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須臾不能忘了初衷

精準有效用好問責利器① 問責,須臾不能忘了初衷


問責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黨的十八大以來,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有力推動了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工作報告強調,實施精準問責,防止問責不力或者問責泛化、簡單化。用好問責利器,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精準有效,依規依紀依法嚴肅問責、規範問責、精準問責、慎重問責,真正起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效果。即日起,本報推出“精準有效用好問責利器”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江蘇省沭陽縣胡集鎮副鎮長張揚被免予問責,近段時間在當地引發黨員幹部熱議。

據瞭解,分管扶貧創業園項目的張揚去年4月等不及審批,決定提前對不符合鮮切花種植條件的鋼架大棚進行改建,確保農戶25萬株花苗及時栽種,避免了農戶的損失。

沭陽縣紀委監委根據調查情況,及時組織召開研判會,認為項目未批先改建是由於客觀原因,而且張揚完全是從實際出發,為了農戶考慮,未造成嚴重後果;項目調整報批申請後來及時得到上級批覆,調整項目也通過了相關部門驗收。最終,縣紀委監委決定對張揚免予問責。

對張揚進行免責處理後,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與他進行了懇談。“當初下決心做這件事的時候思想上是有準備的,組織上對我免予問責,讓我更加堅信只要為群眾辦事,乾淨做事,組織一定會為你撐腰。”張揚說。

問責是手段,壓實責任、激勵擔當才是目的。對張揚的免予問責,傳遞出為擔當者擔當的鮮明信號,得到了當地幹部群眾的好評。

當前,由於對黨內法規和相關法律學習不透徹、領會不深刻、認識有偏差,基層一些地方和單位脫離實際、隨意問責現象時有發生,偏離了問責的初衷,效果適得其反。

比如,西部某省一基層紀委根據9份信訪件對一環保局幹部先後給予9次問責處理。其中,通報問責6次、誡勉問責1次、組織處理1次、黨內警告1次。這9份信訪件反映的均是該幹部日常監督、管理和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問責事由均是履職和監管不到位。當地紀委對同一類問題機械地採取一個問題一個處理的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內對該幹部2次進行問責,明顯失當,被上級紀委要求整改。

“嚴肅問責,決不能誰說問責就問責,想怎麼問責就怎麼問責。一方面要以紀法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不能隨意、任性;另一方面也要牢記問責是手段,促使黨員幹部盡責才是目的,要通過問責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雲南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董琦說。

董琦的觀點,與江蘇省揚州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李航不謀而合。

“問責要做到精準,就須臾不能離‘譜’。這個‘譜’就是黨章、問責條例、黨紀處分條例和監察法等黨內法規和法律規定,以及中央的明確要求。這些就是問責的依據所在。”李航說,問責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該不該問責,誰該被問責,如何問責,問責到何種程度等都要嚴格依規依紀依法,如果不論具體是非、不管相關紀法規定,簡單粗暴、缺乏精準,不僅傷害同志感情,結果也難以服眾。

記者注意到,針對問責工作存在的問題,中辦發出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專門拿出一個部分,強調完善問責制度和激勵關懷機制,明確指出“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實事求是、依規依紀依法嚴肅問責、規範問責、精準問責、慎重問責,真正起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效果”。

運用好問責利器,必須吃透中央精神和相關黨內法規、法律規定,準確把握問責的目的和依據,嚴格依規依紀依法精準問責。

廣東省紀委監委在開展問責工作中,堅持從嚴管理監督與關心愛護相結合,既努力做到責任分明、邊界清晰、有理有據,又對知錯改錯的幹部認真回訪教育,給被問責幹部重返“舞臺”創造條件,促進被問責幹部放下包袱,變“有錯”為“有為”。該省惠州市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管委會幹部陳某某因工作失職失責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市紀委監委及時對其回訪教育,陳某某重新振作了起來,以紮實的工作受到了組織認可和群眾好評,處分期滿後被提拔為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管委會某辦負責人。

“問責是把利器,也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手術刀,既要高高舉起,也要精準落下。要通過精準問責,起到問責一個、震懾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讓幹部真正把責任扛起來。”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說,運用好問責利器,不僅體現了認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更體現了政治覺悟和政治擔當。唯有堅持實事求是,嚴格依規依紀依法,才能做好問責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