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是不是真的呢?樹皮還能磨面嗎?

棒奔霸


榆樹皮在生活困難的那些年裡,曾經也有一定的作用,它是當年唯一一種可以摻在麵粉裡亂竽充數的樹皮。


記得當年小編偏食厲害,不喜歡吃玉米麵餅子和紅薯,瘦的沒個人形,母親晚上摟著我,撫摸著小編脊背上的肋骨說道:總不願意吃飯,你看看你瘦的,皮包骨頭了都。小編不是故意不吃飯,而是真心吃不進去。

那年春天,門前的榆樹砍倒了,母親把榆樹葉子摘下來餵雞餵豬,又用一把鐮刀把榆樹皮颳了下來,清洗晾曬乾透了,才拿到磨坊加工成了榆樹皮面。

一開始不明白母親磨出來榆樹皮粉是幹啥用的,等到了下雨天,農民不用去山裡幹活了,母親就在家裡給小編做好吃的東西,當年吃餃子必須得用白麵,別的麵粉粘性不好,包不出來餃子,比如玉米麵和高粱面,它們根本包不了餃子。


那天母親把榆樹皮面跟家裡的高粱面和在一起,用山裡的野菜做餡,餡裡面擱了豬油,竟然包出來一蓖子餃子,煮熟後一家人歡歡喜喜吃了,在過去,除了過年,過十五,哪有機會吃到餃子啊,而那年春天母親竟然利用了榆樹皮面粉的粘性,和著高粱面給我們做了餃子。

後來母親還用剩下的榆樹皮面合著高粱面做麵條吃,味道有點甜,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年缺少好吃的東西的原因,小編覺得榆樹皮面做成的餃子和麵條格外好吃。

從那以後,小編知道了榆樹的真正作用,榆樹錢可以蒸熟了吃,榆樹葉子可以餵雞餵豬,榆樹皮可磨成粉包餃子,榆樹木板可以做菜板,榆樹全身就沒有沒用的地方。


悠然見東山


榆樹皮確實可以吃,而且在大饑荒年代救了很多人。可能會有許多人認為粗糙的樹皮怎麼能吃,這裡先給大家澄清一下,外面的樹皮確實不能吃,其實吃的是裡面的真皮。小時候聽奶奶說,大饑荒的時候家家戶戶沒有糧食吃,許多人家吃的是磨碎的紅薯秧、花生殼、甚至還有吃觀音土的,這些東西不易下嚥和消化,吃完容易腹脹、便秘,還死了不少人。那時榆樹皮就是好東西,把外面的老皮去掉,把裡面嫩滑的真皮取出來,曬乾、磨成粉,可以和其它食物摻起來一塊吃,可以增加其它食物的粘性。同時,榆樹皮還能起到潤滑腸道的作用,降低便秘程度。靠著榆樹皮、野菜等食物,救活了很多人。 榆樹皮性甘、平、無毒,具有利水、通淋和消腫等作用,可以治療小便不通,淋濁,水腫,癰疽發背,丹毒,疥癬等疾病。


首都農業人


現在六十歲的老年人都知道榆樹皮可以磨成麵粉吃,這個問題上了頭條,說明這幾十年中國人民的生活提高了,最起碼都能達到溫飽,沒有人再捱餓。

榆樹在農村是比較受歡迎的, 春天榆樹的花叫“榆錢”,孩子們經常上輸擼榆錢吃,嚼在嘴裡有點香甜。有時候父母也把榆錢和玉米麵拌在一起,放在籠屜裡蒸熟吃。我們老家叫“蒸拌拉子”。



榆樹的外皮很硬,但裡面的皮是一層一層的,有水份,嚼在嘴裡有粘性。這種裡皮曬乾了是可以磨面,摻合玉米雜糧面可以擀麵條煮著吃〈老家叫“餄餎”〉。

榆樹雖然有好處,但是愛招蟲子,一般農民院子裡都不種榆樹。雖然榆樹皮可以磨面吃,但是“人要臉,樹要皮”,榆樹的皮 剝多了樹就死了。所以在農村榆樹面也是稀罕物。

一般說農村鬧饑荒吃樹皮,主要是柳樹皮,楊樹皮,很難吃的。

剛解放,我們老家發生一次水災,有人家用脫了粒的玉米軸軋碎,和棗一起磨成渣,說是“棗糠”根本不能成型,蒸一蒸,拿手抓著吃。只能填肚子,沒有一點營養。

補充一點,過去城市有賣“粘刨花”的,那就是榆樹皮。放在碗里加水泡,就有粘性,婦女當“發膏”使用。


李冠朝


上了年紀的人們對於吃樹皮的年代那可是記憶猶新,如今重提話題真是感慨萬千。在那個缺少糧食的幾年中,挖野菜、吃樹皮那是常有的事情,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當然,那種情況下吃樹皮是迫於生活,因為不吃就無法生存,而榆樹皮是當時最不錯的可以替代糧食飽腹的東西。聽老一輩人說,那時候漫山遍野的榆樹,都是光溜溜的,樹皮都被扒光了。

吃榆樹皮,是將樹皮從樹上扒下來,然後只留取樹幹與樹皮中間那層白色部分,然後曬乾後磨成粉,摻在玉米麵或高粱面、地瓜面中,做成窩窩頭吃,也有的人家用摻有榆樹皮面的麵粉包包子、餃子,擀麵條等。因為榆樹皮磨成面後,摻進各種麵粉裡,增加了它們的粘性,也改變了這些面的口感。

小時候玩耍的時候,特別是擼榆樹錢的時候,常常會折斷榆樹枝,將樹枝的樹皮扒下啦,摳出裡層白色那層皮,塞進口裡嚼。那些嫩皮嚼起來粘粘的,甜甜的,口感還不錯呢。

如今,那個時代已經遠去了,再和年輕人說起吃榆樹皮,他們都會覺得很詫異。畢竟現在生活條件已經今非昔比,人們平日裡吃的比過去人們過年時候吃的還好。吃樹皮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過如今有的地方將這種用榆樹皮、高粱、黃豆、紅薯等磨成的雜糧面混合在一起做成的餄餎面,成了特色小吃,深受人麼的喜愛。

餄餎面做好煮熟以後,再加上焯好的綠豆芽、生菜等,再加入芝麻醬、蒜汁、芥末等調料一拌,入口粘滑,勁道十足,對於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們來說,又成了一道地地道道的美食了。


建行漸遠


我在小時候就吃過榆樹皮磨的面,那只是為了增強其它粗糧的潤滑度和勁道,否則那些面因鬆散而不能夠形成麵條,這也是在糧食困難時農民的一種發現和創造。近年來有些人大魚大肉吃膩了,又想吃一些以前吃過的粗糧,比如說高梁面、玉米麵、還有蕎麥麵,這些面要吃麵條非常的疏散,加一點榆樹皮磨的面,和下的面就有了勁道,下到鍋中怎麼煮也不會成為糊糊和散亂,熟了後吃起來非常光滑順口,我還給一些人專門搞過。榆皮面在特定的時期起過很大的作用,也救過很多人的性命。現在因小麥面不再短缺,人民的生活有所改變,榆皮面逐步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可你若想吃到真正的蕎麵河撈,沒有榆皮面就不是正宗味道。

農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絕巧,這都是生活中苦苦的尋求和總結的經驗,比如說什麼野菜可吃,什麼野果有毒,都是農民嘗試後的結果,也許第一個試吃螃蟹的就是農民。我們要尊重農民,他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的生活要幸福離不開農民,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





李增喜3


把榆樹皮磨成面吃,或許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以算是聞所未聞,但是在以前還在鬧饑荒的時候,榆皮面可以說是救了很多窮苦人的命。就算在現在有些農村地區,還是有人會用榆皮面做一些食物吃,當然並不是說榆皮面有多好吃,只是一種憶苦思甜的傳統而已。

榆皮面的產生,也可以說是以前窮苦人家吃不起白麵的無奈選擇。

白麵是什麼,是小麥磨成的麵粉。但是以前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太低,能吃的起白麵的沒有多少人家,多數家庭吃的都是玉米麵、高粱面和一些雜麵。但是這些面沒有白麵那麼有粘性,所以做不成麵條、餃子之類的食物。

為了能讓雜麵也具有粘性,能夠成形,人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就就往雜麵中加入榆皮面達到這個效果。因為榆皮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粘液,可以起到和小麥中含有的“谷膠蛋白”相似的鏈接作用,從而製作出低配版的麵條、餃子。(以前的人們雖然沒有足夠的知識水平能夠證明這些東西,但是生活經驗卻帶來了無窮的智慧)

不過現在還在吃榆皮面的人可以說越來越少了,一是現在人們不缺白麵吃,二是因為現在有更多的添加劑可以使用,三是因為能夠磨成榆皮面的並不是榆樹的外皮,而是內層的白皮,數量太少,而且說實話榆皮面的味道並不是特別好。

駿景——殷


駿景農業


榆樹皮磨面吃,現在的年輕人聽起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特別是八十年代後的年輕人聽後還可能會說,是抹黑社會,有的什至說出更激的話。這不為過,因你們生在幸福年代,成長在更幸福年代。我是五六十年代過來的人,可以說什麼苦難都經歷過。作為榆樹皮磨面吃,在建國後的五六十年代,有於國家窮,還得搞建設,又加上老美便壓,中央還提出農村,農業支授城市建沒,在種種自然災害下,農民根本無糧可吃,能吃上榆樹皮面,那等於過年。那時我還吃過麥桔磨成面發酵後蒸著吃,那比榆樹皮難吃的多了,那時好多年輕人因缺乏營養,得了沸腫病丟掉了生命。所以現在的農村七八十活過來的老人都不願回憶那段歷史,那就不是人生活的方式。只因當時國家太窮。所以現在的農村七八十的老人,對今天的生活很滿意,是過去那個艱苦年代不敢想的今天幸福生活。


純正農家蜂蜜人


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急缺,在農村把公糧交完了,剩下的糧食不夠吃,人們有的要餓肚子,沒有辦法,為填肚子只得找草籽玉米芯等可以加工後能吃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太粗不能成團,這才想到用榆樹皮加工成細面,摻拌在草籽玉米芯等澱粉裡,可以做成餅類食用,榆樹皮有黏度也有利於大便。但是這個加工後的食物相當的難吃,當年我也吃過,想起那年頭,難以言表。在那艱苦的歲月,是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最終戰勝了困難,走出了困境。那個階段天災人禍都有,當時的蘇聯就跟現在的美國製裁朝鮮、委內瑞拉一樣,這是主要原因。我們不可忘記,今天國家富強了,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建設好國家。


木瑾昔年34276180


過去農村人吃不飽就到地裡挖野菜吃,甚至吃樹葉子樹皮。現在糧食充足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民們不吃了,城裡人又開始吃野菜了。一到週末大車小輛的都往鄉下跑,挖野菜。過去是為了充飢,現在是為了養生。這世道真是變了。


這老榆樹渾身都是寶,不光木質堅硬,是做傢俱的好材料。就連它的皮,它的葉,特別是榆錢都能吃。


開春榆樹發芽,先長出榆錢。老母親就給我們蒸榆錢拿糕。先把嫩的榆錢用水洗淨,然後和玉米麵或者紅高粱面放在一起,加適量的水,加適量的鹽,攪拌均勻,均攤在篦子上放到鍋裡蒸,大約二十分鐘左右就熟了。雖說是叫拿糕,但不是拿在手裡吃,而是盛到碗裡,一人一碗的吃,好吃得很。榆錢還可以蒸窩頭吃,出門在外的,帶著榆錢窩頭,既當乾糧又當菜,方便的很。

榆錢過後就是榆樹葉,嫩綠的。蒸窩頭也挺好吃。



最後就是吃榆樹皮,一般都在夏天做榆皮面,榆樹皮好曬乾。從樹身上刮下樹皮後洗淨曬乾,石碾子碾碎,過蘿篩成細面備用。

榆皮面粘度較大,不能單獨使用。過去沒有那麼多白麵,人們較多的吃玉米麵高粱面和紅薯面,這些相對疏散,蒸窩頭還行,擀麵條就不好用了。而北方人又愛吃麵條,就在玉米麵高粱面紅薯面裡摻一些榆皮面,這樣有粘度,麵條容易成型。散人小時候就愛吃媽媽做的榆皮面紅薯面做的餄絡,筋道得很,在當時也算是改善一下生活了,也不是常吃。


另外榆樹皮還可入藥,有利水,通淋,消腫的功效。


棗廬散人


在50年前農村的榆樹皮,不知道就活了多少人的命。我小的時候有幸吃過奶奶用榆樹皮包的蒸包,那個時候家裡沒有太多的地瓜面,怎麼辦呢?奶奶就用榆樹皮磨成粉與地瓜面混合在一起揉均勻,用於包大蒸包來吃,雖然最後蒸出的大包有點黑,但是吃起來還是比較好吃的。


轉眼都有三十年了,現在人的生活好了富裕了,太多的人都沒有經歷過挨餓受凍沒有食物吃的滋味,現在別說讓吃榆樹皮,就是白麵饅頭很多人都嫌棄,看看垃圾桶裡每天丟棄的菜饅頭痛心啊。

所以很多做子女的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節約,為什麼不捨得扔掉都要長毛的饅頭煎餅,因為他們無法理解,父母經歷過沒有吃的那個年代,他們看不得浪費,也不理解為什麼好好的饅頭吃的,還沒有食用就要扔掉多可惜啊。


而現在的榆樹在農村也是隨處可見,而榆樹皮卻沒有人再吃,也沒有人再用榆樹皮磨面來食用,越來越多的人都不知道榆樹皮還可以磨面吃,反而榆錢卻成為很多城裡人的美食,很多人也因此通過賣榆錢大賺一筆。

很多人聽榆樹皮磨面吃很不可思議,外表看上去皺紋巴巴的榆樹皮怎麼可以磨面吃呢?其實不然,榆樹磨面使用的是榆樹皮裡層哪層白色的皮,也可以直接食用,小的時候我也吃過,放到嘴裡嚼起來比較費勁,有點像麵筋黏糊糊的,而要磨面的話,需要曬乾後才行。
總得來講,榆樹皮磨面吃是以前很平常的事,為了生存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像現在社會不缺吃不缺穿的,即使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也很少有人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