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宴群臣時,劉伯溫從哪三道菜看出殺機?

奔馬155314228


朱元璋白手起家,從一個沿街乞討的叫花子做到了開國帝王,因此關於他的歷史傳說非常多。相傳,周總理親自定下的“四菜一湯”的國宴標準就是源自於朱元璋。




公元1368年,老朱在南京稱帝,由於老朱童年的生活異常艱辛,他深知得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難。所以經常以身作則的倡導節儉的生活。

可是建國稱帝后,老朱的功臣可不像像老朱一樣剋制,他們迅速腐化,開始勾結地主惡霸橫行鄉里、欺男霸女。

看到這些勳貴腐化,老朱的內心簡直涼透了,心想“國家初立、百廢待興,很多百姓由於戰亂還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你們這些勳貴竟然如此禍害我的大明的江山。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啊,更何況你們可不是蟻穴,是碩鼠洞呀,必須得找個機會好好敲打敲打你們。”




等著等著,機會終於來了。馬皇后過生日這天,老朱下令文武百官必須全部到場為馬皇后慶生。

文武百官聽說老朱請客吃飯,心想皇帝家的飯菜一定是珍饈美味,所以個個都是歡欣鼓舞,以為可以大快朵頤了。可是到場之後卻傻了眼,老朱為他們準備的僅僅是四菜一湯。

可能您覺得四菜一湯也不錯,但問題就出在四菜一湯的材料上;

第一道菜;炒蘿蔔。上來之後,朱元璋緊接著說“蘿蔔上了街,藥店無買賣”

第二道菜;炒韭菜。老朱又說;“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定人心”

上完前兩道菜後,老朱又命人上了兩大碗青菜。接著說到“兩碗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喜洋洋”

最後一道是蔥花豆腐湯。朱元璋解釋說“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潔如日月”






一般情況下,這個傳說就到此為止了,但一些故意抹黑朱元璋的人有給這個故事添加了下文。

眾大臣吃慣了山珍海味,看到朱元璋為他們準備的素菜後非常不高興,心想這種東西怎能入口,於是都沒有動筷子。

老朱看清眾臣的表現,對眾臣說:“既然大家不願意吃,那就換下一批菜。”

說完一眾太監端來了大魚大肉,這次同樣是四樣菜。第一道;清蒸燕窩,第二道;紅燒狗肉,第三道;醬汁兔子,第四道;大排骨湯。



眾大臣一看換了肉菜,那就來吧,紛紛罵死了筷子準備胡吃海塞。這時徐達剛要拿筷子,一旁的劉伯溫制止了,徐達不明就裡,但也沒有多問,只顧著和劉伯溫喝了幾口酒。

宴會結束後,徐達找到劉伯溫問為什麼制止自己享用美食。

劉伯溫說:“皇上對我們動殺機了。之所以皇上剛開始上素菜,是在勸誡我們廉潔奉公。可是眾位大臣呢,對自己的慾望沒有剋制,並且還對皇上的素菜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滿。之後皇上命人上了幾道葷菜,清蒸燕窩表示飛鳥盡良弓藏。醬汁兔子和紅燒狗肉表示狡兔死走狗烹。”

劉伯溫說完話這些話,徐達嘴角一抽,後背止不住的冒涼風。






實際上整個故事都只是傳聞,並沒有可靠的史料佐證,況且朱元璋如果真的對大臣動殺機,也不會用這麼明顯的手段吧。

雖然故事是傳聞,但朱元璋勤儉節約,勸誡官員廉潔奉公卻是真的。《朱元璋傳》中曾記載了一次朱元璋外放官員時對他們的訓話內容;

官有清濁之分。做清官,靠俸祿過日子,就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養活一家老小。但如果不滿足這樣,非要從外面取水灌入井內,滿了就要加高井臺,一旦井臺有問題,就會殃及你的烏紗帽,甚至是身家性命。

我是越關


歷史上還是喜歡和聰明人一起做事情,但是人太聰明瞭也不好,就比如說劉伯溫。朱元璋在功成名就之後,就拋棄了當時的初心,什麼兄弟手足都是廢話,該殺還得殺。


太子朱標優柔寡斷,朱元璋出狠手

太祖以太子天性仁不振,一日,竊令人載屍骨滿輿,當其前激發之。太子不勝慘蹙,合掌稱之曰:善哉!善哉!”

上面是野史的記載,說是太子朱標優柔寡斷,於是朱元璋找人拉來一頭牛,當著太子的面把它車裂。結果把太子朱標嚇傻了,只知道拍手說好。

這個事情發生沒多久,太子被嚇出了病,最後一命嗚呼。按照道理說老大死了,應該輪到老二,再不濟也得是平輩的兒子。然而朱元璋不按照套路出牌,選了孫子朱允炆。

但是朱元璋該愁了,說是孫子太小,下面大臣太老,萬一鎮不住他們,自己豈不是二世而亡。所以必須知道這些人的忠實度,然後想方設法的試探他們。

比如說徐達,為明朝打下這麼大的江山,朱元璋可是再擔心不過了。有一次故意把他灌倒,然後放在龍床之上。徐達醒來後,嚇得兩腿都發軟,只知道一個勁的磕頭。


朱元璋看了很開心,不過還是不放心。有天上午就又找他下棋,不准他讓子,結果這盤棋下了一下午還沒完。後來徐達不下了,把子放下就磕頭,朱元璋問他這是幹嘛?

徐達指著棋盤說,皇上請看,原來整個棋盤已經被徐達的棋子擺成了“萬歲”兩個字。到了這裡朱元璋才是徹底的放心了,然而徐達最後的死,很多人說和朱元璋推不開關係,這就是後話了。

朱元璋宴請群臣,只有劉伯溫看出門道

但是明朝開國功臣這麼多,朱元璋總不能每一個人都灌醉,每一個人都下棋,估計還沒結束,自己就不行了。於是這天朱元璋宴請群臣,畢竟酒場也可看人品。

皇帝請客誰敢不來,本來以為可以好好的吃一頓,但是上來菜之後卻懵了。原來第一波的菜裡面,只有可憐的幾個菜餚。而且還是最簡單的素菜——炒蘿蔔,炒韭菜,炒青菜和一碗蔥花豆腐湯。

在場的大臣面露為難之色,畢竟是吃慣了大魚大肉,突然來了這麼清淡的有點受不了。以前是吃慣了野草,但是換了大魚大肉就回不來了,畢竟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朱元璋解釋道:



蘿蔔上了街,藥店無買賣。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得民心。兩盤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好臣相。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

在場的大臣看到朱元璋都動了碗筷,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不動。不過朱元璋顯然看出來了大臣的為難,於是拍拍手又上來幾道菜:紅燒兔子肉,紅燒狗肉,一碗燕窩羹。

這個時候一些大臣才算是舒展眉頭,都開始吃這些大菜,原先的青菜什麼的,也就沒人動了。朱元璋看在眼裡,但是一句話都沒說,在場的情況都被劉伯溫看在眼裡。

結束宴席之後,劉伯溫就跟朱元璋請辭,說是身體老了,不能再繼續報效皇恩,希望可以告老還鄉。雖然朱元璋多次挽留,但是劉伯溫堅持。

而在劉伯溫出宮的路上,碰到了徐達,兩人是多年的“戰友”,徐達問他這是怎麼回事。劉伯溫把前因後果告訴了他,而且還提醒他最近一段時間要麼託病在家,要麼就緊跟朱元璋,一定要寸步不離。

徐達很是疑惑,但是劉伯溫沒有多說,只是一句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徐達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好送走劉伯溫,但是還是聽他的話,有事就託病在家,實在不行就緊跟朱元璋腳步。

就在這沒多久之後,就發生了火燒慶功樓的事件,大量的臣子被燒死。這個時候徐達驚出一身冷汗,才知道劉伯溫救了自己的一條命。
原來兩次上菜都有意義,前面是在試探群臣,你們還能不能吃苦。後面也是試探,你們知不知道進退。然而最後只有劉伯溫看了出來,知道自己該“告老還鄉”。至於看不懂的人,朱元璋只好親自送他回老家。


史之策


朱元璋一生殺伐果斷,雖然心狠,但也沒有到如此令人髮指的地步。劉伯溫即使傳說他“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但也並不是皇帝肚裡的蛔蟲。朱皇帝是一個被歷史黑的不能再黑的人物,而劉伯溫則被歷史打扮的如同“妖魔”一般。

這個傳說從何而來?

話說當年朱元璋定鼎天下之後,害怕功臣威脅自己的地位,就一直想找機會將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們一網打盡,但苦於沒有正當理由而一直沒有付諸行動。

後來有人建議朱元璋在鼓樓崗建造一座慶功樓,借宴請群臣的機會試探他們的心跡,如果他們確實心懷不軌,就一把火將他們燒死,然後假借自然失火,自己也就能擺脫屠殺功臣的惡名了。

朱元璋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於是大興土木,不到一個月就將慶功樓建造起來,然後開始籌備“火燒慶功樓”的謀殺計劃。只見這一天慶功樓張燈結綵,大臣們都換上了最華貴的朝服,想一同來回憶與皇帝一起打天下的點點滴滴。

然而朱元璋在發表完“飯前演講”後,到了上菜的時候,第一波卻只上了青菜豆腐、紅燒蘿蔔、幹炒韭菜等尋常百姓家的素食,錦衣玉食習慣了的功臣們哪裡還能再嚥下此類粗物?他們互相望著彼此,滿是尷尬,沒有一個人動筷子。

結果朱元璋命人開始上大菜,這次真的很豐盛,有燕窩蓮子羹、紅燒兔子肉以及五香狗肉。群臣這才開始動筷子,心想:看來皇帝還是沒忘了我們這些老兄弟啊!

不過剛上完菜,劉伯溫就看出來了,這很明顯是在宣揚“鳥盡弓藏、兔死狗悲”的宴會主題啊,於是他捅了捅旁邊的徐達、耿炳文等人,示意他們看自己的眼色行事。


劉伯溫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朱元璋身上,根本沒有心情用餐,等到朱元璋起身準備離開的時候,他和徐達等人一路小跑趕上了皇帝,等到他們離開慶功樓的時候,慶功樓連同裡面的功臣一起被火藥炸上了天。劉伯溫趕緊向朱元璋磕頭,請求皇帝恩准自己告老還鄉,從此不再過問朝廷的任何事務,安心做一名太平翁。

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然而,故事雖然精彩,但這段記載並非出自《明史》,而是出自清人民間小說《皇明英烈傳》中的記載。可以想象,如果真的發生過此事,清人修訂的《明史》中不會沒有記載,這麼好的一個抹黑朱元璋的官方讀本,我不認為清朝的統治者會放過此事。


而《皇明英烈傳》是清代民間的小說,後來還被改編為戲劇,不難想象,這是清代統治者不敢堂而皇之的將朱元璋的黑歷史寫進正史當中,而授意一幫無恥文人為他們做輿論宣傳,愚弄百姓的做法。

這段火燒慶功樓的記載漏洞百出,稍微有點智商的人都能夠有自己的判斷。

首先,朱元璋雖然心狠,但並非是濫殺無辜的惡魔,跟他的功臣們有的因為“四大案”牽連致死,有的因驕橫不法罪有應得,還有很多人是善終的,就是沒有一個人是被活活燒死的。


而且,一個連皇帝什麼心思都能看穿的劉伯溫,按照小說對朱元璋的抹黑,劉伯溫怎麼會善終,估計最先被凌遲處死的就是他。

再者,朱元璋想殺功臣,機會有的是,何必要費此周折捨近求遠,去做一個沒有意義的飯局,這顯然不合乎常理。這只不過在編排成戲劇的時候更能夠調動觀眾的胃口罷了。

因此,這些記載是赤裸裸的滿清對於大明開國皇帝的抹黑,為的是瓦解人們“反清復明”的鬥志,加上有一幫無恥文人為了獲取統治者的歡心,刻意編排抹黑前朝,像諸如“火燒慶功樓”的訛傳出現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朱元璋在開國後,一度大興封賞,許多曾經的好朋友、老部下,都得到了極高的官位,雖然大明俸祿不多,但是這些人顯然賺了很多。不過好日子其實沒過多久, 朱元璋雖然是個農民,但是卻知道,打天下要武功,治理天下卻需要文治,所以他選定的接班人,就是朱標這樣喜好儒學的皇子。當然,朱標本身就是長子,接替皇位更加合理。



但是文治有個問題,就是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是開國元勳,這些人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滯留在任上,把持著朝廷的各種重要的權利。而且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已經有胡惟庸等人聯合許多人,在密謀造反,他這麼兇殘都震懾不住這些人,如果換了朱標這樣的性格偏軟的人來繼位,豈不是要被顛覆朝廷?為了讓兒子順利接班,為了讓他能夠有一班相對穩定的文武大臣,朱元璋終於決定自己做那個惡人,不再顧念過往的功勞,對朝中的不遜之輩進行滅門屠殺。



對於權力和富貴,許多人一旦佔有了,就不想再失去,而且有許多人決定自己很有本事,行事非常囂張,往往不把法度放在眼裡,於是很多人因此被殺。後來朱標死了,因為太子之死和他這個做父親的還有點責任,所以他可能在愧疚之下,又想把皇位傳給朱標之子。但是這個孫兒性格更加懦弱,而且也沒什麼從政經驗,所以為了方便孫兒管理,他索性就故意殺了一些功臣。

不過在開國功臣裡面,劉伯溫是一個異類,他雖然地位不及李善長,智謀卻比此人高一截,因為他的機智,所以早早看出來朱元璋的禍心,所以很早的時候就隱退了。在民間裡流傳著別樣的記載,更加凸顯了他的聰明。



有一次朱元璋宴請一幫老臣來吃飯,那既然是皇帝請吃飯,想必會有很多精美的飯菜,於是一幫人欣然赴宴。話說這菜上得也真快,但是擺上來後大家一看懵了,因為大家只看到了幾個簡單的素菜,什麼蘿蔔、青菜之類的,非常清淡。在座的大都是些武將,都喜歡吃肉,那面對這些素材自然是毫無興趣,而且在天下穩定以後,自家也都有專門的廚子,吃了好幾年好飯,哪裡願意吃這些。但是老朱都吃開了,眾人也只好湊合吃了幾口。但是老朱也看出來了,這些人都不喜歡吃這些,於是就讓人上了幾道肉食,有兔肉、有狗肉,最後還有一個燕窩湯。(很明顯,前面的青菜蘿蔔旨在告訴群臣們要清清白白做官。可惜群臣沒有領回老朱的意圖,因此老朱就上了狗肉和兔肉,預示著兔死狗烹)

大家飽餐一頓就散了,但是劉伯溫吃完飯就說自己退隱了。出來以後,碰到了徐達,這是個老實人,他問老朋友怎麼來,劉伯溫就告訴他,這頓飯有玄機,告誡他以後一定要經常在家養病,實在要出去,就要一直跟著朱元璋。

後來老朱一把火燒了慶功樓,徐達因為聽了他的話,沒有進去,倖免一死。當然,這都是小說裡面編的東西,徐達在朱元璋開始清洗之前,剛好病死了,至於其他人,大部分都是因為自己的問題被殺,朱元璋亂殺的沒幾個。


小鎮月明


老朱宴請群臣赴宴,先上了炒蘿蔔,炒韭菜,炒青菜和一碗蔥花豆幾樣簡單的蔬菜,看群臣難以下嚥,皆面有難色。於是老朱又讓上菜,這次上的是紅燒兔子肉,紅燒狗肉,一碗燕窩羹,群臣歡心,愉快的吃喝了起來。宴後劉伯溫急忙向老朱請辭,說自己身體不好了,要回家侍奉老母,以盡孝道;養育子女,以盡人倫;還想過過“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山水田園生活。

劉伯溫告老還鄉時,徐達前來送行,說天下太平,陛下重視群臣,為何不在京城享受榮華富貴,卻要告老還鄉呢?劉伯溫說陛下的太子去逝了,現在皇孫作為繼承人年幼無威望,陛下就擔心我們這些老臣不服新君,會對皇孫不利,想對我等下手。如果我們不留戀權勢,回家養老,那麼陛下就會放過我們;如果我們不願意離開權力中樞,那麼陛下就會送我們上西天。

徐達聽後大驚,急忙向劉伯溫請教:何以知之?劉伯溫解釋到,陛下宴請群臣就是一次試探,前面幾道蔬菜大家都不吃,說明大家已經不能吃苦了,捨不得富貴了。後來先上的紅燒兔子肉,這個紅燒兔子肉代表的是陳友諒、張士誠、元廷;接著上的是紅燒狗肉,這個狗肉就代表我們這些老臣;最後上的是燕窩羹,就是讓我們這些老臣學習燕子早點回窩,免得被做成燕窩羹。

徐達聽後恍然大悟,原來陛下是在告訴我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我等老臣現在就是狗兒了,如果不快告老還鄉,還手握大權,那麼被烹的就是我們了。於是徐達在劉伯溫走後,開始裝病在床,不是生病中就是緊緊跟著老朱到處走,一有機會就委婉的表達想引退的意思,或者向老朱表達他對大明朝的忠心是日月可鑑。

其他大臣依然飛揚跋扈,橫行不法,大有老子打下的天下,老子就有權享受。不久老朱再次宴請群臣,美其名曰慶功宴,這次徐達沒有被邀請,因為他臥病在床。老朱等功臣們吃喝得差不多了,下令封閉四門,火箭齊射,功臣們不是被射死,就是被燒死。

當然以上都是民間流傳的朱元璋虐殺功臣的事,事實上朱元璋殺的功臣並不多,且這些功臣都是橫行不法之輩,可謂死有餘辜。只是在誅殺功臣的過程中,牽連甚廣,許多罪不至死的人也被誅殺了,可謂殺伐過烈。


大秦鐵鷹劍士


朱元璋的出身很低,徐達、常遇春、湯和這些武將都是朱元璋的老鄉,朱元璋率領大家打敗了張士誠、陳友諒,又打敗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開始大封功臣,封公爵、伯爵、侯爵。

可是朱元璋有一個心病,那就是他本來有個太子叫做朱標,可是這個朱標跟漢朝的漢惠帝一樣,心太軟了,漢惠帝看了人彘就嚇死了,而朱標跟漢惠帝也差不多,也多久也被嚇死了。

朱元璋就有點頭疼了,他很喜歡朱標這個兒子,因為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還是馬皇后所生的,他對朱標寄予了厚望,可是朱標還是讓他失望了,他有考慮在其他的幾個兒子中挑一個做太子,比如燕王朱棣。

但是他還是太喜歡朱標這個太子了,所以就決定立朱標的兒子朱允文做為太子,可朱允文簡直就是第二個朱標,也是一樣的仁弱,而且年紀比較小。

朱元璋很擔心,自己在的時候,這些功臣們,還會服他,可是當他死後,朱允文當上皇帝的時候,這些功臣要是造反了怎麼辦?他們手上可是手握大權與重兵的呀。

朱元璋想了很久,最後想到了一個辦法。他下旨蓋了一個慶功樓,然後宴賞眾功臣們。這次慶功宴很豐富,菜色十分的豐富,也十分的美味,大家都吃得很開心。可是劉伯溫左看看,右看看,卻看出了一些端倪。

因為他看到了三道菜,那就是紅燒兔子肉,紅燒狗肉,紅燒鴿子肉。劉伯溫心裡想,為什麼這三道菜都是紅燒呢?難道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嗎?劉伯溫想了一會,驚出一身冷汗,因為他想到了兩個成語,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然後他又仔細看了一下慶功樓,更是大吃一驚,明白了,為什麼這三道菜都是紅燒的,原來是這個原因呀!

劉伯溫找到了徐達,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徐達,因為徐達跟他的關係很好,徐達一聽劉伯溫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兩個人就藉故上廁所,然後逃走了。

喝了差不多的時候,朱元璋命令火燒慶功樓,剩下的那些人都被燒死了,除了劉伯溫與徐達。


歷史簡單說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很愛殺人,貪官汙吏只要被他發現,絕沒商量,一律殺頭。

也許,這是對百姓比較好的一件事,但是,對於滿朝文武的大臣來說,這絕對是他們面臨著的最大的考驗。

對於朱元璋朝的官員來說,當官是幹什麼的?

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好一點嗎?

但是,朱元璋這個老闆,又很摳門。他捨不得給員工發那麼多的工資。

官員們很想過好點的生活,但是,又很怕朱元璋,不敢貪汙。這弄的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元璋朝的官員,都很不爽。

本來這就夠糟糕的了,但是,到了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去世之後,令這一狀況,更是雪上加霜了。

朱元璋為了自己朱家的江山安危,他要把那些頭上長反骨的功臣,全部都給清理掉。以便自己的孫子好接管江山。

那時候朱元璋就考慮到了,讓自己的孫子朱允炆來當皇帝了。

朱允炆年紀輕,資歷淺,他怕很多有功之臣,靠著自己的功勞,不服從他的管教,所以,不如全部殺了的好。

當然了這並不是正史上記錄的,正史上朱元璋雖說也有殺功臣,但是,並不是把所有的功臣全部給殺了。

題目裡所說的,劉伯溫從哪三道菜裡,看出來了朱元璋的殺機。

其實這是發生在演義裡的事情,當時朱元璋為了殺掉所有的功臣,還特別建立了一座樓,這個樓就是慶功樓。

朱元璋就想在宴請群臣的時候,放一把火,把慶功樓給燒了,然後所有的在慶功樓裡吃飯的人,也會全部被燒死。

可是,就在朱元璋宴請大臣們吃飯的時候,上了三道菜,這三道菜讓劉伯溫看到了殺機。

那麼這三道菜是什麼菜呢?

一道是狗肉,一道是兔肉,一道是鳥肉。

這三道菜的意思,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獵狗烹。

所有的功臣全部都去死吧。

所以,在看到這三道菜之後,劉伯溫意識到朱元璋要殺自己了,然後他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徐達。徐達聞訊後大吃一驚,他們商量了一下,就立刻逃走了。

就這樣劉伯溫和徐達逃了出來。

當然了這僅僅是演義裡說的,朱元璋即便真的請他們吃飯,也不會特意的把這三個菜放在一起的,要不朱元璋得有多二呀。

你說是吧?


漢史趣聞


劉伯溫一生足智多謀,為明王朝的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和朱元璋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


在清朝時期流傳的《英烈傳》評書中,有一段朱元璋計殺開國功臣,被劉伯溫識破得以逃生的故事。

有一次馬皇后過壽辰,朱元璋宴請朝中的大臣一起吃飯。酒菜上桌後,大臣們都傻了眼,全是青菜、豆腐類的清淡之菜,沒有一道葷菜。

平常大臣們在家山珍海味都吃慣了,都是素淡的菜實在難以下筷。這些都是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兄弟,沒太照顧皇家的面子,紛紛在宴席上叫嚷開來。



這讓平時生活節儉的朱元璋十分不滿,他深知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這些驕兵悍將,現在生活如此鋪張,照此下去,欲壑難平,以後難免會做出對朝廷不利的事情。

朱元璋雖有不滿,但臉色平靜如常,他決定來試探一下這些兄弟們。於是,他下令御膳房加了三道菜:清蒸燕窩,紅燒兔肉,黃燜狗肉。

三道大菜一上,大臣們紛紛胡吃海喝起來,但只有劉伯溫一人未曾動筷。宴席結束後,在出宮回家的途中,徐達看見劉伯溫憂心忡忡,便問原因。



劉伯溫隨即回道:“皇上賞的三道葷菜大有玄機呀,所謂清蒸燕窩是飛鳥盡、良弓藏的意思;而紅燒兔肉、黃燜狗肉是狡兔死、走狗烹之意,兄弟,我們要大難臨頭了。”

朱元璋動了殺機之後,他決定將這些開國功臣一網打盡,於是就有了後來的火燒慶功樓。由於劉伯溫,徐達等人察覺了朱元璋的心思,所以逃過一劫。

當然這只是評書中的民間故事而已,以朱元璋的聰明睿智,雄才大略,絕對不會出這種昏招。


真實歷史上除掉這些開國功臣,朱元璋是通過“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恆案”、“藍玉案”,這四大案件名正言順的殺掉了所有能威脅大明江山的文官武將。

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足智多謀的劉伯溫,最後也沒有逃過朱元璋的毒手。



花木童說史


清蒸燕窩,醬爆兔丁,紅燒狗肉。這三道菜,嚇得劉伯溫後背發涼,冷汗直冒。

話說朱元璋登基坐上了真皮龍椅,對有功之臣進行了一輪封賞之後,工作重心就轉移到如何確保江山永固上來。訂章程、立規矩自是當務之急,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他人搶班奪權!

自古以來,英雄多起草莽。所謂打江山,其實在當時是反道敗德的。而只有反道德,才能摧毀固有社會的綱紀。此草莽之人最能任之。打江山,是國家社會的革故鼎新。《周易》:“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以二女為相,似謂最終會滿腹猜忌:俺們打江山,殺人如麻,實在極不道德,今大功告成,那些以往不講道德的哥們,恐怕現在也不會跟俺講道德。往昔我殺人以得天下,今日安知人不殺俺?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下手為強!

朱元璋的殺心,流露在宴會的菜品上,被劉伯溫看出來了。

馬皇后生日,朱元璋大宴群臣,上菜啦:青菜、蘿蔔、豆腐。大傢伙不免暗自嘀咕:這也太素了點吧,老子可是送了重禮的呀!

不要急,硬菜也有:清蒸燕窩、醬爆兔丁、紅燒狗肉。不錯,不錯,趕緊動筷子……

劉伯溫卻坐不住了,兩股顫顫,幾欲先走,哪還有心思吃。

宴會結束,各回各家。半道上,徐達過來問劉伯溫:“咋回事呀?剛才不吃不喝的,有啥不對嗎?”

劉伯溫神色凝重:“老徐呀,你沒瞧出來嗎?聖上要對咱們下手啦!”

徐達一驚:“何以見得?”

劉伯溫嘆道:“宴會上那三道硬菜,大有深意哉!”

徐達忙說:“還要請教……別賣關子啦,直說唄。”

劉伯溫壓低聲言:“清蒸燕窩,就是鳥盡弓藏,兔丁狗肉,就是兔死狗烹!老徐呀,你我今後要小心為妙哦……”


莫安排


這又是一個關於朱元璋的惡意中傷!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貧苦,所以他當上皇帝后對官員的要求非常的嚴苛,只要官員犯一點錯誤,輕則杖刑重則死罪,尤其是貪汙,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貪官,他在位期間曾定下貪汙超過六十兩即死罪的嚴法。除此之外,朱元璋還允許百姓可越級直接到京城告發不作為官員或貪官,甚至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還允許百姓可以直接將官員綁到京師問罪!

朱元璋如此費勁心思的整頓吏治就是希望天下穩定,不要再出現元末時期百姓生活貧苦的局面,不要重蹈自己少年時的覆轍,可以說朱元璋所謂的“殘暴”更多的是出於對百姓的愛護,對江山社稷的殷切期盼,而不是某些人所傳的那種肆意殺戮!

但由於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為了鞏固皇太孫朱允炆的地位也確實殺過一些驕兵悍將,導致後世人們出於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刻意抹黑朱元璋,像朱元璋發明了很多酷刑,濫殺無辜,而題主所問“朱元璋大宴群臣”這件事也是其中之一。


朱標死後,朱元璋決定將來讓皇長孫朱允炆繼承大統,但朱允炆太年幼,朱元璋深怕朱允炆即位後會震不住那些朝中大臣,於是他心生一計,某一日他在宮中大宴群臣,宴席之上沒有歌舞奏樂,桌上也沒有任何山珍海味,只有炒蘿蔔,炒韭菜,蔥花豆腐湯。吃慣了大魚大肉的大臣面對這些青菜自然難以下嚥,紛紛面露難色,他們不知道朱元璋此舉是在告誡他們要奉公守法,清正廉潔,不得徇私枉法,但這些開國功勳尤其是跟隨朱元璋征戰沙場十數年的武將哪裡懂得這些道理!他們中很少有人動筷子,朱元璋就這麼默默看著底下群臣的反應,心中也是若有所思,既然你們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如此執迷不悟,那就不要怪我日後不念舊情了。

於是朱元璋命人撤掉桌上的青菜豆腐,轉而上了三道硬菜!這三道硬菜分別是:清蒸燕窩,紅燒兔肉,黿汁狗肉。

燕子即鳥,兔,狗,這三種動物放在一起,意思就很明顯了,這分明就是朱元璋在對他們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啊!但那些武將們還是不懂朱元璋的警告,面對珍饈,紛紛拿起筷子大快朵頤一番,可劉伯溫卻沒有動筷子,因為他一早就看出了朱元璋上這三道菜的意思,所以當這三道菜上來之後,他心中暗驚,回家後便吩咐兒子準備後事。



這件事的造謠者們,將劉伯溫牽連進去,就是想讓這件事變的更加可信,畢竟劉伯溫可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寓言家”,他的《燒餅歌》和《金陵塔碑文》還被列入了我國古代十大預言(當然了燒餅歌和金陵塔碑文究竟是不是劉伯溫所著還有待商榷),但劉伯溫的聰明才智確實非常過人,所以有了劉伯溫的“參與”就使得這件事愈發變得可信。

但謠言畢竟是謠言,朱元璋雖然殺過開國功勳,但他並不是毫無證據的濫殺,史書也確實沒有關於這件事的任何記載,所以可信度幾乎為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