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黑白人生 光影之下的慾望與恐懼

光與影,一個清清郎朗立於人前,一個陰陰鬱鬱藏在人後,故事的起源就在這兒。影子,捨命孝主,出生入死,卻籍籍無名,史料幾無記載,他們的生死與行蹤完全湮滅,鮮為人知,彷彿從未存在。《影》的故事滿足了張藝謀在自己電影中的很多欲望,在這個黑白的故事中每一個人物都格外的鮮活。

張藝謀的黑白人生 光影之下的慾望與恐懼

張藝謀的電影向來追求極致的簡單,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將此體現的淋漓盡致。站在門後的小愛,放大的瞳孔,微張的雙唇,無一不彰顯著她的驚恐,就是這麼短短的一瞬間眨眼便會錯過的鏡頭讓身為觀眾的我心心念唸的想了整整一部電影,每到一個鏡頭我就會想這是小艾看到的那個畫面嗎?接著又否認,不,這不是,他還不至於讓小艾露出那樣的神色,直到電影的最後一幕,我恍然大悟。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種抓心撓肺的情緒,那是對門後世界真相的好奇和探究欲。

張藝謀的黑白人生 光影之下的慾望與恐懼

看過《影》的大部分觀眾應該都有這種感覺似是而非卻又意味深長,這大概就是得益於這部電影將中國寫意的概念運用到極致了。《影》的畫面自然是不用多說,它簡直是將水墨風格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每一幀都是一幅畫,然而真正讓觀眾意猶未盡的卻是因為在電影的拍攝中,導演將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說法運用到了電影的每一個細節中。

張藝謀的黑白人生 光影之下的慾望與恐懼

《影》的故事其實是十分簡單的,但是當我從電影院走出來時卻和朋友同時產生了一種簡直就是燒腦神片的 錯覺,事實上整部影片裡的主要人物屈指可數,而讓我們產生這種錯覺的也是因為影片中的留白。張藝謀作為國師在影片中以黑白灰為色彩基調想要表現的也絕不僅僅只是這部電影其中的水墨意境,更多的是以這樣的低飽和度的色彩基調來為整個故事做一個託底。故事的主人公境州是作為子虞的影子而存在的,在他生命的前半段時間隱忍且剋制,而曾經作為沛國大都督的子虞風光無兩此時卻也只能坐在斗室,每日生活在無止境的籌謀中。如 水墨般飄逸平穩的畫面下隱藏著的是沛國君臣、子虞和楊蒼之間的殺機。

張藝謀的黑白人生 光影之下的慾望與恐懼

然而影片中也不僅僅只有黑白灰三色,確實,《影》是一部單看畫面給人一種古樸厚重的影片,但是作為一部充滿了懸疑和權謀的影片《影》的後半段是充斥著濃濃的血腥味的,而這種幾乎縈繞在觀眾鼻翼的血腥味是通過跳脫的紅色和刀刀入肉的音效來體現的。當青萍手中的刀劃過楊平的喉嚨,鮮紅的血迸濺出來,在畫面中鋪開一片鮮明的顏色,衝擊這觀眾們的視覺。而在楊蒼和境州決戰的那一幕,楊蒼的刀劃過境州的皮肉,觀眾是能夠聽到那種聲音的,還有金屬和空氣的共鳴。鮮紅的血,刺耳的皮肉綻開的聲音,觀眾能夠感受到的疼痛已經十分真切。

張藝謀的黑白人生 光影之下的慾望與恐懼

中國風格的表現並不僅僅是在色彩,《影》的意向在其中便起了很大的作用,棋、占卜、八卦圖、琴,其中的琴在影片中的地位不可謂不重要,它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意向,在影片中除了貫穿始終的除了七日不停的雨便是琴聲了。以電影第一幕為例,在小艾的畫面尚未出現時,我們除了能夠聽到小艾狂奔的腳步聲、驚叫聲和喘息聲,便是急促的琴聲,瞬間便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將懸疑的氛圍渲染的十分到位,而在電影中被大量運用的屏風,即便是原本寬敞的空間也變得逼仄,將氣氛渲染的壓抑複雜,同時利用燈光將任務的影子投射出來,何嘗不是對“影”的一種暗喻。

張藝謀的黑白人生 光影之下的慾望與恐懼

或許電影中的黑白正是故事中所有被慾望、權利所包圍著的眾人。野心勃勃、變態陰狠的子虞,需要子虞死,又需要子虞活的沛王,以及想要光明正大活著,弒主的境州。影片的結尾,以沛王和子虞的死亡終結,這兩個人,萬般籌謀,千般計算,結果不過誤了卿卿性命,然而,這不僅僅是結束,真正的結束是境州走出大殿之後將要迎接的廝殺。然而《影》所探討的僅僅只是人物的慾望嗎,其實還有來自人心深處的恐懼。恐懼被替身取代的子虞,恐懼成為亡國之君、傀儡帝王的沛王和恐懼成為棋子,生死不知的境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