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實基金陳正憲:大道至簡 “躺贏”指數

隨著國內機構投資者不斷髮展壯大,指數型產品配置需求也日益增加,基金公司正著力推出不同風格的指數產品,來滿足投資者日趨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其中兼具主動投資和被動管理優勢的Smart Beta策略在指數基金中運用愈發廣泛,嘉實基金繼十年前推出國內首隻基本面類Smart Beta指數基金——嘉實基本面50後,日前又發行了首隻基本面50ETF——嘉實基本面50ETF。

曾有人調侃陳正憲是國內最輕鬆的基金經理。因為他管理的嘉實基本面50不用勞心費力選股擇時就實現了“躺贏”的目標:截至2018年底過去5年收益率在同類產品中業績排名第一,,這個指數每年調整一次成分股,他只要堅持以“營業收入、淨資產、現金流 、分紅”四個財務基本面指標來挑選個股,只需要加、減、乘、除這樣簡單的數學運算,簡單的紀律化的跟蹤基本面50指數,就實現了“躺贏”。在陳正憲看來,“躺贏”指數的核心在於“找到正確的方法+長期堅守”。

作為嘉實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監,陳正憲所在的嘉實指數投資部憑藉多年來的出色表現,屢獲權威機構認可。在被譽為基金業奧斯卡的金牛獎評選中,嘉實指數團隊及其所管理的指數基金在過去11年連續獲得16座金牛獎,是業內獲金牛獎次數最多的指數團隊。

投資者行為變遷成指數投資擴容“推手”

對於為何現在推出嘉實基本面50ETF,陳正憲表示,與A股市場投資者行為變遷有關,即由散戶行為轉向機構行為。MSCI納入、資管新規、稅收遞延等政策將長期利於機構投資者入場,推進市場成熟化。

銀河證券近日發佈的《2004-2018年公募基金持有人結構統計報告》也印證了這點。從全部基金口徑看,個人與機構平分秋色;剔除貨幣市場基金口徑,個人佔比35.13%,機構佔比64.87%,機構持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份額。

隨著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對市場形成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陳正憲進一步指出:“我們需要從短期思維到中長期思維轉變,機構投資者偏好分紅高、質量好的股票,同時對於指數Smart Beta配置型的需求將增加,投資者需要堅持基本面價值的投資邏輯,這是整個市場的發展規律。”

發現“躺贏”指數的秘訣

“躺贏”指數的核心在於“找到正確的方法+長期堅守”。陳正憲認為,沒有一種投資方式是比指數化的投資方式更能長期堅守,其中基本面指數投資方法以“營業收入、淨資產、現金流 、分紅”四個財務基本面指標來挑選個股,只需要加、減、乘、除這樣簡單的數學運算,從成立以來就堅持一樣的投資邏輯,每年調整一次成分股,而就是這樣簡單的、紀律化的投資方法,最終實現“躺贏”。

成立於2009年底的嘉實基本面50,是國內首隻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基本面類Smart Beta指數產品,截至今年一季末規模超過20億元,至今已有近10年的投管歷史。WIND數據統計,嘉實基本面50A截至去年底,近5年收益率116.41%,在172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1位,被評為晨星三年期和五年期雙五星基金。從今年來業績表現看短期不太盡如人意,但陳正憲認為,根據以往指數“躺贏”的秘訣看,在“好的方法+長期堅持”這一方法論,而且符合未來機構化國際化的投資風格之下,未來嘉實基本面50業績表現會越來越好。

ETF短投長配兩相宜

“A股是越來越國際化機構化,很多機構資金進入A股市場,客戶更多的是自上而下做資產配置,ETF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工具。”ETF短投長配兩相宜,分散投資防踩雷,投資風格不漂移,還有嚴守紀律不跑來跑去,運作透明,更為省心省錢,最後是交易流動性高,買賣方便,幫助投資者賺了指數就賺錢,躺贏行情。

陳正憲分析指出,ETF既是投資工具也是投資理念,一方面各類投資者的長期配置需求上升,而ETF投資效率高,自然成為機構投資者長線佈局的首選工具之一;另一方面當前A股市場股票數量多,投資者選股難度大,且持有單一個股風險較大,指數類產品是組合投資,一籃子買入多隻個股,能夠有效分散投資風險,弱化“黑天鵝”事件對整體收益的影響。

資料顯示,除了嘉實基本面50ETF,陳正憲還參與管理嘉實滬深300ETF和嘉實基本面50等多隻指數基金,其中嘉實滬深300ETF五次榮膺金牛獎。嘉實基本面50ETF未來將依託嘉實深厚的被動投資經驗,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的資產配置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