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雕刻時間的人


一位,雕刻時間的人


一位,雕刻時間的人

這幾年,大柵欄的原住民和新移民共享著一條有趣的歷史街道—— 楊梅竹斜街。在這裡,有老舊雜貨店、麻將廳、理髮店、二手書店,夾雜著文藝青年們創立的有風格有態度的手工皮具店、手衝咖啡店和獨立書店等。無論是老店還是新店,這些店和前門大街上的那些知名品牌店都大不相同,每一個小店都在講述著它的主人想要過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年畫與我的生活毫無關係。從小就在父母單位宿舍和商品房裡長大,沒有一扇可以雙手推開的吱呀木門,也不曾有年關的意識,更別提鬼神的庇佑。年畫對我而言,只存在電視劇裡。


一位,雕刻時間的人

抱著好奇心,“幸繪”偵探團走在了尋訪的路上。沿著楊梅竹斜街往裡走,會看到一處小雜院,穿過狹長的走道,便是張闊老師居住與工作的地方。十幾平方米的工作室顯得有點擁擠,兩張大大的工作臺幾乎佔了整間屋子,即使這樣老張也很滿足,因為這條街聚集了不少手藝人,找個聊得來的人很方便。窗臺上整齊地擺著一排酒瓶,我猜想張闊一定是個喜歡邀朋小酌的人。

張闊年少時曾想當個木匠,原因很簡單,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傢俱。不曾想,幾十年後,沒當成木匠,卻憑著當年的木匠手藝成了木版年畫匠人。刻版的木材要用梨木,紙張要用熟宣,十年來張闊為了木版年畫耗光了積攢的老本。剛開始全家都反對,後來老伴逐漸被張闊感染,也喜歡上了木版年畫,還經常給他搭把手。

“靠這個掙錢不太可能,可就是喜歡。”這就是張闊堅持了十年的理由。


和木版年畫一見如故

張闊並非祖傳的木版年畫手藝人,做起這個行當完全是因為緣分。十年前的一次旅行,他初識這門手藝,一見如故,於是人生有了新的追求。


一位,雕刻時間的人

這些年,木版年畫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在大柵欄的雜院兒裡雕刻著木板、拓印著年畫。張闊的家和製作木版年畫的作坊是一體的,平日裡除了在家制作年畫,也做著一項“蓄謀已久”的事情:要把書裡記載的各式神像版畫全部刻成拓版。這些拓版是留給後人作為傳承木版年畫很好的實物資料。雕刻木板、打磨木頭,工程量雖然很大,但作為一個愛年畫的人,看到木版年畫如今的境遇,他甘心一刀一刀地雕刻著木板,不帶半絲馬虎。

雖然手工製作的木版年畫正遭受數碼印刷的衝擊,但張闊對此並不排斥,大批量生產也是一種需求。不過機器做出來的叫年畫,不能叫木版年畫。木版年畫仍然保留著幾十年前甚至百年前一貫的技法。先是繪製畫稿,這一步我往往找會寫字兒畫畫的人,由他們繪製出形態各異的圖樣,畫稿的好壞決定了年畫是否受人喜愛。然後拋制木板,木板多為梨木、黃楊木或棗木。

在木板上雕刻前得把木板磨平,再在木板上覆上畫稿,接著走刀刻畫出想要的紋樣。刻好木板後,要根據年畫的顏色製作套版,如果是單色就不需要套版了。然後就是印刷了,在木板上塗上油墨、覆上紙張,用擦子擦幾次宣紙,使顏色充分吸收進宣紙。如果是套色的木版年畫,印刷這道工序就要繁複一些,需要多次印刷。木版年畫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製作出來的。


一位,雕刻時間的人

年畫的內容包羅萬象,地域性很強,張闊著重研究代表著北京地域文化的木版年畫:行業祖師爺像(也稱為“神禡兒”)和雜畫(如九九消寒圖等)。

我最感興趣的屬“九九消寒圖”,每個格子都填充了3×3銅錢模樣的圓。每個方格子與銅錢都有著確切的含義。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一個銅錢就代表一天,而囊括了九個銅錢的格子代表一個單元即有九天。就這樣連數九個九天,到第九個九天,即八十一天後,冬天就過去了。

在“九九消寒圖”下面還有一句註釋:“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這是告訴人們如何用“九九消寒圖”來記錄天氣、預卜來年豐歉。


文源:《幸繪京城守藝人》

圖源:網絡

相關推薦

一位,雕刻時間的人

幸繪京城守藝人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幸繪手工藝偵探團尋訪了北京城內數十位手工藝人,如兔兒爺張忠強、木版年畫張闊、田家鴿哨、木雕段大爺、廣義修筆店、衚衕剃頭匠、聚元號弓箭等等,為京城手藝文化留下了一幅幅珍貴的手繪畫卷。幸繪的目標是,帶著畫筆去散步,從眼中、手中、心中去認識旅途中的手工藝故事,讓任何人都可以開始採取行動,去關心身邊的手藝文化、街道風景、城市肌理,使自己居住的地區變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