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遺產之洛陽龍門石窟,曾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的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2000年的時候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龍門石窟最為著名的盧舍那大佛。

歷史資料記載,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洛陽龍門石窟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此外,龍門石窟還存有碑刻題記2800餘品,最為著名的就是“龍門十二品”。

根據《魏書》記載,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開鑿于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之後。自古以來,龍門山色就是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而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規模宏大,堪稱人間極品。

飽經風霜的洛陽龍門石窟,在歷史上曾受到的人為的盜鑿破壞十分嚴重。尤其是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龍門石窟造像受到了瘋狂的盜鑿,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是龍門石窟難以估量的損失。

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築、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稱其為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一點都不為過。

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當時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是這樣說的:“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