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慕乎藺相如之德之純有匡扶社稷謀略之智,發跡前細微舉事則驚人。為何趙國還是不昌?

昌意宗周


因為趙惠文王死得早~

同時對比戰國七雄的各代君主就可以知道,自商鞅依法強國之後,秦國幾乎沒有庸君,國力的強大讓每一代的君主都充滿野心,充滿擴張的慾望。

可是趙國卻總是充滿諷刺,先是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恥辱而死,然後又有趙孝成王貪念作祟,夢斷長平。

趙惠文王當政期間,可謂實力強大。七國之中論武力,論儲備僅次於秦國。而且謀臣武將一個不缺,藺相如,肥義,趙奢,廉頗,李牧,妥妥的一個軍事強國。

可惜趙國的強盛不取決於制度,只是取決於人——趙惠文王。趙孝成王哪怕有他父親的一半能力也不會亡國。結果丟了四十萬青壯在長平。晚年哪怕知恥後勇,也讓趙國的實力降了一半。再也不能平等地和秦國叫陣,只能用計,只能聯合。

用計不能長久

聯合也是各懷鬼胎,同樣不能長久。

到了趙悼襄王更是不堪,他根本沒有料到失去廉頗的意義和影響,然後又犯了和趙武靈王一樣的錯誤,在繼承人問題上亂扯一氣,結果最終喪送了趙國。

其實,如果硬說繼承人不明而造成國勢衰退有些不公平,秦始皇的父親異人的繼位也不那麼光彩。

可是,異人就做得很不錯,雖然不能說出彩,但至少沒有犯什麼巨大的失誤。

究其原因,還是趙國和其它五國的君主沒有危機感,也沒有使命感,更沒有責任感。

君主之位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權力或是權利,卻從來不是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