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吳謝宇弒母事件,是家庭教育出問題了,還是學校教育出問題了?

昔日情懷9102570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一個母親,我來談談這個問題。

先說學校教育。

教育不是萬能的,如果教育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世界上就不需要警察監獄法庭等國家強制力來懲罰罪惡了。我們的學校的確需要改進,更好地向成長中的孩子們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進行提前疏導干預。但把吳謝宇這麼極端的個例放大到教育的缺失,顯然有失公允。吳謝宇從小到大,一直在具有主流價值觀的學校接受教育,他沒有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情緒和行動,學校教育的針對性難以找到突破口,學校教育早期發現他的人格上心理上的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更別說進行單獨的心理疏導了。當然我不是說我們的學校教育是完美無缺的,學校教育如果能更注重孩子情商的培養,此類事件可能會更少發生。但一個不容忽略事實是,同樣的教育環境下,吳謝宇只是個例,不足以構成對學校教育的質疑。

有人說因為他過去太完美,所以他在學校裡面所有的不良表現,不良情緒,都被忽略,都被他的光環掩蓋了。可是一個學生表現得好,老師喜愛他,同學讚美他,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難道不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嗎?這樣的例子國內外比比皆是。我們能夠責怪學校不該誇獎他,沒有找人挖掘出他心理的扭曲或情緒的不良嗎?況且這已經涉及到人類複雜的心理問題,並不是簡單的學校教育能解決的了。

那就再說說家庭教育。

可以肯定,吳謝宇之成為今天的吳謝宇,其心性個性品行價值觀一定有來自家庭的影響。有一種言論,因為吳謝宇的媽媽對他要求嚴格,在道德上對他要求完美,導致他天性得不到釋放,個性得不到張揚,他求自由忍無可忍將他母親滅了。家庭教育的欠缺和父母的個性確實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但可以影響到殺害母親的地步,我還是持懷疑態度。從吳謝宇信奉的一句名言“我來我見我征服”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比較有控制慾的人,看不出他殺害母親是因為母親控制而進行的反噬。所以他的原生家庭並不一定原罪。況且,教育還有後天的自我選擇自我重塑。

我們許多孩子甚至生在了極度缺愛這樣的原生家庭裡,比如作家王朔,就說自己好像行從來沒有愛過父母。但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把對父母愛的欠缺發展成為對父母殘害,說明吳謝宇這樣的人畢竟只是是少數。

吳謝宇如果只是僅僅想擺脫母親的常年控制,一年以後大學畢業經濟自立了遠離母親從此不相往來就可以。但他殺母親提前進行了猜心準備,所以也不是一時失手。

如果不是傳說中的家族精神障礙,除非是因為對母親極度痛恨,恨不得殺了而後快。否則就只有一種可能,他可以從母親的死中得到什麼!

如果真是因為想得到什麼,比如錢而殺了母親。這樣的人就是天生畜類。目前網上有一段據說吳本人在酒吧陪酒的視頻曝光,視頻中的他笑得燦爛,殺了母親還能這麼笑,我想不出來用第二個詞形容他。

所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肯定不能夠完用全脫責,但吳謝宇本人的人格分裂和反社會人格才是這起悲劇的主要原因,這種人格某種程度是天生的,教育不是萬能的。否則就沒有窮兇極惡的犯罪了。

(摘自本人的文章《吳謝宇欠天下母親一個交代》)


㑆談


吳謝宇從小就是個完美的孩子,教師家庭成長的他一切都是循規蹈矩,在所有鄰居、同學、家長眼中,吳謝宇就是個典型乖巧、懂事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孝順、從不闖禍,聽話,體育成績也出色,1米8以上的個頭,文理從不偏科,中考是學校狀元,高中提前被被北大錄取。在他身上彷彿找不到一絲缺點,而這一切的完美,得益於他有一個極度保守型的教師母親——謝天琴。謝天琴對自己的品德要求極為高,極為自律。在當老師後在夏天就再也沒有穿過裙子。她個子不高,纖瘦,穿深色衣服,帶金屬框眼鏡,是很典型的知識型女性的外貌。平時與人交往也不太多,不惜花在辦公室聊一些家常裡短,但她和丈夫的感情非常的好,人也特別正直,非常有原則性。

2010年謝天琴的丈夫不幸因病去世,謝天琴曾經的大學同學和好友曾籌集1.8萬慰問金給謝天琴母子,被她婉拒。丈夫去世後,謝天琴的情緒有了略微的變化,晚上樓裡只要有孩子哭鬧,謝天琴就會跑上我去說教。平日裡這樣的教師作為母親往往會表現為要強、忠貞、刻板、道德潔癖,而這樣完美的人生模版,長年累月之中加載兒子身上,從上學起,吳謝宇就表現出與其他孩子不同尋常的自律,下課後從來不和同學一起出去玩,而是馬上背上書包回到家裡寫作業,而他的智商優勢在這種原生家庭中如虎添翼。從小就是同學老師視為天才,文理科都很優秀,英語GRE成績更是高達全球前5%。在福建省最好的高中——福州一中,他被同學成為“宇神”。即便在學霸扎堆的北京大學他也同學稱為大神。      自從父親在吳謝宇16歲去世以後,吳謝宇就和母親相依為命,時刻保持密切聯繫。就算在大學,他依然每晚保持和同學通話的習慣。聊當天的飲食,活動和學習情況。吳謝宇業經常通過社交平臺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雖然吳謝宇身上處處都可以看到對母親的愛,卻很少談及父親。吳謝宇的父親的家族有精神病家庭病史,四個孩子除吳謝宇父親外,其他三個姑姑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病,2015年6月底,吳謝宇通過網絡購買了作案工具,並於7月11日將母親殺死在教師宿舍樓內。然後以母親的名義向親朋好友借款共140萬元,在殺死母親之後,吳謝宇愛上一名性工作者,並很快發展成戀愛關係。在這期間吳謝宇對性的發洩欲很強,喜歡用假陽具和女友玩SM,並拍下了多部性愛視頻,甚至向性工作者求婚。

為什麼吳謝宇網購刀具等作案工具後,選擇另外一個處理屍體的方式。吳謝宇就是非典型反社會人格障礙。在作案過程中,會有心理和法律的雙重懷疑,在強烈的思想鬥爭中,吳謝宇放棄了分屍計劃。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吳謝宇初次作案,分屍的難度太大從而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

吳謝宇的母親是一位歷史教師。教師這個職業普遍有極強的佔有慾和控制慾。加之還是以為極度保守型的教師,丈夫去世。吳謝宇母親加所有的希望和關注都放在吳謝宇的身上,無時無刻不關注兒子的一舉一動,就算上了大學還要每晚保持聯絡。這種特殊共生性質的關係,導致吳謝宇與母親之間再也容不下任何人,二初中階段是一個少年萌發性衝動、性好奇的時期,這又與母親的極度保守格格不入。吳謝宇的母親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把精力放在除學習以外的事情上。不敢反抗母親的吳謝宇,這能將這種性衝動硬生生的壓抑在內心的深處。這種性衝動從少年時期一直被壓抑到大學,就算上了北大,吳謝宇還是無法也不敢掙脫母親設下的這個屏障,慢慢地這種積蓄下來的性衝動轉化為扭曲的病態性心理,這種病態性心理在平常的人際交往中,不易被發現。所以吳謝宇還是能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現和平常不差別的狀態,最後這種病態性心理在那名性工作者身上得到了發洩,那時吳謝宇對性的發洩欲很強,SM、性愛視頻,就是吳謝宇病態性心理的的外在表現。在不成熟的戀愛觀的驅使下,使得錯誤的認識這是所謂的愛情,並深陷其中,所需要的日常花銷也急劇增加。吳謝宇的家庭並不富裕,所以他需要通過其他途徑儘快拿到錢,這就說明他在培訓機構領取獎學金的前一個月就詢問能否提前領取急用。後來吳謝宇的行為被母親發現,對品德修養極度要求的額母親,當然無法容忍兒子這種行為。母子二人產生了激烈的爭吵,而此時吳謝宇已經深陷其中,長期被壓抑在心底的負面情緒就在這時候爆發。之後吳謝宇開始計劃殺害自己的母親,並付出實際。吳謝宇對母親屍體的處理和佈置,體現出強烈的儀式感,反映出他們長期的病態依戀關係,以及他試圖擺脫這種依戀的心理衝突圖。一方面,他想擺脫這種病態共生的關係,另一方面,同時他又很難割捨這種病態依戀。他很清楚這種處理屍體的方式總有一天會被人發現,所以他選在在2016年情人節這一天,透露消息給舅舅,繼而導致案發。也算對母親的一種懷念,同時可以看出吳謝宇與母親不是單純的母子關係,當然在這麼做之前他已經找到了藏身之所。



福州教育依哥


北大,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學府,

進入北大,還是學霸,

作為家長是多麼的自豪和驕傲,

如果單方面的去想,

如果這樣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的,對麼?

吳謝宇,90後出生的他,

從中學到大學一直是最優秀的學生,

可以說,

不論從家庭還是學校,

他都是引以為傲的一個孩子,一個學生。

那麼2016年的3月那天,

到底因為什麼發生衝突,

對母親狠下毒手,

現在我們無法得到結論,

等待公安機關的深入調查,

我們先客觀的去評價一下問題出在哪裡?

分析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學校出了問題,

我們先對他的人生經歷做分析,

他可以說是智商、情商都極高的人,

學習成績優秀,老師同學眼中的學霸,

見了同學都會主動打招呼,

和同學之間相處融洽,

這種學生,就是我們眼中的,

怎麼人家每天嘻嘻哈哈,

考試成績還那麼好呢!

那這樣看來,長期保持著優秀的學習成績,

我們從家庭和學校分析,

家庭中,媽媽又是老師,

或者溫和或者嚴格,對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方式,

對待孩子上,尤其單親母親,

不一定會和雙親家庭帶孩子一樣,

家裡充滿著父親,母親帶給孩子的溫暖,

那麼可以知道,吳謝宇是缺乏父親這個榜樣教育的,

更多的是母親,也是女性這方面的吸收,

反射到孩子身上,也許就會對某一件事不理性,計較,

學校中,大家都會知道,

成績優異,還情商這麼高,必定受到老師喜愛,

老師也許就會拿他作為口中的榜樣,

讓別的同學去學習他,

那麼對於吳謝宇來說,

給自己帶來的是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

那麼面對挫折時,他是否能調整自己呢?

那麼我們在分析他當時作案動機,

和母親發生口角,發生矛盾是必然的,

當時的情緒肯定受到了刺激,

就好像前段時間17歲跳橋的孩子,

他選擇用結束自己生命來釋放情緒,

而吳謝宇則是痛下殺手來釋放情緒,

那當時到底因為什麼事情發生矛盾,

我們只能等待結果,

那麼我們把他的經歷和發生的事情結合一起發現,

他的性格在沒有父親的家庭生長,

帶來的是缺失男性的理性思維,

他的經歷沒有挫折,

帶來的是遇到事情不知怎麼處理,

這二者讓他做出不可逆轉的錯誤,

那麼家庭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學校教育出了問題,

我只能說,都有問題,

家庭佔主要問題,學校連帶問題。


窗邊故事匯


會不會就是抑鬱症,跟那些抱著孩子跳樓的人一樣,想自殺,但是想到自己媽媽那麼要強肯定受不了,畢竟是從小優秀到大的人,想到媽媽會承受更大的痛苦,所以先把媽媽殺了。再多的榮譽對想死的人也就是一個虛名,從小到大一直在學習,沒有好好看過這個世界,也沒有跟女人在一起過,不再為了別人而活,騙錢,嫖娼,遊走在各個城市之間,沒有再做出傷害別人有損社會的事情,只是想傷害自己而已。什麼時候被抓了一生也就結束了。 忽然很想去看看重慶這座城市,他選擇在那裡停下來等待一切結束,應該很有魔力吧。

兩點感想,1 唯有愛和希望是支撐人活著的東西,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學習不要忘記教會孩子愛。2 學習成績好的人,執行力是真的強!


妞曼


三年前北大學霸吳謝宇弒母事件,轟動全國。這是一個多麼可惜的事情,又在驚歎吳謝宇是多麼的變態,沒人性。這件事情的發生,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有著一些的關係:

1.父親的離世,造成的影響。幾年前,他的父親先是離世,無人知道,也沒有報道講他父親的離世對他的影響,我想是無人可以想象。家庭教育裡缺了父親,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標,導致吳謝宇在一段時間迷茫。

2.母親與兒子的溝通問題。母親比較內向,這種性卻恰恰更難與兒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或者是溝通的方式正確與否,缺乏交流,這是肯定的。也可能正是這種無效的溝通,導致了衝突的產生,加劇了悲劇的產生。

3.學校缺乏心理的疏導。學校方面在心理層次上,缺乏相應的疏導,當他的父親離世,也缺乏相應的心理疏導。

沒有人想看到這種悲劇的發生,也願不在有悲劇。



歡迎關注評論,我是小天,專注探討教育問題!


初現天才


可以這麼回答,家庭教育肯定有問題,學校教育也存在一定問題。吳謝宇北大學霸的光環,就是掩蓋他人格、精神問題的土壤。因為成績,家長和學校容易忽視他原本存在的問題。老師對於成績優異的學生,似乎更為寬容,他們呈現的問題也被不斷縮小。同樣的問題,對於普通學生,或許就要嚴格處理。但是對於學霸,家長、老師、甚至社會,都會以他只是壓力大,瑕不掩瑜來解釋。似乎,成績好就是學生時代的免死鐵券,只要你成績夠好,你就能很大程度在學校裡為所欲為。而家長,對於孩子的包容只會更甚。成績好,就是一個孩子好不好的首要評價前提。學霸樣樣好,學渣樣樣差。分數依然是在校學生獲得評價的絕對標準,也是孩子眼中的榜樣。

他心思縝密、有預謀,但是缺乏動機,因為沒有更多具體細節的披露,我們也不能一概而定。如果吳謝宇本人就有人格障礙,那麼他的行為或許不是那麼難以回答。在後續庭審中,吳謝宇應該會接受精神方面的診斷,他的精神狀況將直接影響本案的最終判決。

單親家庭、親子關係、關鍵性事件、北大學霸、冷血殺手。。。。。夾雜在吳謝宇身上的標籤太多,而真正的原因只有在案犯自我陳述下我們才能知道,到底是什麼讓一個象牙塔尖的學生成為弒母的逃亡殺手。


黃桃貓


不要把高智商犯罪歸結於教育問題上,大部分犯罪的人都是沒有什麼學歷的,你怎麼不說是因為他們沒經歷過我們的教育呢?這個是個案,他一個人能反應全國的教育問題嗎?那咱來說說,他這樣的人都能上北大,說明我們的教育很厲害,再一個他的母親,"沒有一個父母花20多年去培養一個殺人犯",並且他殺的人是他的母親,他的教育出問題了嗎,你希望你的孩子全能嗎,每次考試考一百分嗎?我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而且像這種學神級別的真的就能"教育"出來嗎?很多家長都知道,自己累死累活輔導孩子寫作業,結果呢,最後孩子考試都和你的"教育"成正比嗎?不要說是教育的問題,也許原生家庭對他有影響,但不至於等到大學逃出了母親的控制範圍再來殺他的母親吧?而且母親還要上班真的有時間天教育囉嗦他嗎?這不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也不是我們的教育體制的問題,是吳自己的原因!


瓶子響噹噹


學校側重於識教育,家庭更應傾向於品德引導。吳謝宇弒母事件無異於在家庭、學校教育這湖面上丟了一塊巨石,掀起了軒然大波,圍繞此事件,引起一波又一波熱議。

隨著媒體跟蹤挖掘越深,越可以看出導致吳謝宇殘忍殺害其母親背後的原因:

由於母親在教育兒子中態度強硬而產生的積怨是導致兒子弒母的罪魁禍首。

媒體報道說,吳謝宇的母親是一位中中學歷史教師,為人刻板,保守,夏天從來不穿短裙子;在家獨斷專行,常常替孩子作主,其夫患肝癌病故,學校欲補助其生活費被她拒絕,吳謝宇學校的補助也被她代孩子拒絕。

父母的霸道獨斷引發家人之間怨恨仇恨事情不在少數,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贊同。

這個事件留給我們一個思考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處之道。家長首先要明白,當孩子出生就不再是家長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靈魂、有思想的生命個體;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可以任意輕賤。

家長在教育子女上面要平等、真誠,尤其是家長要俯下身子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像汪曾琪先生寫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描繪的那樣,平等,尊重,親情才會珍貴而彌久。


亂語三千


都出問題了!我們社會和家庭有幾個在關心青少年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友益多


為什麼不會是社會出現了問題……66666669999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