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俄羅斯為什麼對薩達姆的求助視而不見?你怎麼看?

菩薩我想對你說


薩達姆是政變上臺,背後有美國的支持,薩達姆做了總統以後,開始是親美的。但是,後來他做了一個決定,徹底與美國鬧掰。他將伊拉克境內的石油完全收歸國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遭到了損失,所以薩達姆這個決定遭到了美國的反對。為了打破這種孤立局面,薩達姆開始倒向了蘇聯,並與蘇聯結盟。沒想到的是,後來蘇聯解體了。雖然,俄羅斯接過了蘇聯的衣缽,但是俄羅斯與薩達姆政權的關係已經疏遠,絕對比不上前蘇聯那種同盟關係。

進入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打了起來,且欠了一屁股債,其中欠科威特的債務高達140億美元。伊拉克為了還債就提高原油價格,而科威特卻提高了石油產量,導致原油價格下跌。其實,兩個國家各懷鬼胎,伊拉克希望油價上漲多賣錢,以此才償還債務。而科威特,當時與伊拉克有領土爭端,壓低油價,迫使伊拉克在邊境爭端中讓步。兩個國家因為石油和領土問題爭了起來,最終導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爆發“海灣戰爭”。美國介入科威特以後,對伊拉克空襲了43天,薩達姆實在撐不住了。最後只好撤出了科威特,戰爭宣告結束。因為,當時蘇聯還在,美國也是見好就收。不過,13年後的伊拉克戰爭,薩達姆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按理說蘇聯解體以後,伊拉克和俄羅斯有同盟關係。但是,當時的俄羅斯國內經濟也很糟糕,國內還面臨車臣叛軍的威脅,根本顧不了伊拉克。如果俄羅斯軍事介入,俄羅斯必須與美國正面衝突,以俄羅斯當時的經濟狀況,很難承受得了的。此外,戰爭開始,美國已經派人到俄羅斯進行遊說,美國答應給俄羅斯一些經濟補償,以換取俄羅斯的不支持態度。當然,俄羅斯也希望,用伊拉克戰爭牽制美國,讓其陷入戰爭的泥沼,對俄羅斯的長遠戰略來說是有利的。所以,俄羅斯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並沒有伸出援手。如果,俄羅斯真的想幫忙,其實可以將薩達姆的命保住,但是俄羅斯只是嘴巴上說,卻沒有付出行動。其實,俄羅斯並不想趟伊拉克的渾水,也只是為了利益罷了。

所以,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找外人幫忙,還不如靠自己。國家真的有難,其實沒有幾個國家可以無條件的幫助,都是為了本身的利益而出手。比如,美國打伊拉克,其實也是為了本國的利益。所以,就找了一個藉口,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薩達姆本來也沒有,美國讓其交出來,也的確交不出來,所以百口莫辯。如果,真的拿出了核武器還好說,美國就沒有利用打伊拉克了,但是拿不出,反而成了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把柄。借用國際上的一句話來說:“強權即真理,勝利即正義”你能奈我何!


謀士說


並非見死不救,而是力不從心

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戰爭發生在2003年,那個時候普京剛剛上臺三年,俄羅斯經濟還比較低迷。俄羅斯自獨立以來經濟就一直疲軟,除了賣點軍火,賣點石油以外,真的沒啥別的謀生的手段。

而2003年之前的油價還非常低,不到30美元一桶,當年國內的93號汽油不到3塊錢每升,加100升油也不過30塊錢,不過那時私家車也不多,大多數人只關心饅頭大米的價格,油價的漲跌跟普羅大眾的距離很遠。

扯遠了,由於油價一直低迷,俄羅斯手頭也非常緊,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普京在剛剛上臺時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國內人民生活水平,對外採取戰略收縮政策,儘量避免與美國發生對立。在阿富汗戰爭時,俄羅斯在安理會就對美國出兵投了贊成票。在此說明一下,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美國是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的,所以這場戰爭算是合法的!畢竟要得到安理會的授權肯定要徵得五大國一致同意,五大國都同意的事情就是合法的,別問我為什麼?沒有為什麼!(當年的普京還是如此的青澀)

又扯遠了,雖然到伊拉克戰爭時俄羅斯國力仍舊比較虛弱,但作為莫斯科在中東的重要的戰略支點,普京絕不會輕易拋棄伊拉克,於是在安理會的表決中俄羅斯否決了美英提出的出兵議案,盡力為薩達姆政權爭取生還的可能。

但如果風真的要走,雲又該怎麼挽留?美國既然決定要攻打伊拉克,那麼俄羅斯也知道是擋不住的,後來美英直接繞過了聯合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不過在對伊拉克開戰之前,美國也曾為和平做出了最後的“努力”,畢竟打仗要花好多錢,能談判解決的問題咱儘量別動手。於是美國請俄羅斯為中間人,向薩達姆發出信號,只要他選擇離開伊拉克,那麼美國將保證他和他家人的安全和財產。

面對美國的邀請,俄方自然也不想大動干戈,普京立即派人前往伊拉克與薩達姆進行接觸。但作為執掌了伊拉克三十多年的大哥,薩達姆絕對不願意接受如此黯然平淡的退場。薩達姆不僅拒絕了美國的建議,反而還怪罪俄羅斯沒有努力給伊拉克說話,這可把普京給得罪了。

眼見薩達姆如此頑固不識大體,俄羅斯也懶得在管這閒事了,於是薩達姆喪失了最後一次可以全身而退的機會。

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起了進攻,在戰爭之前,很多人預測美英聯軍將迎來一場硬仗。

但在美英聯軍的空地一體打擊下,伊拉克軍隊幾乎沒有組織起來任何像樣的抵抗。聯軍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攻克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而薩達姆也沒有像他說的那樣奮起抵抗,而是在巴格達失守後便化妝潛逃了。

(在美英聯軍的打擊下,伊拉克軍隊潰不成軍,基本都是望風而逃)

2003年7月22日,薩達姆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塞在與美軍的槍戰中被擊斃。而薩達姆本人也在同年12月13日伊拉克時間晚上八時(北京時間12月14日凌晨一點),他在家鄉提克里特被美軍抓獲。

薩達姆在被抓獲時並沒有採取任何反抗行動,而是乖乖的束手就擒並表示要與美軍談判,薩達姆認為美國不會要他的性命。但老薩的想法似乎有些過於天真,此時的薩達姆對於美國而言已經沒有多少價值了,於是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伊拉克新政府將薩達姆判處了死刑。

實事求是的講,薩達姆在整個伊拉克戰爭期間的表現都不是非常明智,他既沒有實力與美軍一戰,也沒有勇氣為國捐軀,還把唯一能幫助他的俄羅斯給得罪了。

而以俄羅斯當時的實力,想武力阻止美國是不太可能。就算是換成前蘇聯,也不願意跟美國發生正面衝突。當年在朝鮮半島,蘇聯也只是躲在後面提供武器。當然,美軍也不想跟俄羅斯硬碰硬。2008年俄羅斯和格魯吉亞戰爭爆發後,美國雖然表面上力挺格魯吉亞政府,但同樣沒有作出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總之,美俄都不願意和對方發生交火,例如美俄都派駐了軍隊前往敘利亞,但兩軍都互相“躲著”。

(在敘利亞戰場上的美軍)


千佛山車神


俄羅斯當年為什麼對薩達姆的求助視而不見?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俄羅斯是一個利益至上的國家,薩達姆等美國軍隊打到了家門口再向俄羅斯求救,在這種情況下普京根本就不會搭理他。俄羅斯沒有能力拯救薩達姆,而且拯救薩達姆也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所以當薩達姆最後給普京打來求助電話,普京可能會說:“你說啥?我這信號不好聽不清,你過段時間再打過來吧。”
(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和俄羅斯總統普京)


俄羅斯確實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不過歷史上的俄羅斯可不是一直都非常強大,比如俄羅斯建國之初不過只是一個位於東歐地區的小公國,後來它通過持續的領土擴張才逐步發展到目前這麼大的體量。俄國在沙皇統治時期一度也非常脆弱,因為俄羅斯實現工業革命的時間晚於英法等國,所以它在19世紀中期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中幾乎被英法等西歐工業強國打出心理陰影。

當今俄羅斯憑藉蘇聯時期留下的龐大軍事遺產,它在世界範圍內依然算是一流的政治和軍事大國。俄羅斯是一個具有較強侵略性的國家,不過要說它很喜歡發動戰爭倒是有點言過其實,尤其是當面對比自己更加強大的對手,俄羅斯最後難免還是要認慫。我們平時只是看到俄羅斯政府對西方國家的立場非常強硬,不過這種強硬更多隻是限於言語,要是到了動真格的時候,俄羅斯政府還是會比較忌憚西方那一群國家。
(北約國家軍隊)


美國政府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之後就已經決心要推翻薩達姆政權,面對美國堅定的態度,俄羅斯政府當時除了抗議之外根本不敢有太多其它的行動。況且2003年的俄羅斯剛剛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經濟和政治大混亂中走出來,當時的俄羅斯國力還非常衰弱,它根本無法和強大的美國軍隊相對抗,所以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只能識相地對伊拉克戰爭保持冷眼旁觀的態度。

薩達姆之所以會被美國給推翻,這一定程度上也是他自找的結果,誰讓他在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之後還在一邊拍手叫好呢?即便薩達姆沒有支持基地組織,就他這態度美國也不會輕易放過他。俄羅斯是一個利益至上的國家,救助薩達姆的收益必須大於潛在風險,這樣普京才可能考慮出手給薩達姆提供幫助,然而面對決心要推翻薩達姆的美國軍隊,俄羅斯出手的風險實在太高。
(卡扎菲和薩達姆)


薩達姆和卡扎菲的遭遇還是可以向外界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俄羅斯可不是那種在關鍵時候靠得住的國家。當然,其實當初伊拉克、利比亞跟俄羅斯之間本就是利益之交,所以俄羅斯沒有出手救助薩達姆和卡扎菲,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最後我們再看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行為,因為敘利亞有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僅剩的幾個軍事基地,並且北約國家也沒有直接大規模軍事介入敘利亞內戰,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風險相對比較小而收益比較大,所以普京會出兵拯救巴沙爾政權,總之利益是俄羅斯政策的最主要出發點。


李姓先生


我的現察:

1、主要還是薩達姆不得各方勢力的心。一是藉助美國支持,充當美國的急先鋒發動了兩伊戰爭,一戰就是八年。雙方傷亡都在百萬上下。二是兩伊戰爭後,自認為自己勝利了,自己的軍隊是僅次於美俄的世界第三大軍隊。不知休養生息,緊接著強行戰勝並佔領自己的友國一一科威特。使世界上許多國家反感。三是以為翅膀硬了,試圖擺脫美國,從而謀求中東霸權。四是平時也不太將中俄等大國放在眼裡。

2、俄羅斯等大國,一是當時也是有心無力。二是不客氣的說也有誤判局勢的原因在做祟。以為美國會象在越南一樣,會象蘇聯在阿富汗一樣,就此陷入伊拉克游擊戰中。

那會預料到美國在伊拉克打了一場標誌現代化信息戰的高水平戰爭。此戰對世界軍事界震撼太大,給各國軍事高層上了一課。從此揭開了主要國家大力研究現代化、信息化戰爭的高潮。


魚磊衛靜


俄羅斯不管是在哪個時代都是強大的國家?

題主第一句話就有待商榷,俄羅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剛解體之後的十年裡,十分的虛弱!

這樣歸功於當時的葉利欽總統過於崇拜歐美,對歐美言聽計從,1992年,他手下的蓋達爾總理(剛去世不久,揹負了一輩子的罵名)在所謂的美國經濟學家設計下,搞了一個休克療法:

1.徹底放開物價;

2.徹底私有化,將原蘇聯留下的工礦企業全部換成私有化債券,每人一份,結果被內外勾結的寡頭們打壓的一文不值,然後全部收購,捲走了幾十萬億美元的蘇聯遺產!

3.緊縮貨幣供應。

三個政策出臺後,俄羅斯的GDP掉了一半!經濟瀕臨崩潰!

人們經常看到委內瑞拉高通脹的時候民眾在垃圾堆裡面撿食物,可曾想過,九十年代的俄羅斯早就出現過!為了一口食物,功勳卓著的老兵甚至賣掉了珍藏多年的勳章!等於賣掉了他們的靈魂!

焦頭爛額的葉利欽在二十世紀最後一天,把俄羅斯這個巨大的包袱丟給了年輕的普京。

2003年薩達姆面臨美國以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即將入侵的時候,俄羅斯剛剛在普京的帶領下打完第二次車臣戰爭,國內正在打擊寡頭,經濟尚未恢復,軍隊更是一團糟!

這時候去救援薩達姆,面對常規裝備遠超俄羅斯的美國軍隊,普京是硬著頭皮去拼?

還是韜光養晦收縮一下,讓薩達姆去消耗美國的國力呢?


你對此有何看法?期待你的留言:

老金看世界,揭秘國際風雲背後的故事!!期待你的關注,點贊!


老金看世界


1.俄羅斯實力已不復當年。當然這個當年是指冷戰時期,尤其是軍事實力佔上風的那些年。伊拉克戰爭爆發時的2003年,正值蘇聯1991年解體後14年,正可謂內外交困,經濟亟待復甦。即使想幫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2.沒想到薩達姆會迅速失敗。戰前伊拉克軍事實力仍然看似強大,在中東地區數一數二,軍隊數量超過120萬人。若等雙方處於膠著狀態再出手,那才是最合適的,然而真打起來,伊拉克卻很快敗了。

3.寄希望於非戰爭手段。宣稱聯合法國動用否決權,美國繞過了聯合國,在戰爭中採用多種外交手段迫使美國停止軍事行動,都沒有成功。

最後,在國際舞臺上,最終決定事件結果的是實力。






亮話歷史


2003年,美國總統布什以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聯合英國等國家及部分阿拉伯國家組成多國聯軍,對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進行了狂轟濫炸,僅四十多天薩達姆改權就土漰互解。為震懾其他國家,美軍通過GPS向全球進行了戰爭時況轉播。

那麼,伊拉克是俄羅斯友好國家,薩達姆的軍事裝備基本上來自於俄羅斯,普京為什麼見死不救呢?當時俄羅斯經濟百廢待興,軍事力量缺乏戰鬥力。美英等西方國家的軍事作戰方式己經進入電子信息化時代,而俄羅斯等其它國家還在探索,美俄之間的經濟軍事實力相距甚遠。多國聯軍速戰速決,伊拉克120萬大軍瞬間蒸發,給俄羅斯措手不及失去了支援目標。

而敘利亞是俄羅斯傳統盟友,如果再丟掉了敘利亞,俄羅斯就會失去唯一的戰略突圍地塔爾圖斯軍港。巴沙爾與普京之間的協作比較協調。奧巴馬抓住敘利亞政府擁有化學武器為由,企圖入侵敘利亞,被普京抓住機會,巴沙爾同意迅速的銷燬了化學武器,美國失去了徹底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機會。普京捷足先登派出空中和地面力量,保證了巴沙爾政府的存在。

而薩達姆關健時刻,沒有聽從普京邀請薩達姆來俄羅斯政治避難的設想,不給美國搜供打擊伊拉克的機會,跟美國玩貓捉老鼠遊戲以圖東山再起。薩達姆天真的判斷美國不會出動地面力量,與薩達姆共和國衛隊決戰,薩達姆命中註定遭此一劫,普京應該給薩達姆燒高香,是伊拉克戰爭讓美國衰退,普京在敘利亞才能遊刃有餘。

謝謝各位





快樂老張


不贊成題目這種先入為主的問題方式,俄羅斯實際上在薩達姆政權的存在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



俄羅斯在美國進行的兩場伊拉克戰爭中,都進行了積極的斡旋,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幾乎已經將薩達姆政權的軍事力量徹底摧毀,但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得以保留,很大程度上是俄羅斯的力挺和斡旋,而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美英聯軍是拋開聯合國對伊拉克進行打擊的,正是俄羅斯在聯合國的反對票才最終沒有聯合國的授權!



也就是說俄羅斯並不是沒有作為,更不是題目中描述的對薩達姆的求助視而不見!第二次海灣戰爭是美英聯軍已經對伊拉克宣戰的結果,此時任何國家和組織要力挺保全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唯一的途徑就是向美英聯軍宣戰,而這場戰爭發生在2003年,正是小布什上臺不久的石油價格黃金期,俄羅斯也迎來了與西方國家關係改善的重要時刻,此時的俄羅斯正在享受著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密的同時,還每天通過石油貿易賺取大量的外匯!這對於冷戰結束後,一窮二白的俄羅斯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的好事,可想而知俄羅斯怎麼可能會對英美宣戰,而錯失大好機會呢?



薩達姆和俄羅斯國家利益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可以隨時可以捨棄的瘟神,做一些即不傷害自己國家核心利益的挽救措施,已經是俄羅斯能夠提供的最大限度幫助了!


涇水書生



塘坳美如畫


俄羅斯是伊拉克復興黨的盟友,薩達姆是其中的一員。然而,兩伊戰爭卻打破了與俄羅斯的盟友關係。因為在冷戰期間,實際上只有兩極(在軍事、經濟和意識形態上),大多數國家都是彼此結盟的。這最終成為一個二元決定,因為與一個聯盟結盟將需要加入該聯盟的國際“陣營”。

1979年,伊拉克的復興黨對推翻他們的敵人伊朗國王抱有熱情。然而,當什葉派主要要求推翻遜尼派領導的伊拉克時,這種情緒明顯改變。美國顯然對伊朗懷有敵意,因為它推翻了伊朗的盟友沙阿,並將美國人作為人質。在伊拉克與伊朗人的血腥戰鬥中,美國政府非常樂意向伊拉克提供武器,包括生物武器。這導致了以犧牲伊拉克與蘇聯的關係為代價與美國結盟。

雖然美國人希望這兩個國家互相拆毀,從而走向更弱、更可控的國家,但他們更傾向於伊拉克的世俗政府,而不是伊朗的反帝派和好戰的伊斯蘭政府。這就是為什麼戰後,儘管薩達姆使用美國化學武器殺害反叛的庫爾德人,美國人仍然繼續武裝伊拉克。

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幾乎沒有干涉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經濟狀況不斷惡化。1991年美國發動第一次海灣戰爭時,俄羅斯沒有抵抗的能力。此外,考慮到美國領導全球聯盟將薩達姆趕出科威特,國際社會可能會對俄羅斯人提供的任何軍事援助持否定態度。更不用說,任何直接參與都會被視為對美國的戰爭行為,考慮到這些國家之間維持脆弱的核平衡,這將是非常危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