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的劉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菩薩我想對你說


三國時期,劉備以知人善人著稱,其白帝託孤之時,曾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對此不以為然,結果在街亭錯用馬謖,導致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但是劉備也有看走眼了時候,在劉備征戰一生中,至少看走眼了三個人:呂布、龐統、糜芳。

任人唯親錯用糜芳

糜芳沒有多大能力,但卻仗著劉備對他哥哥的喜愛,又是皇親國戚而受到重用。糜芳的哥哥是安漢將軍糜竺,位居群臣之右,地位甚至超越了諸葛亮,糜竺當年拒絕曹操的任命,散盡家財追隨劉備,因此深受劉備優待,其妹妹是劉備的糜夫人,糜芳也算是皇親國戚。因此,劉備也犯了任人唯親的毛病,明知道他難堪大任,卻依然任命他為南郡太守,要知道當時關羽的職務也不過是襄陽太守,張飛的職務也不過是巴西太守,魏延的職務也不過是漢中太守。

湘水劃界以後,劉備在荊州的勢力只有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三個郡,而南郡是戰略位置最重要的,可見,劉備對糜芳的信任。然而當呂蒙白衣渡江偷襲南郡,糜芳居然不戰而降,其實南郡易守難攻,當初東吳名將周瑜舉江東之力,又借用了張飛協助攻城,關羽“絕北道”切斷曹操援軍,依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本人也身受重傷,用了一年多時間才打下來的,關羽軍所在的襄陽等地距離南郡只有一江之隔,糜芳如果選擇堅守,絕對能夠堅持到關羽回援,如果糜芳沒有背叛劉備投降孫權,呂蒙又怎麼能夠襲取荊州呢?

引狼入室接納呂布

當呂布被曹操打敗,投靠劉備之時,劉備居然不顧眾人反對,接納了呂布。要知道,呂布可是因為反覆無常、認賊作父而深受世人鄙視。呂布原來是丁原部將,被丁原委以重任,當董卓利誘呂布之時,呂布居然見利忘義,殺害了於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丁原,不僅如此,呂布還認賊作父,做了當時天下人都稱之為漢賊的董卓的義子。再之後,又因為和董卓的侍女私通和董卓貌合神離,最終在王允的慫恿下,又殺死義父董卓。儘管董卓是亂臣賊子,但是呂布依然是董卓義子,呂布的行為,相當於弒父,連父親都能夠背叛的人,還有什麼道義可言呢?仁義的劉備,見呂布顛沛流離實在可憐,於是接納了呂布,卻沒想到,這是引狼入室。當劉備在與袁術作戰之時,呂布卻乘機襲取了徐州,致使劉備好不容易得到徐州這一塊地盤後,又再一次顛沛流離。

以貌取人輕視龐統

赤壁之戰以後,龐統主動來投靠劉備,可是大概是劉備嫌棄龐統外貌醜陋,居然任命龐統為小小的耒陽縣令,心高氣傲的龐統覺得劉備這是屈才了,於是不理政務,被劉備罷免官職。幸好有魯肅對劉備說:“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也對劉備說龐統的才能不可小視,劉備這才開始重視龐統。經過一番交談,劉備才發現龐統的才能,對他的親待僅次於諸葛亮。如果沒有魯肅、諸葛亮的舉薦,劉備恐怕就要失去龐統這個與諸葛亮齊名的大才了。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劉備真的知人善任麼?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劉備雖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看人的眼觀還是很毒辣的。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亭殿閣


劉備是相當厲害的政治家,我們在電視裡會發覺劉備是一個非常令人尊敬的人,談起劉備四海豪傑無不誇讚,“仁義劉皇叔”可謂名滿華夏。

那麼劉備身上就有兩大特點:

  • 仁義之名;
  • 皇室宗親的身份;

這兩大特點的交匯,形成了劉備獨特的性格和為政手段。臉皮厚善於把握時機,以仁義為名拉攏天下志士,故此能在亂世成就帝業。

真假難辨的仁義之名

劉備的仁義是真是假,歷來爭議不斷。當年曹操南下,劉備拋妻棄子,作為一家之主他的行為實在談不上仁義。

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盡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但是劉備畢竟是政治家,他的仁義不是體現在日常舉止,而是體現在施政綱略之上。

作為一家之主他不稱職,但是作為一國之君他卻很夠格。

至少老百姓願意跟著劉備,在老百姓眼裡劉備是仁主。

比到當陽,眾十萬人,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備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備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所以,“仁義”對於劉備而言是政治綱略,就像劉備說的“濟大事必以人為本”。所以劉備一直也是這麼做的,這是劉備亂世之中獨特的政治手段。

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奈何?"

但是,劉備其實也並非虛假偽善之徒。不可否認他曾經拋妻棄子,但是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他是成就霸業的人,有時候不能兒女情長婦人之仁。

在他生命逝世的最後一刻,他依舊苦口婆心的勸解自己的兒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他的心其實也是充滿著仁厚謙慈,只是使命和身份的存在,危難關頭總是為父不慈、為夫無情之舉。

厚著臉皮的皇室身份

電視上演義小說裡,劉備逢人就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

中山靖王劉勝有一百多個兒子呢,漢景帝到漢獻帝更是隔了十幾代,但是劉備依然舔著臉去攀親戚。劉備的臉皮是厚,那是因為不厚不行啊,劉備出生貧苦!

初,涿郡劉備,中山靖王之後也。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

對於劉備而言,沒錢沒勢的他能利用的政治資源很少。所以皇室宗親這個身份一定要好好利用,而且是發揮的淋漓精緻。

何況亂世打天下講究一個出師有名,劉備是宗室,那麼他收復漢室江山那是名正言順。依靠這個身份,劉備才能拉攏人才,建立自己的勢力。

食君之祿忠君之憂,想要匡扶漢室的人不在少數的。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處處打著復興大義的旗號,沒有什麼比這更得人心了。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可以這麼說,劉備的成就是厚著臉皮得來的!

總結,劉備是亂世之中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帝王。他臉皮厚待人寬厚,為人處世仁義為名。依靠獨一無二的政治手段,在亂世得一席之地而三分天下。


瀟湘夜雨l


劉備這個人不簡單,從一個買鞋的地攤小老闆一路摸爬滾打建立了蜀漢政權,成為三國時期的一方霸主——昭烈皇帝。

堅韌不拔,鍥而不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一份只要尚存於世定要匡扶漢室的決心從未動搖。

即便落魄如喪家之犬,到處寄人籬下,二位當世勇將也從未嫌棄過他們的大哥——劉備。

又能夠屈尊降貴三顧茅廬請出諸葛孔明,劉使君乃能屈能伸之大丈夫是也!

縱觀劉備在世一生,手下那班文臣武將無不忠心耿耿,可見劉備深諳帝王之術。

劉備是一個有理想,有能力,又很會做人的人,他是草根逆襲的典範!


小腦瓜他爹


本人一直比較欣賞劉備,認為他的一生非常不易。白手起家,當縣長時寧可棄官逃走也不交出鞭打督郵的兄弟;人生已至暮年,卻依然可以畢恭畢敬的三顧茅廬請一個比他小20餘歲的青年農民出山;赤壁之役面對泰山壓頂般的雄兵壓境卻不崩潰;白帝託孤,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三國志-先主傳》)。一生百折不撓,永不言敗,終三分天下而有其一,成就一段傳奇。

應該說劉備是一個時運不濟的人,如果拿他跟漢高祖劉邦相比,他只能強於劉邦,而絲毫不遜色。

如果讓劉備與曹操的命運對調,也許劉備能比曹操做的更好。

劉備的起點太低,僅為做小買賣的商販(織蓆販履之徒),這相當程度上影響了他的事業。

但他一生百折不撓,終成一國開國之主,即便沒能統一全中國,也是難以想象的成功了。

所以後來辛棄疾才寫詞說:“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意思就是說只有劉備才是曹操的對手。




滄海壹粟


說實在的,恕在下眼拙,歷史上有兩個人自今咱都沒看透,一個是“漢王莽”,一個就是三國“劉備”。劉備是怎樣一個人了,咱也就知道的胡亂回答一下,劉備是一個寬厚仁義之人。是一個素有謀略和志向的人,也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

劉備在《三國志》裡描述的是一個平素沉默寡言之人,喜怒不形於色,所以劉備城府很深。

但劉備在家時就對下人很善待,而且喜歡結交江湖俠士,以致有人顧殺手殺他,殺手都違背了自己的職業道德放了劉備一馬。

我們在《三國演義》裡看到的劉備是一個最講義氣的謙謙君子,但劉備謙謙的背後卻總是似乎有耐人尋味的東西讓人琢磨,如劉備兵援徐州陶謙,投劉表,取益州。對呂布白門樓的落井下石,從曹操陣營巧妙脫身,敗走當陽帶著百姓,為關羽報仇,臨終託孤等。總之劉備的所言所行都很有深意,連曹操的精明在青梅煮酒都被騙掉,劉備還成功使了脫身計,帶走了人馬,實在讓人佩服。劉備這個歷史人物應該以德才兼備來評論吧!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追隨了。


夏有涼風61


劉備在漢末的諸侯並起天下大亂的局面中依靠一己之力成就一番霸業不論是偽君子也好真小人也罷,劉備依舊在夾縫中鼎力與三國。

比他強的大有人在,袁紹、袁術、劉表等諸侯的勢力是劉備初期的我十倍、百倍,但是最後只有留存下來的。

劉備的成功有人歸功於運氣,但是個人認為劉備最少有三個方面的優勢:

第一,知人善任,最為註明的就是請出臥龍先生諸葛亮並對其委以重任,要知道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只有二十多歲,這番信任如果沒有識人辯才的能力恐怕做不到;另一證據,劉備的漢中之後將守衛漢中的重任交給魏延而不是張飛由此可見劉備用人的能力。


第二,劉備之仁確有其事,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劉備假仁假義,所做的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這樣的評判多少收到現在影視作品的影響。在《三國志》中劉備以千人援助被黃巾軍包圍的孔融。為了“名聲”能夠做出如此的付出也不是誰都願意的;另外,如果劉備假仁假義身邊也不會聚集那麼多人。

第三,劉備軍事素養很高,雖然在《三國演義》裡劉備屢戰屢敗但實際上劉備擅於伏擊並且頗有一番軍事謀略。在公元202年,劉表命劉備帶軍北上,到葉縣,夏侯惇、于禁、李典率軍抵擋。劉備偽退,設下伏兵,李典覺得有詐乃勸之,夏侯惇不聽,被劉備打敗。

如何評價劉備,引用《三國演義》做著陳壽的評語:“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古事今説



沙裡一條魚


先看下三國志對劉備的評價大概就是類似於禮賢下士,懂得趨利避害隱忍,寬厚老實等。其實在很多事情上來看確實是如此!比如劉備對諸葛亮的重用,投奔各勢力是懂的不過於爭搶隱藏實力等,這方面三國志甚至將其與劉邦相提並論了,當然也有其一部分的合理性在其中了!

另外我覺得劉備還是個亂世中非常有野心的一個人,他可以說是打著皇室後裔的招牌,以及表面仁義的招牌去混跡在亂世之中,並以此為自己的立身之本,以此來招賢納士等。可以說劉備還是算能夠知人善用的,能夠不懼挫折,畢竟在其打江山前期還是非常辛苦的顛沛流離的,能夠堅持下來打下地盤也有他過人之處!另外這也導致了他對權力的看重,從他託孤的言語中即可以看出!

個人的拙見存在不足,歡迎大家來交流!


怎麼總是存在用戶名


劉備是三國裡背景做大漢室後裔,皇親國戚。也是背景最小的諸侯,從小家境貧寒,織蓆販履。起義只是也只有關張而已。

孫權,父兄兩代人打下的基業,坐享其成,坐擁江東富庶之地。

曹操,宦官曹騰之孫,前任太尉之子,一起兵就是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發起人,更有夏侯兄弟,旬氏叔侄。

劉備憑什麼和這兩個人三分天下,人家文臣武將上百人,帶甲之士數十萬的時候,我們劉皇叔還只有三五個人,七八百兵。他為什麼能打下蜀國的大好江山。因為他有仁義:救北海,救陶謙,攜民渡江。有膽識:青梅煮酒。能伸能屈:徐州被搶能忍,屈身事曹能忍。有眼光:關張趙馬黃,臥龍鳳雛,無一不是世之奇才。知人善任,從善如流。它具備了一個帝王的基本素質。所以才有了蜀漢帝國。 同時他意氣用事,狂妄自大,導致被火燒連營。

拋開以上的這些,劉備還是給我們留下了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的名言警句。也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樣在現代社會看來不和諧的話語。

總而言之,不管演繹的親劉也好,後世說劉備虛偽也罷。但他終究是一個成功的諸侯,一個合格的領袖,譭譽參半。


凡人說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