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習俗?需要注意什麼?

許賽的Record


對於在上海的很多外地人來說,對上海的本幫菜的接觸程度就遠比上海本地習俗深刻得多。事實上這和上海本地人在2000多萬龐大人口中,所佔比例年年下降有關,接觸到的年輕一代上海人,也多是父母輩或者祖父輩才來到上海。因此在上海工作很多年,不瞭解上海習俗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至於說上海有哪些習俗呢?今天桔洛就跟大家說道說道:


1.除夕

和中國很多地方類似,上海人除夕夜除了吃團圓飯,就是圍爐守歲了,待到天微亮而止。和外地不同點在於,子夜時分有一些人爭相前往城內廟中如城隍廟、靜安寺等爭燒“頭香”,撞“頭鍾”。其實上海燒頭香的地方是玉佛寺,而撞頭鐘的地方則是龍華寺。


2.元宵

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更多被賦予了現代化的色彩,除了吃湯圓,大街小巷掛滿彩燈,剩下的就是出去遊玩了。活動的中心點就是城隍廟和西園,每天元宵節都人滿為患,負責維勤的兵哥哥幾乎都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


3.清明

現在清明都放假,就是為了方便大家掃墓,祭奠祖先,趁機去踏踏青。對上海人來說,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可少的供品。三月十五日多去龍華寺進香,三月二十三日崇祀天后誕辰,祈求天后神佑。


4.立夏

不到20天又到立夏了,上海的立夏還是很有趣的,主要體現在吃上。上海郊外的農民喜歡做一種叫做“麥蠶”的食物,據說吃了可以免"疰夏"。而浦東地區為人們所喜愛的食物叫做

"攤粞",一種摻雜青嫩草頭和入頭粉的油煎餅。



桔洛家庭教育


上海灘的習俗有很多,但有些我們不稱呼為習俗,而是社會公德、良俗。首先上海方言中很多名稱稱呼都是別具特色的,很多周邊江南地區都沒有的稱呼,是上海人結合外語或自身環境發明的,比如“老克勒、夯榔頭、撞腔!”比如上海話包子發音彆扭,所以都叫饅頭,有餡的叫菜饅頭、肉饅頭等。最最重要的一點,上海人愛乾淨,當然邋遢的人也有,但是大部分上海灘老阿姨都有或多或少潔癖,家裡打掃都是擦幾遍恨不得都能反光為止。所以在公共場所儘量保持整潔,不然會被白眼。最後說下上海的習俗其實和中國大部分地區習俗一樣,但是很多過程都簡化了,上海人喜歡效率,就是玩也要玩得有效率。如果偏要一個一個具體到過節、吃喝,請查看江南地區習俗,這肯定不會錯,只是表現形式可能不一樣!


切頭要伐


不爭先恐後,不大聲喧譁,不打擾土著,不佔用資源,不違法亂紀,最重要一點不要和警察抬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