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醜”可是我很“優秀”,夜總會演出使其炙手可熱


有些人他們從一生下來就註定會被人看不起,在社會關係接近於平等的今天即是如此,更何況20世紀的美國黑白兩種人的“較量”,妮娜·西蒙便是那個時代的“幸運兒”。說她是“幸運兒”是因為在美國有種族歧視的當時,她能被大家所熟知,有自己一定的建樹。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可是成功意味著什麼?怎麼就算是成功,或者如何做才是真正的成功?其實對於不同的人來說,自己定義的成功那便是真的成功,從妮娜·西蒙的經歷來看,她的生活越來越好,自己做的事更有意義,這對她來說便是“成功”。

成功並非易事,對於一個生在種族歧視的社會中,妮娜·西蒙所要付出的需要比常人多的多,失去的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首先她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共有八人,生活來源固定,所以壓力可想而知。

好在西蒙活潑好動,從小時候就培養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她就像當時的非裔孩童一樣,喜歡在教會里唱福音聖歌,並受到了聲樂家瑪麗安·安德森的啟蒙。後來她還積極的學習鋼琴,並且對這個樂器愛不釋手。

學習初期開始,她對鋼琴很有天賦,父母決定支持她,從當時的家庭條件來看,這一點她的父母顯得格外大度和有遠見。

在她10歲公開演奏時,西蒙的父母一反當時種族順位的慣例,,她讓小西蒙往前坐到了前排的位置,並且反對次慣例拒絕換位到後面,這件事情啟發西蒙,後來的日子她加入了美國種族平權的活動。

反種族歧視的萌芽就這樣像種子一樣種在她的心裡,總有一天會開出花的。17歲那年她開始利用自己的特長謀生,教鋼琴或者做一些伴奏歌手的工作,她曾獲紐約市知名的茱莉亞學院入學許可。

可是由於她的學習經費不足,又沒有一個合適的保證人,最終只能放棄入學,後來西蒙又向另一家科提斯音樂學院申請入學,主修鋼琴,但在面試時被拒絕了,據她自己的概述,很可能是因為她的膚色。

上學不成,最終西蒙21歲時在大西洋城夜總會登臺演唱爵士與藍調歌曲,5年後她以《我愛你,波吉》一曲中的哀傷動人唱腔,獲得了爵士樂界的注目。後來西蒙並因此曲而成為美國唱片銷售排行前40位著名的爵士歌手。

1960年代,西蒙積極參與種族平權運動,演唱了許多有關敘述非裔美國人在種族不平權下生活的歌曲,她開始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有能力支持的事情,現在她可以跟隨心走。在西蒙走紅的這段時期,她以藝術家般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沒有豪華的爵士大樂隊,而只有民歌般簡單的演奏團體。


有很多人說她長得醜,但是她從一個“無名小卒”一路披荊斬棘奮鬥成“紅人”,足以見得她在某些方面還是很優秀的。可是人都是有多面性的,1995年,西蒙被報導以玩具BB槍射擊鄰居小孩,原因只是因為小孩笑聲吵鬧到她的專注,再加上她逃稅行為,從此有了些負面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