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而是養精蓄銳,能拖垮曹操嗎?

幸運21


眾所周知,官渡之戰可以說是決定曹操袁紹誰是河北之主的決戰了,官渡之戰之前曹操已經擊敗了他眼前所有的對手,比如張繡袁術呂布陶謙,劉備是跑的太快了,劉表孫策馬騰劉璋張魯都離他比較遠。


袁紹也解決了自己跟前的眼中釘,比如公孫瓚。此時整個北方有競爭力的就剩下他倆的,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所以現如今曹袁兩家都要儘快解決河北問題。

官渡之戰就這麼打起來了。 號稱河北第一謀士的田豐,曾經數次勸諫袁紹,猥瑣發育不要浪,官渡之戰不要打,要養精蓄銳,緩一緩再說,袁紹沒聽進去不說,還聽信了許攸的讒言,把田豐關到小黑屋裡。

袁紹這麼做當然很過分,咱們先不討論袁紹這件事做的對不對,咱們先說,田豐的建議到底科不科學,如果真的不發動官渡之戰,能把曹操拖垮嗎?

當然是:不!可!能! 分析下當時的局勢,袁紹要是拖垮別的主公諸侯會有些許的可能,對於曹操來講,拖垮是不可能拖垮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拖垮的。

袁紹和曹操的官渡之戰,對誰家來講都是必須要發動的,袁紹拖不起,曹操更拖不起。


下面就講一下袁紹採取田豐的建議也不能贏的原因,分以下幾點。

拖是給曹操留下喘息的機會。如果袁紹選擇養精蓄銳的話,大家想想曹操能閒的嗎?肯定也要跟著養精蓄銳啊,本身不拖還有大的勝算打贏曹操,曹操那個時候滅掉呂布沒多久,部隊兵源還沒有得到完全及時的休整和補充,輜重糧草,戰時經濟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恢復。

而袁紹此時已兵精不精不好說,糧食一定是充足的了,經濟發育也是良好的,袁家自己其實已經沒有多大養精蓄銳的空間了,所以說養精蓄銳就是在前期大順風的條件下,非要拖到甚至浪到後期的表現,純粹是給曹軍足夠時間去發育,然後袁紹更難去消滅曹操。

養精蓄銳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由袁紹極其愚蠢的戰略決策而導致的不可逆轉的致命局勢。 袁紹其實是比曹操更有能力,也更有機會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當時袁紹比曹操兵力多的多不說,距離也遠遠比曹操跟漢獻帝的距離近。


當時天子的重要性就相當於尚方寶劍,誰得到了天子,誰就可以以天子的名義,制衡其他諸侯,壯大自己的力量,做什麼都能夠名正言順。自己的實力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強。可是蠢到萌萌噠的袁紹,就覺得天子是個累贅,把他接來還得伺候他,天天給他低三下四,覺得很虧的樣子。

當袁紹這麼跟許攸把想法一說,許攸差點沒氣的當場去世。果然,曹操接了天子之後,各種以天子匡扶漢室的名義,拉著呂布打袁術,帶著劉備滅呂布,袁紹本來那個時候能秒了曹操的,現在好了,想滅他一萬次都沒有合理的理由,等到有理由把他滅掉的時候,曹操的實力因為有了天子,再經過一系列騷操作,以指數型增長了,袁紹一口吃不掉了。


想滅掉曹操卻不能滅,越不能滅曹操實力就越強,實力越強就更是滅不掉。袁紹因為沒有迎天子就陷入了這麼個死循環。這不是說田豐的養精蓄銳就能解決的問題,這會讓這個死局死得更徹底。

如果說以上的原因是問題的表象,那麼接下來就要說一下,採取田豐養精蓄銳的建議,也贏不了曹操的根本原因。 一個青銅水平的袁紹,只要自己坑得到位,無論什麼神仙隊友都沒辦法,根本就贏不了王者水平的曹操。

所以這就不是聽不聽田豐建議的問題了。 記得官渡之戰前夕,曹操面對看起來跟boss一樣的袁紹,其實也有一絲猶豫了,畢竟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大逆風局,雖然說對手操作不咋地,不過贏得概率看起來不大。


這個時候郭嘉給了曹操吃了一個強力定心丸,給曹操一個十勝十敗之論——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 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 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 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 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 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

說穿了,這是郭奉孝從袁紹的情緒,智商,情商,心胸,誠信度,識人,馭人,統兵,預判能力等種種方面分析,都不如曹操。

用我的話來分析,也是如此,袁紹從年輕到老就沒幹過幾個長腦子的事兒。 袁紹小的時候就沒有曹操愛動腦子,他倆和許攸從小他們仨就一起調皮搗蛋,每回捅了婁子,都是曹操許攸想辦法平事兒,袁紹就是麻爪的份兒。

年輕的時候瞎指揮何進,把西涼的野狼董卓招進朝堂來擺平十常侍,從此董卓禍亂朝綱,天下大亂。後來組織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最後十八路諸侯還沒等討伐呢,自己就先掐起來了,袁紹平不了不說,還縱容袁術搞事情,最後十八路諸侯愣是沒打進虎牢關就解散了,董卓那個時候估計大牙都要笑掉了。



等他兒子們稍微長大點,也不管他們能力行不行,就封地和軍隊兵權什麼的給的賊到位,這裡為袁紹死後,他們掐起來埋下了伏筆。之前本來有個端掉曹操的機會——偷襲許昌,奈何袁紹小兒子病得厲害,袁紹心態崩了,說啥都不抓住這個機會,就是不出兵。

官渡敗下來的時候,袁紹就乾脆抱著六分投的態度,本來還是能打的,沒想到袁紹經過這一戰直接就被氣死了。 就這樣的主,就算聽取了田豐的這個養精蓄銳的建議,指不定下回就給袁軍來一次神坑的操作。要想打贏曹操,聽取建議怕是用處不大了,要是把主公換一換,還能可以搏一搏


策神歷史


首先你得弄清楚田豐的建議到底是什麼?

袁紹是在公元199年的6月,開始集結十萬精兵,準備南下,曹操聽到消息後,就開始沿黃河佈防,雙方處於準備及對峙階段。

在公元200元的年初,劉備在徐州襲殺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佔據徐州背叛曹操,曹操為了解除後顧之憂,親率大軍回徵徐州。消息傳來,田豐給袁紹提出第一個建議:建議袁紹乘曹操去徵徐州,發兵攻擊曹操的後方許昌。



袁紹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給出的理由是兒子生病了,當然以袁紹的能力,兒子生病只是一個藉口,袁紹能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征服北方四州,擁兵數十萬,成為天下最大的諸候,絕對不是平庸之人。

袁紹為什麼不乘曹操南征徐州攻擊許昌呢?

這不是個很好的機會嗎?許昌是什麼地方 ,是曹操的大本營兼漢獻帝的臨時都城,在袁紹看來,派兵去攻擊曹操的重鎮,沒有太多的機會,曹操一定會嚴加防備,因此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那田豐的建議是否有道理呢?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看田豐的第二個建議。田豐的第二個建議是關於袁紹與曹操對抗的戰略建議,是對袁紹提出打敗曹操的總體戰略方針。



田豐建議:不要急著發動官渡之戰,應該堅守為主,襲擾為輔,內部重農業並積極備戰,外部聯絡曹操的敵人共同對抗,派出精銳奇兵以聲東擊西的方法,攻擊曹操,使曹操疲於自救,不出三年,必擊敗曹操。

從田豐的建議可以看出,田豐與袁紹的爭議是戰略之爭,袁紹主張速戰速決,田豐主張堅守為主、襲擾為輔。

既然袁紹想速戰速決,因此袁紹覺得乘曹操南下徐州平叛之機去襲擊許昌沒有意義,反正要決戰也能擊敗曹操,當然這只是袁紹的想法。

田豐的建議是否可行?能拖垮曹操嗎?

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田豐的建議完全正確。



從戰略上看,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南邊的孫策、孫權,西邊的馬騰、韓遂,東南方的劉表、張繡,周邊敵人眾多,曹操必須不停的征戰,是沒法安心發展經濟的,而袁紹不同,袁紹已平定北方,征服烏丸,只有南邊曹操一個敵人,相對來說,發展環境優於曹操,而且袁紹佔據北方四州,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用不了三年,袁紹的實力將會增強數倍,速戰速決只對實力較弱的對手有益,對於實力強的對手,拖也能把你拖垮。

田豐的建議並不是堅守不動,而是以奇兵出擊,襲擾曹操的,曹操本來就不能安心發展,而一再襲擾,曹操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弱。

舉個例子:比如曹操要和劉表開戰,田豐就會說,馬上派兵去打曹操的都城,曹操要是不救都城,就有危險,救了都城,劉表又打不了,這樣總有牽制,曹操就很難消滅其它勢力,一等到曹操要和其它諸候開戰,田豐就會說去攻擊曹操的後方,你曹操如何防守,田豐的這個建議簡直是十拿九穩,如果曹操受不了,來攻擊袁紹,那麼袁紹就能以逸待勞,總使自已處於優勢。

田豐的建議,又避免了拿袁紹的短處去和曹操的長處相比,田豐明白,曹操善用兵,兵雖少,但謀略強,總處於不敗之地,這樣就主觀上避免了袁紹的失敗。

包括袁紹的謀士沮授,也是建議以逸待勞,採取持久戰。

田豐的建議完全正確,只可惜袁紹不聽啊,要不然統一天下的,就是他袁本初啊!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可以,事實證明田豐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

當時全國最強有力的軍閥,其實就是袁紹和袁術兄弟。

他們藉助袁家四世三公的強大力量,起點非常高。

當時漢朝有十三個州,袁紹控制了北方4個州的主要領土。其中核心冀州就有60萬人口,加上其餘3州(受黃巾荼毒人口較少),總人口肯定是超過百萬的。

也就是說,袁紹擁兵超過10萬之眾。其中冀州作為大本營,受到的黃巾摧殘較少,經濟實力比較強。

而袁術的地盤也不小,一度是全國僅次於袁紹的大軍閥,佔領揚州、豫州、司隸和荊州一部。其中,袁術地盤的核心是南陽、汝南,南陽是東漢第一大郡,汝南是第二大郡,是全國最富裕的地區,人口也多,受黃巾波及少。

所以,所有人都說袁術兵精糧足,鼎盛時機也有10萬以上兵力。

更誇張的是,袁術糧食最多。他為了籠絡呂布一同作戰,開口就是給十萬斛糧草,夠呂布用一二年的。這在當時是超級大的手筆了。

可以說,如果袁紹和袁術兄弟聯手,天下就是袁家的。

可惜,兄弟兩人不斷內訌,最終袁術被打垮。

即便如此,袁紹相對曹操也有相當的優勢。

官渡之戰前,曹操實力也不弱,佔據兗州、豫州、徐州三個州加上南陽,淮南和司隸東部各郡。

可惜,核心的兗州、豫州、徐州、司隸東部各郡都是黃巾起義的重災區,有常年軍閥混戰,人口銳減七八成。而南陽,淮南經過袁術的胡亂經營、橫徵暴斂,曹操接手時也一塌糊塗了,赤地千里。

當時曹操地盤人口應該也有七八十萬,可以出兵六七萬人,還算不錯了。

但是,曹操的地盤以戰火導致經濟上幾乎破產,勉強依靠屯田才能維持基本生存,不能提供持續大戰的糧食。曹操只要一出兵,無論打袁術、打呂布還是打張繡都有嚴重的軍糧問題。

就經濟上來說,袁紹可以進行持久戰,打幾年也沒問題,曹操則不行。

更重要的是,曹操地盤的戰略地位太差。

袁紹佔據了北方,擊破公孫瓚以後就沒有敵人。剩下的只有遼東公孫淵,兵微將寡,割據一方,沒什麼威脅。而烏桓、鮮卑的少數民族騎兵,當時實力不強,各自為戰,也不難對付,對袁紹沒有大的危險。

也就是說,袁紹基本可以將全部主力用於南方和曹操作戰。

但曹操就不同。他的地盤周邊都是敵人,南面是實力強大的劉表和孫策,還有戰鬥力不弱的張繡,東面又是呂布、劉備,西面還有馬騰韓遂集團以及張魯。

曹操最少也要分兵一半,才能對付這些敵人,不然很可能被他們趁火打劫。

那麼,曹操實際可以用來對付袁紹的兵力,大概是4萬,而袁紹則可以出兵10萬。

更關鍵的是,袁紹有持久戰的條件,完全可以向田豐說的那樣不斷派兵南下騷擾,襲擊,消耗曹操的兵力和糧草,破壞曹操地盤的經濟。

如果曹操分兵去攻擊其他諸侯,袁紹就可以藉機主動主力南下猛攻,就像匈奴人掠奪漢朝一樣對付曹操。

這樣拖上幾年,曹操實力也就消耗很大了。

誠然,曹操的軍隊戰鬥力強,但好漢敵不過人多。其實即便是官渡之戰,曹操4萬多對袁紹10萬,也差點打敗了。

如果聽從田豐的建議,將曹操兵力逐步消耗,只剩下二三萬能用,軍糧又嚴重不足,哪裡是袁紹的對手。袁紹軍隊就算戰鬥力不強,三四倍兵力優勢在冷兵器時代還是可以壓倒性獲勝的。

但是,袁紹卻是一個軍事戰略目光短淺的人,認為曹操實力不如他,只要一擊就垮,擅自跑去決戰。

其實,曹操雖然只有4萬多人可以對付袁紹,但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在雙方兵力不是非常懸殊下(當然如果兵力相差好幾倍就不用打了),曹操發揮戰鬥力的優勢,還是有至少五成機會打贏的。

其實,就算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逃回北方蒐羅殘部和留守部隊,也有五六萬人馬,地盤經濟又好,還是可以和曹操繼續爭奪天下的。

遺憾的是,袁紹又死了,留下幾個草包兒子互相內訌,被曹操輕鬆搞定了。


薩沙


這個問題其實在三國中,跟田豐不對付的許攸已經幫忙回答這個問題了。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田豐的建議:主張養精蓄銳,積攢國力。

這個建議在我個人看來是圖霸。

這個建議對就對在天下諸侯紛爭,有強大的國力做基礎,再加上天下九州袁紹一人虎踞冀,幽,青,並四個州,地大物博天下無人可出其右,兵將之盛更是無人可及,如果坐擁河北而以強大國力虎視中原也未嘗不可,遙想春秋時期無人統一天下,卻有春秋五霸,也足以看出來,有時候稱霸天下比一統天下要好的多,吃香的多。

但是,缺點就在於不能給曹操施加壓力從而讓曹操有足夠的時間來擴充強大自己。

其次,我們再對比許攸的建議:主張力戰速戰,把第一強敵予以最快的剷除。

這個建議對就對在能馬上剷除掉心腹大患而且搶回漢帝,在政治上也能幫助袁紹勢力取得一定的進步和優勢,而且養虎為患,太放縱曹操發展的話在日後必然會威脅到自己。

但是缺點就是紙上談兵含量太大,曹操說的對: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勇,在謀!曹操雖然相對於袁紹而言兵少將寡,但是曹操連年四處用兵,兵將經驗想必遠非袁紹部下能比,一旦袁紹與曹操相持不下,那麼必然會極大的削弱袁紹陣營的實力,在古代攻城拔寨可沒那麼容易,一旦打不贏曹操或者以極大的代價戰勝曹操,那麼袁紹離被滅也不遠了,但是許攸在官渡之戰時期獻計袁紹要偷襲許昌是條上計,可惜袁紹沒能採用。

我個人的觀點就是袁紹無論如何都是戰勝不了曹操的,更談不上會拖垮曹操。

1、實力方面。袁紹在官渡之戰之前,實力和地盤遠遠超過曹操,曹操和袁紹遲早會有一戰,戰機選擇更重要。在曹操不如自己的時候剷除他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一味等待,只會讓曹操不斷壯大,這樣後面越來越難消滅他,況且,曹操手中有漢獻帝,目前這個皇帝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等曹操利用完了,再搶過來也沒有太多的意義了;

2、個人能力方面。袁紹和曹操的能力方面,無需多說,從最初的18路諸侯攻打董卓,卻對董卓一點辦法沒有,一個華雄就把他這個盟主弄的焦頭爛額,再到他完全有機會得到漢獻帝,由於他的短見,讓曹操捷足先登,搶佔先機。由此可見,袁紹並不是一個明主。

3、團隊穩定性。眾所周知,袁紹的三個兒子一直在相互爭奪權利,袁紹的內部是各自拉山頭的,時間一長必然會生變的,這一點正是曹操希望看到的。對比之下,曹操這一點做的比較好,所有的權利牢牢的抓在自己手裡,自己的兒子和手下一直沒有這樣的機會。

綜上所述,袁紹不僅拖不垮曹操,而且完全沒有機會能夠戰勝曹操。


左岸黃昏工作室


我們先看看田豐大概說了些什麼。

在官渡之戰前,田豐建議袁紹不要出兵,因為曹操這個人善於用兵,陰險狡詐,跟他現在硬碰硬並不能佔據多少優勢。所以應當養精蓄銳,發動人力和物力優勢,和曹操打持久戰,然後不斷派小股精銳對曹操發動奇襲,讓他疲憊不堪,最後在曹操最虛弱的時候,高舉清君側的大旗,一舉消滅曹操,統一河南。

那田豐的這套理論有沒有道理呢?

首先在官渡之戰前夕,曹操剛剛在徐州擊敗劉備,徹底佔據了中原地區的河南部分(這裡的河南河北指的是黃河南北),此外還具有關中,控制著徐州、兗州、司隸、半個雍州和豫州。而袁紹控制著青州、冀州、幷州和幽州。雖然看起來袁紹控制的州郡少,但是整個河北戰事較少,所以人口眾多,兵力也較充沛,隨時可以調動的大軍有20萬人。而曹操只有七萬人可以調動,但同時又要提防在汝南的劉備和荊州的劉表以及江東孫策,如此一來,也只有不到五萬人可以奔赴前線。

此外,曹操所控制的河南和關中地區,因為連年的戰爭,人口已經直線下滑,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所以說別看曹操地盤大,拼資源還真拼不過袁紹。

在就是人才,別看曹操的手下家喻戶曉,但是論質量袁紹有著更多同等級的,只是因為袁紹是個失敗者,所以很多手下也是被埋沒在了歷史長河中。其實曹操的手下也是有很多人原來是袁紹的手下,武將如張郃,文臣如崔琰、辛畔等等。

所以如果真的按照田豐的策略,曹操還真是難以招架,畢竟袁紹各方面都佔優勢,就是在官渡之戰中,曹操也是追求速勝,因為資源真心靠不起。後來就連曹操自己也說:“假使袁紹用田豐之計,勝敗尚未可知也。”


火器工坊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指出題主題目中的一處錯誤。

田豐的建議並不是不發動官渡之戰,題主此言差矣。

當時田豐給袁紹的建議是:

不要畢其功於一役,應當派出少數精銳部隊,分成幾路,不斷騷擾黃河以南的曹操。兵力不足的曹操必然被迫調兵應戰,不應則人地皆失,應則疲於奔命。如此,用不了幾年,就可以拖垮實力不足的曹操。

所以田豐並不是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

田豐一直都是主戰派,早先在劉備起兵反曹操時,田豐就建議袁紹趁曹劉雙方激戰正酣,從後方出兵夾擊曹操,必可勝,但是袁紹因為小兒子正在生病沒有采納田豐意見。

那次事後,田豐發了幾句牢騷,被袁紹知道,從那時起袁紹開始疏遠了田豐。

再來說說田豐分兵滋擾建議前,曹袁雙方的形勢。

當時,華北最強大的兩個軍事勢力就是袁紹和曹操。其中袁紹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只待南下。而曹操則身處四戰之地,也亟需選擇一方突破。綜合謀士的建議,曹操決定先搞定袁紹。

官渡之戰時曹操只有兩萬兵馬,而袁紹則帶甲十多萬,強弱非常懸殊。

因此曹操放棄分兵駐守黃河各處,而是集中兵力於官渡。正是在此時,田豐提出要袁紹派出少數精銳,分成幾路滋擾曹操地盤,使曹操疲於奔命,最終被拖垮,則袁紹必勝。

不得不說,田豐很敏銳地看出了曹操的短處:那就是曹操兵少,防線卻很長,難以有效防守,糧草又不充足;也很瞭解袁紹一方的長處:兵多糧足。

田豐的想達成的正是曹操極力想避免的戰爭局面,如果採用田豐的策略,不敢說一定能滅了曹操,至少會大大打擊曹操實力,而袁紹則可以進佔大量地盤。

曹操本來就強敵環伺,如果在於袁紹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則其他的勢力很可能會趁機加入戰局,最終曹操很可能被蠶食吞併。

這是站在田豐角度來說的。

那麼站在袁紹角度,將主力大軍也放到官渡來,做一次大兵團對決,是否就是錯誤呢?

其實不然。

首先,從當時的實力來看,袁紹軍數倍於曹操軍,糧草又充足,完全可以與曹操正面對決。這沒什麼可質疑的,也不要用結果來說事,兵數倍於敵,憑什麼不能正面對決,說不行的沒有道理。

其次,從過程來看,雙方一開始並沒有真正的廝殺,幾乎一直面對面的消耗僵持。曹操雖然將兵力集中一處,其實仍然沒有辦法可以擊破袁紹(何況依荀攸計,袁紹已分兵一部分離開主力)。袁紹則不著急,也在尋找機會。到了後來,曹操糧草將盡,已經先到了崩潰的邊緣,如果不是許攸的出奔,曹操就敗了,袁紹穩穩的可以取得勝利。

官渡之戰,其實爭的是糧草,直到戰役結束,雙方大軍都沒有正面對決。

所以,袁紹選擇主力正面對決,畢其功於一役,也沒有錯,並且是贏面非常大。

田豐的計策可以拖垮曹操,卻無法殲滅曹操主力,後期雙方仍然需要在多個地點戰鬥,而袁紹的策略則可以一戰定勝負,歷史上兩強之間一戰分輸贏的例子數不勝數,這樣一來,就可以快速地結束戰鬥,只要擊破主力,後續戰鬥就是滾湯潑雪了。更何況袁曹雙方勢力相差那麼大。

現在一邊倒的說袁紹優柔寡斷,愚蠢無謀,其實都是以結果論英雄,主觀上就很片面。

還是要回到當時的局勢下,去看待問題。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不管是從三國曆史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情節來看,田豐的建議是否被採納都不是勝負的關鍵。

要知道官渡之戰中曹操也並沒有全滅袁紹主力,實際上袁紹軍的傷亡不大,只是損失了許多糧草而已,就像諸葛亮的北伐,人還在只是吃的沒了,士氣受到了一點打擊。糧草沒了怎辦?不主動進攻就是了,就不會有運糧的損耗,這樣沒有勝也不會有敗。袁氏不是敗在缺兵缺糧,或者兵將不精。

那關鍵是什麼?個人認為袁氏還是敗在袁紹的廢長立幼上,廢長立幼以至於兄弟反目,袁氏四州,幽、冀、並、青分別被袁熙、袁尚、高幹、袁譚瓜分。曹操謀士郭嘉有言(沒記錯的話是他說的不太確定):四人在面對外敵時會同心合力,若無外敵則會窩裡反鬥。正如此言,曹操不動聲色坐山觀虎鬥,而袁譚為對抗兄弟而勾結曹操,引狼入室,最後四兄弟被逐個擊破。

所以可以假設:

1.袁紹長壽,採納田豐建議,那麼兵力更多糧草更足,即使再來一次烏巢奇襲,袁軍也有能再補給起來,容錯率高。

2.袁紹長壽,不採納建議,那麼即使有官渡之敗,也能繼續統合四州臣民,鹿死誰手仍未知

3.袁紹短壽,不管採不採納建議,都會廢長立幼,則彼必敗。

4.袁紹短壽,立長子袁譚,以此人的能力多半還是要敗給曹操。


0liver小牛


在官渡之戰發生前期,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曾經勸阻過袁紹,不要發動官渡之戰,先養精蓄銳,然後再尋找時機去和曹操決戰。這個建議袁紹並沒有理會,反而把田豐抓進了監獄裡面。官渡之戰,袁紹果然被曹操擊敗,田豐也被迫自殺了。這就出現了這個問題,如果袁紹不和曹操打官渡之戰,那麼袁紹能夠拖垮曹操嗎?

我們都知道,

官渡之戰之前袁紹一共佔據了北方的四個州,其中北方最大的冀州也被袁紹控制,冀州是當時人口最多的一個州,袁紹在趕走韓馥之後佔領了冀州,之後又先後佔領了幷州和青州的一部分。在和公孫瓚的戰鬥中,袁紹佔領了公孫瓚之前統領幽州地盤。這樣袁紹一共佔領了不到四個州的地盤,幽州的四個郡被公孫度佔領,青州的絕大部分是曹操地盤。

再來看曹操,曹操的起步要比袁紹晚一些,但是曹操的實力發展非常迅速,曹操最初佔領了兗州,後來攻佔了徐州,之後佔領了豫州和司隸

,這樣曹操也佔領了四個州而且還有大半個青州,曹操還滅掉了袁術,佔領了一部分揚州地盤,張繡投降之後,曹操更是佔領了一部分荊州地盤。當時雍州和涼州的軍閥馬騰和韓遂也都聽從曹操的指揮,在曹操和袁紹之戰中派遣了軍隊助戰,這樣看曹操實力實際上強過袁紹

袁紹已經不是第一次不聽取謀士的意見了,在曹操南下進攻劉備的時候,袁紹手下的謀士就曾經勸說袁紹去進攻曹操,但是袁紹拒絕了。袁紹拒絕的理由也非常的讓人瞠目結舌,袁紹說:我的兒子生病了,我現在沒有心情打仗。<strong>

如果袁紹在曹操和劉備爭奪徐州的時候進攻曹操,那麼曹操肯定是打不過袁紹的但是官渡之戰前期,曹操在實力上其實已經超過了袁紹,只是在參戰的軍隊上不如袁紹。可能是曹操太瞭解自己的老朋友了,知道袁紹手下都是一幫酒囊飯袋,袁紹本人也是一個庸才,所以派了7萬大軍就敢來挑釁袁紹。

曹操在政治上也有優勢,曹操代表著天子一方,在道義上佔據制高點。袁氏家族雖然有四世三公的基礎,但在匡扶漢室的大環境下還是理虧的。曹操手下大將眾多,許褚、張遼、于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而袁紹手下的將領就差勁多了,張郃打不過曹操就直接投降了,文丑顏良又輕輕鬆鬆就被斬掉了。

當時的天下,除了曹操和袁紹之外,其他的勢力都比較弱,曹操的勢力範圍剛好像一道門,封住了袁紹繼續拓張的道路,袁紹如果想要出來就必須要打敗曹操,否則不可能有發展空間。曹操在短短几年就發展的和袁紹一樣強大,現在袁紹不和他打,以後的曹操可能會更加強大,所以袁紹不得不打

綜上所述,如果袁紹養精蓄銳,那麼曹操也會養精蓄銳,曹操本身地盤不比袁紹少,個人能力遠超過袁紹,並且手下有這麼一幫能征善戰的能臣干將,拖下去袁紹肯定也是輸的。


鄧海春


韓愈有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袁紹爭霸中原敗於曹操,似乎袁紹謀士團降了一個檔次,我觀之,若袁紹聽從田豐之言,打敗曹操,必然!

田豐之於袁紹相當荀彧於曹操,諸葛亮於劉備,張昭於孫權。袁紹帳下第一文臣,第一謀士。三國志中,袁紹戲份不多,田豐更少,但田豐水平非常之高,主要表現:

一、獻計消滅公孫瓚,袁紹用之。河北最大對手公孫瓚身死,袁紹成為當時最強諸侯。

二、獻計迎奉天子,袁紹未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曹操佔據政治正統制高點。

三、獻計趁曹操攻打徐州劉備,派兵攻打許昌,袁紹未用。袁紹因小兒發病未曾出兵,氣的田豐破口大罵。

四、獻計以車輪持久戰對付曹操,袁紹也未用!關鍵就在此,如果袁紹用之,定能打敗曹操!

田豐眼光異常精準毒辣,能夠發現曹操勢力最大的短板,後勤糧草!中原連年戰亂,從黃巾起義,董卓作亂,諸侯攻伐,曹操打袁術,打呂布,打張繡,打劉備,戰亂未停,糧草短缺。亂世異常艱苦,生存就是奢求。三國志記載董卓軍隊食人肉,曹軍程昱也為軍隊用人肉做軍糧。曹操打袁術糧草將盡,不得已殺糧官平軍怒。官渡之戰最關鍵時期也是糧草告罄,幾乎山窮水盡。曹操有詩《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寫盡中原慘狀!曹操以軍令許昌屯田,就是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必須設置的措施。

田豐對曹操勢力看的很透,曹軍雖少,但經過慘烈戰爭生存下來,嗜血好殺,曹操又善於用兵,不建議袁紹把所有軍隊孤注一擲。應當把軍隊分成數批,袁軍數量眾多,後勤充足,騎兵廣大,應當使用車輪戰,對曹操勢力輪番出擊,曹軍救援東邊,我們就攻打西邊,曹軍救援西邊,我們就攻打東邊,使曹軍疲於奔命,不得修整。大軍即出,生靈塗炭!殺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擾敵,破壞曹軍基地,消滅後勤糧草,如此,不出三年!曹軍必敗無疑!曹軍勢力弱小,我們就和他打消耗戰!

其實田豐這個戰法真的無解,曹軍沒有應付的措施,當年孫武伐楚,就使用這個戰法消耗楚國。但是袁紹未用。袁紹為人,外寬內忌、色厲膽薄、嫉賢妒能、好謀無決!在官渡之戰與其說曹操用兵如神,不如說袁紹用兵無能,步步皆錯。即使白起韓信復生又有何用?不聽!不用!




桃園情約


袁紹聽取田豐的意見養精蓄銳,而不發動官渡之戰,我認為是拖不垮曹操。

先來分析下袁紹方的實力:冀青幽並四州,人口數百萬,帶甲數十萬,冀州富饒,幽州幷州緊靠塞外,戰馬數不勝數,文臣武將一大堆。

再來分析下曹操方的實力,兗豫二州遭受黃巾之亂,徐州天下糧倉但經過曹呂一戰也損失嚴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內部漢室老臣爭權奪利,文武雖不如袁紹多,但一個個都是人才。

乍一看,袁紹實力至少勝出曹操數倍,按照田豐的建議養精蓄銳,總有一天會拖垮曹操的。但仔細一分析,袁紹的實力就如水中花鏡中月,不堪一擊。曹操方面潛在實力很強。

君主方面——

袁紹此人好謀無斷,耳朵根子軟,可能會聽從田豐的建議一時,但不會堅持下去,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又聽別人的改變了主意,袁紹此人又是世家出身,肯定信任世家中人;曹操雄才大略,唯才是舉,善於聽從手下的意見。

人才方面——

袁紹手下派系林立,文臣方面辛評、郭圖保大公子袁譚;審配、逄紀保三公子袁尚;田豐、許攸、沮授中立。而且每個謀臣都有自己的缺點:田豐剛而犯上,一旦他得罪了袁紹,他的計策立刻會被否定;許攸貪而不知,太過貪財,做事不夠明智;審配專而無謀,過於專橫,大戰期間竟將許攸的家屬拿下,一般人可幹不出來,唯有一點忠心可贊;逢紀果而無用;至於郭圖,我還真沒見過他出過什麼好主意。

武將方面雖然很多,但可用的真不多。顏良、文丑武力很強,但都是莽夫(荀彧: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沮授: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張合、高覽相對來說還行,但張合是韓馥降將,應該不受袁紹信任,否則就不會被逼反了。至於韓猛、蔣義渠這些都是二流將領,作用不是很大。

反觀曹操這邊,世家寒門之才都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智謀高絕,不會相互扯後腿。武將方面,夏侯兄弟武力可堪一用,曹仁防禦無雙,張遼、徐晃都是大將之才,對比下來曹操人才方面完爆袁紹。

兵力方面——

袁紹方面雖然佔據四州之地,但除了冀州,幷州青州幽州經過黃巾之亂、公孫瓚袁紹爭鬥還能剩下多少人?號稱數十萬,但真正有戰力能有多少?而曹操這邊用棗祗的屯田策招來流民,又把青州黃巾的老弱去除,選其精銳組成青州兵,兵少但精,將少但優,何其不勝?

再加上曹操方面有皇帝存在,大義握在他的手裡,他打別人那是征討不臣,別人打他那是謀反作亂,用處不大,但效果好啊!

綜上所述,袁紹即使用了田豐的計謀也不會打敗曹操,只不過會降低失敗的速度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