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共和國

毛里求斯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uritius;法語:République de Maurice;毛里求斯克里奧爾語:Repiblik Moris)通稱

毛里求斯,位於印度洋的西南方,於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以東約900公里,距非洲大陸2,200公里。除毛里求斯本島外,其國土還包括卡加多斯-卡拉若斯群島、羅德里格斯島以及阿加萊加群島。毛里求斯島和羅德里格斯島以及毛里求斯島西南方200公里的法屬留尼汪島共同組成了馬斯克林群島。毛里求斯總面積2040平方公里,首都是路易港。

毛里求斯共和國

英國人在拿破崙戰爭期間奪取了毛里求斯的統治權,統治直到1968年毛里求斯獨立為止。獨立後的毛里求斯以議會共和制立國,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非洲聯盟、法語圈國際組織、英聯邦等國際組織成員。

毛里求斯共和國

毛里求斯沒有原住民,現在的人口由多樣種族組成:印度裔、非洲裔、亞裔以及法裔。毛里求斯的主要語言是毛里求斯克里奧爾語、法語和英語。英語是法定官方語言,但流通的主要是毛里求斯克里奧爾語和法語。報紙和電視節目也主要使用法語。此外,亞洲語言也在亞裔人群中通行。

毛里求斯島曾經是世界上僅有的渡渡鳥棲息地,但在歐洲殖民者來到毛里求斯後不到80年,就因為殖民者的捕獵而滅絕。

有關毛里求斯島最早的書面文件始見於中世紀阿拉伯水手的記載,當時這座島嶼被阿拉伯人稱為Dina Arobi。1507年,葡萄牙人航行到毛里求斯,並建立了一個基地。1511年左右,葡萄牙航海家迪奧戈·費爾南德斯·佩雷拉在毛里求斯登陸,他也許是有記載以來第一個登上該島的歐洲人。在早年的葡萄牙地圖上,這個島有一個葡萄牙名字Cirne,這個名字有可能與渡渡鳥有關。另一個葡萄牙水手堂·佩德羅·馬斯克林命名了馬斯克林群島,其範圍包括了毛里求斯島、羅德里格斯島以及留尼汪島。葡萄牙人對這些島並不感興趣,很快就撤走了。

隨著1955年和1957年在倫敦召開的兩次毛里求斯制憲會議,部長會議制度開始在毛里求斯實施,並在1959年3月9日舉行了大選,毛里求斯開始自治。這是第一次在全體成年選民基礎上的大選,選民人數共計208,684人。1961年制憲會議在倫敦重開,進一步推進了制憲運動。1965年,英國以國防為由,將具有戰略價值、本屬毛里求斯領土的查戈斯群島分割出來,另建英屬印度洋領地,以方便與美國合作在印度洋上建立軍事基地。毛里求斯當局當時並沒有提出反對,但後來重申擁有查戈斯群島的主權,並認為分割行為違反國際法,這個說法更獲得聯合國的認同[7]。1965年最後一次制憲會議為毛里求斯鋪設了獨立之路。1967年大選後,毛里求斯通過了新的憲法,並在1968年3月12日宣佈獨立。

獨立後的毛里求斯仍是英聯邦的成員,全稱是毛里求斯主權國(Dominion of Mauritius)以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並由其總督代行國家元首權力。毛里求斯獨立後的首任總督是約翰·蕭·雷尼爵士。

1991年12月,毛里求斯修訂憲法,宣佈毛里求斯將成為英聯邦內的一個共和國。並改國號為毛里求斯共和國

。1992年3月12日,毛里求斯共和國成立,最後一任總督林嘉杜成為臨時總統。1992年6月30日,卡薩姆·烏提姆成為毛里求斯共和國首任正式總統。

毛里求斯的地質年齡相對年輕,是大約800萬年前由火山噴發形成的。毛里求斯島與留尼汪島以及羅德里格斯島一併組成馬斯克林群島。馬斯克林群島的形成是由於非洲板塊在留尼汪熱點上滑動所引起的一連串海底火山爆發,現在火山早已休眠,平靜地躺在留尼汪島的海底,10萬年來未有噴發過。毛里求斯本島形成於群島的中央臺地,現在在臺地四周的山丘仍能看到昔日火山口的遺蹟。全島最高峰是西南部的黑河峰,海拔828米。小溪和河流遍佈全島,絕大部分是基於熔岩形成的裂縫而成的。

毛里求斯距非洲東海岸約2000公里(1242英里),位於南緯19度50分至20度32分、東經57度18分至57度46分之間。毛里求斯島東西最長距離65公里,南北最長45公里,總面積約1865平方公里。毛里求斯的海岸線上有著綿延150公里的白沙灘,整座島被世界第三大的珊瑚群環繞。毛里求斯本島附近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島、礁石和珊瑚礁(詳見毛里求斯的小島),其中的一些被設立為自然保護區以保護頻危物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