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傳來“3大消息”,不僅買房成本“降低”,再迎“2個取消”?

在我國,房地產快速發展的黃金二十年已經過去,如今,房地產發展正式進入到“理性”新週期,什麼叫做“理性”發展呢?主要是指房地產市場的追逐熱情逐漸降低,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購房者更加理性買房、房價更加理性平穩、房地產各項規範逐漸健全。

總得一句話來說,房地產的各項工作都在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這些發展其實都要歸功於“房住不炒”的深入落實和連續性推進,在2016年提出這一主導思想的時候,全國各地房價是一片熱火朝天景象,隨著各地調控措施的頻頻加碼和貫徹,經過了為期接近2年時間的政策與市場的“反覆較量”後,終於迴歸平靜,從一線沿海開始了“冷卻”,進入2018年則延伸至內地不少大城市,房價打折再次襲來。

樓市傳來“3大消息”,不僅買房成本“降低”,再迎“2個取消”?

不過,進入2019年之後,貌似市場上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隨著2019年3月的走完,4月份房地產迎來了第一次不寧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發現,我國70個大中城市的平均房價同比微增,環比增幅稍微擴大,不過總體處於平穩範圍之內。說了這麼多的房價動態和房地產走向之後,2019年該不該買房呢?即將買房的恭喜!樓市傳來“3大消息”,除了買房成本“降低”,還可能有“2個取消”?

一、房價“分化”,房地產平穩的趨勢下,買房時間充足。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數據來看,3月份住宅上浮表現居多,比起去年同期和上個月,溫差都有所擴大。四大一線城市的新房環比漲幅0.2%,漲幅環比回落了0.1%,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都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也是如此。

根據1、2月份的商品房住宅銷售價格數據,一二線城市的新建商品房住宅也是微張的,二手房則是微降,三線城市中有不少城市銷售價格漲幅回落,受季節性變動影響,買房熱度有所增長,不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房價數據總體保持在平穩水平以內,變化基本不大。

很多人認為從3月份的房價數據來看,房地產總體回暖,今後回暖也可能是大勢所趨,真的是這樣嗎?樓市指聞認為並非如此,對於房價今後的走向問題,我們更應該關注一點,那就是房地產調控如何。房價漲跌問題根本上是受到市場供需關係影響,供大於求的時候房價降低,供小於求的時候房價上漲。

樓市傳來“3大消息”,不僅買房成本“降低”,再迎“2個取消”?

房住不炒具有兩層意義,一個是要有效防止房價過分增長,另一個是防止房價過分降低,這都不利於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那麼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今後的房價應該是平穩為主,差異化調控政策和一城一策應運而生,從影響供需關係入手調節市場房價情況。今天這裡的房價過旺,就加點冰,冷卻一下;明天那裡的房價過冷,就升點溫,拉回常態。

在房價平穩發展的大基調下,今後的房價應該會出現兩種“分化”趨勢,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會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而抬高,因為經濟動能與房價是呈現正向關係的,全球各大城市皆如此;今後三四線有些城市房價可能會面臨緩慢冷卻和回調的趨勢,因為城市發展後勁不足,城市動能不足導致。

二、利率回落不是一點點,購房成本降低不少。

如果說,房價平穩時期,是剛需買房上車的好時機的話,那麼房貸利率的回落則直接影響購房成本的高低,房貸利率的波動主要是因貨幣環境變化而變化,縱觀房貸利率歷史發展走向,一般是幾年處於低谷、幾年回升至高峰,波狀變化。

當下的房貸基準利率是4.9水平,在此基礎上上下波動,在2014年至2016年在全國樓市去庫存的背景下,利率是打折狀態的,所以引得購房者紛紛入手,從而也助長了全國樓市的水平拉高。進入2017年下半年,在房住不炒的背景和金融去槓桿的雙向加持下,利率水平隨著上浮,有的城市上浮至基準利率基礎上的45%。

不過,隨著去槓桿話結束,從2018年10月份開始,南京、福州、深圳等城市的房貸利率開始呈現回落趨勢,進入2019年4月,全國房貸利率水平保持在5.56%左右,回落明顯,基本拉回到了2018年4月同期水平,出現房貸利率回落的城市也越來越多,北京、廈門以及不少二線城市紛紛跟進。

樓市傳來“3大消息”,不僅買房成本“降低”,再迎“2個取消”?

房貸利率的下降對剛需是有利的,這個顯而易見。大多數剛需買房,都可能需要藉助於銀行按揭貸款形式實現,在100萬元房貸的基礎上,隨隨便便10%的房貸利率變動,能直接影響到是多給銀行10萬元利息還是少給銀行10萬元利息,所以說,房貸利率下降,能讓購房者降低成本。

三、行業規範化穩步推進,兩個取消正在推進。

要想讓房子迴歸“房子是用來住的”這一根本,歸根結底是需要引導房地產發展理念的轉變,在過去房地產是追求高速度發展的,質量自然跟不上,隨著房住不炒的落實,需要從量的發展轉向質的追求。一方面是購房理念的轉變,剛性需求應該得到保護和保障,遏制炒房支持剛需。

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房地產發展的各項規範制度,在保障住房需求的同時,推進租購同權、多渠道供給的調節模式。除了以上幾點之外,2018年或許關注最多的莫過於兩個取消: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和公攤面積。

樓市傳來“3大消息”,不僅買房成本“降低”,再迎“2個取消”?

我國的商品房市場一直是賣方市場,購房者處於劣勢地位,要想房地產健康發展,就需要對商品房買賣市場秩序加以規範,而比較突出的在於預售制和公攤面積,就像人民日報和新華社所說的那樣,公攤面積侵害了購房者利益,預售製成為了開發商暗藏“貓膩”的地方。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所以,在未來的幾年裡,我們會看到這兩個房地產規則逐漸取消。其實在我國的不少城市,這兩個取消已經試行了,例如早前的重慶對公攤面積取消試點、深圳商品房現售制試點等,都取得了良好成效。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房地產規範和弊端也有必要作出改變了,我們相信“這兩個取消”已經在路上,購房者坐等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