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四世三公,一流人才都去投奔庶出袁紹,而不投嫡出的袁術,這是為什麼?

天天爆開心


袁紹與袁術是同父異母弟弟,但袁術是嫡子,而袁紹是庶子。他們有個伯父名叫袁成,死得早,父親袁逢便把袁紹過繼給袁成家。這麼一來,袁紹與袁術便成了堂兄弟。袁術雖然是嫡出,但是後來袁紹反而混得比袁術好,成為關東盟主,許多人才都去投奔他,這又是為什麼呢?

第一,袁紹年輕時就贏得好名聲

袁紹年輕時,思想深受清流黨人的影響,乃是一名進步青年。後來以宦官為首的勢力掀起“黨錮之獄”,黨人領袖竇武、陳蕃、李膺等人相續被殺,沒死的黨人也被剝奪政治權利。在這種白色恐怖的政治環境下,袁紹仍然暗地裡與黨人相往來。

當時清流黨有一個重要人物,稱為何顒,在“黨錮之獄”大興時,被宦官集團所追殺,只得隱姓埋名,藏匿於汝南一地。袁紹對何顒十分仰慕,他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在非常時期不斷地幫助何顒。何顒經常潛入洛陽城內,與袁紹一起商量援救其他黨人的計劃。在兩人的努力下,使得許多黨人在黨錮恐怖時代得以保全性命。

作為豪門公子,袁紹身上有豪俠之氣,他禮賢下士,廣交朋友,不論對方富貴或貧賤,一視同仁。他是一個頗有魅力的人,史書稱他“有姿貌威容”,加上其顯赫的家族背景,故而賓客士人,“莫不爭赴其庭”。

袁術也是進步青年,年輕時以俠氣而聞名,與一幫京城公子哥們飛鷹走狗。年齡稍長後,受到時代清流黨人思潮的影響,比較注重名節。但是總的來說,他的名望與袁紹是不能相比的。

第二、在剷除宦官一事上,袁紹發揮重要作用

熟悉東漢史的人都知道,宦官之禍是東漢最大的毒瘤。在剷除宦官一事上,袁紹是最堅決的。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掌權,袁紹力主誅殺宦官。然而,由於何進優柔寡斷,以致於自己反被宦官所殺。關鍵時刻,袁紹當機立斷,宣佈首都戒嚴,同時派袁術、盧植率部攻打皇宮。

在這場剷除宦官的行動裡,袁術也是積極的。他率一支軍隊殺向皇宮,當時宮門緊閉,袁術下令放火燒門,大門被焚燬後,士兵們一擁而入。

袁紹也親率一支軍隊,進攻北宮,在朱雀門遭遇大宦官趙忠,袁紹拔出佩刀,將其一刀兩斷。袁紹下令,在整個皇宮範圍內,搜捕宦官。只要是太監,不論老少,格殺勿論。可是宦官也不太好認,腦門上也沒寫著字,最後大家想了一個簡單的辦法,看到沒鬍子的男人就殺。袁紹大開殺戒,毒害東漢政壇百餘年的宦官集團被徹底剷除。

在剷除宦一事上,袁紹起到主導作用,袁術只是輔助作用。

第三,在董卓亂政之前,袁紹的官職比袁術大

在漢靈帝時期成立西園八營時,袁紹就是中軍校尉,在八名校尉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上軍校尉蹇碩。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把袁紹提拔為司隸校尉。很多人對司隸校尉這個官職不太熟悉,實際上這是東漢最有權力的一個職位,比三公都有實權。因此,在剷除宦官的行動中,袁紹是直接指揮袁術。

董卓入洛後,袁紹鬥不過他,便解了司隸校尉的印綬,掛在洛陽東門,逃到冀州去了。後來董卓為了拉攏他,以朝廷名義授袁紹勃海太守。當時袁術尚在洛陽,董卓為拉攏他,授他後將軍,袁術也逃了,逃到南陽,但他比較鬼,把後將軍的大印也帶走了。

第四,袁紹成為關東義軍的盟主

袁術是袁家的嫡子,袁紹是庶子,這只是袁家的事。出了袁家,誰管你是嫡子庶子呢?論聲望、論才幹、論影響力,袁術都遠遠不如袁紹。不僅如此,袁術逃跑的方向是南陽,而反董義軍的主要力量是在關東,因此,關東群雄肯定不會擁袁術為盟主。

為什麼關東義軍會擁袁紹為盟主?原因很簡單,除了袁紹,沒有誰有資格。首先,袁紹是一直是軍政核心人物,從西營中軍校尉到司隸校尉,屬於中央領導核心人物,憑“司隸校尉”這個金字招牌,大家都得擁他;其次,袁紹是幹過大事的。把為禍人間百餘年的宦官集團剷除了,這是何等偉大的功勳,要知道之前多少名臣要搞垮宦官,卻都宦官給整死了。

關東義軍起事後,袁紹被推選為盟主,自封為“車騎將軍”,領袖東方群雄。在漢代,“車騎將軍”是非常設的官職,位比三公,權力與大將軍相當,只是大將軍一般由外戚擔任。後來袁紹一直用車騎將軍這個頭銜,又據有四州之地,各路人才前來投奔,也就所理當然了。


君山話史


袁紹跟袁術比,有一個弱點四個優點。

弱點就是出身,袁紹是庶出的,甚至有人說是丫環生的,那地位當然不如嫡出的袁術。但是,袁紹在這一點上,並沒有吃什麼虧。為什麼呢?

因為袁紹已經過繼給了伯父袁成,成為袁成的嗣子。這樣一來,他也成為一房的嫡長子,自然從名份上跟袁術平起平坐了。所以,當時也沒有人嘲笑袁紹的嫡子的身份,只有公孫瓚這個傢伙,聽了袁術兩句話,以為撿到了寶,把袁紹庶出的事情寫到檄書裡,但根本起不到什麼宣傳作用。

這勉強算是一個弱點。但袁紹跟袁術比,還有四個優點。

第一個優點就是有錢。

袁紹過繼給袁成,袁成就去世了,這意味著什麼啊,袁成存的錢全部被袁紹給繼承了,在經濟上袁紹就要自由多了。而且行動也更方便。不像袁術,沒成年還要靠零花錢過日子,交朋友自然不如袁紹闊綽。這一點很重要,你要結交天下名士,那不是光靠一張嘴和四世三公的招牌就可以的,是要花錢的啊,你要養士,那也得有錢吧。這一點,袁術不如袁紹。

所以,袁紹用這些錢招攬了大批人,這些人都以跟袁紹混為榮,而不願意跟著袁術。

第二點,袁紹的老婆比袁術的強。

袁術的老婆有不少,但沒有一個有來頭的,唯一一個有詳細記載的叫馮夫人,也不是什麼大家世,是袁術在城樓上看到人家漂亮,就把人家娶過來了。在門閥的東漢,靠顏值娶老婆,這簡直就是置自己的前途於不顧啊。

而且,這個馮氏據說還是馮方的女兒,而馮方則是宦官曹節的女婿。這怎麼娶到太監門下了?

而袁紹就不同了,他娶的是李膺的女兒。李膺是什麼人啊,東漢的士人領袖。時人把能夠得到李膺的一頓飯,一杯酒就稱為登龍門。袁紹當了他的女婿,自然就成為了士人領袖的接班人。

第三點,袁紹會炒作,他很會經營自己的形象,他曾經回老家奔喪,一大幫子人,開著一隊車,可到了汝南老家外邊,他馬上驅走隨從,一個人單車回去了,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有許子將啊,是當時最紅的人物雜誌主編,人家搞月旦評,要是聽到袁紹有奢華的行為,當然要加以批判,所以袁紹很注意這一點。也說明他很注重經營自己的人設。而袁術就不行,他行為乖張,大概仗著家世雄厚,行為放蕩。經常騎著馬在大街上跟鬼一樣狂奔,人稱路中悍鬼。

第四點:袁紹的能力還是強於袁術的。雖然他比不上曹操,但跟袁術比起來,他們之間又差了一個曹操的差距了。

至少袁紹還不敢貿然稱帝,袁術就是一個二龍湖青年,腦子一熱,什麼事都敢幹。

因為這四點,所以袁紹成為了士人領袖,而袁術只能看著乾著急啊。


腦洞歷史觀


只有一個原因:性格不同:袁紹好名 袁術好俠 和二人的能力無關

袁紹好名愛養士

《後漢書 袁紹傳》:

“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內官皆惡之。中常侍趙忠言於省內曰:“袁本初坐作聲價,好養死士,不知此兒終欲何作。””

中常侍趙忠就認為袁紹好名養士、又不出任官職——想要謀反麼?

袁紹的生父袁逢是個老實敦厚的讀書人:

《後漢書 袁安傳》:“逢字周陽,以累世三公子,寬厚篤信,著稱於時。”

袁紹生母是個婢女,出身低微,後被過繼給伯父袁成,成為了袁成的嫡子,才有出頭之日。袁成是一個善於交際、名聲滿天下的人:

《英雄記》“成字文開,壯健有部分,貴戚權豪自大將軍梁冀以下皆與結好,言無不從。故京師為作諺曰:"事不諧,問文開。”

袁紹之所以有很多士子投奔的現象,和嗣父袁成、袁紹父子二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愛士好名,可以說是袁紹的家傳和追求。

袁術好俠折節

上面說了,袁術父親袁逢是個老實做學問的讀書人。而袁術和他完全不同,是一靜一動:

“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

袁術的招撫能力不如袁紹——就連從小玩到大的老友都不肯投靠他。原本是袁術好友的陳珪,在袁術好言邀請加盟自己時,被斷然拒絕:

“以為足下當戮力同心,匡翼漢室,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備舊知,故陳至情,雖逆於耳,骨肉之惠也。欲吾營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袁術不聽勸告執意過早稱帝也是其性格使然。當然袁術稱帝后,碰巧淮南發生大旱災,實力大損,無力自保,也是運氣不好。

綜述

一個愛士好名、一個好俠折節,士人自然是投奔袁紹多些。當然袁術手下士人也有,如閻象、張範、張承等,但畢竟不多。面對士人紛紛投奔袁紹,袁術大罵:

“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袁紹愛士好名但無袁術的決斷,袁術好俠折節但名聲惡劣,如果二人性格能夠結合,或者袁術能夠成功北上輔佐袁紹,必定能夠和曹操、孫權、劉備進行四國之戰。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東漢末年勢力最龐大的家族應該就屬於袁氏家族了。四世三公家族底蘊深厚。而且錢糧豐盈富可敵國。而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代表袁氏的袁紹和袁術二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局面。作為袁家的長子嫡孫,袁術先天上就要強於袁紹。可以說袁術的勢力是靠著袁家一手搭建起來的。而袁紹儘管也有袁家的大力扶持,但相對於袁術來說就要遜色不少了。按理說兵多將廣而且背景龐大的袁術應該是大家投奔第一目標。但實際上能臣幹吏在袁氏兄弟中選擇,基本上全部都投靠了袁紹。而對於袁術這個袁家的繼承人卻不假辭色



實際上這個問題也相當的簡單。袁術的成功得義於家族的扶持。在袁術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他是袁家的繼承人,他不需要怎麼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而正是袁術這種自以為是甚至是放縱的態度害了他自己。而袁紹作為庶出子弟。本身袁紹也清楚,自己根本不具備和袁術爭權奪利的能力。想要成功袁紹就得靠自己。所以袁紹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這樣再和袁術對比一下,兩人高下立現。《三國志》記載,“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意思就是袁紹不僅長十分英俊,而且還禮賢下士,與人交往的時候看中的是對方的能力,不以家勢來區分這個人是否可交”。袁術就不同的了,袁術就是一個標準的東漢時期的紈絝子弟。整天吃喝嫖賭熬鷹遛狗的。而且喜歡以身份地位來決定自己的交際圈。不是大家族出身的人沒有資格和他交朋友。而且袁術厭惡寒門士子。這對比看來得話,袁紹確實比袁術值得託付。



其次,袁紹在漢靈帝時期就已經開始登上了大漢舞臺。而且還身居要職。中平五年漢靈帝設立西園八校尉。當時的袁紹就是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和他平起平坐的還有的宿敵曹操。當時西園八校尉建立之後風頭一時無兩。漢靈帝去世後袁紹又與何進商議聯手產出宦官,以及殺掉亂臣賊子董卓。但最後計劃失敗袁紹雖然殺盡了宦官卻敗於董卓之手。隨後袁紹倉皇逃竄。之後袁紹大名天下皆傳。要知道當時的天下大義就是剷除宦官誅殺董卓。而袁紹作為計劃人和執行人雖然結果沒有做到最完美。但實際上天下人都敬佩袁紹。從這一點來看天下英才投奔袁紹就不是沒有道理的。



最後就是袁術行事魯莽做事做的太絕了。黃巾之亂的時候,天下都誓死保衛大漢。各地勤王部隊都奮勇殺敵。這個時候各地諸侯並沒有起反心 大家都遵從漢室的領導。但袁術就不一樣了。袁術在攻打黃巾軍的時候想趁機訛詐陳王劉寵的錢糧。所以袁術派人向劉寵借糧,但陳王劉寵拒絕了袁術的要求。袁術之後大怒就怕刺客刺殺了陳王劉寵。這件事之後天下人多把袁術也當成了亂臣賊子。因為當時漢室的名望還是如日中天的。袁術明目張膽的暗殺一位漢朝的藩王。這使得天下的能人異士對於袁術來說第一印象就差了不少。覺得袁術不尊皇權,如果袁術勢力龐大的話,肯定又是一個亂臣賊子。所以在忠君愛國的思想面前。很少有人去投奔袁術。因為他們都知道袁術沒有前途的。以上幾點就是為什麼投靠袁紹的人要比投靠袁術的人多。正是因為什麼袁術的種種缺點導致他們認為袁術沒前途。所以紛紛避開袁術轉投他人。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 歡迎大家留言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小小百科全書


袁紹袁術這哥倆同樣的渣,還互相都看不上,袁術看不上袁紹,是因為袁紹是庶出,小老婆生的,在袁術的心裡覺得,他們袁家四世三公,該出個皇帝了,而小老婆生的袁紹自然是沒資格,要當皇帝當然得由他這個嫡出的袁術來當。

年輕的袁紹光環太強

袁紹年輕時被光環籠罩,光環太過耀眼,所以沒被感覺到渣。袁紹從小就過繼給了伯父袁成,成為袁成的嗣子。這樣一來,他也成為袁氏的嫡長子。其地位其實只在袁術之上,不再其之下。

曹操和袁紹從小一塊玩大的,可以說曹操對他這位發小的性格瞭如指掌。曹操對袁紹有兩段評價,可以說是入木三分。

1、“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這段話是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的:袁紹表面威嚴卻膽小怕事,喜歡謀劃卻不果斷;想要幹大事卻愛惜生命,看到小的利益就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忘了初心),非真正的英雄。

2、“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劃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這段是袁紹率河北大軍前來討伐曹操時,曹操說的。

我知袁紹為人,志向遠大卻缺少智謀,表面威嚴卻膽小怕事,忌諱別人的才智,而自己又沒有什麼威望,軍隊雖多卻組織不嚴密,將領驕橫卻無整齊劃一的指揮,土地雖廣,糧食雖多,但那都是給我準備的禮物呀。

袁術稱帝

袁紹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藉世家之資,年少為郎出仕,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

而袁術和袁紹不同,“有俠氣”,說得好聽就是有行俠仗義的氣節,說得不好聽就是有匪氣,這點“俠氣”最大的作用是,後來割據一方的袁術輕而易舉地就招降了許多黃巾賊、黑山賊、白波賊。

袁紹就不屑與出身有嚴重問題的人為伍,所以袁紹與當時主流價值觀相同,頗得士大夫之心。所以一流人才都去投奔袁紹,包括郭嘉當年也投在袁紹帳下。

袁術察覺出天下動盪的局勢,帶著自己的手下逃離了長安,奔逃到當時東漢人口最多的南陽郡,等待著時局的轉變。袁術最強大的時候治下的總計有800萬人口之多,而後期的劉備、諸葛亮據有蜀川、漢中,人口都不到鼎盛時期袁術治下人口的十分之一。

袁術於建安二年(197年)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術稱帝后,生活上奢侈荒淫,揮霍無度。後宮妻妾有數百人,皆穿羅綺麗裝,精美的食品應有盡有,而他軍隊士兵都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在他的腐敗統治下,江淮一帶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斷絕人煙,饑荒之中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而袁術臨死前想叫廚師給他做條魚都不可得。

我是喜歡聊三國的“天下會會天下”,歡迎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漢末歷史,其實就是曹操、孫權和劉備三個統治集團所記述的。因為袁術一系,已完全喪失了話語權。在這種背景下,袁術自然只能以一個丑角的形象出現在歷史上。

不知道我們大家注意到沒有,在整個討伐董卓的戰爭中,只有兩個人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的,那就是曹操、孫堅,其它人都是反面形象出現的。總而言之,只有這兩個人積極討伐董卓,其它人都是想借機發國難財。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曹操、孫堅兩系取得了話語權。如果袁紹、袁術取得了話語權,討伐董卓的戰爭,肯定就是另一個樣子。因為袁紹、袁術取得了話語權,那肯定是他們兩個人最積極討伐董卓,其它人都是藉機發國難財。事實上,無論誰取得了話語權也會這樣說的。

其實,袁術和袁紹起家都比較早,所以他們的權力核心都坐滿了一流人才。但因為袁術和袁紹的失敗,這些人的地位,常常被人低估。而之所以袁紹看起來要比袁術好一些,只是因為袁紹曾經和曹操打得難捨難分,更是一度壓制曹操,所以等到曹操一系掌握話語權後,自然不能過分抹黑袁紹和他的手下。

因為,如果把袁紹和他的手下都寫成是戰五渣,那英明神武的曹操還被人家打得差點崩潰,那曹操和他集體的這些文臣武將,又算個什麼東西呢?在這種背景下,史書上就自然需要稍微把袁紹寫好一些,總而言之,袁紹也算是個人物,只是在軍事謀略、用人決事上面,遠遜於曹操而已。

至於袁紹手下的人,肯定也不能全部黑成無名之輩,至少要區別對待。那些曾經跟著袁紹混,後來轉投曹操,還功成名就的人,比如張遼、張郃等,自然要大筆書寫重點突出;那些曾經反對過袁紹的人,比如田豐、沮授、許攸等,起碼也得歌頌表揚一番;至於那些甘心當袁紹走狗的人,比如顏良、文丑、郭圖、審配、淳于瓊之輩,自然就是名不副實的庸才,甚至是奸邪小人。

這樣一來,我們再看歷史時,自然會覺得袁紹陣營裡,原本也是人才濟濟,只不過因為袁紹心胸狹窄不會用人,又總喜歡聽奸邪小人的建議,所以導致有能力的人要麼被逼走,要麼被他所殺,最後他自己也因此而敗亡。

至於袁術,為什麼被黑得一無是處,而且他手下的人,集體變成打醬油,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孫堅孫策一系,是脫胎於袁術。雖然史書上關於孫策和袁術的關係,一直都是遮遮掩掩,但如果我們拋開雲遮霧罩的歷史細節,只看那些比較確切的基本史實,自然就會發現,無論孫堅,還是孫策,其實都是袁術的小弟。

尤其是孫策,更明顯是在袁術的支持下翻盤,隨後通過背叛袁術的方式才發家。其實,在孫權死後,孫策後來可以翻盤成功,本身就是袁術支持他的結果。否則,孫策不要說與別人競爭,就是與他舅舅吳景、堂哥孫賁相比,也沒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事實上,在袁術入主揚州後,一直非常重用孫策;結果呢,孫策翅膀硬了,於是就背叛了袁術;再後呢?揚州變成了孫策的地盤。在這種背景下,孫權就必須得醜化、淡化袁術的歷史地位。否則,孫堅孫策一系的歷史地位就會受到挑戰。

事實上,當時的袁術手下,肯定也是人材薈萃,只是後來讓孫策逆襲翻盤,所以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大都是孫堅孫策一系的人了;袁術手下的其它人,都只能在歷史書的字縫中偶爾看到。

這就好比公孫瓚,作為一世之雄,與袁紹打得幾年才決出勝負,但是因為公孫瓚早早被淘汰出局,所以公孫瓚有哪些知名的小弟呢?除了半道離開並修成正果的趙雲,我們還知道誰呢?

袁術失敗了,所以袁術的小弟,除了後來背叛袁術而修成正果的孫堅、吳景、孫賁、孫策等人,我們自然也不知道還有誰。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後世人才看袁術時,才會覺得他手下的人才遠遠不如袁紹,就更不用說和曹操、孫權和劉備比。


我是趙帥鍋


四世三公,是袁氏一脈最耀眼的一個標籤之一。什麼是四世三公呢?說的是在袁術、袁紹之前,袁家就有上下連續四代人,都位居三公,可謂是顯赫至極。

袁家的四世三公,說的是袁安在漢章帝時期擔任大司徒,他的兒子袁敞擔任了大司空,孫子袁湯擔任了太尉、曾孫袁逢擔任大司空,袁隗擔任太傅。四代人,每代人都坐上這日子,家族是顯赫至極,這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說起三國,就絕對繞不開袁術袁紹這對兄弟。袁術袁公路是袁逢嫡次子,袁紹袁本初呢則是袁逢的長子。這兩人的出身不同,也就導致了兩人從小就互看不上眼,互別苗頭,後來在三國爭霸過程中,可謂是各領一軍各成霸業。


袁術作為嫡子,可謂名更正,在董卓入洛陽時便封為後將軍,而後與孫堅合作解救洛陽,更是作為十八路諸侯之一共討董卓。袁術最大的成就,更是在獲得玉璽後,自立為帝,年號仲式,這也是三國期間第一位稱帝的霸主。

袁紹雖為庶出,但能力是強壓袁術一頭,早年人中軍校尉、司隸校尉,便斬殺宦官匡扶漢室,而後參加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並推選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在戰火紛爭的年代,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幷州,大敗公孫瓚,統一河北,成為三國時期閃耀的新星。


至於題主所說的,大家投袁紹而不投袁術,其實也是特殊時期的無奈之舉。假如是在太平盛世,那麼無疑不會如此這般,又假如袁術能力更勝一籌,也不會如此這般。亂世需英雄,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值得大家投奔,才能帶領大家走向成功。三國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是如此,提升自我能力才是不變的王道。

歡迎移步本人頭條號,品茗論三國,享受不一樣的三國故事。


品茗論三國


這一點,那大家都是進入了一個誤區,認為袁術手底下沒有任何的人可以用,平時袁術手底下真的沒人嗎?有,比如說周瑜或者是魯肅等等之流的人,那麼曾經的主子不就是袁術。

袁術手底下並不是沒有人,他和他哥哥袁紹相比呢?事實上,他手底下人才在前期還是能夠讓他稱霸一方的,關鍵問題是這個人做了一件糊塗事,最後導致他手底下的人才死活不認他這個前任主子。

稱帝!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這個人粘過高壽以後才會當了一次先鋒官,一方面可能是蜀國用人才的制度上面確實有所欠缺,但另一個方面,這個人曾經是黃巾賊,就已經註定了這個人的未來的中點不高,當然,比起這些黃巾軍更加令人痛恨的就是那些謀朝篡位的人。

袁術就是天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不過她吃的不是螃蟹,是一條蜈蚣,結果本身你是大漢王朝四世三公,而且是嫡子,可以說擁有第一繼承權,但現如今你幹了這麼一件荒唐事,大漢王朝不承認,袁家也不承認你,天下老百姓更是對你恨之入骨,誰還願意宣稱自己曾經在袁術手底下當過差?

即便是元素再怎麼混賬,四世三公原先的底子還在依靠著這個底子,袁術還是支撐了將近很長一段時間,要知道毆打他的課是三國時期的全明星陣容,曹操,孫策,劉備再加一個呂布,這種攻擊之下能夠保全自己土地這麼長時間也證明原宿手底下是有人的,(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只不過袁術的快速隕落,導致他手裡面所謂的揚州班底最終默默無聞,就好像董卓一樣,由於董卓死的太快,導致西涼兵團的軍事才能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就快速隕落 即便是一個沒有多少軍隊的張濟也可以打的劉表瑟瑟發抖,你要是把李傕,郭汜那10萬西涼鐵劑拉到中原地區溜溜?

所以說袁術完全就是因為自己的愚蠢,葬送了自己手底下人才的命運,以此同時也玷汙了自己的名聲。

相比較而言,袁紹就沒幹那麼多蠢事兒,他雖然唄給曹操了,但是唄得並不冤枉。曹操本身就是仁杰,再加上袁紹手底下的人才大部分都吸收進入了曹操的麾下,在曹操麾下建功立業,那當然袁紹手底下都是一流人才,袁術手底下都不是人才,這種謬論就誕生了。


漩渦鳴人yy


。。。題主看三國讀三國讀的還挺用心的。

那麼為什麼一流的人才都去投奔袁紹而不是袁術呢?

首先就是一個身份問題,那就是袁紹過繼給了袁成,成了嫡長子。也就是袁紹是袁家未來的家主。所以按理來說袁家的所有資源都應該讓袁紹來繼承。也就是袁家的門生,袁家的故吏要報答袁家的恩情都是給袁紹的。

第二個,古代人對相是非常看重的,認為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盛衰氣運。特別是三國時更是有人像許靖兩兄弟專門對人進行評定,極為出名。

而袁紹這人寬厚大方,長的儀表堂堂,氣宇非凡,一看就像是英明神武的樣子。

而袁術這人據說是尖嘴猴腮,為人尖酸刻薄,也就是說氣質不佳。用看相的人的話來說就是,望之不似人主。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雙方的實力對比。我以前就說過袁紹佔據的是冀州,冀州地廣人多,實力雄厚,名將謀士輩出。這是爭奪天下最好的地盤,漢光武帝劉秀就是靠著冀州的兵馬起家。

而袁術佔據的壽春雖然也很富裕,但是偏安一隅,周圍荊州和徐州都挾持著他的領地,令他無法伸展。而那些一流的謀士都是有心參與到這天下的大局中的,自然是時刻的關注著各個諸侯的動靜和變化的。

要知道爭奪天下,失敗了可是要掉腦袋的遊戲,所以要選自然也要選勝算看起來更大的。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個呢?自然是雄心勃勃的袁紹。而不是貪婪暴戾的袁術了。


繁花若雪風自搖


袁術,袁紹哥倆,哈哈,如果能合作,恐怕三國演義不用寫了,可正是這哥倆誰也不🐦誰,還他麼打的挺狠,這才有意思啊。嫡出的袁術看不起庶出的袁紹,其實他哥倆身價差不多大,都有幾十萬大軍,屬於種子級別選手,可水平差不多都是菜鳥級別,才後來讓曹操得了勢。袁術最沒腦筋的事是稱帝,得了個玉璽飄飄然了,以為天命所歸,手下精兵良將讓他有點底氣。可你不想想自己是什麼材料,他麼的強如狠人董卓都讓人幹翻了,人家也沒稱帝啊,結果大家一塊先秒了他這個偽帝;兄弟去了,料想袁紹不會留一滴眼淚,晚上睡覺的時候可能做夢還會笑出來😂~此時他最牛逼了,不出意外,滅了曹操,再往南滅了劉表,孫權等小勢力不費吹灰之力,到時候我老袁家成為這中國第一霸主,我就是皇帝,我要改元洪憲,改中國為中華帝國,我要改名袁世凱,我要反清復明~咦,孫中山不同意?孫中山是誰?😂~過了過了,接著說曹操。只要滅了他,一切指日可待。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光著腳迎接了許攸,還是堡壘從內部突破啊,許攸一計火燒烏巢,在大戰官渡,讓做皇帝夢的袁紹同學領了盒飯,黑白無常:快點吃,吃完投胎,孫中山,慈禧剛下去,該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