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5億實繳資金門檻,有哪些平臺做到了?

最近大家投資P2P的熱情不高,也正是行業和平臺向投資人拿出誠意,證明能力的時候。說白了,

P2P最好的能力是什麼?無非是兜底的能力,即萬一借款人還不上,平臺能不能幫不上窟窿。幫補窟窿需要錢,平臺怎麼證明自己有錢,能對投資人負責呢?

剛好最近的備案細則就給了平臺們一個證明自己有錢有兜底能力的機會,一是實繳資本門檻,二是風險準備金和補償金的要求。

首先是實繳資本

“網貸機構按照經營範圍劃分為單一省級區域經營和全國經營兩類,而省級區域經營機構實繳註冊資本不少於5000萬元,全國經營機構實繳註冊資本不少於5億元。自通知發佈之日起,經營機構須補齊。”

實繳資本很能體現一家平臺的資金背景,它跟註冊資本不一樣。注資是申請工商登記的時候計劃的出資額,多少你自己定,申請時不需要一步到位交完全額,可以先填小部分,以後再慢慢填。交完之後也可以通過過橋貸等一些手段運作取出。

而實繳資本是一家平臺真正要把資金存到銀行,通過銀行處資信證明或是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來證明的註冊資本確實應經存在銀行,已經到位。

它的認為操作空間很少,短時間取出來很困難。現在網貸監管正在從嚴時期,一般平臺不敢也不必要因為這點錢在實繳資本上耍手段。

對於一些頭部大平臺而言,它們會很積極很樂意的增加實繳資本到5億,以向投資人證明自身能力。目前,實繳資本達5億及以上的P2P有8家,列表如下:

P2P:5億實繳資金門檻,有哪些平臺做到了?

除了第一步的實繳資本,還有自證能力第二部:風險準備金和補償金。這兩金有什麼區別和意義呢?

風險準備金

風險準備金的主要作用是先行支付出借人由於P2P平臺發佈虛假信息或自融等原因時造成的損失。說白了風險準備金是應對的是平臺內部問題,萬一你平臺倒閉了跑路了,還有筆錢在監管這裡,比如監管可以用這筆錢支撐平臺日常運營和催收,付員工工資、租金場地費,保持平臺最後階段正常運轉,兌付完出借人最後一筆本息。不至於一朝老闆跑路,這攤子就沒人沒錢收拾了。

風險準備金上待收規模越大的平臺要繳的越多。省級平臺按撮合業務餘額1%繳納一般風險準備金,全國性平臺按3%繳納。待收200億的想做全國業務一線平臺要繳6億。

風險補償金

第二個是風險補償金,它的作用是應對外部風險,即面對出借人逾期、壞賬的窟窿,有一筆錢可以對出借人做出的補償

。它類似於履約險,只不過擔保方為平臺自己,還杜絕了保險公司因事拒賠的風險。

風險補償金也是與平臺待收規模成正比,省級平臺按出借金額的3%計提出借人風險補償金,全國性平臺按6%計提。待收200億的想做全國業務一線平臺要繳12億。大家也可以根據我上面的表算一下自己關注的平臺要拿出多少準備金和補償金成本。

風險準備金加上補償金加起來9%,所以說那5億的實繳資本對於一線P2P而言真的不多,還能讓大平臺與中小平臺劃清界限,在這三大門檻下,資金實力不雄厚的平臺很難在P2P行業玩下去。

對於我們出借人,應該怎麼看待這三大門檻呢?

之前平臺宣傳信披透明、資產優質這些對於出借人而言感知不大,普通人也很少有專業知識去做分析和判斷。但實繳資本、風險準備金和補償金不同,它是實在的金錢能力的證明,而且基本上沒有做手腳的可能——錢拿出來後押在銀行,由監管進行專戶管理。

所以說這次監管的行動大綱出來,一線平臺們馬上積極配合以自證,對於出借人日後的資金安全而言,可以說是一次實打實的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