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由西向東流,為何稱為“江東”?

幸福快樂小公主


“江東”說的並不是長江的流向

長江滔滔東流,流經安徽蕪湖的時候,向上垂直改變了流向,流到南京的時候,長江又轉而改成了東西流向。秦漢三國時期,以蕪湖至南京一帶的長江水面劃而成江東。古人坐北朝南,以東為左,以西為右。關於江東的說法,史學上還有人認為,所謂的江東範圍進一步擴大,劃界點從蕪湖移到了上游的江西九江。


最早出現江東的說法始於《史記·項羽本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宋朝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赤壁之戰》:“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江東是漢族人文地理概念,並不是行政區劃。

有些人就誤認為從南京到江西一段長江而分為江西和江東。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之所以會有現如今江西省的叫法,其實是唐朝分天下為十道,江南西道是其中之一。這才產生了江西。所以說江西是行政區劃的結果,而江東是人文地理概念。兩者是不一樣的。

清朝顧炎武在《日知錄》中也解釋道:“今之所謂江北,昔之所謂江西也。故晉《地理志》以廬江、九江自合肥以北至壽春,皆謂之江西。今人以江、饒、洪、吉諸州為江西,是因唐貞觀十年,分天下為十道,而江南為東西二道。後人省文,但稱江東、江西爾。今之作文者乃曰大江以西,謬矣。”


霸王別姬

關於江東最出名的便是霸王別姬了,秦朝末年,秦朝統治者暴虐無道,天下生靈塗炭,農民紛紛起義。最有力的便是劉邦所領導的漢家軍和項羽所領導的楚家軍。由於項羽的剛愎自用,本來處於優勢的項羽軍隊最後被劉邦打敗。在被劉邦所擊敗於垓下後,項羽的著名寵妾虞姬與項羽歌舞了一出以後拔劍自刎。

而他則帶著殘部一路南逃,行至今天安徽和縣烏江的長江岸邊,後面追兵漸近,眼前被大江阻隔,只有烏江亭長駕一葉扁舟想要渡他過江逃命。可是項羽不答應,他覺得自己愧對家鄉父老,想起隨他多年的將士到如今不是戰死沙場,就是在這江邊拼死,他無論如何也不願一人過江,只是託付亭長把他的烏騅馬渡過江,隨後自刎於江邊,就這樣一代霸王退出了歷史舞臺。


藤樹先生


“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江春水向東流”,足以證明長江總體上是由西向東流的,但“江東”所表達的並不是長江的流向,二者之間沒有任何邏輯關係。江東,既是一個人文地理名稱,也曾是一個行政區劃名稱。

江東,顧名思義,是指長江之東。有兩層含義:狹義的是指皖江以東地區,因為萬里長江在八百里皖江這一段(九江至南京之間),呈現的是西南-東北走向,天然形成了以今皖南為中心的江東地區;廣義的是指長江東段的下游區域,主要包括今皖南、蘇南地區。

“江東”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王笑曰:“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和何面目見之?”。《史記》記載了項羽在四面楚歌,潰逃至烏江邊上,念及當初打天下之時,同自己一起的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以何面目見之?有李清照的詞為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在三國時孫權統治的地區也被稱為“江東”,主要是指今安徽安慶以東、 蕪湖江面以下地區。三國時期著名的江東六郡,包括東吳的吳郡、會稽、丹陽、豫章、廬陵、廬江六個郡,這裡曾是東吳的基業。

江東,在唐代之前只是一個自然和人文地理名詞;但到了唐宋時期,就成為了一級政區名稱。

唐貞觀元年(西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將天下分為十個監察區,稱為“道”,北南方各五道,人稱“貞觀十道”。其中江南道包括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至今貴州、東至沿海的廣大地區。到了開元二十一年(西元733年),風流天子唐玄宗遂將道的數目增加到15個。江南道一分為三,從西到東依次拆分為黔中道(治所今四川彭水)、江南西道(治所豫章今南昌)、江南東道(治所吳縣今蘇州)。這就是江東、江西第一次作為政區名稱的最初由來。

宋朝初期,改“道”為“路”,在唐江南東道基礎上設置了江南路、兩浙路、福建路,其中江南路的範圍包括了今天的南京地區、皖南、江西省。宋天禧四年(西元1020年),將江南路拆分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其中江南東路主要包括了今天的皖南和南京地區,江南西路主要包括了今天的江西省。

到了元朝,“江東”變成了“江浙”,江浙是指長江至浙水之間的區域。元朝實行“行省”制度,設置了10個行省,其中在原江東地區和江西地區分別設置了“江浙行省”和“江西行省”。江浙行省的範圍包含了宋代的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兩浙東路、福建路,與唐代的江南東道範圍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今天的皖南蘇南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江西行省的範圍主要包括今天的江西大部、廣東大部、湖南部分地區。元朝把江東改成了江浙,從此,江東作為一級政區地名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應天府。明代改前元的“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江西行省改為江西布政使司,但明朝並沒有恢復唐宋時的“江東”,而是以應天府所在周邊區域設為“直隸”。

由於鳳陽是朱元璋的桑梓之地,也是祖先陵寢所在,太祖皇帝的鄉土觀念使得明初的“直隸”北界竟越過了淮河,大體上囊括了宋代的淮南東路、淮南西路、江南東路、兩浙西路的廣闊區域。大概朱元璋自己也覺得這個直隸著實大得離譜,於是一開始就將原江南東路的信州府(今上饒)等地改隸江西省,洪武十四年又將舊兩浙西路的湖州、嘉興兩府還屬浙江省。

隨著明成祖把首都遷往北京順天府,改北平行省為(北)直隸,南京降為留都,管轄區域相應改為南直隸(包括今天的安徽省、江蘇省與上海市),形成明朝所謂的(南北)兩京十三省的體制。

清朝初期,基本沿襲了明朝的行政區劃設置,並將南直隸更名為“江南省”。江南省其實名不副實,四分之三的轄區在長江以北,在黃河奪淮改道後,江南省的北界居然在淮河以北!江南徐州府的稱謂聽上去感到很滑稽。

其實,江南省位於長江東段,既有江南部分也有江北部分,如果改叫“江東省”似乎更為貼切。

在清康熙年間(西元1667年),清廷將江南省一分為二,按運河縱切拆分為江左安徽省和江右江蘇省。從此,似乎“江東”徹底消失了。此前,元明清初,雖然沒有江東這個政區名,但江浙行省、南直隸、江南省基本上是江東的替代品。江南省分省後,江東不但政區名沒有,連替代品也找不到了。

如果清廷當初按淮河水系和長江水系橫切拆分,則北面為“淮海省”(含皖北蘇北),南面為“江東省”(含皖南蘇南皖中蘇中),“江東省”就能名正言順的保留下來了。

綜上所述,從歷史演變的角度來看,“江東”的歷史軌跡清晰可見,唐朝在設置江南西道(江西)的同時,也設置了江南東道(江東);宋朝在設置江南西路(江西)的同時,也設置了江南東路(江東);元朝在設置江西行省(江西)的同時,也設置了江浙行省(江東);明清在設置江西省(江西)的同時,也設置了南直隸或江南省(江東)。綜合來看,唐代的江南東道和元代的江浙行省的範圍過大,宋代的江南東路的範圍過小,明清的南直隸和江南省的範圍江北過多,真正的“江東”核心區域應該是今天的皖南、皖中、蘇南、蘇中。

從中國大陸的三大主要河流區域的政區設置來看,北方的黃河中下游有山東山西,南方的珠江中下游有廣東廣西,而中間的長江中下游只有江西沒有江東,確實有點遺憾,期望將來能有機會重新設置“江東省”,使中國的行政區劃設置更完善、更合理。






和語濤聲


長江由西向東流,為何稱為“江東”?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氣候多樣,地形負責,東西跨六個時區,也就是5200多公里。我國地形分三個階梯,西高東低,第一階梯與第三階梯落差為3000多米,因此大多數河流自西向東奔流。包括我國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區唐古拉山。長江口平均流量約為33,980立方米/秒,年平均入海水量約9600多億立方米。自西向東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自治區後注入我國東海。長江全長6397公里,是世界第三長河,我國第一長河,徑流量也居世界第三。 流經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20%,養育了約4億華夏兒女。


長江以南被稱為“江南”,大家都應該聽說過。那麼“江東”一詞大家聽過嗎。對了,“江東父老”這一成語估計許多人都知道。其實“江東”屬於“江南”,“江東”範圍很小,唐朝後“江東”一詞被“江南”取代。那麼古時的“江東”指的是哪裡呢,現在又位於我國什麼位置呢?


“江東”一次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王笑曰:“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和何面目見之?”。在三國時孫權統治的地區也被稱為“江東”。江東,指長江以東地區,主要指今安徽銅陵以東、 蕪湖江面以下地區。即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上海、江西東部等這片地區稱作江東。“江東”地形以長江中下游平原,為長江衝擊而成,和東南丘陵北部,東臨東海,有著名的杭州灣,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京杭大運河的南端位於此地,著名的舟山群島,錢塘江,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著名第一大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等。“江東”地區經濟比重佔全國的約四分之一,人口約佔全國六分之一,面積不到全國的5%,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躋身於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雖然“江東”一詞已成歷史,但是該地區在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希望該地區繼續創造更好的未來。

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江春水向東流”,都足以說明長江是由西往東流向的一條河流,縱觀長江流段總體確實是自西往東流的,但長江萬里,千里必有一曲,又說明長江是蜿蜒曲折的的,細看一下長江走向圖不難看出,它有好多段裡南北走向的,重慶到雲陽、岳陽到武漢,九江到到南京都是西南向東北方向斜流,而長江九至自南京流段,古有中原進入南方吳地的主要渡口,江之東地區稱為江東,江東素以文化繁榮,經濟富庶著稱。江東其實是個人文地裡名詞,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中的“江東”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只是在秦末時期,經濟中心還沒有南移,項羽的老本營還屬於偏遠落後地區,經濟不發達,人口也很稀少,因此,當年項羽只帶八千江東弟子開始了秦末大起義。





大愛民間


眾所周知,長江是東西流向的一條大河,長江兩岸應該稱為江南和江北。但在歷史典籍及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中,我們卻經常看到江東之類的說法,比如唐代詩人杜牧的《題烏江亭》中有這樣一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還有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裡的江東指的都是哪裡呢?為什麼這樣稱呼?

提到江東,不得不提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東吳孫權據有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之地,這裡的六郡是實指,八十一州是虛數,六郡分別是吳郡、會稽、丹陽、豫章、廬陵和廬江,大體上是今天的江南一帶。

三國時期的江東六郡,為東吳孫權所據

既然是江南,為什麼又叫江東呢?

原來長江在安徽蕪湖到江蘇南京一段改變了流向,偏向東北方向,所以便將江南一帶稱作江東,古人以東為左,所以也有江左之說。

綜上所述,古書中凡是稱為江東、江左的地方,就是今天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南。


民國年間那些事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歷史地理那些事兒。(約500字,閱讀需2分)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無數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東,一江春水向東流,奔流到海不復還。

既然如此,為什麼會有“江東”這個詞呢?

李清照有詩詞曰:“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史記》記載了項羽在四面楚歌,潰逃至烏江邊上,念及當初打天下之時,同自己一起的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以何面目見之?

這也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這一說法的由來。

江東這一稱呼,最早當是以長江在蕪湖至南京這一段為標準,因為這一段的長江是東北流向,因此能以之確定江之東西。

在先秦到三國時期,江南這個概念還不盛行——也就是南方還相對來說比較落後於北方的時候,江東就是一個很響亮的詞彙。

楚漢之時項羽的江東,三國時孫家的江東。就是這樣來的。

三國時期,著名的江東六郡。包括東吳的吳郡、會稽、丹陽、豫章、廬陵、廬江六個郡。這就是東吳的基業。

唐朝初年設置了知名的貞觀十道,開元年間分全國為十五道,其中的江南道就被分為江南東道與江南西道。

也就是以長江這一段東北走向的河道為界。

宋代在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區域設施江南東路。

由此可知江東這個地名的生命力。

直到江南地區經過永嘉、安史、靖康三次北人南遷,發展起來並趕上並超過北方後,江南這個詞才流行起來,江東這個詞才逐漸湮沒於歷史長河中,與江東對應的江西,卻一直保留至今。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長江入海是理念,為啥總不走直線?高山擋路惹不起,隨著形勢轉彎彎。東西南北都經歷,受盡無數苦與難,總算理想兌了現,滾滾入海喜開顏。一路叫民把光沾,世人把它母親喚,當它走入南北段,江東江西就出現。


靳樹懷


有把長江稱為江東的嗎?以長江為界,以北稱北方,以南稱南方。


夕陽紅155908541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xinwei1987


長江不是從頭到尾都是由西向東流的,參考地圖,黃浦江也不是一直南北流向,浦東也只是泛指,上海東南部郊區其實在黃浦江以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