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證實,蚩尤並未被黃帝所殺,炎黃子孫應改稱“炎黃尤”子孫

涿鹿之戰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爭霸戰爭,戰爭的雙方分別是炎黃聯軍和九黎蚩尤。最終,蚩尤戰敗,《史記》記載:“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的蚩尤結局也是被黃帝所殺,身首異處。

考古證實,蚩尤並未被黃帝所殺,炎黃子孫應改稱“炎黃尤”子孫

到了周朝,因為周人奉黃帝為姬姓祖先,所以就將同出一源的黃帝和炎帝視為華夏共同始祖,這就是我們自稱炎黃子孫的由來。也就是說,“炎黃子孫”一說其實是從周朝才開始的。

在成王敗寇的觀念影響下,既然黃帝是始祖,那被黃帝擊敗的蚩尤自然成了邪惡的化身,特別是在儒家的典籍中,蚩尤嗜殺殘暴、銅頭鐵額、四目六手,是個吃沙石子的怪物,就連“蚩”這個字也是被強加上去的蔑稱,意思是蟲。

考古證實,蚩尤並未被黃帝所殺,炎黃子孫應改稱“炎黃尤”子孫

其實,在苗族口口相傳的古歌當中,蚩尤本名為尤,族人稱其為尤祖公。在涿鹿之戰開始時,炎帝的軍隊使用的還是石頭武器,黃帝則以玉為兵,而蚩尤的大軍卻已經鑠金為兵,割革為甲,顯然,蚩尤的武器裝備更加先進。

所以,史書當中記載的涿鹿之戰,炎黃聯軍數次被蚩尤擊敗,逼得黃帝乃仰天而嘆,後來還是天氣突變,黃帝抓住機會才一戰擊敗蚩尤。為了增加黃帝的正義性,後世史書還加入了一些神話色彩,說“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符,伏蚩尤”,以表明黃帝才是順應天意。

考古證實,蚩尤並未被黃帝所殺,炎黃子孫應改稱“炎黃尤”子孫

但實際上根據現有的考古發現,在4200年至4000年前,東亞氣候出現明顯寒冷化,我國北方多地出現低溫乾旱,這直接導致了以種稻為主的蚩尤部落遭遇了農業減產,而以粟為主的炎黃部落卻受影響較小。所以,蚩尤其實是敗於國力衰減。

當然,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苗族口傳記錄,蚩尤敗給黃帝這一結局是沒有什麼爭議的,而且按照《逸周書》《山海經》《史記》等眾多史書的說法,蚩尤戰敗後為黃帝所殺。

不過,石峁古城的出土文物,卻推翻了主流史書的這一記載,蚩尤可能另有結局。

考古證實,蚩尤並未被黃帝所殺,炎黃子孫應改稱“炎黃尤”子孫

石峁古城位於陝西省神木縣高家堡古鎮境內,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進行過發掘,當時一度以為這裡是戰國秦長城,直到近年持續不斷的考古發掘,專家們才赫然發現,這座原來不起眼的古城總面積居然多達425萬平方米(約等於6個故宮大小)。

經碳十四鑑定,石峁的建設年代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而古城牆體中鑲嵌的大量玉器和玉製兵器,與史書中黃帝“以玉為兵”的記載十分吻合。此外,一同出土的還有十幾件石雕人面像,鑲嵌於古城牆體表面,面部朝外,似有威懾外敵之意。

考古證實,蚩尤並未被黃帝所殺,炎黃子孫應改稱“炎黃尤”子孫

這一發現,剛好證實了“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伏”的記載。

但這就帶來一個疑問,黃帝戰蚩尤本就是蚩尤不服從黃帝號令的爭霸戰爭,為何黃帝擊殺蚩尤後,反而會出現“天下復擾亂”的情況?

考古證實,蚩尤並未被黃帝所殺,炎黃子孫應改稱“炎黃尤”子孫

看過接下來這兩段記載,或許就能明白箇中緣由,《管子》記載:“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韓非子》也說“昔者黃帝使鬼於西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

顯然,在主流記載之外,還存在不同聲音,即:蚩尤戰敗後並沒有被殺,而是臣服於黃帝。這一結局原本因為孤證不立,並未讓後世信服。

考古證實,蚩尤並未被黃帝所殺,炎黃子孫應改稱“炎黃尤”子孫

但隨著考古發掘的佐證,我們有理由相信,蚩尤和炎帝一樣,在被黃帝擊敗後,都成為了黃帝的部屬,主兵事。而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何蚩尤死後天下再次大亂,黃帝不得不靠蚩尤形像來威懾八方萬邦。

由此可見,黃帝、炎帝、蚩尤通過戰爭促進了部族融合,最終形成了如今的華夏文明,只不過受周人影響,蚩尤被排除在外了,歷史學家任昌華先生就提出了“三祖”之說,炎黃子孫應改稱“炎黃尤”子孫才更為恰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