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被遺忘的京襄城村竟然是鄭桓公“寄孥”之地


京襄城位於滎陽市東南10公里(商隱路南段)的京襄城村,現存的城牆遺址,只有四段,城牆遺址長約1000餘米,高約3-9米,自南向北偉岸橫列,近觀,罕見的薄層夯土層,層層迭加,足見夯土之精細。

公元前772年,鄭桓公"寄孥"於此,後二年,第二任國君鄭武公遷到此處建都,建立了東方鄭國,時擁有虢、鄶等十國,是為"武公之略。"

公元前743年,鄭莊公封大叔段於京城,後來發生了“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公元前636,周有"叔帶之亂",襄王出逃,鄭文公迎王居住在此城,後稱之為襄城。

公元556年(北齊天保七年),廢京縣併入滎陽,清朝時合京、襄二字稱為"京襄城",村名也沿用至今。

“鄭伯克段於鄢”、鄭莊公與母親武姜"掘地黃泉相見"之處(亦稱黃泉見母),今京城內有陰司潤溝,傳為莊公母子相見處。

二十四孝之一的“焦花女哭麥”的故事都發生在京襄城。

如今京襄城很少被人提起,湮沒與公園一角,鄭氏後人曾在京襄城村附近立碑,以示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