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國著名的戰略性工程)


“南水北調”即“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東線工程起點位於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中線工程起點位於漢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庫,供水區域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個省。

工程方案構想始於1952年國家主席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提出。自此,在歷經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後,調水方案獲得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幹線總長度達4350公里。 東、中線一期工程幹線總長為2899公里,沿線六省市一級配套支渠約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全面完成。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共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繫,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佈局,以利於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


2002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並通過了經國務院同意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南水北調總體規劃》。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江蘇段三潼寶工程和山東段濟平乾渠工程成為南水北調東線首批開工工程。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動工,標誌著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啟動。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調中線標誌性工程,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正式動工,標誌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08年9月28日,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2008年11月25日,湖北省在武漢召開丹江口庫區移民試點工作動員會議,標誌著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庫區移民試點工作全面啟動。

2009年2月26日,南水北調中線興隆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標誌著南水北調東、中線七省市全部開工。2010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壩54個壩段全部加高到頂,標誌著中線源頭——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2012年9月,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移民搬遷全面完成。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黃淮海平原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關係到受水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民生工程。中線一期工程從大壩加高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直通北京,總長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開工以來,經過10多年的建設而成。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江水進京後,北京年均受水將達10.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將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一期工程將為北京送水10.5億方,來水占城市生活、工業新水比例將達50%以上。

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額最大、涉及面最廣的戰略性工程,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