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簡簡周 / 文

一個12歲的少年犯在獄中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法官問他:“贊恩,為什麼起訴父母?”

贊恩說:“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從這段拷問靈魂的對話開始,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揭開了世界殘酷又現實的一角。

在豆瓣電影的評分中,這部片子也得到了8.9分的高分。友情提醒,這部電影值得一看,但不適合孩子。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在片中扮演贊恩的小男孩,本名也叫做贊恩。為了籌拍這部電影,導演娜丁·拉巴基曾花4年時間走訪了黎巴嫩的貧民區,而贊恩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選中的。

他在片中本色出演了自己,而整個故事的大部分情節也都是來自他的真實經歷。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導演娜丁·拉巴基親自在片中扮演了贊恩的辯護律師

1

在電影的寫實鏡頭中,生活在貧民窟裡的孩子們,整個童年都是灰暗的,他們不僅得不到應有的照顧和庇佑,還要不停地承受各種暴力和苦難。

身處社會底層的父母們已然自顧不暇了,卻還在一個接一個不停地生孩子。

小主角贊恩和他的一屋子弟弟妹妹們就生活在這樣混亂的環境中。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作為家中年齡稍長的男孩子,他從小就要在房東的雜貨店裡打工,搬貨送水、運煤氣罐……為父母賺取養家的費用。

除了打工,贊恩每天還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們一起在髒亂的街頭叫賣甜菜汁,幫父母製售毒品。

他經常反覆拿著一張處方單,到不同的藥店,通過編造不同的謊言幫父母騙買止疼藥曲多馬。

他沒有受過教育、不認識字,但他很想上學。母親也曾經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可她盤算的是,上學之後贊恩就可以不用吃家裡的飯了,而且他還有希望往家裡拿吃的、用的東西。

最後,這個提議還是被父親給否決了,因為他擔心僱傭贊恩的房東會因此不高興,讓贊恩丟了工作,也讓他們一家無處安身。

贊恩也好幾次試圖與命運抗爭過。

第一次抗爭,是他想拼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妹妹。在發現僅比自己小一歲的妹妹薩哈月經初潮時,他就擔心她會被父母硬逼著嫁給雜貨店店主。

常年在他店裡打工,贊恩知道那就是個人渣。

他老道地幫薩哈洗淨血褲,還叮囑她一定要瞞著媽媽,然後偷偷收拾好行李,準備帶妹妹逃跑。

可惜他還是慢了一步,11歲的薩哈被父母連拖帶拽地送走了。憤怒的贊恩大罵父母是“禽獸”,結果被暴揍一頓。

幾個月後,薩哈因懷孕大出血死了。因為沒有身份證明,她甚至都沒有被醫院收治。

這樣的悲劇結果,連贊恩一個孩子都預見到了,難道父母就沒有想過嗎?當然不是,只不過相比於自己眼下的麻煩,未來的可能性都太遠,顧不上想,或是木然地不願想。

2

贊恩的第二次抗爭是離家出走。

他沒能阻止父母把薩哈嫁給雜貨店主,絕望中獨自踏上了原本想要帶妹妹逃跑的那條路。

流浪中,他偶遇了單身媽媽拉希爾,因為實在餓極了,他央求她給自己一點食物。

由於偷偷摸摸帶著嬰兒工作的確不便,拉希爾收留了贊恩。在自己外出工作時,他正好可以幫忙照看她的孩子約納斯。

也許是從小就要照顧弟弟妹妹的緣故,贊恩哄孩子很有一套,那段時間,他和拉希爾母子倆相處得不錯。

可惜,同樣身處底層的拉希爾也有自己的難題。因為是非法移民,她在這個國家沒有合法身份,只能一直用假身份打各種零工。即便煞費苦心地掩蓋,她還是因身份不合法被捕了。

贊恩獨自帶著約納斯,再次陷入了絕境。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餓得實在沒有辦法了,他只好重操父母的“舊業”,到藥店騙買止疼片,再製成毒飲料出售,卻因搶了別人的生意被毆打驅逐。

他盡了全力,卻仍然沒有辦法獨自養活一個小嬰兒。

不得已之下,他把約納斯賣給了黑販子。他曾經無比痛恨父母親手推妹妹進火坑,可無能為力之下,他也只能做出同樣的選擇。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3

在得知妹妹的死訊時,他拿刀刺傷了雜貨店主,這是他的第三次抗爭。這次抗爭的結果是,他成了少年犯,被判5年監禁。

他曾以為自己長大了,就會成為一個好人,受很多人尊敬和喜愛,可是,現實的大棒總是毫不留情地一棒一棒砸下。

他恨父母生下了他,更恨父母生而不養。

於是,他的第四次抗爭就是站上原告席,把父母告上法庭。

其實,像贊恩這樣的孩子,是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更沒有能力去改寫命運的。即便是法律,也沒有辦法實現他卑微的願望。

在法庭上,法官問贊恩,你的要求是什麼?贊恩說,不要讓父母再生孩子了。

再生,也只不過是又多一個像他這樣的孩子。每天如同生活在地獄裡,溫飽都成問題,還常常遭受暴力和侮辱,又何苦來這世上一遭?

可惜,這個再簡單不過的要求,他的父母也沒有辦法做到。因為他媽媽的肚子裡已經又懷了一個孩子。

薩哈死後,媽媽到少年監獄探視贊恩時曾跟他說,她希望這是一個女孩,她會給她取名叫薩哈。

可在贊恩聽來,這無異於一把尖刀刺入心臟。

不停地生,卻從未善待過任何一個孩子,更沒有盡過為人父母的責任。

生而不養,就是對孩子的犯罪。可他們根本意識不到。

如同坐在被告席上的贊恩父母高聲為自己辯護的那樣:“我就是這樣被養大的,我有什麼錯。”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螻蟻一樣長大,再讓孩子複製自己的命運,像一個無法超脫的魔咒,因為從小到大的記憶裡,只有鏈子、管子和皮帶,所以,也只會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

該苛責父母嗎?他們在給予孩子生命的同時,的確也給他們帶來了一生的苦難。可他們自己也被卷在命運的漩渦裡,都快要窒息了,又哪裡還顧得上孩子?

這次抗爭的結果,其實仍然是沒有結果,但他大聲喊出了無數孩子的心聲:大人們如果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就別再生了。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如果掙脫不了命運,生或不生,總歸是自己可以選的吧?

4

現實中的贊恩無疑是幸運的,因為被劇組選中出演了這部大獲成功的電影,現在他全家已經在聯合國難民署和劇組的幫助下移居挪威,而贊恩也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機會。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可是,如果沒有被這種從天而降的幸運砸中,無數像贊恩那樣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了無法擺脫的悲劇宿命。

默默承受父母所帶來的苦難的孩子,不只是戰亂不斷的黎巴嫩才有,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也都有原因各異卻“生而不養”的情況。

有些是被父母遺棄的,有些雖然在父母身邊長大,但精神上也基本是被遺棄了,從小到大都未曾得到過父母的關愛。

這種無力感,不是簡單靠“反思原生家庭”就能消減的。從社會環境的大系統,到家庭這個小系統,再到個人,環環相扣、息息相關,但庇護孩子本就應該是成年人乃至整個社會的責任。

影片最後寫道:願每一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全世界溫柔以待。

可是,即便是不勇敢的小孩,也應該且值得被全世界溫柔以待。


- 作 者 -

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簡簡周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美國科恩博士親授遊戲力講師、兒童遊戲治療師

親子關係顧問、專欄作者

到新浪微博來找我:@簡簡周Rhe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