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像小時候捧著一本童話書那樣入迷地看書了?

總有大v想害朕


像小時候一樣得到一本好書,隨即席地而坐立馬翻看的情景,已經好長好長時間沒有過了。

不過在圖書館、在新華書店裡看到那些和自己小時候一樣如痴如醉倚在書櫃前的孩子,彷彿又回到了童年。真想和他們一樣放肆自己的熱愛。可是,笑一笑,繞過腳下那兩個背靠背對我毫無察覺的小不點兒,我還是找個不礙事兒的角落吧。

雖然自認為還沒丟掉讀書的習慣,可更多時候是把書當成了工具。

需要資料查閱時,想到了它,百無聊賴時想到了它,甚至晚上睡覺前需要藉助它來催眠……如果書也會講話,肯定要抗議了:這是把我當成什麼了?

好在書只用靈魂佈道:幫你解疑,答人困惑。

一本觸手可及的書,一個簡簡單單的日子,又是美美的一天……


我在街邊賣早餐


在我的印象中,書的價值不在於書本身的“價值”,而在於知識的價值!可以是無限的,也可以是有限的。

曾幾何時我也會想曾經逝去的光陰,但我不後悔,因為那段光陰裡我幾乎每天都看書,小時候也有過像童話書裡面的幻想,在那個晨曦的早上、伴著夕陽的傍晚!坐在草坪上,一本格林童話就會讓我沉醉!

現在依舊每天保持看書的習慣,但更多時候是國學散文的知識,而童話類的書籍,也許就像童話希望留存心底,從未忘記過,從未失去過。

每個人生希望就像童話般美麗,和美妙!





東雲季


確實有段時間了,如果說回到小時候那時看《安徒生童話》那種狀態的話,我看還得回到2007年那段時間。

那時很想學醫,野心很大哈,又沒上過醫科大學卻想學醫。我學醫的目的還是因為我家小孩老是生病,一直咳嗽,不打針,吃藥就會成肺炎。於是想自學來自己治療小孩的病。

記得讀的第一部醫書是《人體局部解剖學》。經常一有時間就跑新華書店看,可是老看不懂又沒有模型,可還是從上午看到書店打烊。不說有多瞭解,也就瞭解個大概。過了2個月後,緊跟著讀第二部醫書《醫學免疫學》,這部剛出不久的書就買下來看,瞭解了免疫系統原來可以防禦和殺死細菌和病毒。也明白了醫生老講我家小孩免疫力太低了的原因。那時幾乎書不離手,太感興趣了。可是由於自己不太聰明,好多地方理解不了。後面也看過利迪亞德中文版《免疫學》,總認為有些地方不對頭,所以一直到現在都懷疑這些書作者搞錯了原理,當然也可能沒有哪裡出錯。只是自己覺得免疫系統只能防禦細菌和病毒,是殺死不了細菌和病毒的(是任何,僅屬個人觀點)。可能是天生持著懷疑態度來讀書吧,也有可能自己太偏激了,所以才只會一知半解。

同時讀的還有《兒科學》,也是買回來讀的,反正本來很枯燥乏味的書(真心配服學醫的醫生,自己讀了就知道了)還是廢寢忘食在那讀。經過一年多學習也懂了點皮毛吧!期間經常在小孩病了後,自己買藥給他吃。到後面只有吃我買的藥才可以暫時冶好他的病,不知是不是出現了醫學上的賴藥性?

在孩子十歲以後,由於他免疫力提高了,也就沒有那麼咳嗽了,只有感冒才會咳嗽,我也就放鬆了,後面也就沒那麼拼了,隔好長一段時間才讀讀《中醫基礎理論》,又因為太深奧,現在還擺在書架上呢。

有了這段經歷才覺得醫生真的很偉大,學醫也真的很難,得刻服很大的心理壓力,那麼多絕症患者出現在面前,從心理角度來看,真得內心很強大。雖然現在有著不少庸醫,還有許多一切朝錢看的醫生,但是醫者父母心,相信大部份醫生都會有最起碼的良知。


感恩之心12358


確實有三年多時間沒有讀過童話書了,自從有了二寶,每天晚上陪老大讀繪本的時間就銳減了。大寶一歲左右我就開始每天晚上給她讀書,陪她聽書看書,週末抽空還會去圖書館泡半天。

小時候唯一擁有的故事書就是《格林童話》,小學時候父親送給我的。接到書的那一刻的喜悅比現在收到一封手寫的信件還激動。如獲至寶。每一篇故事都要讀一遍再讀一遍,生怕錯過每一個字。

《白雪公主》的故事我給女兒講過不下一百遍了。白雪公主的電影更是經典至今。真善美那樣至情至真。

隨著時間的流轉,年齡的增長,孩子慢慢長大,自己也慢慢被各種生活工作牽絆,童話故事越來越遙遠。詩和遠方真的很遠。物質越豐富,精神越空虛,忽然有一天生個孩子就可以抑鬱了。


茗香苑主


大三那段時間,天天打遊戲,想換個方式過過。偶然機會接觸到了餘華老師的《活著》。……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上課看,回宿舍看,睡覺也看……幾天看完一本,看完就繼續買餘華老師的書。《兄弟》《第七天》《許三觀賣血記》等等,好像6.7本吧,再噹噹網上能買得到的系列,用一個月看完了。不過這些書不是童話,是現實題材,和作者說問的童話截然相反的意向~餘華老師的書很多描述了文革那個時代的恐怖和情況,文筆真切,白話雖多,卻更好的突顯當時的茫然。

以上,個觀。喜歡的關注我哦~

也推薦大家看餘華老師的小說集~



閩南仔啊


小學時候可以痴迷得坐在新華書店一天,地上、櫃上、角落裡,和一群小夥伴捧著漫畫書、童話書愛不釋手得讀著。有時候會因為外皮被塑料薄膜封住而煩惱,趁著銷售員不注意,偷偷撕開,有時候被發現了難免受到訓斥,但也從來沒讓我們這些窮學生去賠去買。以前讀得一些中外優秀童話,能記得的像張天翼、孫幼軍、任蓉蓉、鄭淵潔這些著名的童話作家,故事生動有趣,又淺顯易懂,有了他們的童話故事陪伴才不寂寞,外國的也看得很多,喜歡看短篇中篇的,因為長篇裡面的人名實在是太多太難記了,不如短篇的幾個人物好記,像《安徒生童話》《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一千零一夜》《大盜賊》《長襪子皮皮》《魔櫥》《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尤其喜歡看凡爾納的科幻作品,小學時候讀起來比較吃力,但是常常痴迷。後來學了師範專業,兒童文學裡面最感興趣的是外國的繪本,因為在小時候,除了葫蘆娃、變形金剛、機器貓、海爾兄弟這些漫畫之外,很少看到繪本。幾筆勾勒出來的圖畫非常精美,幾句話非常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孩子讀。現在再去書店看的時候,就是物是人非的感覺,大人和孩子已經很少在那邊閱讀了,兒時那種閱讀的快樂,那份心境再也不回來了,最近又忙中偷閒看了《沒頭腦和不高興》,還是那麼的好玩,投射出來的道理一點也不輸於大人的說教,童話書的寓教於樂才是初衷和高境界吧,十分懷念從前的那段讀書的時光,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還是喜歡回到兒時,看更多的童話。


有信仰的小哪吒


你有多久沒有像小時候一樣捧著本童話書那樣入迷地看書了?(原問題)

現在想來,小時候捧著一本童話書沉浸其中而渾然不覺,真是件奢侈的事兒呢。很少有那種感覺了。

自己有自己的世界,外界屬於外面的世界,每一本書又是它自己的世界,童話的世界卻永遠吸引著我。那是粉色的,也是湖藍色的,可以是枯草色的,青荷色的,當然也是沉重的褐色的,總而言之,童話的世界是單色調的,也是好多單色調簡單拼在一起的,但線條總是很美很簡單的。

如果說啥時候能真心實意幹過一件事兒,非童年莫屬了,尤其是童年讀到了書中的世界。我喜歡孩子,也喜歡童話,更喜歡陪著孩子看童話,不僅僅童話書籍。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的好多動畫片就是陪著孩子看的,看了上百部,陪伴孩子好幾年。

童話的世界,定是美妙的世界。

歲數越大,越不真誠起來。幹什麼都幹不到心裡,並且不允許你幹到心裡。這就是成長的代價,這也是好多成年人的感觸,一方面自己的心不單純了,另一方面,成長以後的多重身份,使得一個人不能夠繼續單純。(wm197049)

但是,沒有誰不憧憬童。

不知道到底有誰會繼續翻開童話書去看,要麼沒時間,要麼沒心情。我卻是在洗澡的時候,也會帶著手機,擺放到水淋不溼的角落裡,播放一段兒優美恬靜的童話音樂,隨溫水浸潤自己的身體呢。

快樂俯拾皆是,快樂並非高不可攀,而是你沒了那份心境。

迄今為止,我也會翻開一本書,不管是童話的,還是深奧的,沉浸其中讀個不亦樂乎,這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誰都沒有把你變老,而是你自己覺得老了,你世故了,你複雜了,在這個世界尚未把你汙染之前,你首先汙染了自己。你怕不被汙染的自己被人小瞧,你也怕不被汙染的自己會吃虧上當。

你心有餘悸,又惴惴不安,你忙忙碌碌,又總愛找個理由,你雖然有時候也拿著孩子的書,卻總回答不了他(她)提出的童貞的問題。你在做著你想要的樣子,你想要的樣子卻總是成不了你自己,而真實的你卻走得越來越遠。

我們並不比孩子成熟多少,我們卻有時候更加拙劣。我們用一種制度、成熟、公允、俗成的眼光擔待了這個世界,以及我們的孩子。我們最終期許孩子也像機械製造出來一樣,成為有規律社會的一部分。

我們留戀童話,又不讚美童話。我們的心理,童話是幼稚的,可笑的,不成熟的,哄孩子玩的。

倒不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更真實。我們遠離了真實的世界。

童話書籍早就把我們的俗不可耐映射出來了,孩子們不是不懂得,而是,他們真實的解釋,我們越來越不懂得了。我們追求了自認為的現實,卻拋棄了最真實的真實。有幾個人不是?!



阿尚青子


事實上,讀書這件事從未在生活中停止過,一直在讀書。

小時候讀童話,後來讀兒童文學、少年文藝,然後開始讀一些名著、通俗小說,後來漸漸讀一些心理學、社科類讀物……

總之,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心境下、不同的需求中始終有不同的書陪伴。


迷途加菲


年齡大了,己有幾十年的時間未看童話書。


510106194211259816周


年齡大了好久沒有看童話了。想起小的時候,姐姐給買了本童話書,那愛不釋手的勁現在想想彷彿就像是發生在昨天,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作業完成後拿著童話書跑到門前的柳樹下去看,隔壁的小朋友會我玩去,我頭都不抬的擺擺手,鄰家的小朋友好奇的走到我跟前,探過頭問有什麼好看的啊,我背過書很高傲的說書裡可好了不讓你看……一晃多年過去了,如今那本童話還整齊的擺在我的書架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