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满清入关,明朝坚持到1840年将会怎样?

绿衣郎3


要回答这个问题,处长给大家列举几例晚明水师吊打西方列强的铁血事迹,为了充分说明明朝的骨气,处长就以崇祯年间的两次海战为例。

事迹一: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大明水师与荷兰舰队在福建金门东南海岸的料罗湾展开了激战,荷兰舰队被大明水师打得丢盔弃甲仓皇逃窜。

事件的起因源于明朝政府长期以来的海禁政策,明太祖朱元璋自登基以来实施“片帆不得下海”的国策,而放眼当时的国际环境,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正如火如荼,大航海时代开启,最先崛起的荷兰为了进行原始资本的积累不断向世界各地拓展海外贸易,因此,荷兰当时有着牛皮哄哄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很显然,具备这个称号的荷兰,其造船水平和火炮工艺自然不再话下,当时的荷兰有着最为先进的红夷大炮,这种火炮长约2-3米,口径大多在100毫米以上,有效射程高达500米,最大的射程可到2.5公里,虽然这种大炮非常笨重,但装备在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盖伦船上足以秒杀海上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水师。

除了火炮的强大,当时荷兰主力舰队装备的基本都是盖伦船,这种船只是三桅帆船,且舰载火炮10门以上,航速在各类船舰中堪称一流。

而当时大明水师装备的是被西方国家成为“戎克船”的舰船,其实,这种长约100多米,宽度约50多米的“戎克船”就是继承于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宝船”,“戎克船”当时只在船头和船尾各配备一尊大炮。拜当年郑和下西洋和明末极为窘迫的财政状况所赐,“戎克船”早已失去了“宝船”航母级的雄风,其船体逐渐朝着小型化发展,因此,装载士兵和火炮的数量自然也不可能太多。

事件最开始的导火索得追溯到1633年的7月5日,当时的有着“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殖民者在全世界欺负世界各国惯了,十三艘荷兰舰队自然气焰嚣张大摇大摆地闯进到了南澳地区。当年7月7日,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率领以密德堡号为旗舰的舰队,突然对驻守南澳地区的明朝官兵展开了炮袭,明朝军队也不含糊,立即组织起了有效的反击,双方在海战中打得酣畅淋漓,荷兰舰队大溃而逃,但明军也损失巨大。

此后,双方再度在厦门一带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面对荷兰人咄咄逼人的态度,明朝方面先礼后兵派出使者要求荷兰舰队赔礼道歉,并赔偿战争损失,而荷兰人却无理要求大明停止与西班牙、葡萄牙的海外贸易,只能允许开展对荷海贸。

很明显,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谈判最后只能以告吹终结,明朝水师与荷兰舰队再度在厦门开撕,荷兰人仗着装备精良的优势率先向大明水师发起了进攻,没想到明军不按常理出牌,以小股袭扰和狼群战术不断抵消荷兰舰队的装备优势,战斗很快结束,荷兰人溃不成军,连夜逃离了厦门近海,明军死死咬住敌人穷追不舍,荷兰舰队充分发挥了酷跑的行为艺术,一口气跑了两天两夜,才摆脱明朝水师的追杀,此后,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心有余悸的荷兰人再也不敢登陆厦门。

但荷兰人想到好歹自己也是有着“海上马车夫”称号的海上强国,却被一支驾驶着几条破船的明朝水师追得满世界的跑,脸面何在?威风何在?一股无名之火让狼狈不堪的荷兰人窝囊透顶。

为了挽回颜面,也为了敲开荷兰对中国独享贸易的权力,10月22日,荷兰舰队指挥官普特曼斯勾结海盗刘香和李国助,组成了声势浩大的“联合国军”,并正式向明廷下达了战书,要求中国开发福建沿海的贸易港口。

面对荷兰人赤裸裸的粗暴主权践踏,崇祯皇帝发出了“誓以一身拼死当夷”的谕旨,明廷方面为了动员战争的有生力量,昭告天下“烧掉荷兰船得200两赏银,取得一个荷兰人头颅得50两赏银”。

战争在双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下即将拉开帷幕。

首先发起进攻的是郑芝龙的舰队,他采取了两路突击,黑虎掏心的战术,而明军主力部队全部直奔荷兰舰队,起初,面对明朝水师的这种打法,荷兰人根本没有在意,反而哈哈大笑,因为在他们看来,以58艘装备精良的战船对阵明朝不入流的舰队,简直就是将对方按在地上摩擦的节奏。

但很快,荷兰人要为自己的无知承担可怕的后果了。明军为了打赢这次战役,事先准备了100艘战船,这些战船看起来体量不大,但船体甲板上却堆积了大量易燃易爆的火药和干柴,当时海面上挂起了东风,而荷兰人的舰队恰好处于下风向,火船在明军主力部队的掩护下,快速奔向荷兰舰队。

荷兰人看到漫天的烈焰直冲云霄,瞬间吓得慌乱了手脚,而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熊熊的烈火窜到了舰队集群中,刹那间,风助火势,火借风威,荷兰人的主力舰队被烧焚烧殆尽,海面上四处传来凄惨的哀嚎声,明军趁势掩杀,荷兰残余舰队慌忙逃窜。而刘香的50艘海盗船也在该战中被彻底焚毁。

此后,大明水师再接再厉,连续在海上取得了一系列出色的战绩,荷兰人被彻底逐出了中国沿海,海盗刘香也在郑芝龙穷追猛打的态势下不得不自焚而死,明朝控制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

事迹二:在荷兰人被大明水师揍得满地找牙的第四年(1637年),英国人也想染指明朝的庞大市场。

起初的英国人打算与澳门的葡萄牙人共享大明帝国的海外贸易,但葡萄牙人也不是傻子,此时海上老大的荷兰人已经切断了果阿、里斯本的贸易航线,葡萄牙人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得守住澳门这块肥肉,英国人在葡萄牙人面前自然碰了一鼻子灰。

但英国人似乎比葡萄牙人更为大胆,也更为疯狂,他们为了迫使明朝开展对外海上贸易,于是在当年的8月8日,英舰在指挥官威德尔的率领下悍然对明军驻守的虎门炮台发起了攻击,明军猝不及防初战失利,英国人拆卸了虎门炮台的35门大炮,并继续向广州内河嚣张开拔。

这种公然践踏中国主权的侵略暴行,很快激起了明朝军民的愤慨,广州当局的明朝政府组织了3艘战舰和大量火箭、火炮对英舰展开了有效反击,英国人被痛打落水狗仓皇撤出广州,在明军的严厉打击之下,英国人被迫以赔偿白银2800两,并承诺不再进犯中国主权而落幕,中国人赢得了对西方列强的再度胜利。

这两起对外战争皆发生在明末崇祯年间,以当时大明的国力,取得这样的军事胜利着实不易,从明荷战争和明英战争后来的影响趋势来看,西方列强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不敢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国门,而明朝崇祯皇帝向来的强硬态度也让西方列强在武力扩张的道路上折戟沉沙。

而倘若明朝没有灭亡,并持续到了1840年,那么,按照明朝一贯“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传统政治理念和气节,明朝或许会丧权,但至少不会辱国。

两相对比之下,放眼后来的清朝末年慈禧的那句“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跪舔洋人脚趾头的奴颜婢膝,清朝彻底沦落成为丧权辱国的奇葩朝代,叫后世多少人发出了扼腕叹息的感慨和忧愤。


历史侦查处


明政府坚持到1840年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朱元璋1368年在南京称帝,到1840年,这就已经远超400年将近500年了。中国历史上,国祚最长的大一统王朝是唐朝,将近300年,明代其次276年。两宋王朝,虽然分为两段,但由于前后之间确实还是有比较密切的继承关系,加起来算的话不足350年,已经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了。周代由于历史久远,制度和秦汉以后有很大差异一般不列入比较。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帝国能够存续200年以上的,极其罕见,主要还是在中国。古罗马帝国内部,经历了多次王朝变更,严格意义上讲,只能说是定都于古罗马的多个连续王朝。并且这些国家的实际统治疆域,绝大部分时候要比中国同时期的王朝要小。所以古今中外,能长时间延续的庞大帝国都不多见。300年以上的,没有先例。中国周边的朝鲜李朝,从明代初年建国,一直到晚清时期灭亡,历经500余年,但由于地狭人少,统治难度和大帝国不可相提并论,也不具有比较价值。

明王朝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已经病入膏肓,没有任何复兴的机会了。明王朝在这个时候的严重问题,除了边疆之外,还面临着自然灾害冲击。而财政上的问题是最关键的。何况严格来说,明王朝确实不是满清灭亡的。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后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这标志着明王朝灭亡。至于南方的一些藩王自行称帝,组建南明王朝,不过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和满清划江而治,而是很快就溃败了。要不是郑成功在台湾培育了一个基地,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要更快一些。

明代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未见得能够促进中国迅速近代化。晚明时期有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小高峰。现在很多人对于利玛窦和徐光启之间的中西交流津津乐道,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交流仅限于少部分士大夫。大部分士大夫,对于西方文化没有兴趣。徐光启译出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之后,在中国国内传播不广,应用很有限。除了几何原本以外,徐光启也翻译了一些欧洲的农学著作,希望在中国加以推广,同样成效不彰。这种小圈子内部的交流,对于当时中国的普通大众来讲,几乎没有影响力。实际上在清代早期的时候,这种小圈子文化交流依然存在。比如清代早期的几位皇帝顺治,康熙和好几位西方来华传教士关系密切,他们也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些成果,但并没有大力推广的意识,民间士大夫阶层对这些内容的反应也很冷淡。我们不能否认清代文字狱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限制,但也必须看到,对于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的排斥态度,不完全是满清政府造成的,中国世大夫阶层,作为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的领军阶层来说,在这个领域是反应迟钝的。所以鼓吹明代不灭亡中国就可以较早实现社会近代化的论调,显然也是错误的。

所以,这个问题就好像问一个已经在20年前去世的80岁的老人,能不能活到100岁,并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对抗?答案不言自明!


zyb38537240


清朝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签下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而明朝虽然内忧外患,但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

假如明朝撑到1840年,会怎么样呢?

明朝和西方列强的实力比较:

一、武器

明朝的武器相对落后,炮弹是从别国买来的进行仿照,没有科学做为支持,不加以改进,后来直接从别国购买了。

欧洲经历文艺复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了殖民地时代,经济和思想在不断的进步,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军事科技迅速发展,武器方面,欧洲完胜明朝。

二、战船

明朝初期禁止私自出海,导致航海事业的停止,航海的制造业也落没了。

三、思想

封建制度是没法让明朝真正强大起来的。

因此,如果明朝撑到了1840年,也难以抵挡欧洲列强的炮火。


语文360


这个不用幻想了,17世纪到19世纪古典中国没有比清朝更好的选择。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古典王朝,其历史跨越了古典和近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听说《清史》马上就要出版了,我觉得我应该买一部学习学习。

为什么说当时没有比清朝更好的选择?

其实我是相信输血论的,因为汉族的儒家思想以及小农经济意味着封闭保守。举个简单的例子,儒家的核心就是华夷之辨,说白了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同外界交流。而小农经济这种经济生产的一个特点就是男耕女织,经济生产以家庭为单位,一户人家一年的劳动成果足够一年下来的生产生活需要,并不依赖商品经济。
所以这就只能使得古典中国越来越保守内敛,而明朝则是巅峰,因为明朝是一个典型的内敛性王朝,把古典中国的弊端发挥到极致。比如说明朝自开国以来就限制老百姓的人身自由并打击工商业,在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看来,理想型社会是这样的,也就是没有货币,没有商品经济,没有人口流动、没有工商业,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而且朱元璋基本做到了。整个明朝货币发行量都不大,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由于对工商业的打击以及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明朝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宋元时期发达的海外贸易出现萎缩甚至停滞;等等。

而且,明朝对老百姓的剥削,吃相很难看。比如说明朝有庞大的宗室集团需要耗费大量的财政去供养,也就是国营养猪;明朝的士绅显贵拥有不上税不纳粮的特权,所以纳税纳粮的义务只能让泥腿子来承担;而且皇室采买物品,不是按照市场的价格购买,而是强迫进贡,和抢劫没什么两样;而且还有近乎疯狂的土地兼并,明朝一个大点的藩王都可以圈三四万顷的土地,嘉靖年间北京周边的勋贵都圈占了二十多万顷的耕地。所以这就导致什么问题呢?就是老百姓愈加贫穷甚至破产,破产的老百姓就会成为流民。而明朝对流民也没有什么安置政策,就是屠杀或者驱赶回故地,仅荆襄流民就被明朝迫害死了几十万。

换句话说,也就是古典中国到了明朝基本就到头了。但是清朝愣是给古典中国回光返照了一番,因为清朝是一个典型的开拓性王朝。

这个输血论最开始来自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他认为17世纪的满洲人是具备朴素主义精神的民族,满洲人入关实际上是通过朴素主义精神治好了汉族人的文明病。但是满洲人在完全汉化之后也得上了文明病,导致清朝衰落。

好了,从输血论的视角来看,清朝对古典中国有什么改变?最重要一点,清朝极大的拓展了古典中国的范围,并奠定了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其次,自清代以来,学术风气由浮夸转为实证,因此许多亡佚的古籍得以重见天日,同时已经衰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也在清朝得以复兴。与此同时,清朝也引进西学用来本土改造,比如说引进西方测绘学绘制地图。



比如说康熙的《皇舆全览图》
就比明朝的地图精准多了,西方的测绘学诚不欺我。

还有这个《坤舆全图》
,话说清朝对世界的认知都已经接纳地心说了,明朝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天圆地方。

在思想上,清朝也没有多加管控,因为清朝没有明朝那么严厉的思想控制。明朝好不容易出了个李贽,结果被迫害死了;清朝有袁枚、戴震、崔述至少三个异端,被当时理学和汉学所不容,然而这三位不仅没被朝廷迫害,反而名震一时,尤其是戴震,还被乾隆封为同进士。这也是为什么梁任公和胡适之都认为清朝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经济上,由于清朝放弃了对老百姓的人身控制以及海禁政策,清朝经济总量远高于明朝,说句不好听的,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明朝不可企及的。因为清朝通过废除人头税的方式允许老百姓自由迁徙;官绅一体纳粮等政策对税收进行了合理化改革,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废除匠籍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康熙、乾隆还大力蠲免赋税,数额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若非清朝经济发达,怎么可能蠲免达到如此之巨。再者,中华老字号,不少都创始于清朝,比如说同仁堂、福蚋祥等。

经济往往和民生挂钩,那么清朝在衰落之前总体民生是什么样?答案很简单,还不错,想要维持温饱还是不难的。古典时代的盛世,最基本的条件是老百姓得维持温饱,从以下两部资料来看,只要不是懒汉,想要温饱不难,可能都是小康。这一点李伯重先生也在其著作《江南早期工业化》当中提到过。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被误解的中国》

所以,正是由于这些措施,清朝才能缔造出一个延续百年的康乾盛世,同时也让本该走到头的古典中国回光返照了一番。至少在满洲人完全汉化之前,清朝的开拓精神保持了差不多一百年。

那么没有清朝,到了近代中国会怎样?

答案更简单,亡国灭种。没有清朝的话,现代中国就不会存在,因为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雏形。而中国之所以能在近代列强的冲击下维持主权独立,那是因为清朝一百多年的开疆拓土征服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留下了足够大的战略缓冲区。所以清朝庞大的体量会让洋人花费巨大的统治成本,所以只是把中国作为投资的市场而已。因此中国在近代才能保证独立。

如果清朝没入关,按照明朝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体量,不用等到鸦片战争就被洋人给瓜分干净了。可以看一下内部资料《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的清史读本》。

今日中国的版图疆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口基数奠定于清朝,即使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问题也大都是由清朝演化、延伸而来的。这还是新修清史的立意,清史权威戴逸说:如果没有康雍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

所以嘛,大清不入关,中国变斯坦。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可能你以为1840年的Dark♂明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他是这样的(除汉地十八省外均为羁縻统治)

那么到了1840年会发生什么事呢?

西部、北部,准噶尔汗国崛起,西北两面受敌

西南,所谓的西藏都司名义上附庸,实则为主权国家,在外部环境的挑拨下随时准备脱离与中国的主从关系

东部,满人建国,虽然没能进关也没有打下辽东但东北彻底独立与中国再无牵连(当然,有可能满人和蒙古人都没法建国 毕竟还有个随时准备鲸吞蒙古新疆东北,建立黄俄罗斯的沙俄霸权)

南部东部,闭关锁国政策持续,列强轰开国门,国家会在接下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改革环境似乎确实优于dark♂清,然而失去了东、北、西部屏障,只剩下汉地18省的dark♂明,又能比清朝走多远呢?

你以为鞑清换成大萌历史会改变?知世就是力量,多读点历史没坏处





虚空孶孽


现在很多人感觉骂骂满清吹吹明朝就很多人点赞。以此满足下自己卑微的虚荣感。历史没有如果,有的人一边骂清朝丢失土地。什么的。那我就想问问。土地是你讨厌的满清打下来的,人家丢了也是人家的东西,你骂什么。又有人拿永乐时期的土地和清末对比。拜托永乐的巅峰版图保持了多久。光一个安南打了多久?我从来不反对说明朝有骨气,我是汉人对这样的事我感到骄傲,但是还是请正视历史,汉人如果这么厉害为什么还被满清统治了两百多年,前几名啊!还不是汉人自己不争气,现在就在那边怪满清统治者这个那个,你们一个个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一个个觉得自己都是治世明君一样指点江山。脸呢。一个只知道黑只只到吹。没有点自己想法的人。有啥脸在那逼逼。想说。自己找去祖宗坟前问问为什么不和满清统治者同归于尽。但是却做了满清的顺民!!


耗子237849449


明朝在末期衰落时候和当时西方海上强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都干过架,当时的明朝在火器上是落后这些国家的,但是明朝引进并改进了当时西方先进火器打败了这些海上强国的入侵,明末著名的佛郎机炮和红夷大炮就是引进和改进西方火器的结果。可见,明朝时期的中国是积极进取的,也是积极接受世界先进事物的。

为什么深受汉家文明影响的小日本在近代能够发奋图强,经过改革打的满清跪地求饶割地赔款,要知道小日本近代也是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在满清以前,小日本从来都是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奴小国,却能够在满清时期如此欺负中华泱泱大国,明朝为什么能够在末期摇摇欲坠的情况下打败当时西方海上强国的入侵 ,在朝鲜只用几万兵力打的日本二十万举国精锐闻风丧胆。

综上所述,明朝如果不灭亡,肯定不到1840年就会进入资本主义制度,至少不会让外邦随意欺辱!


共跳滴水线子


不用看那么远。如果清兵不入关,关内四分五裂,几十年后准噶尔葛尔丹就打过来了。葛尔丹背后是沙俄。英法为了阻止沙俄取得太平洋出海口,会打一场东方克里米亚战争。最后沙俄占北方,英国占东南沿海,法国占西南,瓜分中国。没有满清这个统一大帝国扛着沙俄的压力,历史最可能的结局就是这样。

其实葛尔丹为了反清,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怎奈准噶尔后院起火,康熙平三藩收台湾签尼布楚条约,已经能够整合满蒙和汉地十八省的人力财力物力,葛尔丹生不逢时,功亏一篑。即使如此,清朝也花了康雍乾三代人六十年的时间,耗费兵力粮饷无数,才最终平定准噶尔。可以想见,如果康熙没有完成满蒙与关内的整合,四分五裂的大顺大西与南明各路军阀势力,对准噶尔有什么抵抗力?


瀛史拾贝


这是一个考验智商的问题。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或是不愿意知道,明朝并不是亡于清朝入关,而是亡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清朝不过是从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手中,最终夺取了整个中原。

搞不清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就和“今夜我们都是阿莫西林”的无脑公知一样,除了给世界增加笑点,剩下的就是一无是处。

言归正传,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朱元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更在于很多人“远迈汉唐”的无底线吹捧,尤其是那个凝聚了无数明吹的资本主义萌芽,简直成了大明中兴、称霸世界、反腐倡廉、工业革命的万能法宝,成了5000年来中华文明的唯一希望。

在他们眼中,如果没有1644年的清军入关,大明一定可以在资本主义萌芽的辉煌中开疆拓土、吊打美国,成为比美国更厉害的超级霸主。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静夜史已经说过,明朝是亡与农民起义军,而不是清朝的十万八旗铁骑。即使没有清朝入关,明朝也会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彻底烟消云散。

为何这么说呢?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分析过自秦朝以来我国专制王朝难寿300年的原因。

小农经济框架下土地的兼并速度,太阳黑子导致的东亚气候周期性变化,以及专制皇权制度下家天下地主士绅阶层的更新换代速度等原因,注定了我国自秦朝之后的专制王朝享国时间都不会超过300年。


所以作为我国历史上典型的专制王朝,明朝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坚持到1840年的。

身为我国古代最典型的王朝之一,明朝在很多方面确实与众不同,一个很典型的表现就是明朝的亡国方式。

虽然秦朝之后的专制王朝享国时间都不超过300年,但他们的亡国方式却大相径庭,概括起来,埋葬专制王朝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自下而上的农民阶级起义;

自上而下的地主士绅阶层换血;

由外而内的北方少数民族入侵。


一般而言,一个专制王朝的凉凉,一种方式就够了,而明朝显然不一般,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被迫自缢后;包括李自成和南明等在内的所有中原政权又被清朝铁蹄彻底横扫。也就是说,导致明朝当场去世的因素,一共有两个。

虽然任何一个原因都可以让明朝活不过300年,但每个原因都是不可或缺的。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根据元朝的缺点和不足,进行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帝国框架设计,除铁腕反腐外,朱元璋还大举恢复科举制度,仿照宋朝进行“重文轻武”的改革。

事实证明,重文轻武在打压武将集团,加强皇权专制的同时,也产生了至少两个异常严重的后果。


一是文官集团尾大不掉。在朱棣驾崩后,膨胀的文官集团开始成为明朝皇权的重要威胁。这些身居庙堂之上的文官集团,善于争权夺利,使明朝政治生态迅速恶化。

因为政治的乌烟瘴气,自明朝前期开始,最早在朱元璋驾崩后,明朝在各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衰落,最典型的就是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卫所制度的彻底崩塌,明朝疆域自朱元璋驾崩后开始出现大规模收缩。

二是明朝的战略眼光迅速衰退。因为文官集团的迅速膨胀,使得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逐渐力不从心,权力越来越被架空的他们,不得不将大量精力用于和文官集团的火热斗争中,对外战略逐渐保守和退化。除不断放弃边疆卫所,主动放弃奴儿干都司、河套平原等一系列战略要地外,明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认识也越来越原始。


积重难返的内部问题以及与时俱退的战略眼光,使被明朝打击得半死不活的蒙古各部重新崛起,昔日被明朝忽略的东北女真成为帝国的心腹大患。等到明朝意识到边疆少数民族的威胁时,已经失去了消灭它们的最佳时机。

所以清朝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而清朝之所以入关而不是满足于东北和蒙古的占领或者向北扩张。一是因为明朝中期以来小冰期的到来,使清朝不得不向更温暖的南方扩张,相比于天寒地冻且资源匮乏的东北甚至蒙古和西伯利亚,富饶的中原是清朝生存乃至崛起的重要依托;二来是因为清朝在崛起的过程中,在范文程等汉奸的帮助下,已经完成了封建化改革,有了争夺天下的意识。而此时的明朝,虽然体量庞大,但早已千疮百孔,对于清朝而言虽不能一口吃下,但可以将其消耗而亡。当明朝倾覆,清朝入关,才能完成其问鼎天下的最终目的。


所以清朝入关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即便是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清朝也只是可能晚入关数年,其鲸吞中原的战略目标不会改变。而且此时的清朝已经占据了长城以北的漠南蒙古,吴三桂是否打开山海关并不重要。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朝的少数民族本质使其招黑甚多,其1840年之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成为清朝无能和卖国的铁证。

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明朝能够延续到1840年,其“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铮铮铁骨势必可以让我们避免近代化的屈辱,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康庄大道上,我们甚至可以比美国更早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关于这个问题,静夜史也曾不厌其烦地分析过,我国自春秋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结构,在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是空前稳定的存在,与小农经济相伴生的儒家思想也在极力维护农民在底层的霸主地位,重农抑商只在宋元两朝有所松动,但仍然无法对小农经济形成挑战。

因为2000多年以来的严酷压迫,我国从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人阶层,也就不可能像欧洲的资产阶级一样形成与政府对抗的强大力量,所以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战国时期之后的任何王朝后期都出现过,但从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革命。

而明朝就更不可能,万历时期的宽松社会环境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不仅仅来自于统治者,更来自于广大农民阶级等其他阶级。


所以没有资本主义革命的明朝,无法打破王朝难寿300年的历史魔咒,更无法在1840年的列强入侵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反,因为明朝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地征服东北、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广大区域,这意味着明朝的疆域相比清朝而言太过迷你。没有广阔疆域,除了意味着没有丰富的资源,更意味着没有广阔的纵深。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就算“刚”成金刚石,也不可能救中华文明于水火之中。

那些意淫用明朝所谓的“气节”抗敌的人,还是先了解一下明朝比较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一提问大约是在假设如果中国历史上没有清朝这一页,而是由明朝一直延续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历史是否会有不同?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是否会得以避免?中国的历史走向是否会有所不同?那么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作以下假设。

1,明朝坚持到1840年,能否避免鸦片战争的屈辱,要看明朝能否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如果有,那么明朝有可能会走向近代化的发展道路。如果没有,则明朝也一样会成为失败者。

2,明朝能否持续保持中外交流,就如雄唐盛汉那样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来丰富中华文化的內函!如果能,那么明朝将可能会缓慢而不间断地走向近代化。如果明朝如清朝一样封闭保守、盲目自大,则中国的历史走向不会有什么改观。

3,明朝能否在其后期改变"轻商主义″的传统思维。就如宋代一样既重农又重商!并且能够重拾郑西下西洋时代的辉煌!如果能,那么中国不仅可以避免"百年屈辱史″的发生,而且可能会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如果不能改变轻工商科技,还是只片面的重农重儒,那么中国的历史走向也不会有什么转变的。

上面的几点假设,是建立在1840年前,明朝就己经转变的前提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