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光:永不停步的追夢“狂人”

4月16日,接受記者採訪的譚旭光匆匆趕來。

前一天,他還在位於濟南的中國重汽集團開會,黨委會、專題研討會、黨委擴大會、銷售會四個會連著開,一直到深夜12點。身兼山東重工集團、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濰柴集團董事長等數職,“一直在路上”是譚旭光的日常狀態。

人們愛用“譚大膽”稱呼他,可他說,我其實膽子最小了;他對幸福的要求很低,能執著幹事便好,卻又時常感嘆幸福轉瞬即逝;他對待員工近乎嚴苛——“不爭第一,就是在混”,但高端人才入職時親自面談、出差回來先去看望生產一線員工的,也是他。

實際上,譚旭光從來不“矛盾”,一直很堅定。他說,我這一生,就是在不斷造夢—追夢—圓夢。

濰柴的“發動機”

最近舉行的上海車展上,車企爭相放大招,濰柴沒有直接亮相,卻是不少大招背後的“秘密武器”:福田戴姆勒的歐曼EST2019款LNG牽引車採用濰柴WP13發動機、重汽HOWO輕卡採用濰柴WP3N發動機……

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而譚旭光就是濰柴的“發動機”。執掌20餘年,他帶領這家位於濰坊的企業蛻變為引領全球行業趨勢的國際化大集團,也造就了“滿腦子都是發動機”“要把發動機賣得比房地產更賺錢”等不少跟發動機有關的名言。

憶往昔,譚旭光說這份特殊感情在16歲那年第一次走進濰坊柴油機廠就烙印在心中——“我的血液裡就流淌著發動機的油”。

40多年來,初心未改。

1998年,37歲的譚旭光被任命為濰坊柴油機廠廠長,面對人才流失、包袱沉重、技術落後、產品滯銷等問題,他連打三場“硬仗”:對領導幹部“約法三章”,這後來成為濰柴立企之本,成就一段行業佳話;瞄準內部機制之弊,精簡機構、裁撤冗員;以及最著名的“三三制”產權改革,讓濰柴得以真正走出困境。

箇中艱辛,唯有親歷者明瞭。“實際上,那時很多員工也不信、也反對。”當時還是“小王”,現在已有了自己的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王世傑,見證了那段歷史。

他說,沒有譚總的魄力和勇氣,不會有今天的濰柴,譚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國企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

作為較早“走出去”的中國汽車人,譚旭光深刻感受到自主自強發展的重要性。過去數十載,無論市場井噴或低迷,濰柴從未放緩在發動機領域前行的腳步。

2005年,中國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藍擎”動力在濰柴誕生,我國發動機行業從此有了“中國心”。近10年來,濰柴累計投入150多億元進行產品研發,持續引領中國商用車動力自主發展、邁向高端。

也正是因為這份初心,對技術人才,譚旭光總要高看一眼,多用份心。濰柴先後引進的300多名海外高端人才,都是他親自面談,即便一名應屆畢業生,他也會在出差時專門抽空約出來聊聊。

“叫我‘瘋子’,是沒看懂”

如今,“中國動力”不僅奔騰在全國各地,還成功打入國外高端市場,引領著全球行業趨勢。譚旭光說,濰柴現在已完全擺脫模仿、跟隨,是按照企業自身對未來的判斷在進行發展。

發動機還是濰柴的核心業務。不過,歷經20多年,濰柴已發展為以產業鏈動力總成為核心、智能物流為新業態的多元化生態結構企業。

無人駕駛的林德叉車、德馬泰克的智能物流裝備、法拉帝的豪華遊艇……

2018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濰柴展廳多款產品一亮相就引發廣泛關注。

在濰柴持續吸收整合的過程中,譚旭光作出不少被外界描述為“奇蹟”的決策,他那“譚大膽”甚至“瘋子”的名號,也是在這當中收穫的。

最著名的一場戰役是對湘火炬的吸收合併。2005年8月,濰柴以10.2338億元將湘火炬收入囊中,高出湘火炬淨資產30%以上,這讓整個資本市場為之震驚。

“之所以叫我‘瘋子’,是因為大家沒看懂。”譚旭光說,當時,湘火炬有陝西重汽、法士特齒輪、漢德車橋等多家子公司,擁有較完整的重卡產業鏈,從發展路徑上講,收購了湘火炬,濰柴能實現從單一發動機向動力總成的轉型。

“發動機是‘心臟’,加上動力總成,‘心肝肺’就連起來了,這樣競爭力才強。”譚旭光一語道破。

後來收購法拉帝,很多人也覺得他瘋了:一個做重卡的,收購豪華遊艇品牌幹什麼?

“通過這場收購,我們實現了從陸地動力向海上動力的轉型。”譚旭光表示,包括之前併購法國博杜安,戰略重組德國凱傲、林德液壓等,都是在補短板、調結構,讓世界產業資源為我所用,從而不斷邁向高端。

“這20多年,沒有一項重大決策錯誤,背後不是膽大,而是膽小。”譚旭光這樣回應那些叫他“譚大膽”的人。

“作為一名國有企業負責人,我在為國家看門,不能有任何閃失,這是個責任和擔當的問題。除了嚴格按照流程,做事要乾淨,要靠團隊。”譚旭光說,收購法拉帝時,他在意大利米蘭待了3個月,深入研究風險,一個一個“排雷”,那些海外併購的成功,就是這麼來的。

一年“狂飛”40萬公里

去年9月,譚旭光被任命為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不過這位年近花甲的企業家,似乎還沒有考慮過什麼時候要“停下來”。

“一天當兩天半用”,濰柴這句著名標語是譚旭光的真實寫照。剛從日本出差回來,4月15日從早上8點半到深夜12點,他在重汽開了整整一天的會;4月16日上午10點左右,他已回到濰柴總部。“這是我一年中十分普通的幾天。”譚旭光向記者公佈了一組數字:一年“狂飛”40萬公里、與家人吃飯不足10次、看望父母只有2次……

“這些年,我將所有精力放在發動機上,放在事業上,感覺很對不住家人。但是,人想幹成事,必須要付出,要奮鬥。”譚旭光說,自己這代人知道貧困落後是什麼,知道幸福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他永遠不會忘記,1998年站在就職演說臺上,看到的那一雙雙絕望的眼睛;他更不會忘記,多年前他去國外參觀某知名企業,一到核心產品區,就被對方粗暴拒絕的尷尬場面。

被問到什麼是幸福,譚旭光笑笑回答,能執著地做好一件事,就很幸福;但又說,這麼多年來好像少有幸福的感覺,“幸福太短暫了,只是目標實現的那一瞬間”。

於是,他選擇了永遠在路上,持續造夢—追夢—圓夢。

負重前行,但風景獨好!“2030年新能源業務要引領全球行業發展”,新能源業務被確定為濰柴未來發展的方向。目前,濰柴投資建設的氫燃料電池、新能源創新中心等新項目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山東重工控股的中通客車正助力濰坊打造氫能城市,聊城、濟南也將逐步鋪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