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衛生公報數據:民營醫院大發展也許是一廂情願?

五年衛生公報數據:民營醫院大發展也許是一廂情願?

歡迎大家添加 wangjianxiu1983 交流

今天潑的冷水可能會有點多。最近,2016年衛生統計公報發佈,看到了不同角度的解讀。我們先看一看今年公報關鍵的幾個信息:

公立醫院12708個,民營醫院16432個。

公立醫院床位佔78.3%,民營醫院床位佔21.7%。

2016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46344.9億元,人均衛生總費用3351.7元,衛生總費用佔GDP百分比為6.2%。【2012年的時候,臺灣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例為6.7%。】

把最近兩年個人積累的數據都做了分析和對比,發現兩個趨勢:

  • 民營醫院雖然數量增加了、數量超過了公立醫院,但診療量由於基礎太差,增加速度並沒有相應增快。與此同時,床位增加率和床位使用率無法匹配。

  • 基層醫療機構的數量可能在增加,但這幾年其實服務量是在萎縮的。

五年衛生公報數據:民營醫院大發展也許是一廂情願?

2010年~2016年各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變化情況(億人次)

五年衛生公報數據:民營醫院大發展也許是一廂情願?

2010年~2016年各類醫療機構入院人數變化情況(萬人)

上面的表格分別關於診療人次和入院人數。

2015年的時候,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增長率有一個高峰,增幅達到15.63%。但是2016年,民營醫院診療人次的增加速度明顯有一個回落。從大趨勢看,民營醫院診療人次的增長率是趨於下降的。

相比於診療人次,民營醫院的入院人數增長率一直保持較高,雖然整體趨勢下降,但比診療人次的增長速度要快。

對比之下,2015年,公立醫院就診人次的增長率達到低谷,增幅僅為2.26%。但到了2016年,公立醫院就診人次恢復到了7%這樣的正常水平。民營醫院的診療人次對公立醫院來看,依然少得可憐,而且增長幅度回落。公立醫院的入院人數增長率和門診人次增長率基本相符。

不少媒體的結論都是,民營醫院迎來大發展了。但實際上,2015年民營醫院就診人次的反彈或許就是一個例外。從2010年~2015年的數據看,民營醫療的就診人次雖然增加,但就診人次的增速整體趨勢是下降的,更不用說基數本來就少。

而在診療人次增速一定的情況下,到民營醫院住院的人數卻保持了相對較高的增長率,這又說明什麼了呢? 真的有那麼多的住院病人麼?聯想到種種住院套保現象,不寒而慄啊!

我們再看三級醫院。從2010年到2016年,三級醫院診療增長速度確實在下降,保持在某一個水平階段,到了2016年的時候略微回暖。二級醫院的診療量在持續下降,我們就不再說啥了。

但奇怪的是:2015年一級醫院猛然冒出了一個16.67%的高峰(為什麼這一年的數據這麼好看,原因是啥?),到了2016年又回到了4.76%的增加速度。同時,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量基本處於負增長狀態,一直在萎縮。

那麼,一個問題就來了,三級醫院減少的病人都去了哪兒?如果是因為分級診療政策的影響,那麼,基層醫院和一級醫院的診療量應該是提升的,數據的顯示結果並非如此。

通過平常的政策跟蹤、調研和詢問業內人士,個人更傾向於:公立醫院診療量回暖,民營醫院診療下降,基層醫院和一級醫院診療量下降……種種結果是醫聯體急速擴張的初期反應,屬於關聯因素。醫聯體為公立醫院帶了更多病人。而在這個壟斷的體系內,民營醫院被排斥在外。

五年衛生公報數據:民營醫院大發展也許是一廂情願?

2010年~2016年各類醫療機構數量變化情況(個)

從上面的圖表看,民營醫院整體數量確超過了公立醫院,但診療人次的增長速度低於數量的增長速度。再想想和公立醫院相差懸殊的診療量,不覺得背後發涼嗎?那些增加的民營醫院,有多少是門可羅雀?

從該表中,唯一可圈可點的是城市衛生服務中心裡面,民營數量的佔比在上升。而在鄉村裡面,鄉鎮衛生院幾乎全部由政府包乾了。

五年衛生公報數據:民營醫院大發展也許是一廂情願?

2010年~2016年各類醫療機構床位變化情況(單位:張)

這是一張關於床位的數據。

從表面看,公立醫院和三級醫院的床位都在下降。床位數代表一個醫院擁有的資源,但是我們再回到診療人次上就會發現,三級醫院特別是公立醫院的服務效率是在提升的。同時,一級醫院的服務和二級醫院的服務效率都在下降。

再看民營醫院的話,其床位的增速雖然也在下降,卻遠高於診療人次的增速。這樣,不得不為民營醫院擔憂。

五年衛生公報數據:民營醫院大發展也許是一廂情願?

如果配合這張病床使用率的情況化,就更會發現,民營醫院和一級醫院處於多麼一個虛弱的狀態!而二級醫院,依舊是不死不活。

五年衛生公報數據:民營醫院大發展也許是一廂情願?

而再看機構人員數的話,就會發現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的人員數量差距太大,後者是前者的五倍,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數基本上沒有發生太大的增量變化。

存量優化勝過增量的改變

結合以上的趨勢,個人認為醫療體系內部的存量改變,勝過於增量改變。也就是說,與其大張旗鼓鼓勵建醫院,還不如把現有的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優化。

其次,公立醫院改革目前看上去只是表面上削減了床位,但服務的壟斷性看上去更高了。分級診療叫得響,但是實際效果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好。

最後,民營醫院的服務能力依然令人擔憂。1.6萬多家民營醫院的服務能力在存量上整體提升,才能改變整體醫療服務體系的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