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鳳翔縣”概況

鳳翔縣,隸屬於陝西省 寶雞市,地處關中平原,寶雞市東北,縣城距寶雞市區44千米;東西分別鄰岐山縣和千陽縣,南北分別為陳倉區和麟遊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全縣總面積1179平方公里,下轄12鎮、233個村,總人口525895(2017年末)。

鳳翔古稱雍,是周秦發祥之地、嬴秦創霸之區、華夏九州之一。夏代為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商代為太史周任之封國,稱為周國。1950年,隸屬陝西省寶雞分區。1956年,由陝西省直轄。1961年,改屬寶雞市管轄。1969年,改屬寶雞專區更名的寶雞地區管轄。1980年,改屬寶雞地、市合一的寶雞市管轄至今。

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善於吹笛,引來善於吹簫的華山隱士簫史,知音相遇,終成眷屬,後乘鳳凰飛翔而去,唐時取此意更名鳳翔。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都294年,是始皇加冕、蘇軾初仕之地。享有“ 青銅器之鄉”和“ 西鳳酒鄉”的美譽。

2019年1月,鳳翔縣憑藉鳳翔泥塑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陝西省“鳳翔縣”概況

鳳翔縣位於關中西部、寶雞市東北,縣城距寶雞市中心城區40公里。鳳翔縣東西分別鄰岐山縣、千陽縣,南北分別為陳倉區、麟遊縣。[9]

地質構造

鳳翔縣北部山地(千山餘脈自西向東延伸至縣境北部,俗稱“北山”。)主要系寒武紀、奧陶紀、二疊紀、三疊紀及白堊紀地層組成的北緩傾單斜構造。南部塬區主要為第四紀覆蓋,黃土層深厚,基石露頭甚少。西部馮家山庫區出露有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高山河組石英沙岩、龍家園組白雲岩等。

本區內斷裂稀少,主要有草碧——范家寨——岐山、八度——清涼山——千河斷裂,它們分別通過塬區的東北及西南邊界,與南側的寶雞——蔡家坡——眉縣塬邊斷裂共同組成一個對鳳翔塬區的圍限邊界斷裂。 [5]

地形地貌

鳳翔縣山、川、塬、溝、壑各種地形都有。北部低山丘陵和丘陵溝壑區山巒起伏,溝壑縱橫,主要溝系開闊,坡度平緩,多在15—20度,天然植被優於塬區。南部川塬區地勢平緩,海拔750—950米,土壤肥沃。

鳳翔地處秦嶺緯向、祁呂賀山字型及陝西旋卷構造體系的複合部位,地形複雜多樣,山、川、塬具有,境內地勢總特徵為北山、南塬、西河谷。

北部丘陵山區,海拔1200—1600米,最高峰1678米,由紅色底礫岩及三趾馬紅土構成。溝壑縱橫,溪流潺潺,人稀地廣,清靜幽雅;南部平原,海拔649—968米,相對高差319米。橫水河、千河自北向南分別入諱河、渭河。雍水河自西北向東南橫貫中部,將原面自然分割為兩大塊,北為山前洪積扇平原,平坦完整。南屬黃土臺塬,土壤肥沃;西部的千河階地(亦稱千河川道),海拔588—750米,為全縣最低處,自北向南傾斜,區內水質甘甜,土壤多為淤土。

氣候特點

鳳翔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半溼潤半乾旱。年平均氣溫11.4度,降水量625毫米,無霜期209天。全年四季分明,冬夏長而春秋短;雨熱同季,有利於作物生長。但在農作物生長季節中,太陽輻射強,氣溫、降水年際變化大,亦易發生乾旱。

冬季:受蒙古高壓和極地變性大陸氣團影響,天氣冷、晴、乾燥,氣溫最低,降水最少。

春季:暖氣團勢力逐漸轉強,氣溫漸高且回升快,通常雨水也逐漸增多。但多風,冷空氣活動頻繁,天氣多變,農作物常遭霜凍侵害。

夏季:受蒙古低氣壓及太平洋副熱帶氣團影響,高溫酷暑,多雷陣雨,時伴冰雹,降水集中,農作物常遭伏旱危害。

秋季:冷暖氣團交替出現,低溫多陰雨,10月下旬氣溫迅速降低,降水明顯減少。秋末,天高雲淡,氣候涼爽,素有“十月小陽春”之稱。

由於地形影響,鳳翔縣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南部塬區比北部山區年平均氣溫高4.2℃,無霜期長20天左右,年降水量少100毫米左右。[10]

水文概況

鳳翔縣境內年平均徑流深68.5毫米,分佈不均,由東南向西北遞增,變化範圍50—100毫米。最高值區為丘陵山區,可達100毫米。降水豐富,蒸發量小,地面坡度大,滲透係數小,徑流係數0.15,有利於產流;最低值區為黃土臺塬,50毫米,其條件與丘陵山區相反。縣境內河流的支流均在山區。地下水主要由降雨補給,年內降雨多集中在7—9月,徑流年內變化與降雨量年內分佈基本一致。塬區地面平緩,耕地連綿,下滲大,部分降雨下滲後潛入地下,其少量再經天然溝渠出滲排洩,徑流分佈較勻。丘陵區溝深坡陡,土壤侵蝕除面侵外,有滑坡、塌方等現象,致使暴雨季節徑流輸泥沙量增大,年侵蝕模數最高的淺山區已達2288.2噸/平方公里。

土壤概況

鳳翔縣土壤分土、黃綿土、褐土、淤土、潮土、雍土、沼澤土、紫色土8類,20個亞類,46個土屬,129個土種。

自然災害

鳳翔縣的自然災害主要是乾旱、連陰雨、暴雨、冰雹、霜凍等。以乾旱、連陰雨、冰雹危害最大。

土地資源

截至2017年末,鳳翔縣耕地79.85萬畝,基本農田66.83萬畝,園地4.53萬畝,林地62.01萬畝,草地13.59萬畝。[16]

林業資源

建國以來,天然林木得到有效保護和發展,從1949年的2400畝增加到1988年的23409畝,增長8.7倍。1982年,鳳翔縣被評為陝甘兩省十三縣聯防護林先進縣。止1988年,人工造林保存808.18萬畝,原區農田林網和“四旁”植樹累計575.03萬棵,全縣人均13.3棵。林木總蓄積量390895立方米,年總生長量26913立方米,平均畝生長量1.47立方米,林木覆蓋率11%。林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例由1949年的0.6%上升到1988年的3%。林業的發展,對控制水土流失、調節氣候、減輕自然災害、促進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發展速度相對緩慢,森林覆蓋率低於全國12.7%,全省22%的平均水平。

[17]

植物資源

南起川塬栽培區,西北、東北、北部分別與千陽、麟遊及岐山接界。北部為深山區,植被較好;南部為淺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區內包括姚家溝、澗渠、五曲灣、漢封四鄉的全部及橫水、田家莊、糜杆橋、范家寨、董家河、柳林、唐村、長青八鄉的一部分。區內以櫟類、油松、山楊、灌木、藤木等群系為主。還有藥用草本植物及低等植物。[18]

動物資源

縣境內玉祥、九龍、大塬、水溝、瓦崗寨等文化遺址中發現,先民在五六千年前已飼養牛、羊、雞之類的家畜家禽。飼養動物:牛、驢、騾、馬、駱駝、豬、羊、兔、貂、狗、貓等;野生動物:刺蝟、野兔、狼、狐狸、黃鼠狼、獾、金錢豹、野豬、草鹿、野羊、蝙蝠、小家鼠、巢鼠、褐家鼠、苛嵐絨鼠、社鼠等。禽類有120餘種,大多就地繁殖,部分只在境內越冬或遷徙經過,或短暫停留。蟲類主要有中國蜂(俗稱土蜂)、意大利蜂(俗稱洋蜂)、蠶、蠍、土元(簸箕蟲)等。野生蟲類甚多,有些對農業、林業及人類有一定危害,如螟蟲、玉米螟、棉蚜、小麥吸漿蟲、紅蜘蛛、金龜甲等。有益於人類的有:壁虎、蜘蛛類、蛇類、蟾蜍、蛙類、蚯蚓等。

東湖公園

東湖,古稱“飲鳳池”,位於鳳翔縣城東南,是陝西曆史悠久的風景區之一。相傳周文王元年,瑞鳥鳳凰飛鳴過雍,在此飲水,故取其名。

東湖,是我國宋代文學家蘇軾,在宋嘉祜七年(1062年),任鳳翔府籤書判官時,藉“飲鳳池”,挖掘疏浚,擴池而成,引城西北角鳳凰泉水注入,種蓮植柳,建亭修橋,築樓成閣,並因地處城東取名東湖。東湖與聞名與世的杭州西湖南北遙望,皆因蘇軾而名,人們你之為“姊妹湖”,有詩曰:“東湖暫讓西湖美,西湖卻知東湖先”。

寶玉山

寶玉山坐落於崑崙山脈支系千山北麓麟鳳交界的羊引關,距鳳翔縣城北30公里,鳳靈公路左翼。據山上漢白玉石碑記載,建於唐高宗元年。廟宇分中會、南會、北會,佔地數百畝。每逢農曆正月初九、三月三、七月七便有陝西、四川、甘肅、寧夏等省的幾十個縣的信男善女前來朝拜、遊覽,香火不斷。特別是七月廟會更是熱鬧非凡。這裡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山莊。[35]

石佛寺

石佛寺位於鳳翔縣城東北,距縣城約13公里處。它雄踞於馬頭坡之上,青峰山之巔,俯視雍川大地。石佛寺原名千佛寺,始建於北魏386年—534年間,因供奉有1000餘尊大小石佛像而得名。據考證千佛寺屬千年古剎,歷史悠久,在關中一帶享有盛名,山勢居高臨下,形如臥虎之態,蛇山、龜山、虎山、牛山、駱駝山一脈相連,相傳遠古時期五龍聚海的傳奇故事就發生在這裡。[36]

秦穆公墓

秦穆公墓位位於鳳翔縣城文化路博物館院內,東距陝西省級風景名勝區東湖古典園林僅數百米。這裡有神奇的“西周古飲風池”和“秦穆公賜盜馬野人美酒解毒”的歷史故事,以及《詩經·秦風·黃鳥》中所提到的“三良”之墓冢,還有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和肖史一對青年神仙夫妻乘鳳凰飛天的美麗神話故事,數千年來被歷代文人墨客在小說、詩歌、筆記中記載、敘述和吟詠。

秦穆公墓佔地近十畝,仿古建式油漆彩繪大門,墓冢在院內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餘。大門前樹有清代名流陝西巡撫畢阮篆寫“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

[37]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於鳳翔縣城關鎮通文巷,原由東、中、西三大院落組成,現僅存中院和西院。保存面積約24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239平方米,共15座房屋,是明清時期北方四合院式民居。2008年9月被陝西省政府公佈為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7月經縣政府批准,由鳳翔縣國資局將其劃歸縣博物館管理,併成立周氏民居文管所。周家大院造型意趣,風格獨特,特別是各類花卉鳥獸、人物故事、文字等雕琢精美。諸多文化信息,反映了周氏家族耕讀傳家的文化氛圍。

靈山

即鳳翔縣城西30裡之靈鷲山,古名九頂蓮花山,以先秦穆公狩獵於此遇見靈鷲鳥而始名,簡稱靈山。陲秦川西端,綿吳嶽之東嶺,傍馮家山水庫於左,依絲綢之路於後,處鳳翔、寶雞、千陽三縣之交。山中名景梅子嶺、捨身崖、看柏樹、牛犢泉與寺內鐵佛、大鍋、臥佛像、老母亭共稱八景。每年四月初一的會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為西府名勝之首。

淨慧寺居靈山之顛。建於唐德宗二年(786年),歷經宋、元、明、清,蒼桑之變,毀而重修。

雍州古鎮

靈山為古雍州第一名山,古皇帝郊雍之地,秦漢帝王祭畤之區,又名九鼎蓮花山,穆公狩獵遇神鳥靈鷲而易名。西接吳嶽,東連箭括,北擁千山,南眺秦峰,誠佛道之名山,文化之聖地。

雍州古鎮依靈山而建,由雍州民俗文化街、諸子百家街、禮佛街和雍州老街四個街區組成。通過山地臺階式規劃,結合秦漢建築風格建設,錯落分佈,同時配合區域內大型歷史典故文化景觀、壁畫、浮雕等,讓遊客在瞭解中國民俗文化、各民族特色的同時,感悟歷史,體驗中國古代百家爭鳴的文化底蘊。

雍城湖水利風景區

雍城湖省級水利風景區位於鳳翔縣城東南5千米的東風水庫,鳳翔古稱雍城,因此得名。東風水庫建於1971年,總庫容1550萬立方米,最大水域面積近3000畝,2006年國家投資進行了除險加固,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殖和旅遊開發等功能的中型水庫。

景區結構劃分為“一環、六區、一帶、多點”,周邊分佈著六營(泥塑)民俗藝博園、雍城遺址公園、東湖園林、秦穆公陵園、佛教名剎靈山淨慧寺等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