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莫言比較誰的文學成就高?

春日之虎


1:魯迅的諸多文章幾十年來都被編入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本,其文字的力量和悲天憫人的情懷,早已深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故有廣大的人心基礎。

2:魯迅是從眾多大師憑自己文字功底和思想性藝術性的真本事殺出的王者,無人可比。和他同時代的作家有多少?郭莫若,胡適,梁實秋,梁漱溟,巴金,老舍,矛盾,等等作家不是魯迅的對戰的失敗者就是步魯迅後塵的瞻仰者。

3:中國的很多晚輩作家都奉魯迅為標杆楷模。即使莫言本人也承認從魯迅文學作品中學到了不少東西。魯迅的文字魅力和諷刺的表達不是想學就能學到家的。

4:再從兩人文學功底和思想性來綜合評判,也是魯迅高出一籌。

所以在中國魯迅勝出莫言一點爭議也不會有,即使千年之後也是這樣。



天外來客222790859


魯迅與莫言,怎能相提並論?怎可同日而語?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思想家,他不僅寫小說,寫散文,更能寫雜文。魯迅的文學成就是多方位的,他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仿徨〉裡的人物形象,無一不是來自中國社會最普通的底層人群,例如狂人、阿Q、孔乙己、閏土、華老栓等人物,性格鮮明,有血有肉,對不平等的社會制度充滿反抗精神。相比魯迅的小說,魯迅的雜文數量更多,更具思想性,更具戰鬥性。而莫言的文學成就僅限於長篇小說,若跟魯迅比較思想性、戰鬥性,距離何止一截二截。就莫言小說而言,鞏俐穿著薄衣在高粱地裡打滾的經典場景,恐怕最為人們熟悉,莫言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不過,筆者認為,莫言既便再得一次諾貝爾獎也趕不上魯迅。因為魯迅的思想深度,獨特的筆觸,莫言是學不會的。




王榮聯1


首先,這兩個在中國都是大名鼎鼎,儘管兩個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都是可以載入史冊的人物。不過,正由於他們生活的年代不同,所以也不應該在兩個人之間做比較。

其次,魯迅先生對中國文學的貢獻不是小說,而是被他當做“投槍和匕首”的雜文。魯迅的雜文往往都是針砭時弊之作,入木三分;

而莫言的成就是小說並且因此成了中國大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人。從這個角度出發,魯迅先生可能永遠都不會獲得此殊榮。

再次,魯迅先生在喚起民族精神,撻伐冷漠無情的民族劣根性方面在他那個時代無人能夠望其項背。至今魯迅先生批判的那種劣根性仍然存在,仍然有人不願意承認。

莫言的成名得益於電影導演大膽改編和演員們精湛演技的功勞。當年一部《紅高粱》不僅僅讓電影人收穫頗豐,而且“莫言”這個名字也在世界娛樂界文化圈開始走紅。

魯迅先生則不一樣——早年曾經留學日本掌握以醫術來拯救國人;可是學成歸來之後卻發現國人真正的病不是肉體,而是精神上的麻木不仁。

魯迅先生因此放下了手術刀,用一隻筆當做武器,無情的刺向了他認為的對手和敵人。而先生本人只好“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獲得了諾貝爾獎的莫言當然是文學家了,不過魯迅先生卻遠遠不止這麼一個頭銜。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誰的文學成就高,不言而喻。


閒看秋風999


魯迅的作品在近代初中,高中和大專的語文教課書中多篇被錄用,莫言的作品有那個資格被錄用在小學和中學的教課書中嗎?莫言的作品從思想性和可讀性和新文化的奠基人魯迅的作品比較,莫言差的太遠了,不是一個級別上的兩個人。誰高誰低自有公論。 《紅高糧》是莫言苦思冥想的寫岀來諷刺小說,書中的主人公於佔鰲是個十足的流氓,北方人稱呼為"二流子",就是這樣一些流氓把些日本人打的抱頭鼠竄,那些日本人比這些二流子還無能,莫言看樣子是諷刺日本人實際上把中國人諷刺的淋漓盡致,中國的抗日戰爭好像是中國的地皮流氓和日本人打了八年,讓一個有良知的人看後真是哭笑不得。讓西方人看了東方人,原來東方人就是這樣一群混蛋和傻瓜,比看耍猴還熱鬧,給個文學大獎來鼓勵鼓勵,但是一些東方的混蛋和傻瓜並不覺的臉紅。


志士明人


魯迅和莫言的文學成就都很高,而魯迅更勝一籌。

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也是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唯一一位中國作家。他的小說我沒有全部讀完,只是完整地閱讀了《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豐乳肥臀》《檀香刑》等幾部作品。它創造的文學上的高密東北鄉和紅高粱系列,營造了一個特定的,中國歷史文化的文學背景,給我的印象很深。

魯迅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毅然站出來的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全部作品,我都讀過,尤其是《吶喊》《彷徨》《野草》中的每一個作品,都是不朽的作品,我讀過已經不下一百遍了。然而,上面舉出來的莫言的那幾部小說,我只讀了一遍就沒有再讀了,但是魯迅的《吶喊》《彷徨》《野草》,我至今仍然在繼續朗讀著。

不知道是為什麼,我總會在節假日,雙休日,沒事兒的時候,把魯迅的作品找出來,大聲地朗讀。每次朗讀,首先是語言感染了我,把我帶到了作品之中,讓我認識了作品中的人,作品中的事,作品中的情,作品中的理,真可謂是百讀不厭。

而莫言的作品,就不是這樣了。儘管莫言的小說文學價值很高,但是可能我的文學水平很低,讀了一遍之後,就不想再讀第二遍了。

魯迅的作品,我之所以百讀不厭,就是因為作品中的味道。這種味道,到底是酸甜苦辣哪一味,不清楚,是越嚼越有味,偶爾在非常忙碌的時候就會想到,哪一篇作品我很久沒讀了,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再讀幾遍。

莫言的作品,在解讀人性的時候,我覺得非常到位。但是,比不了魯迅。

魯迅的作品也在解讀人性。魯迅是把人性提煉為國民性的,阿Q、孔乙己、狂人、閏土、華老栓,不僅人性本身被解讀得淋漓盡致,而且這種人性,是歷史的,現實的,是具有我們的國民性特徵的。

魯迅的作品是文學,同時也是思想,是思想,同時也是文學。而莫言的作品主要在於文學。

當年也有人推薦魯迅參加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但是被魯迅本人拒絕了。我從她拒絕的言辭中發現,他之所以拒絕,是因為在國家民族的貧弱的時候,本人還在戰鬥,不想在荒漠貧弱的土地上開出那麼一朵異樣的花。


鬱津裡


魯迅和莫言,從文學地位上,魯迅更被認可,可以說如果諾貝爾獎給了魯迅,應該沒人敢不服,但是,莫言獲獎,文壇和讀者的非議一直沒有間斷過。從作品的流傳度、影響力、深刻性來看,魯迅也是更勝一籌的。

當然,魯迅畢竟沒有獲獎,而諾獎卻是最高的榮譽獎項。這點上,很多人又會為莫言站對。

所以,作為一個旁觀者,很難給出一個孰強孰弱而又被大家廣泛認可的評判。唯一的方法就是讓當事人雙方PK一下,看哪方甘拜下風。

那麼有沒有這種可能呢?真有!雖然魯迅先生已經仙逝,但是他的精神長存,聽莫言大師怎麼說:之所以獲獎後,很少有作品面世,並非是停止了筆耕不輟,而是想寫出更高質量的作品。深知,十本一般化的作品比不了一部高質量的作品。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篇《阿Q正傳》。

那麼,魯迅與莫言誰的成就更高,這個問題是不是有答案了呢?


花散人


一個作家選擇是歌頌生活還是暴露生活這是由他天性所決定的。文學是什麼?是研究人的學問,有了人才有了生活,有了生活才被人去主觀體驗思考,先賢和哲人有許多論述。好的思想要藉助語言去表述去闡釋,人的最大痛苦是什麼?是我的語言表達不清我的存在和感受。顯然魯迅和莫言有許多共同之處,作品多是暴露生活,偏好揭露人性中醜陋的東西,目光灰色,思想深邃,境界較高,見解獨到,文鋒銳利,性情孤傲。在思想的表達上,魯迅先生受傳統文化的陶冶加之留學東洋,通曉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眼界和文字功底要強於莫言先生。當然生於建國後白話文時代的莫言先生集工農兵於一身,經歷了建國後的許多政治運動和改革開放,有北師大三才子之稱謂,思想的外衣(語言)是漂亮的,敘事立人洋洋灑灑,尾尾道來,不愧大師。但思想的基點是否符合大多數國人的審美習慣思維慣性值得商榷。市場經濟,文學被冷落,美少女下嫁有錢的大叔,於心不甘但怎奈何?但一個民族要全面復興,除了科學技術這個硬件要幹得好上得去獨領風騷外,文化這個軟實力的提升,文學的百花齊放,思想的開放民主是不能被忽視的。


曲名世界


不同時代造就不同的寫作風格,魯迅經歷了舊中國,國民危難之中,剖析人性,幫一把筆鋒做匕首,刺向國人的心臟。莫言則不同,他更多的是經歷新中國,國破民乏,經歷四人幫,文化大革命,大躍進,計劃生育,直到現在,相比魯迅,生活經歷相對緩和,在就兩個人的性格不同,作品即有差異。魯迅一個是為難時刻的民族脊樑,和平年代搬下神壇的秀才。用你時你就是神,不用你時你就是個禍亂分子。莫言呢,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般優秀的作家,創作的作品,是寫給世界人民的,魯迅作品也一樣,其實我輩能妄加批評,唯有瞻仰與學習。

任何一個貶這個褒那個,也不照照鏡子,自己在那個水平線上,愣頭青,一般不分年齡大小,敢說話


帕札先生


莫言說:用他的全部作品換魯迅的《狂人日記》,也非常值得。是莫言對魯迅的尊重,對文學美學價值的理解之深刻,其中也有莫言的謙遜。

現代中國人和祖宗一樣,往往總是好拿誰和誰比,究其根本:就是一種慕榮心態,沒啥意思。

魯迅和莫言所處時代不同,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不同,手法不同,具有的是傑出的文學家創作個性,其作品給予人的啟迪也不盡相同。

魯迅是近百年來,特別是上個世紀中葉以來,全國上下在文學領域首推的革命文化旗手,具有相當大熟悉魯迅作品的群體。

莫言起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國際文學屆盛譽於二十一世紀初,而在國內尚無太多人閱讀和了解他的作品,況且還有很多人盲目的對莫言採取批判態度。

這反映出:

一是尚有眾多的人對文學美學價值的認識,還停留在已經過去的歷史時代,是人的文學美學認知性滯後。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它扭曲真正的文學審美形態,導致全社會文學美學認知走進誤區。

二是莫言的作品社會閱讀普及率目前很低,很多人對閱讀莫言作品具有很大牴觸性。

其實就如和氏璧,在沒有真正揭示它的價值時,眾多的人會盲目跟風認為它就是塊石頭。一旦謎底揭開,則蜂擁而上爭奪之。

莫言的作品未來被認知的潛力不可測。

莫言現象需要引起社會廣泛重視,觀中國文化史,埋沒很久一旦被認知後,則名耀千古的文學藝術不是沒有先例。

莫言已經立在國際當代文學舞臺的前沿,人們認知莫言需要的是時間。莫言會隨著時間的延續,其文學作品的社會美學價值越來越被認知和讚譽。

應該說魯迅和莫言是兩個時代中國文學園地中小說創作的峰巔人物之一。


知行軒主人


在任何一個範疇要想成為一代大師,首先你必須是開創者,然後你又是集大成者,其次就是你的社會影響力和時代影響力足夠大。滿足這三點你才有成為大師的可能。魯迅無疑全部具備,開創了新小說,他的作品不多,但每篇作品都無人超越。只寫了一部中篇小說就成了世界名著。開創了雜文,成了標杆,成了一個時代的脊樑。魯迅在中國文壇老大的地位無人能夠撼動。到現在為止許多阿Q,趙太爺,假洋鬼子,被豢養的磚家等,害怕魯迅先生害怕的要死,總想封殺他。莫言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眾作家,突然被授予諾貝爾文學家讓大家都不知所措。當然由於諾獎的含金量,莫言也一夜爆紅聲名鵲起。本人沒有拜讀過莫言的作品,認識他是在諾獎之後的,相信多數人認識莫言的經歷和我一樣。也就是說,,莫言是因為諾獎而被大眾所知,不是因為作品被大眾所知。從這點來講,他的和魯迅先生的差距應該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再從我剛開始提的那三點來看,莫言和大師的距離也非常遙遠。再從另一個角度,莫言成名以後經常秀書法,僅從他的書法水平和謙和度和魯迅先生的書法謙和度來比,那也是天壤之別。要給個總結的話,我的意思就是莫言的水平和地位僅能給魯迅先生做個跟班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