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

用戶9300219618009


怎樣判斷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

吐奶或者溢奶,在小月齡的寶寶身上經常會發生。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胃容量很小,呈水平狀,並且賁門肌肉比較鬆弛,還不能夠有力的防止食物反流,再加上大人給寶寶餵奶過量的話,就很容易發生吐奶或者溢奶。

吐奶和溢奶症狀很像,都是食物從胃裡經食道反流出來。不同的是,溢奶一般量比較小,且寶寶溢奶後沒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現;吐奶一般量較大也頻繁,且寶寶多有哼哼唧唧,或者扭動身體等不舒服的表現。溢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吐奶多伴隨消化不良,生病感染等情況。

所以,在餵養寶寶的過程中,不要過量餵食,餵奶之後要及時幫寶寶拍嗝。也不要立馬將寶寶平躺放下,拍完嗝可以稍微豎著再抱會寶寶。溢奶或吐奶後要及時幫寶寶清理,防止寶寶再誤吸。


小阿壯的寶媽


看到很多人已經區別了吐奶和溢奶,我不想重複,我只想說媽媽一定要去判定是否是病理性的,比如說噴射性吐奶,見吃就吐等等。我想說下我的親身經歷,我家寶寶百天內就是非常愛吐奶,所有人都跟我說沒有問題,只有我覺得不對勁,堅持帶寶寶去醫院,搞笑是連醫生都說聽著肺上還好,看孩子精神什麼都好,我一直強調她是噴射性吐奶,拍了肺片,發現是已經肺炎中重度。所以在吐奶這個問題上要去觀察,必要的時候去醫院排查,正常的吐奶寶寶護理的好的話會很大程度減少的,甚至不吐的。


親親媽咪做遊戲


溢奶和吐奶是寶寶常出現的現象。吸進去的奶水由嘴角反流出來,稱作“溢奶”;若奶水呈一大口的往外吐出,稱作“吐奶”。溢奶和吐奶其實是一體的兩面,都是奶水的往外迴流,程度輕的是溢奶,重的話就是吐奶。

溢奶或吐奶:


通常發生在不到 1 歲的嬰兒之中,表現為餵食後奶水在嬰兒打嗝或活動時從口中流出,在開始翻身的寶寶中更為明顯。溢奶是嬰兒常見的表現,大部分嬰兒在 1 歲前會自行緩解與改善。如果嬰兒食量正常、體重增加穩定,父母不必過度擔心。通常我們只要把餵食的方式改成少量多餐,在餵食之後拍嗝或讓嬰兒俯臥或右側臥的姿勢,往往就能大大減少吐奶的機會。

嘔吐:

未滿月的新生兒出現持續性嘔吐,必須儘快接受兒科醫生的評估。

嘔吐的原因:1.幽門狹窄:常發生在出生 2~4 周的新生兒中,患兒胃部出口的肌肉肥厚,導致噴射狀嘔吐。寶寶很容易餓,體重卻沒有增加,通常需要手術治療。



2.胃食道反流:初期症狀很像一般的溢奶,但不會隨時間改善,寶寶反而會更頻繁地吐奶。少食多餐、分段餵食、餵食後 30 分鐘採取直立抱姿可減緩寶寶的症狀。

3.胃腸道感染:除了引發嘔吐,常有發熱、腹痛以及腹瀉等併發症以外,最常見的原因為輪狀病毒感染,症狀 7~10 天后才會緩解,必須注意寶寶是否有脫水的症狀。

4.其他疾病:例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盲腸炎、腦膜炎,都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吐奶可能是正常現象,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現。當寶寶出現嘔吐物呈鮮紅色或者膽汁狀、嚴重腹痛、反覆性嘔吐、腹脹、精神不振或者過度躁動、肢體抽搐、脫水、無法經口餵食或者 24 小時內持續嘔吐時,最好立即帶寶寶就醫,接受適當的治療。


助力成長路


其實最簡單的辨別就是,嘴裡吐出來的奶的狀態,如果是豆花狀則是消化有問題,這時應該讓寶寶適當少吃奶,母乳的孩子媽媽要注意自己的飲食,應該適當的清淡,少吃生冷的食物,同時孩子也得適量少吃讓自己的胃有一個恢復過程,奶粉寶寶也得適量少吃啦!為了讓孩子恢復的快些可以帶孩子去做綠色療法的小兒推拿,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恢復!

如果是吐出來的奶,則是還沒有消化過的,一般這種情況都是給孩子吃多啦,母乳,混合餵養,純奶粉的適當也是得讓寶寶少吃。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都可以通過小兒推拿綠色療法來調理孩子的脾胃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