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提起阿方索·卡隆,很多觀眾大概都想不起來這個人是誰。

但說起他的作品,你肯定會恍然大悟。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比如享譽全球的《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超級溫馨、可做父母教育寶典的《小公主》;

假設人類生不出孩子的科幻片《人類之子》;

視效和音效達到了新高度的《地心引力》;

極具浪漫氣息和史詩風格的《遠大前程》;

這些都是卡隆兼具票房和藝術價值的影片。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卡隆不但才華橫溢,而且想象力豐富,還敢於不斷挑戰自我。

童話、科幻、史詩,他的電影題材多樣,通常是“思想有多遠,電影有多牛”。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使身處商業片的洪流之中,他仍舊在自己的電影中堅定地表達著自我。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在那部由利塞爾·馬修斯主演的溫馨電影《小公主》(豆瓣8.6)中,卡隆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父親,教導所有女孩要保持“小公主”樣的驕傲,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要堅強、獨立、聰明。

而他導演起科幻作品來也是一把好手,他的《人類之子》,被評為了“豆瓣評分最高的災難片”,也為他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剪輯的提名。

在這部講述宇航員重返地球的電影中,他把主角交給了女性角色,完整地表現了自己對女性力量的認可和讚揚。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以上兩部片子的主題,基本構成了卡隆電影的表達體系——謳歌女性、提倡人道主義、保護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但也許是從前在電影中躲躲藏藏,不足以暢快地表達心中的如海一般的情感,卡隆這個在好萊塢混得風生水起的導演,毅然把鏡頭轉向了自己的故土,用母語拍攝一部回憶童年的電影。

這部電影就是《羅馬》。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自今年的奧斯卡提名以來,這部電影的熱度就一直不減。

其實,早在去年7月的威尼斯電影節,《羅馬》就已經斬獲了金獅獎。

在此次奧斯卡上,它又以外語片身份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攝影四項提名。

成為了與奧遜·威爾斯(對,就是打破了舊好萊塢體系處女作就拍了《公民凱恩》那位)和沃倫·比蒂(代表作《邦妮與克萊德》)齊名的、歷史上同屆入圍次數最多的個人參賽者。

不僅不斷拿獎,《羅馬》的口碑也好到不行。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6,IMDb評分81,豆瓣8.1。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儘管是一部黑白外語片,但大家仍舊給出了山海呼嘯一邊倒的好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羅馬》到底好在哪?

電影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墨西哥的一箇中產家庭,男主人長期在外,妻子索菲帶著四個孩子生活。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孩子們一般由女傭克莉奧照顧,所以他們與克莉奧的感情非常好。一家人就在她的照顧下過著平靜的生活。

但天不遂人意,索菲和克莉奧,兩個身份不同、日常生活中原並無太多心靈接觸的人,被突如其來的意外同時擊中。

就此,整個家都開啟了一場“心靈結合”之旅。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電影以克莉奧的個人經歷、索菲“從和到分”的家庭生活為兩條線並行。

女傭克莉奧,在主人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家中的孩子都極其依賴克莉奧,老人也十分信賴克莉奧。在這個“家”,她過得十分舒心。

但渣男費爾明的出現,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

克莉奧懷了孕,但懦弱的費爾明直接選擇了逃避;當失望的可莉奧再次找到男友時候,那個男人卻用暴力威脅她離開。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接近絕望的克莉奧忐忑地迎來了孩子的產期,但誰知卻生下了個死胎……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克莉奧悔恨萬分,她覺得是自己不歡迎孩子,所以襁褓中的嬰兒才會夭折……

就在克莉奧經歷著人生苦痛時,索菲家也出了大變故——丈夫丟下了家人,與情人住在了一起。

索菲在丈夫離開時無言哀求,接著又發動孩子們給丈夫寫信,當所做的努力都不奏效後,索菲失望了……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除了家庭的混亂,伴隨兩個女人坎坷經歷的,還有迭起的社會運動。

但無論現實如何慘淡,善良、堅韌的女人,總能找到辦法。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索菲為了改變家中死氣沉沉的氛圍,換了新車帶孩子們去海邊玩,並鄭重地邀請克莉奧同去散心。

在海邊,並不會游泳的克莉奧救了主人溺水的小女兒。被嚇壞的孩子和索菲,與克莉奧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而這,不僅沖淡了兩個女人內心的惆悵,也使這個家庭,在另一種意義上得到了新的聯結。

拍完《羅馬》,阿方索·卡隆表示,《羅馬》才是他真正想拍的電影——回溯生命中的一段生活,謳歌女性,表現歷史。

這次,導演放棄了好萊塢規則式的敘述方式,採用了平淡的散文式結構,作品雖不像之前的影片那樣吸引眼球,但表現出了另一種風味。

除了劇本方面的變化,導演在視覺和主題方面也有了新的表達。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亮點一 “黑白影像中的私人歷史”

在《羅馬》的拍攝中,導演將拍攝場地設置在了自己的故鄉墨西哥,並親自操刀攝影。

與之前色彩鮮豔的《前程遠大》、極具異域風情色彩的《小公主》不同,導演在《羅馬》中,直接採用了黑白影像。

之前我們說過,卡隆這次沒有采用戲劇衝突強烈的劇本樣式,直接把故事交給了自己的回憶,帶大家重遊了七十年代的墨西哥。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導演的這種想法,直接導致了他對黑白的偏好。

黑白是回憶的顏色,也是最簡單的兩種顏色。

因為簡單,所能容納的東西就更多,卡隆才能在畫面中做“加法”,才能在簡單的黑白中,不斷地加自己的“料”。

他在電影中添加的其中的一味“料”,叫做“歷史”。

而電影中的歷史,不單單指社會的歷史,同樣也包含著個人的歷史。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電影記錄了一個暴亂的時期。那是墨西哥七十年代,大學生革命活躍,遊行迭起。

身處那樣的時代,個人的命運往往讓位於國家大事和集體記憶,最容易被衝擊和淡忘。

與社會事件相比,女人們的家庭生活和情感經歷則顯得更加微不足道。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但卡隆想做的,就是藉助電影回味那個時代背景下,重現女人們在所謂大時代下的情感起伏。

同時,回憶一段家史,讓我們看到非血緣家庭成員之間從共同生活,到真正有心靈聯結的過程。

正因為這樣豐富的內涵,黑白攝影在這部回憶性的電影中才會大放光彩。

在卡隆之前的作品中,畫、鏡像都是常被用到的,而黑白影像,則更能吸引觀眾去關注那些別有意味的倒影和鏡像。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黑白影像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即使是一般的家庭生活,也會平添一份神聖感。

電影開場,克莉奧清掃地板,導演沒有直接拍人,反而花了幾分鐘時間拍攝地上的水以及水中飛機的倒影(類似的場景,在《遠大前程》中出現過)。

我們之前就說過,卡隆是個想象力豐富且可愛的人。

這個拍法很有趣,冗長的鏡頭時間讓觀眾不耐煩,就像克莉奧在勞作時對家務的不耐煩但又無可奈何一樣。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而飛機,則象徵著克莉奧勞動時給自己找的為數不多的“生活的樂子”。

當然,地板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意象——它見證了索菲一家“由合到分”。

還有一場戲,估計很多人看過了都不會忘:克莉奧和孩子一起躺在天台上玩遊戲。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卡隆一個俯拍長鏡頭,拍攝克莉奧為保護孩子的想象力裝死這樣的一個小行為,卻拍出了史詩般的肅穆感。

我們很容易察覺到,卡隆雖刪繁就簡採用了黑白,但影片中內涵豐富,辨識度也超高。

但我們也會發現,《羅馬》從頭到尾,始終有一種疏離感。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這是因為,一方面,故事敘述上本身採用了“間隔效應”,導演雖以兩個女人的遭遇為引子,但從不讓觀眾走進她們的內心。

卡隆似乎時刻在提醒我們,這是在是回憶故事和歷史,而不是以第一視覺敘述往事。

總之,為了保持對社會歷史和家庭遭遇的故事講述的客觀性,卡隆刻意保持了一種冷峻的影像態度。

另一方面,導演這種故意缺少細膩情感的表達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給了觀眾更大的聯想空間。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亮點二 大女主情懷

在《羅馬》中,我們能窺見墨西哥的民族歷史,但片中更打動人的,還是導演對女性的讚美。

電影是以兩個女人為主角敘述的,但導演並沒有刻意渲染主角的邊緣身份,而是在平淡的敘事中,凸顯了女人們在面對風起雲湧的人生事故面前的睿智與堅定。

雅利扎.阿巴里奧飾演的克莉奧,溫柔、優雅又堅韌。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她悉心照料每個孩子,把善良二字身體力行地教給孩子們。

與費南明戀愛時,她的美麗乍現,像一朵綻放的花朵。

中下層女性特有的堅韌,被雅利扎·阿巴里奧完美地呈現出來了。

雅利扎·阿巴里奧,還憑此獲得了《時代週刊》2018年度十佳演員的冠軍。

而影片的另一位主角——女主人索菲,嘗試激活愛情失敗後的她,勇敢地接下了照顧家的重任。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在丈夫離開後,她賣掉了舊車,開始工作。在丈夫回家時細心照料孩子們的情緒,儼然一個堅強又美麗的現代女性。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一個善良,一個獨立,兩位女性身上的美德,其實是導演贈與女性最大的讚揚。

卡隆曾坦言,在他的印象中,往事就是如此。

電影中那個最受克莉奧喜愛的男孩,其實就是小時候的自己。

電影中男性的自私和男性力量的缺失,也與導演童年時父親的過早離開的經歷有關。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而這,就是個人的歷史。

阿方索·卡隆說“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於在墨西哥的童年生活。電影中90%的場面都是從我的記憶裡提取的”。

但卡隆讓自己童年的遭遇不止於遭遇,他把從童年時積累起來的對母親和女傭的感激,都融入了這部電影,並昇華了那份感激,將其轉化為了對女性的讚美。

總的來說,導演雖然把故事集中在家庭之中,但又融入了社會背景。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他讓我們得以瞥見,在七十年代政治動盪的背景下,個人命運浮沉與迭起的革命運動的勾連,家庭命運與大時代的緊密相連。

瞥見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個人命運,這是一個導演的功力之一。

比如《1942》中,講述了大荒饑年代老東家的經歷;

《活著》雖以福貴為主角,但連帶了中國幾十年的歷史;

《鋼的琴》中,則以一個下崗工人給女兒造琴為引子,表現了社會發展過程中由中心轉為邊緣人物的群像人生。

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拿獎拿到手軟的三個理由

對於電影來說,永遠不能撇開時代談個人,也不能光談時代不說個人。

電影的責任之一,就是挖掘時代背後,那些潛藏的感情;在表現感情的同時,又展現時代的風貌。

卡隆就在新片中,將時代與個人做了很好的融合,所以《羅馬》才會獨具風味:它感性、私人但又宏大。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電影夫人,頭條號簽約作者,電影博主,獨立影評人。希望在電影的世界裡,遇見你和美好。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