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貪官是皇上跟前紅人,無人敢惹!包拯卻成功為民除害!

包拯為官四方,每到一處都是不辭辛勞,公檢為民。端州盛產硯臺,每年都要向朝廷進貢,歷任端州知縣不僅向百姓收取端硯貢品,還要加上幾十倍的樹木,盤剝百姓搜刮民財。包拯出任端州知縣後明令官吏只許按規定數量收取貢品,決不能欺壓百姓。而包拯自己始終沒有收受一方端硯。離任時,當地百姓特意製作了一方端硯送給他,也被他婉言謝絕了。這就是不持一硯而歸的典故。

這個貪官是皇上跟前紅人,無人敢惹!包拯卻成功為民除害!

包拯擔任三司戶部副史時,江南地區發生了罕見的旱災,民不聊生。包拯意欲開倉放糧,救民於水火。然而,依照當時的慣例,開倉放糧必須奏請皇帝,待批准後才能實行。包拯心想等待皇帝批准,前後要幾個月的時間,不知要餓死多少百姓,於是他果斷地宣佈放糧,同時派人急奏朝廷,使很多百姓免於饑荒。

這個貪官是皇上跟前紅人,無人敢惹!包拯卻成功為民除害!

陳州放糧是人們熟悉的一段以包公為主角的戲曲,戲曲的故事正是包拯任監察御史時的怪事。王魁是當時有名的貪官,很多人都畏懼他的權勢敢怒不敢言。一次,王魁向向皇帝告狀說,陳州官員任忠師,盤剝百姓,任意搜刮錢糧,此事一出立刻引起一片譁然。王魁,貪婪卑鄙,人盡皆知,而任忠師是百姓心中的廉潔好官,這是否是栽贓嫁禍?皇帝派官員前去陳州調查,但沒人敢去。唯有包拯主動請命。他在陳州充分調查後,掌握了證據。

這個貪官是皇上跟前紅人,無人敢惹!包拯卻成功為民除害!

原來,壓迫百姓的不是別人正是王魁自己。包拯列舉王奎罪狀,要求將他剝削的贓款歸還百姓,將王魁撤職查辦為。為懲治王魁包拯先後七次上書,終於為民除了一害。

這個貪官是皇上跟前紅人,無人敢惹!包拯卻成功為民除害!

一次,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冒死直諫,並坦言,我已經老了,說這些不是為了升官發財。如果說的不對,甘願接受責罰,幸好宋仁宗沒有追究。後來包拯又直言,宮中的宦官權力過大,應當精簡人員,縮減開支。這一次雖然他也沒有受到皇帝的責罰,卻得罪了仁宗的左右親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