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與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

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節又到了,今年又恰逢”五四運動“100週年紀念日,諸多新聞媒體以及專家學者等紛紛撰文以示紀念,並對”五四“以來的文化發展軌跡和今後的文化發展方向進行點評、建議。的確,五四運動對中國近代發展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它高舉民主、科學、人權、自由等大旗,從思想、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進一步促進了民族的覺醒,它提出的”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等口號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直接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於五四運動引起的影響也有了異議,甚至出現了對五四精神進行反思的聲音。例如南懷瑾先生就批評五四運動“造成了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南懷瑾先生的言論也說出了社會上一定數量專家學者的心聲。

不可否認,五四運動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等主張無疑也有過激的一面。畢竟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可能都是“封建糟粕”而一無所取。西方的文化也並不都是先進的、文明的。就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成功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來說,離開中國的具體國情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在革命的早期,才會出現王明、博古等領導人所犯的教條主義錯誤。後來,在毛澤東主席的英明領導下,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中國新民主義革命才最終取得成功。建國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人,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短短數十年時間,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我們離國富民強的“中國夢”越來越近,這是共產黨第二次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又一成功例證。無數的經驗證明,簡單的把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搬到中國,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因為西方學說是建立在西方經驗之上的,能夠解釋西方的實踐,當人們把這套邏輯機械地套用到中國經驗的時候,就顯得蒼白無力。但這也並非說西方的東西就一無是處,以科技而言,西方的許多東西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同樣,傳統文化有封建糟粕,也有許多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優秀文化成果。以儒家思想為例,除了“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等封建糟粕以外,更多的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和天人感應、“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以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進步思想。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筆者以為,要有家國情懷,要有基本的人文素養。對於今後的文化走向,筆者建言:在傳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吸收世界上各個國家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這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成功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