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海省”概況

青海省,簡稱“青”,隸屬中國,位於祖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全省均屬青藏高原範圍內,介於東經89°24′3"——103°04′10",北緯31°36′2"-39°12′45"之間,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是聯結西藏、新疆與內地的紐帶,省會城市為西寧市,全省常住人口603.23萬(2018年)

[1]

青海省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故被稱為“江河源頭”,又稱“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2]擁有金銀灘草原、青海湖、塔爾寺、土林國家地質公園、龍羊峽黃河大峽谷等景點。[3]

2018年11月17日,青海省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國家旅遊》最佳旅遊創新營銷目的地。

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 。

唐、宋屬 吐蕃;元朝其土地屬 宣政院管轄;明朝屬 朵甘都司等;清朝初為 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之始。

民國初設 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位置境域

中國“青海省”概況

青海

青海位於中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故被稱為“江河源頭”,又稱“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本省地理位置介於東經89°35′——103°04′,北緯31°9′-39°19′之間,全省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總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面積排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之後,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四位。

青海四周相鄰的省、區,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

地形地貌

青海全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複雜,地貌多樣。各大山脈構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內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區面積為11.1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區面積為53.2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76.3%;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地區面積為5.4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7.8%。青南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較低,多在2000米左右。最高點位於崑崙山的布喀達板峰為海拔6851米,最低點位於海東市民和縣馬場垣鄉境內青海省最東端與甘肅交界處,海拔1644米。青海省地貌相接的四周,東北和東部與黃土高原、秦嶺山地相過渡,北部與甘肅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過阿爾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隔,南與藏北高原相接,東南部通過山地和高原盆地與四川盆地相連。省內平原面積為19.7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28.3%;山地面積為34.1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48.9%;丘陵面積為10.2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14.6%;臺地面積為5.7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8.2%。

東北部由 阿爾金山、 祁連山數列平行山脈和谷地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蘊藏著豐富的 冰雪資源。位於達坂山和 拉脊山之間的 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為深厚的黃土層,是本省主要的 農業區。

西北部的 柴達木盆地,是一個被 阿爾金山、 祁連山和 崑崙山環繞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300公里,面積20萬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為湖泊、沼澤、並以 鹽湖為主。“柴達木”在蒙古語中為“鹽澤”之意。

南部是以崑崙山為主體並佔全省面積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現已對外開放的 阿尼瑪卿峰(即 瑪積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 瑪沁縣境內,峰高6282米。

全省地勢自西向東傾斜,最高點(崑崙山的 布喀達坂峰6860米)和最低點(民和下川口村約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海省地貌以山地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氣候特徵

青海屬於 高原大陸性氣候,具有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長、 太陽輻射強等特點。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涼爽而短促。各地區氣候有明顯差異,東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氣溫在2~9℃,無霜期為100至200天,年降雨量為250~550毫米,主要集中於7~9月,熱量水分條件皆能滿足一熟作物的要求。柴達木盆地年平均溫度2~5℃,年降雨量近200毫米,照長達3000小時以上。東北部高山區和青南高原溫度低,除祁連山、阿爾金山和江河源頭以西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100~500毫米。青海地處中緯度地帶,太陽輻射強度大,光照時間長,年 總輻射量每平方釐米可達690.8~753.6千焦耳,直接輻射量佔輻射量的60%以上,年絕對值超過418.68千焦耳,僅次於西藏,位居中國第二。

青海省氣象災害較多,主要為乾旱、冰雹。霜凍、雪災和大風。

水能資源

參見:龍羊峽、青海湖、鹽湖

中國“青海省”概況

青海

全省有270多條較大的河流,水量豐沛, 水能儲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河流就有108條,流經之處,山大溝深,落差集中,有水電站壩址178處,總裝機容量2166萬千瓦,在國內居第5位,居西北之首。尤其是黃河上游從龍羊峽至寺溝峽的276公里河段上,水流落差大,地質條件好,淹沒損失小,投資省,造價低,水電站單位造價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40%,初步規劃可建設6座大型電站和7座中型電站,總裝機1100萬千瓦,年發電量368億千瓦時,是我國水能資源的“富礦”帶。境內江河有流量在每秒0.5立方米以上的干支流217條,總長1.9萬公里。較大的河流有黃河、 通天河( 長江上游)、 扎曲( 瀾滄江上游)、 湟水、 大通河全省水力資源十分豐富。

省內有湖泊230多個,總面積約7136平方公里,其中鹹水湖50多個,淡水湖面積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2個。中國第一大 內陸湖—— 青海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 漁業基地。察爾汗、茶卡、柯柯等鹽湖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鹽化資源。

長江源

長江的源頭是位於青海省南部 唐古拉山脈主峰 格拉丹東大冰峰。

黃河源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發源於 巴顏喀拉山北麓 約古宗列盆地。 黃河源位於青海的腹地。

瀾滄江源

中國“青海省”概況

青海(4)

瀾滄江是一條流經六個國家的亞洲大河,是中國第五大河。發源於青海唐古拉山脈北麓的貢則木雜雪山,源頭段稱扎曲。

青海湖

位於青藏高原上,在 青海高原東北部,距西寧150公里,面積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

鹽湖

柴達木盆地有33個鹽湖,主要集中與盆地中南部的 大柴旦、格爾木地區、東部烏蘭縣內和西部冷湖地區。

冰川

青海省內冰川主要分佈在西部和北部,冰川總面積4621平方公里,總儲量3988億立方米。 冰川面積以唐古拉山脈最大,其次是東崑崙山脈和 祁連山脈。

光能資源

青海省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光能資源,全省日光輻射在160~175大卡/平方釐米,柴達木地區年日照時數為3533.9小時,是著名的陽光地帶。

風能資源

青海省風能資源豐富,年平均風速總的地域分佈趨勢是西北部大,東南部小,即柴達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連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風速均在4米/秒以上。其中:茫崖達5.1米/秒,是全省年平均風速最大的地方。青南高原東南部的河谷地帶及東部河湟谷地,年平均風速大多在2米/秒以下。青南高原中、西部,柴達木盆地以及青海湖周圍和海南臺地南部地區,全年風能可用時間在5000小時以上。其中察爾汗風能可用時間達6131小時,是全省風能可用時間最多的地區。

化石能源

主要分佈在柴達木盆地西北部,共發現16個 油田,6個氣田。石油資源量達12億多噸,已探明2.08億噸。

天然氣資源量2937億立方米,已探明663.29億立方米,是全國四大氣區之一。

礦產資源

青海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銜接部位,區內地質構造複雜,成礦地質作用多樣,全省主要成礦區(帶)由北而南劃分為:祁連成礦帶、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柴達木盆地成礦區、東崑崙成礦帶、“三江( 金沙江、 瀾滄江、 怒江)”北段成礦帶等。其中祁連成礦帶以有色金屬、石棉、煤為主; 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以 貴金屬、有色金屬、煤炭為主;柴達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氣、鹽類礦產為主;東崑崙成礦帶以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為主;“三江”北段成礦帶以銅、鉛、鋅、鉬等有色金屬礦產為主。按礦產種類的區域分佈,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屬,西部鹽類和油氣,中部有色金屬、貴金屬,東部非金屬”的特點;礦種上,有礦產種類多,共生伴生礦產多,小礦多,礦產地分佈散,礦產資源儲量相對集中的特點。

全省鹽湖類礦產資源(鉀、鎂、鈉、鋰、鍶、硼等)儲量相對豐富。石油、天然氣、鉀鹽、石棉及有色金屬(銅、鉛、鋅、鈷等)礦產品的供應已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現已發現各類礦產127種,礦產總類87個,單礦種產地數688個,其中,大型134個,中型174個,小型380個。礦產保有儲量潛在價值17萬億元,佔全國的13.6%。在已探明的礦藏保有儲量中,有58個礦種居全國前十位,鎂、鉀、鋰、鍶、石棉、芒硝、電石用灰巖、化肥用蛇紋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等10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有26種排在前三位。

2010年在青海凍土帶又發現了“ 可燃冰”資源,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陸地上發現“可燃冰”的國家,入選全國十大地質科技成果,有望成為未來的新型能源。2011年底有礦山企業833個,從業人員6.95萬人。當年生產礦量7297萬噸,汽體礦量56億立方米。2012年全年礦產資源開發工業總產值391.3億元,利潤總額84.6億元。

現各類礦產135種,查明礦產88種,單礦種產地數1121個,其中,大型184個,中型224個,小型713個。在已探明的礦種保有資源儲量中,有56個礦種居全國前十位,鎂鹽(氯化鎂和硫酸鎂)、鉀鹽、鋰礦、鍶礦、石棉礦、飾面用蛇紋岩、電石用灰巖、化肥用蛇紋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等11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有25種排在前三位。

土地資源

2011年,青海省土地總面積71.75萬平方公里(0.7175億公頃),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古三個自治區,居全國第四位;全省耕地面積54.27萬公頃,包括新開荒地、休閒地、輪歇地與草田 輪作地以及寬度小於2米的溝、渠、路、田埂等,耕地面積佔全省土地面積的0.76%;可利用牧草地面積4033.33萬公頃,佔56.2%;林地面積266.67萬公頃,佔3.71%,園地面積0.74萬公頃; 未利用地2766.67萬公頃。全省宜農待墾土地約60多萬公頃,主要分佈在東部 農業區和海南臺地、柴達木盆地等地區。

青海的耕地分佈極不平衡。農耕地除在西部柴達木盆地有一些小塊綠洲農業以外,其他耕地主要分佈在東經99°以東、北緯35°以北的低山丘陵區範圍內,包括 黃河中下段的河灘、谷地, 湟水河流域與大通河流域,青海湖盆地與海南臺地等。東部耕地約佔全省總耕地面積的63.96%(其中75%為山旱地,25%為水澆地);青南高原牧業區的耕地面積約佔2.7%。從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及類型結構特點看,青海省屬於畜牧業用地面積大、農業耕地少、林地比重低的地區。除此以外,大半為尚難開發利用的石山、雪山、冰川、沙漠、 戈壁、 鹽沼及自然條件惡劣的高海拔地區,主要分佈於西部自然環境嚴酷的柴達木盆地和青南高原。

截止2015年,青海省土地實測總面積共69.66萬平方公里(0.6966億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4510.50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4.75%。農用地中耕地面積58.57萬公頃,牧草地面積4081.21萬公頃,林地面積354.15萬公頃,園地面積0.61萬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3.9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0.49%;未利用地面積2421.9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的34.77%。青海土地類型多樣,垂直分異明顯,大致以日月山、青南高原北部邊緣為界,以西為牧區,以東為農耕區,自西而東,冰川、戈壁、沙漠、草地、水域、林地、耕地梯形分佈,東部農業區形成川、淺、腦立體階地,地塊分散,難以連片開發集約利用。東部耕地佔全省總耕地面積的90.8%,宜耕後備資源主要分佈在柴達木盆地、海南臺地、環青海湖地區及東部地區。

截止2015年,青海省草地面積4193.33萬公頃,其中可利用面積3866.67萬公頃,分為9個草地類,7個草地亞類,28個草地組,173個草地型。在各類草原中,高寒草甸為2366.16萬公頃,佔全省草地面積的64.92%,是青海天然草地的主體。在草地總面積中,可利用草地佔86.72%,其中夏秋草場1825.35萬公頃。在全省173個草地型中,以莎草科牧草為優勢品種的草地型有40個面積為2091萬公頃,佔全省草地面積的57.37%。全省可利用草地每年總產牧草8093萬噸。全省耕地面積58.57萬公頃,2015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5.8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47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面積27.71萬公頃,佔總播種面積49.6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7.70萬公頃,其中,油料作物面積14.47萬公頃,佔25.91%;蔬菜種植面積4.96萬公頃,佔8.88%;枸杞2.96萬公頃。農作物複種指數95%。2015年主要農產品產量為:糧食102.72萬噸、油料30.48萬噸、蔬菜166.4萬噸、水果1.5萬噸。主要農產品品種有小麥、青稞、玉米、油菜、蠶豆、豌豆、馬鈴薯、胡麻等。主要水果品種有紅元帥、紅星、紅富士、貴德長把梨、軟兒梨、杏、桃、李子、櫻桃、沙果、核桃、花檎、草莓、西瓜、葡萄等。

牧業資源

截至2011年,青海全省牧草地面積4034萬公頃,其中可利用面積3161萬公頃,分為9個草地類,7個草地亞類,28個草地組,173個草地型。在各類草原中,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類草場共2448萬公頃,佔全省草原總面積的60.9%,是青海天然草原的主體。在草原總面積中,可利用草場佔78.4%,其中夏秋草場1575萬公頃。在全省173個草地型中,以莎草科牧草為優勢品種的草地型有40個,面積為2091萬公頃,佔全省草地總面積的51.8%。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有維管束植物113科,564屬,2100種左右,可供動物採食的主要牧草約75種。全省可利用草原每年總產牧草約7980萬噸。2011年存欄大小牲畜2091.5萬頭只。主要牲畜品種有藏羊、蒙古羊、哈薩克羊、山羊、犛牛、黃牛、大通馬、河曲馬、柴達木馬、玉樹馬、驢、駱駝和豬等13個品種。

生物資源

中國“青海省”概況

青海

青海省有陸棲脊椎動物類約1100種,有經濟價值動物250種,鳥類別294種、獸類103種,分別佔全國的1/4和1/3。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動物有69種。珍稀動物有:野駱駝、野犛牛、野驢、藏羚羊、盤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頸鶴、藏雪雞、天鵝等。皮毛、革、羽用、肉用動物主要有水獺、喜瑪拉雅旱獺、赤狐、猞猁、香鼬、兔猻、金貓、石貂、豹、岩羊、原羚、黃羊等。藥用動物主要有馬鹿、水鹿、毛冠鹿、棕熊等。家畜家禽主要有“互助黑豬”、“八眉豬”、犛牛、藏系羊、玉樹馬、貴南黑紫羊、環湖改良細毛羊、駱駝、山羊、黃牛、犏牛、“浩門馬”、河曲馬、大通馬、柴達木馬等。其它有益動物主要有灰鶴、鴻雁、豆雁、大鴇、巖鴿、藏馬雞、金雕、啄木鳥、貓頭鷹等。

青海省有高等被子植物近1.2萬種,蕨類植物800餘種,其中,經濟植物75類331屬1000餘種,涉及藥用、纖維、澱粉、糖類、油料、化工原料、香油蜜源、野果野菜、觀賞花卉等植物種類。藥用植物約500餘種,其中,著名中藥50多種,主要有冬蟲夏草、大黃、貝母、枸杞、甘草、雪蓮、藏茵陳、黨參、黃芪、羌活、莨菪、麻黃等。纖維植物有50餘種,主要有紫斑羅布麻、箭葉錦雞兒、馬蘭、蘆葦、狼毒、芨芨、山柳等。油料植物有香薷、沙棘、文冠果、薄荷、宿根亞麻等70餘種。澱粉類植物有蕨麻、鎖陽、黃精、玉竹等50餘種。化工原料植物主要有油松、金露梅、地榆、檉柳等50餘種。香料蜜源植物有丁香、忍冬、百里香、玫瑰等40餘種。野果和蔬用植物有草莓、山楂、山葡萄、獼猴桃等40餘種。食用菌類有髮菜、蘑菇、黑木耳等10餘種。

林業資源

青海大部分地域屬高原地帶,林木稀少,全省林地面積265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3728多萬立方米。其中,有林地面積44.2萬公頃,佔全省總面積的0.61%;疏林地25萬公頃,佔0.3%;灌木林地172.7萬公頃,佔2.4%。2011年造林面積4.97萬公頃,封山育林面積88.75萬公頃,零星植樹1330萬株。主要林產品產量,花椒110噸、核桃285噸。村及村以下木材採伐1.5萬立方米,林業產值4.17億元。主要林區有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 孟達林區,互助北山林區,麥秀林場,祁連山原始森林,瑪可河林區等。

景點概述

2018年4月,青海省旅發委表示,今年該省將推動旅遊業開展“616”提升行動,提升重點景區品質和檔次,重點打造十大旅遊知名景區。青海省今年的旅遊目標是接待遊客41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60億元,增長20%以上。

青海已形成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遊區, 旅遊設施日漸配套,可為國內外旅遊者提供多種有效旅遊措施。

省內以古墓群,古寺廟,古巖畫,古城堡為特徵的名勝古蹟眾多。漢,藏,回,蒙古,土,哈薩克,撒拉等

民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保持著獨特的,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習俗。青海旅遊資源豐富,類型繁多。

2018年1月至7月,青海的旅遊總人數達到2325.22萬人次,累計增速為19.1%;旅遊總收入為260.38億元,累計增速為21.7%。[18]

主要景點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 鹹水湖,面積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 泰山頂峰的2倍。湖水

中國“青海省”概況

青海(15)

最深處為32米。湖中有 鳥島( 海西山、 海心山,海西皮),三槐石和 沙島。可供遊客遊覽。 陳運和詩《青海湖》描寫“始終流不出內陸的壯懷蹤影,映入日月山眼簾,屬於一種水天空曠的雄渾氣概”。鳥島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積約1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約10萬隻從中國南方和東南亞以及印度半島飛來的十多種候鳥在這裡繁衍生息甚為壯觀,其集群繁殖密度之大,為亞洲罕見。

孟達林區在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為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區內古木參天,芳草沒膝,山花爛漫,鳥雀啾啾,溪水潺潺。生長社熱帶,亞熱帶與溫帶植物540餘種,被稱為“青海高原的西雙版納”。位於群山環抱中的“ 天池”,面積20公頃,景色秀麗,氣候宜人。

塔爾寺位於距省會西寧西南27公里的湟中縣魯沙爾鎮,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 黃教創始人宗喀巴

中國“青海省”概況

青海(19)

的誕生地。建於明朝 嘉靖三十九年,已有400多年曆史。香火鼎盛,影響深遠。全寺建築格局與眾不同由許多獨立的佛塔,殿宇,經堂,僧舍組成,是藏漢結合式建築群,佔地40多公頃。大金瓦殿, 小金瓦殿和大經堂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尤為著名。 酥油花,堆繡,壁畫譽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

三江源長江、黃河均發源於青海境內。長江源頭景色秀麗,幾十米高的冰塔林聳入晴空,綿亙數十里,婉如一座水晶峰巒,千姿百態。黃河源頭風光宜人,水草豐美,湖泊,小溪星羅棋佈,甚為壯觀。黃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適於探險性漂流。江河源頭是探險,考察勝地,在這裡你會領略到那袒露無遺而又神秘莫測的大自然之酶。

“萬丈鹽橋”是格爾木至敦煌的一段從達布遜湖上穿過的公路,15~18米的鹽蓋構成天然的“鹽橋”2公里,摺合市制可達萬丈,因此人們稱它“萬丈鹽橋”。橋上路面光潔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緻很美,堪稱舉世無雙。

都蘭縣境內有巴隆國際狩獵場,這裡山巒起伏,草木茂盛,是野生動物理想的棲息場所。凡青海當地的野生動物,這裡幾乎都有。獵場面積4,400公頃。

阿尼瑪卿山 、崑崙山、新青峰是青海對外開放的三座山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要防止缺乏 內源氧),冰峰峻峭,氣勢不凡吸引著眾多登山愛好者。

茶卡鹽湖,位於青海烏蘭縣茶卡鎮,蒙古語為“達布遜淖爾”,是青海省的主要鹽產地。與國內其它鹽湖不同

中國“青海省”概況

青海(20)

的是,茶卡鹽湖是固液並存的滷水湖,鑲嵌在雪山草地間而非戈壁沙漠上。鹽湖水域寬廣,銀波粼粼。漫步湖上,猶如進入鹽的世界。自1980年開發以來,茶卡鹽湖景區已發展成生態遊與工業遊並舉的3A級新型景區。

門源油菜花海,門源是青海省的油料作物產區,種植範圍西起浩門河畔的青石嘴,東到 大通河畔的玉隆灘,北到與 甘肅省交界的冷龍嶺,南至高峻的大坂山,綿延數十公里,氣勢壯觀。七月中旬,油菜花競相怒放,花景與當地的藍天白雲、高山流水、 林海草原和獨有的民居、蜂農等交相輝映,變幻出一道道獨具特色的迷人風光,令無數遊客迷醉其間。

東關清真大寺,西寧的重要歷史古蹟,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具有我國古典建築和民族風格的建築特點,畫樑雕棟,玲瓏精緻。寺院平時可容3000名教徒禮拜。

瞿曇寺,位於海東市樂都縣,是西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規模宏大的 明朝寺院建築。為藏傳佛教寺院,其總體結構佈局和北京故宮相仿,人稱“小故宮”。擁有歷史悠久的壁畫和石雕,以佛教為主題,技法純熟,色彩鮮豔。

青海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是您旅遊觀光的勝地。青海境內更多的具有高原特色的旅遊資源尚待進一步開發利用。

旅行指南

青海的最佳旅遊時間是短暫的夏季,即5~9月。5月中旬左右,草原漸漸泛起綠意,各種候鳥逐漸飛聚青海湖,冰消雪融,高原進入生機勃勃的時期。7月是青海的最熱月,此時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地區,氣溫甚至可以達到攝氏三十六度,而青海東部地區則溫潤涼爽,非常適合消夏,但這時候旅行者如果要去青海南部地區,如玉樹或者五道梁、 唐古拉山口等地點,仍要特別注意防寒。

夏季旅行的時候道路狀況相對較好,但遇到集中降雨期,道路滑坡、山洪阻斷等問題仍然會給旅行帶來難以預料的麻煩。其它時間除了氣溫方面不適合旅行,景點風景視覺效果差,還有一些公交車減班次,停運,旅遊服務設施撤點等因素。總之,決定出行前,對目的地做相應的瞭解是必要和理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