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的《探清水河》唱紅了京西藍靛廠 成了網紅打卡聖地

“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就遮滿了天。在其位的這個明阿公,細聽我來言吶。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藍靛廠啊,藍靛廠火器營兒,有一個松老三……”

—— 《探清水河》

張雲雷的《探清水河》唱紅了京西藍靛廠 成了網紅打卡聖地

這首流傳許久卻又鮮少人知的京西小曲兒,在經過郭德綱、張雲雷這對師徒的精心編排與精彩演繹後,自2018年起便紅透了各大平臺,成為了如今的“流行IP”。同時京西藍靛廠也成了張雲雷粉絲的打卡聖地。

在小曲兒訴說的這則催人淚下悽美故事裡:女主角松大蓮和男主角六哥哥為了追求愛情,反抗父母壓迫,雙雙投清水河自盡。

張雲雷的《探清水河》唱紅了京西藍靛廠 成了網紅打卡聖地

乾隆三十五年的藍靛廠

這條清水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崑玉河,不過唱詞裡卻是明明白白寫著此事出在了——藍靛廠。藍靛廠究竟是何要地?這名兒聽著既有點似風花雪月的浪漫地,又有點像金戈鐵馬的戰陣場吶!

1644年,隨著清軍入關,入主北京,也將八旗獨特的旗營文化帶到了這裡。海淀區尤其如此,大大小小各種旗營眾多,駐紮在藍靛廠附近的,便是火器營。

火器營最早設於康熙三十年(1619),選八旗滿洲、蒙古習火器之兵,另組為營。到了乾隆三十五年間,設外火器營於京西,東挽清水河,北倚萬壽山,西望西山諸峰,南俯京西重鎮、本文的重頭戲藍靛廠。

外火器營建成後命本營八旗滿洲弁兵移駐,俾群聚環居,便於演習。營房西門外,闢有大教場,為八旗火器營兵合練之地。內有演武廳、抱廈、配殿、看守房、月臺、門樓等高大建築。

在古代,兩軍對峙,馬頸相交,靠的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血拼,有了槍炮之後,可以藉助火藥的力量發射子彈、炮彈,殺傷力更大,過去的槍炮不但要填充火藥,還必須真的點火,因此人們叫它火器。

清朝時期,西郊香山、玉泉山和萬壽山周圍修建了靜明園、靜宜園、清漪園(今頤和園)及其附近的暢春園、圓明園五座皇家園林,由此構成如今所謂“三山五園”的格局。

張雲雷的《探清水河》唱紅了京西藍靛廠 成了網紅打卡聖地

清朝皇帝每年都有大量時間在西郊行宮度過,此地必須陳以重兵。火器營建於此地,與西山銳健營、圓明園護衛營(三者統稱京旗外三營)互為犄角,呈倒“品”字形陣勢,對拱衛西郊行宮大有裨益,而皇帝謁陵就要走東路燕郊行宮直至天津薊縣隆福寺行宮,隆福寺行宮因左側有隆福寺而得名,也是皇帝謁陵的最終駐地。

而在乾隆一朝,外火器營還立下了巍巍戰功:平準噶爾、定回部、掃金川,降緬甸、鎮安南、屏衛關隴,幾乎每一場旌旗獵獵的大勝中都離不開火器營的“火力”支援,弘曆終成就“十全老人”的名頭。

隨著火器營官兵長期駐紮以及隨軍家屬的到來,這裡的人口漸漸發展過萬,就形成了火器營村,因為都是旗人子弟,有福利補貼不差錢,有人便看準了商機,於營房南門外做起了生意。

張雲雷的《探清水河》唱紅了京西藍靛廠 成了網紅打卡聖地

後來商販越來越多,形成了集市,藍靛廠成為了西郊繁榮富庶之地,藍靛廠正是因為這裡有一家專以染藍色、靛青色為主的染布作坊而得名。

等到大清亡了,這幫遺老遺少的好日子就算到頭了,遊手好閒慣了的他們基本都沒有謀生技能,《探清水河》中大蓮的父親松老三就是旗人,兩口子乾的也不是正當營生。

世事滄桑,早年間吹角連營,沙場點兵的兵營、駐地,在如今早已幻化虛無,360路公共汽車已從營中駛過,營房北部正紅旗、正白旗已改建為空軍指揮學院。拜訪此地時,火器營要以“滿族民間文學”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具體負責該項目的吳增芳,六代居住火器營,說起營房中流傳的故事滔滔不絕:“火器營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比如《布庫裡雍順的故事》《靈關塔與富二爺》《火器營的賽大姑》《滿族人為什麼穿花盆底鞋》《洋鬼子血染智慧海》等等。通過這些故事,你會發現,火器營不僅僅是打啊殺啊這一類的事。《林海雪原》裡土匪們都會唱的那個小曲兒,就是從這兒傳出去的。”

吳增芳說的小曲兒是指《探清水河》,描述的是一對名叫奚小六和松大蓮的滿族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奚小六年輕俊美,人稱小六哥,經常在花會中男扮女裝表演技巧高難度的動作,受到鄉親們的讚美,也得到松大蓮的愛戀。松大蓮的父親松老三反對這門親事,因為奚小六家兄弟多,小六哥雖武藝好,但補不上缺,還只是個養育兵。父親的反對並沒有嚇退年輕人相愛的決心,他們還是交往起來,但這一行動卻遭到社會輿論的責難,松老三覺得臉上無光,一怒之下把懷有身孕的親生女兒推進了清水河。奚小六十分氣憤,變賣了自己那份家產,為大蓮在河邊舉辦了隆重的追悼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