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起名,真那麼簡單嗎?

互聯網因打破稀缺而多樣,注意力卻因產品的多樣而稀缺。

信息爆炸時代,消費者的注意力被無限瓜分,辨識度成了互聯網公司命名的首要因素。在快速劃過的手機屏上,讓人一眼記住的名字才有被關注的希望。

有人總結出互聯網公司命名3大套路:瘋狂動物城、可口植物園和疊疊詞樂園。據說只要掌握這幾招,便可信馬由韁獨步天下。然而,事實真是這樣的麼?

1. 道法自然 動物/植物

當年小馬哥提議為QQ找一隻有靈性的小動物作為Logo,最終大家投票決定選用企鵝,自此開啟動物在互聯網界的旺盛繁殖時代。

從企鵝到天貓、天狗,再到某些垂直行業的全面攻佔,動物的勢力持續升級。譬如排名前十的旅遊網站中,就有 8 個商標或名字包含動物,幾乎可以說是“無動物不旅遊”。

互聯網公司起名,真那麼簡單嗎?


用動物來命名,更接地氣,也更容易被人記住。舉個例子,現在有三個你完全不知道的品牌名稱擺在你面前,一個叫芙麗芳絲,一個叫利浦斯泰,還有一個叫屁屁豬,看了三秒後你記得哪一個?

同樣的原理也被延展到了自然界的植物上。“小米”的命名來自英文縮寫MI,本是Mobile Internet(移動互聯網),後來卻以穀物的形象被人記住,併成為互聯網命名的又一主流趨勢。

互聯網公司起名,真那麼簡單嗎?

採用動植物命名法簡單好記憶,並且自帶網感,是很實用的命名方法。不過在具體運用中存在著以下幾大問題:

問題一:詞不夠用

好傳播的前提是人們熟悉,世界上人們熟悉的動植物畢竟數量有限。相對於早期,今天的創業者選擇大大受限:那些形象可愛、寓意良好的動植物差不多都被佔據了,剩下的選項往往一言難盡。

互聯網公司起名,真那麼簡單嗎?

互聯網公司起名,真那麼簡單嗎?

互聯網公司起名,真那麼簡單嗎?


面對這種尷尬,取個好名建議寧可不用,也不能濫用。不信你可以查一下以上幾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千萬不要為了教條把自己逼上絕路。

問題二:“我”不見了

同樣是短視頻平臺,誰能從名字上看出梨視頻和西瓜視頻的區別,是西瓜視頻更甜一些,還是梨視頻更清涼潤肺一些?瓜子二手車是一邊嗑瓜子一邊買的車,還是像車的質感像瓜子一樣嘎嘣脆?

品牌名的首要任務是傳遞公司產品的個性,理想的命名應是對產品功能、受眾關注點或公司價值觀的闡釋。選用動植物命名法,容易傳達出活潑和親暱的感覺,但更深一層的產品價值卻難以體現。

優秀的命名要把產品內在屬性和動植物特點相契合,進行巧妙地再創造。例如我很欣賞的飛豬,一隻長著翅膀在天空飛翔的小豬躍然而出,豬都能飛了我有什麼理由不去享受說走就走的假期?

還有90年代的男裝品牌七匹狼,每每在廣告中聽到這個名字,腦中就會浮現出荒野中七匹雄狼嚎叫的畫面,隨即感受到一股蒼涼而豪邁的氣息。而這種氣質正是那個年代的男人所熱切渴望的。

2. 迴歸本我 呀呀學語

互聯網命名的另一大趨勢是用疊詞,這股潮流同樣得拜小馬哥所賜。疊詞有發音響亮、好記憶的特徵,成就了QQ、陌陌、探探、釘釘、滴滴、拼多多等一大批呱呱叫的互聯網產品。

互聯網公司起名,真那麼簡單嗎?

疊詞命名最集中在社交類產品中,這大概是模仿情侶的對話的習慣,吃飯飯,睡覺覺,舉高高,打豆豆……熱戀中的人智商回三歲以下,而這種用疊詞的語言習慣正是來自於咿呀學語的嬰兒記憶。

同理,疊詞用於兒童產品的命名也是符合受眾喜好的好選擇。早在互聯網產品出現之前十數年,娃哈哈、背背佳、旺旺等兒童品牌就已藉助疊詞的力量大獲成功,為此類命名方法鋪就了光明大道。

使用疊詞命名,同樣存在以下兩大問題:

問題一:詞不夠用

漢語疊詞用特定的用法,並不是每一項業務都有對應的疊詞可以用。另外,兩個字的疊詞大多被其他產品所佔用,無法再用。

應對這個問題,可以採用業務詞+疊詞的組合方式來命名,不僅能創造更多詞語組合方式,同時能更好地傳達產品屬性。

例如拼多多,“拼”說明拼團購物的業務特點,“多多”表達產品種類多樣,營造平民化的熱鬧氛圍。類似的還有“知呱呱”“企查查”“飯美美”等。

問題二:“我”不見了

第一款陌生人社交產品“陌陌”,採用了陌生人的“陌”,使用疊詞朗朗上口,讓人印象深刻。後來很多產品採取了同樣的策略,抱抱、啪啪、見見、貝貝、約約……卻無法取得同樣的效果,這是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後續產品盲目跟隨,並沒有把產品特點在命名錶達出來,顯得毫無個性。

在名字中融入產品核心價值,這一點至關重要。同樣是疊詞類的社交產品,“脈脈”主打職場人脈建立,採用了人脈的“脈”字;“釘釘”則模擬在會議決策時白板上釘紙條的動態,用“釘”字強調團隊溝通與協作,這就是好的例子。

3. 大道至簡 單刀直入

QQ用企鵝、阿里用天貓、小米用植物,這在當年都是互聯網不拘一格大膽創新的象徵。他們定不會料到,思想解放若干年後成了新的教條,拜自然教和拜“喵喵”教蔚然成風。

取個好名認為,互聯網產品的命名,斷不比拘泥於陳規或新規,能說清楚自己是誰,傳播效率足夠高的,就是好名字。總的來說,大白話好過文言文,常用形象好過高冷形象,因為用戶太懶,沒時間細細琢磨。

我們的企業服務產品“取個好名”,採取的就是單刀直入說功能點的方法。在企業服務領域,為用戶解決問題是第一要務。品牌取名難註冊、難傳播?那我們就給你“取個好名”,用戶一聽就明白,觸達痛點快、準、狠,這個名字的目的就達到了。

別小看這種用說大白話的命名方式:早上看看“今日頭條”,中午吃飯“叫個鴨子”,下午沒事兒想想“什麼值得買”,晚上犒勞自己“下廚房”,再琢磨琢磨假期“去哪兒”,這已經成為很白領的日常——能這麼自然而然的浸入生活的,必定是好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