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魯迅,朱自清是不是你童年的“噩夢”呢?

大師兄聊遊戲


老舍,魯迅,朱自清不但不是我童年的噩夢,他們簡直就是我童年的生命偶像,神一樣的存在於我的生命中,他們的文章是我的精神食糧,滋養我長大成人。我因為熱愛他們的作品,而熱愛他們本人。忘不了老舍的“茶館”……,魯迅的“祥林嫂”……,朱自清的“背影”……

我甚至在寫作文時模仿他們的句式。

一次,我寫了一篇自認為很好的文章,幻想著我這篇文章將成為“範文”,在全校閱讀的情景。作文本發下來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一看,不但得分很低,還到處都是老師批註的紅槓子,旁邊註釋“錯句”。我心裡難過又納悶,拿去找老師理論:老師,你看這句子不是錯句,魯迅先生就是這麼寫的!老師說,魯迅是名人,他寫的就是名人名言,你這樣寫就是錯句!

後來我才明白,魯迅的文章是半文言文半白話文,而我們現在是純粹的白話文,當然那時候的句式放到今天是不通的了。

但魯迅,老舍,朱自清的文章是我童年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滋養我的最佳精神食糧,他們的文章影響了我的一生。



艾葉心理諮詢師


是的,他們是我童年的噩夢!

小時候為了背誦他們的散文集!我還捱了不少打呢!

朱自清描寫 父親的那篇散文 背影!我依稀記得!這可是我用了60鞭子換來的記憶呢!

老舍的 駱駝祥子也讓我捱了不少打!

還有魯迅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也讓我背了好久,才得以背下來! 老師一直跟我們講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

小時候一看到作者是他們,心裡就想 、老師肯定會要我們背誦他們的文章,第二天是果不其然! 小時候都好玩,哪有那麼多心思去背誦課文.小時候最煩的就是他們的散文呢!真是童年噩夢呢!

其實有時候回想還真蠻有意思呢!

後來慢慢長大才明白他們散文的重大意義!才知道小時候的自己多幼稚!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背誦過他們三人的文章呢?


多米的稀飯


我童年的噩夢是我的父親~我是留守兒童,從小和爺爺奶奶在農村長大,父母就在福建打工。父母每年回家一次,都是過春節才回家,很小的時候,父母回家會給買玩具,很高興,每年都盼著父母回家。後來逐漸長大了,上小學了,父母也不給買玩具了,每年回家就是檢查我的作業,要求我看書做題。這些都不重要,關鍵是隻要做錯了或者做不來,父親就會很生氣,就會罵我,特別是那個表情,皺著眉頭,一臉的恨鐵不成鋼。過後每年過年只要一聽到他們要回來過年了,內心就無比的恐懼,特別是提前還要打個電話回來。讓好好做作業,不然回來了要挨收拾🤣。知道第二天就到家了,頭天晚上瞌睡都睡不著~太恐怖了,我情願他們不回家過年,我的童年將會過得更開心,也不會留下心理陰影,鬼知道我長大後好多次夢到父親因為這類事情打我,含著眼淚從夢中驚醒~


老衲法號不穿內褲


有幸看到這個問題,我看到很多評論說這個問題是侮辱他們,我記得說得有點誇張了。提問者的本意是“噩夢”,應該指的是ta讀書時代對於這幾位文豪的文章比較難以理解,甚至還需要背誦,這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是“噩夢”。而大部分學生,有些通過興趣喜好,天賦,死記硬背等辦法,還是可以對付的。我就是通過死記硬背通過了學生時代大部分難題。

現在想想,也許當時讀懂他們,背誦它們,確實令我有點焦頭爛額,但是站在多年後的現在,我覺得那真是一段令人難忘的回憶。

謝謝您的提問。


Wave快訊


正如有人說過的那樣,頭條對於問題真的應該有所篩選了,不要把任何亂七八糟的問題都提上來。像魯迅、朱自清、老舍這樣的文學大家,他們肯定是陪伴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甚至一直陪伴我們的成長,怎麼可以說是噩夢呢?

魯迅的作品在小學的教材中應該出現的不多,老舍和朱自清的作品,小學教材中是有的,尤其是老舍的作品,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挺多的,比如說我小時候就讀過老舍的《貓》、《草原》、《北京的春節》、《養花》、《母雞》、《林海》、《我的母親》等。有的是小學課本上的,有的也記不清是在哪裡讀到的了,但是作品本身給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後來又讀他的《駱駝祥子》、《茶館》、《四世同堂》等,受益匪淺。

對於魯迅先生的印象,最早的就是那個“早”字了,但是他的作品呢,在小學是讀不太懂的,甚至在初中,有些作品也不是太能好好的欣賞,但是小學時我記得讀過魯迅的《一件小事》、《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到了初中學到的時候感覺特別親切,學起來就輕鬆了很多。

可以說,魯迅先生的作品陪伴了我們整個的青少年時代,給了我們很多的感悟,讓我們加深了思想認識,像《故鄉》、《紀念劉和珍君》、《祥林嫂》等等,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有的人活著,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能寫出這種文章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麼?

朱自清的作品給我們一種非常美的感覺,像《荷塘月色》、《匆匆》、《春》等,那優美的文筆,讓我們如同置身於美麗的畫境中;他的《背影》讓我如此深深的感動,感動於那深沉的父子之情,也感悟到朱自清在年輕時也有對父親不理解的地方,也所以說,有時候代溝是客觀存在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的溝通交流,如何換位思考,如何互相體諒和關心。

總之,這三位偉大的作家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為我們提供了文學和精神上的滋養,值得我們深深敬仰!




蓮的心語


噩夢是有的,但對象搞錯了。

老子、孫子、小子、兒子(哈哈)、孔子、孟子、這子、那子,實在搞不懂有多少“子”,那文章更是天書一般,之乎者也、子曰詩云……

“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象畫在荷葉上,又象是籠著輕紗的夢……”

“……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多麼的美,寂靜的,孤獨的,帶著點點憂傷的……

《荷塘月色》是我童年的仙境……

“孔乙己麼?你還欠十九個錢呢!這……這……這……下回還清吧,這回是現錢……”

“不許我造反……他媽的假洋鬼子……造反就是殺頭的罪……”

“我手執鋼鞭將你打”簡直是兒童時期的娛樂用語。

――這會是噩夢?


漂泊童子


我想我們這一代很幸運,我們上學的時候趕上了改革開放,那是最好的時代。特別是文壇迎來了春天。我們的語文課本也不是以學習毛主席語錄和毛選為主了。大批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的文章入選課本。給我們做了文學的啟蒙。朱自清的散文,老舍的小說,魯迅的雜文,一直影響著我。我非常感謝三位大師讓我學會欣賞自然的美,看到世間的百態,學會理性的思考,讓我可以在欣賞的同時學會批判的看世界,不隨波逐流,保持內心的乾淨與清醒。“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再次回味先生的這句話,願所有人都能懂。


雪山清靈


這三位大文豪不但不是我的噩夢,而且是我的嚮往!我兒時讀書時就非常向往這三位作家的文章,他們三人代表了中國文化發展的方向。我也比較嚮往古典文學,古代詩詞等,但孔夫子,老子,句子,莊子等這一大群子的文章是我的噩夢。魯迅先生的《吶喊》《徬徨》《故事新編》,《狂人日記》《藥》等等作品寫的太好了!毛澤東主席曾高度讚揚了魯迅先生這裡就不多說了。關於朱自清的代表作大家都很熟悉吧!納入語文課本中的《荷塘月色》和《綠》乃千古好散文。老舍先生也有好多文章納入了語文課本。如:《貓》巜養花》《林海》《駱駝祥子》等等給廣大同學以美的享受!


古道驛站893


童年就知道魯迅,老舍不知道,朱自清是退休在家才知道。知道了張愛玲,河塘月色是那樣的迷人。晚上靜靜的月光下去頎賞大自然,典典折折的河面上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和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來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身肩並肩蜜蜜的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魯迅先生的痛打落水狗,口誅筆伐了社會現象,敢於和反動派鬥爭,老舍是個文人寫小說的,家,春,秋是他的作品,看過家,電影,老大是孫道臨演的委屈的聽從父母的找個媳婦,他和表妹好的都成一個人了,他媽給找的也好,最後,表姐死了,老二就私奔了,就不管家裡怎麼樣,跑出去了,老三敢幹,最後下場也不好。這三個人都是好的,讓人敬佩的了。





用戶8397501395830金


我的理解為提問者未說清楚,提問者的意思不是學習三位文學大師寫的文章讓人感覺是噩夢,而是理解為背誦默寫全文時背誦錯了,默寫錯了,不然放學要留下來重新背誦和默寫,這才是噩夢吧。童年的噩夢應該是那些文言文,古詩詞之類的。

——魯迅先生的《故鄉》老舍《駱駝祥子》朱自清的《背影》影響了我們多少代人,三位文學巨匠,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學財富,為我們提供了文學和精神上的滋養,讓我們一生受益,值得我們深深的敬仰和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