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不缺錢,缺的是尊嚴

春秋與戰國時期是混亂、多元而又深刻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是人才就不怕被埋沒。而在吳起的簡歷上,已經在工作經驗這一欄可以漂亮地填上“曾經擔任魯國將軍”這樣一句很有質感和重量的話。不僅如此,吳起在擔任魯國將軍期間還創造了戰勝強大齊國的成功業績,因此離開魯國的吳起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吳起不缺錢,缺的是尊嚴

春秋戰國時期高級管理人才的流動與今天職業經理人在大企業之間的流動頗為相似,總的來說就是人才在找老闆,老闆也在找人才,雙方都很迫切。而當時沒有互聯網和媒體炒作,也沒有專業獵頭公司,所以人才和老闆的雙向選擇的依據主要靠圈子裡的口碑。吳起聽說魏國的魏文侯在當時諸侯君主的圈子裡頗具賢名,於是決定投奔魏文侯。(“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

魏文侯肯定也聽說過吳起的事蹟,這些事蹟當然包括吳起臨危受命率領魯軍大破強齊,也包括吳起為了當上魯國將軍殺死自己的老婆。吳起天生就是一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人,身為老闆,魏文侯不能否認吳起的能力。但是作為一國之君,魏文侯不得不在提拔任用幹部方面提出道德標準,也就是所謂的德才兼備,否則如果一個老闆手下都是大批不擇手段的人才,那麼這位老闆恐怕很難睡得踏實。

吳起不缺錢,缺的是尊嚴

吳起通過大破齊軍證明了他的“才”足以讓人青睞,同時也通過殺妻求官證明了他的“德”的確令人齒寒。因此魏文侯當時對要不要接受和重用這位送上門來的名將拿不定主意,於是向自己信任的大臣李克請教。

魏文侯向李克徵求意見的話非常經典,直到今天,這種問話形式仍然是領導提拔或者處罰某位幹部或確定幹部候選人之前徵求群眾意見的必用句型。

魏文侯問李克:“你覺得吳起這個人怎麼樣?”(“吳起何如人哉?”)

魏文侯問得經典,李克回答得也經典。李克說:“吳起這個人貪婪而且好色,但是要說帶兵打仗,恐怕司馬穰苴也不會比吳起更強。”(“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魏文侯問得很靈活,李克回答得很具體,作為魏文侯身邊的大臣,李克當然瞭解魏文侯當時的矛盾心態。在這種情況下,不論肯定或是否定吳起都不合適,於是李克用上了辯證法,他對吳起選擇了批判的肯定,吳起的人品的確有問題,不過他的用兵之道的確了不起。如果從李克給魏文侯提供的信息來看,李克說的似乎都是廢話,吳起道德和才能存在的強烈反差當時已經聞名天下,正因為如此,魏文侯才會矛盾。李克接到了魏文侯的傳球,卻並不敢一腳射入空門,他又把球傳了回來,因為他知道在幹部選拔和任用的遊戲當中,只有老闆才有權射門得分。(點評:清宮劇裡有一句話,叫作“恩出於上”,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魏文侯聽到了李克的回答,終於下定決心任用吳起,可見有時候廢話並不一定就沒有價值。吳起被魏文侯正式任命為魏國將軍,這個職務與上次吳起在魯國擔任的職務屬於同一個級別,但是與魯國相比,當時的魏國更加強大,更重要的是魏文侯顯然是一個比魯國國君更有進取心和使命感的老闆。因此在魯國的下崗對吳起來說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即使魯國不炒吳起的魷魚,吳起很有可能早晚也要跳槽。吳起從魯國下崗很快就找到了出路,這對魯國、魏國和吳起三方來說都是皆大歡喜,所以說無論在哪個時代,人才流動才是多方共贏的王道。

吳起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才,而魏文侯也是一個閒不住的老闆,兩個閒不住的人一拍即合,於是吳起一上任就馬上率領魏國軍隊討伐秦國,並且順利地佔領了秦國五座城。(“於是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

身為名將,吳起自覺地實踐了兵家第一人司馬穰苴“平常把當兵的當女人疼”的帶兵法則。在行軍打仗的過程當中,吳起可謂幹得最多、吃得最差,稱得上是一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好將軍。《史記》記載,吳起在擔任魏國將軍期間,把自己的生活標準降到了軍中最低,伙食和穿著按照軍中最低標準執行,他還主動放棄了將軍應該享受的“專車”接送,自己不僅步行而且還要像普通士兵一樣揹著軍糧行軍。(“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可以想象,身為將軍的吳起,自己身先士卒,揹著軍糧徒步行軍的情景對於普通士卒來說是多麼的感人和震撼。

當然,能做到吳起這樣不僅需要當一名好將軍的勇氣,更需要一副當一名好將軍的好身板。讀者讀到這段描述似乎有些眼熟,因為兵家第一人司馬穰苴當年就曾經通過類似的行為藝術感化和凝聚了士氣低下的齊軍,最後嚇跑了晉國和燕國侵略軍,成就了一代名將的威名。

如果說吳起的上述行為有抄襲司馬穰苴的嫌疑,那麼下面這個“吳起吮疽”的故事足以超越甚至震撼前輩了,因為能做到吮疽需要的不僅是過人的承受能力,更需要超人的心理素質。“吮”就是吮吸的意思,這個動作是人類一出生就會的一個動作,不會的話就要餓死;而“疽”就是膿包的意思,指人體因為某種病變而長出來的膿包。

據《史記》記載:“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就是說當時有個小兵身上長了膿包,吳起親自用嘴巴為小兵排毒。我們知道歷史事件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件類似“吮疽”這樣的小事也不例外。《史記》裡記載西漢漢文帝時,有一位漢文帝的寵臣鄧通,曾經為漢文帝進行過類似的排毒。後來太子來看望病重的父皇,漢文帝突然提出了讓太子也為自己用嘴排毒的要求。太子當時就被自己老爸提出的另類要求嚇住了,面露難色、畏縮不前,於是漢文帝就感慨親生兒子不如旁人。後來太子知道了老爸為什麼會突然提出這個奇怪要求的原因,於是就對鄧通產生了巨大的怨恨。後來文帝駕崩,太子上臺,鄧通就被怨恨他的當年太子、當下皇帝整倒了,最後這位吮吸過先帝龍毒的寵臣竟然被活活餓死。參考對比鄧通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來,“吮疽”這種事即使是存在血緣關係的父子之間也很難做到,即便老爸是皇帝而兒子是太子等著接班,面對這種情況也會面露難色。由此可見,吳起親自用嘴巴為一個自己手下的小兵排毒,的確需要超越古今和戰勝自我的勇氣和毅力。

吳起不缺錢,缺的是尊嚴

雖然吳起能承受這種超越自我心理承受極限的挑戰,但是被他排毒的那個小兵的母親卻承受不了,她得知兒子被將軍吮吸過以後,突然大哭起來。後來就有人問這位士兵的母親:“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在旁人看來,身為普通一兵能得到被將軍親自用嘴巴排毒的待遇是非常幸運甚至是非常光榮的,小兵的母親不僅沒有表現出對將軍吳起的感激,反而放聲大哭。小兵的母親一邊擦眼淚一邊解答了群眾的疑問:“

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從小兵母親的回答我們發現吳起“吮疽”並不是第一次,至少這個小兵的父親當年也享受過相同的待遇。漢文帝被鄧通吮吸過,所以鄧通在文帝生前得到了榮華富貴,小兵的父親和小兵自己被吳起吮吸過就會拼死戰鬥,當年小兵的父親在打仗的時候只知道向前衝,最後壯烈犧牲。

這位小兵的母親雖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勞動婦女,但是懂得舉一反三。在這位母親看來,將軍吳起的吮吸簡直就是“死神之吻”。當初吳起吮吸了丈夫,於是小兵的母親變成了寡婦,現在吳起又吮吸了兒子,小兵的母親非常敏感地覺察到自己的兒子很可能早晚也會戰死沙場,而自己很有可能連兒子葬身之處都不得而知。吳起的吮吸先是讓她失去了丈夫,現在吳起又把魏國將軍的唇印留在了兒子身上,身為一個女人、一位母親怎能不放聲大哭?她在哭泣自己無力改變的悲慘命運。

雖然吳起在魯國曾經因為殺妻求官而形成了無法磨滅的人生汙點,但吳起在任魏國將軍期間卻表現出驚人的高風亮節,很快就為自己營造了非常有利的輿論環境。當時的魏國上至魏文侯,下至普通士卒都對吳起的能力和人品給予了非常正面的肯定。《史記》記載:“

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據秦、韓。”“善用兵”不用多說,“廉平”是指廉潔而隨和的意思,這種說法似乎與之前李克對吳起“貪而好色”的評價形成了矛盾。根據後來某些學者的解釋,李克說吳起的“貪”是指吳起貪戀權力和虛榮,而不是金錢財富。(點評:吳起不缺錢,缺的是尊嚴。)這種解釋與吳起破家求仕、殺妻求官的作為非常吻合,應該是比較合理的觀點。

吳起憑藉自己“善用兵”的軍事天才和“廉平”的作風贏得了全軍上下的擁護和魏文侯的信任,被魏文侯任命為“西河守”也就是西河軍區司令。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版圖上,魏國的西河正好與秦國接壤,因此魏文侯的這種安排用意非常明確,就是要以名將吳起震懾秦國和韓國。吳起在西河守的位置上非常勝任,其在任期間邊境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