際控制人皆來自於廣東地區,關係密切,聯動塌盤效應的背後,潮汕幫資金聯合坐莊的局面逐漸顯現。

更早之前,則是投資者劉志清長達四年的舉報活動。2014年,劉志清稱康美藥業存在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但證監會回覆稱未發現康美藥業存在舉報所涉的違法情況,其不服並向法院起訴控告證監會,一審裁定不予立案,二審、最高院終審,投資者敗訴。

2012年12月,《證券市場週刊》聯合中能興業發表《康美謊言》,質疑康美藥業在土地購買和項目建設上涉嫌造假,至少虛增18.47 億元資產,幾乎是其2002年-2010年9 年淨利潤的總和。其高成長背後,很可能是由造假、融資、再造假、再融資所支撐的謊言。但此後被申萬醫藥首席羅鶄質疑其不夠專業,且動機不純。而中能興業亦被稱為“市場渾水”。

醜聞不斷 韭菜好割

與中能興業看空不同的是,國內更多研究機構則持續發表看漲之聲。招商證券、國信證券、光大證券等持續看好,不吝嗇諸如“全中藥產業鏈一體化效應逐步顯現”、“增長亮點頗多”、“現金流強勁”等溢美之詞。

自2018年10月,康美藥業被質疑財務造假,股價一度腰斬,但此後依舊進入上漲通道。當年10月份股價閃崩之後,康美藥業頻繁通過媒體機構發稿,面向市場強調自身的業務能力和以往市場表現。2019年1月5日,康美藥業發佈《關於披露戰略合作協議進展的公告》,一度提振市場之心。

據Wind顯示,2019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有康美藥業的數量為608.45萬股,2018年年底則為8462.89萬股,持有康美藥業的基金產品從177只驟降到10只,除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重倉買入10億股以外,剩餘基金多為被套牢的被動基金。而在公募基金大幅減持的同時,大批中小投資者入場,康美藥業股東總人數從2018年9月份的9.6萬人直線上升至22萬人。

相比公募基金,中小投資者的投資判斷對市場信息的依賴性更強,但在企業頻繁釋放積極信號、審計機構職權執行不到位、監管信息披露不及時的情況下,市場並無從得知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強烈依賴市場風向的中小投資者往往成為市場爆雷的背鍋俠。

另一方面,中能興業自《康美謊言》發表之後,卻需屢屢回應其“做空”傳言,市場焦點從上市公司應自證清白,轉為中能興業屢次回應其關於做空的質疑,此後中能興業亦歸於沉寂。康美藥業多次傳言財務造假,卻始終僅為“傳言”,相關調查卻寥寥無幾。多年來,監管部門呼籲“直接融資”的重要性,但投資者參與到資本市場融資之後,誰又能保證其在質疑公眾公司時,有合法申訴途徑?

除了財務被質疑造假之外,康美藥業做實數次行賄。不過,雖然受賄人員遭受懲罰,但康美藥業的實控人馬興田卻安然無恙,事到如今,當地政府依舊頻頻視察康美藥業。有意思的是,康美藥業還在2019年2月被揭陽市政府授牌康美藥業為“揭陽市重點培植民營骨幹企業”。

2019年3月,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四川省閬中市市委原書記蔣建平受賄罪一審刑事判決書,在判決書中,公司董事長馬興田是行賄人之一。

在此之前,根據媒體報道,康美藥業還捲入其他多起官員腐敗案件。2000年到2012年,康美藥業為尋求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或上市,行賄原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發行審核一處處長、創業板發行監管部副主任李量。

2000年到2014年,康美藥業董事長兼總經理馬興田行賄廣東省委原常委、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涉及金額港幣200萬元、人民幣60萬元。

2004年到2011年,馬興田曾行賄原揭陽市委書記陳弘平,共計港幣500萬元。

2014年到2015年,康美藥業總經理馬某、副總經理李某,先後三次行賄原任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生產監管處處長蔡明,共計港幣30萬元。

儘管受賄者多已鋃鐺入獄,行賄者卻依舊在資本市場大展拳腳,康美藥業一度成為“千億中藥帝國”,更是投資者口中的“神仙白馬股”,在眾多行賄醜聞中越陷越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