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共和國

肯尼亞共和國(斯瓦希里語:Jamhuri ya Kenya,英語:Republic of Kenya,/ˈkɛnjə/,或/ˈkiːnjə/) 通稱

肯尼亞肯亞(港譯),是位於東非,瀕臨印度洋,與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南蘇丹、烏干達、坦桑尼亞接壤,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肯尼亞人口約4679萬,一共有42個民族,分成班圖、尼羅和庫施特三大語系,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斯瓦希里語。全國分為47個縣市,首都為內羅畢。

肯尼亞共和國

肯尼亞曾是英國殖民地,1963年12月12日從英國獨立。東非大裂谷將肯尼亞分為兩半,恰好與橫貫全國的赤道相交叉,肯尼亞因此獲得了“東非十字架”的稱號。肯尼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基礎較好的國家之一,農業、服務業和工業是國民經濟三大支柱,受基礎設施投資及私人消費增長的影響,肯尼亞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為614.1億美元,經濟增長率達5.6%。

肯尼亞共和國

肯尼亞是聯合國、非洲聯盟、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和東非共同體成員國。聯合國人居署及聯合國環境署(又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總部設置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

肯尼亞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境內曾出土約25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14]。到公元7世紀,東南沿海地帶已形成一些商業城市,阿拉伯人開始到此經商和定居。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沿海地帶。

1890年,英、德兩國瓜分東非,肯尼亞被劃歸英國。1895年,英國政府宣佈肯尼亞為其“東非保護地”。1920年,肯尼亞成為英國殖民地。在英國殖民政府時期,肯尼亞於1956年至1960年間,基庫尤人發動茅茅起義,反對殖民統治。

1963年5月舉行大選,肯尼亞非洲民族聯盟(簡稱肯盟)獲勝。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獨立,從而結束了英國長達70年的殖民統治。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亞共和國成立,仍留在英聯邦內。

1978年,第一任總統喬莫·肯尼亞塔,副總統丹尼爾·阿拉普·莫伊繼任總統。1982年6月,肯尼亞實行一黨制。1991年12月,實行多黨制。莫伊執政長達二十四年,直至2002年。2007年12月27日姆瓦伊·齊貝吉贏得總統選舉,反對派橙色民主運動贏得了議會中的多數席位,反對黨領袖拉伊拉·奧廷加擔任總理。拉伊拉·奧廷加的支持者在許多地區發起了暴亂。2013年,烏胡魯·肯尼亞塔當選為新任總統。

肯尼亞土地面積約58.3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東南瀕印度洋,東鄰索馬里,北與埃塞俄比亞交界,西北與南蘇丹,西連烏干達,南接坦桑尼亞。最北點是圖爾卡納郡埃萊米三角[注 1]的卡魯誇凱利斯山;最東點是曼德拉郡、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的三邊交界;最南點是誇勒郡和坦桑尼亞鄰近印度洋的海岸;最西點是布希亞郡的維多利亞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