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第十二位皇帝-劉宏

漢靈帝劉宏(156年-189年5月13日),東漢第十二位皇帝(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在位),在位22年,葬於漢文陵,其正式諡號為“孝靈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靈帝”。靈帝是東漢最後一個握有實權的皇帝。自從靈帝崩後,何進掌權,漢帝自此淪為傀儡。再後董卓、曹操相繼把持朝政,東漢大權完全落入董卓、曹操手中。

東漢第十二位皇帝-劉宏

劉宏本封解瀆亭侯,為承襲其父劉萇的爵位。母董夫人。他是漢章帝的玄孫,漢桓帝的堂侄。

永康元年(168年1月25日)桓帝崩,劉儵以光祿大夫身份與中常侍曹節帶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一千多人,前往河間迎接劉宏。建寧元年正月二十日(168年2月16日),劉宏來到夏門亭,竇武親自持節用青蓋車把他迎入殿內。第二天,登基稱帝,改元為“建寧”。由桓帝的皇后竇妙立為皇帝,承嗣漢桓帝,是為漢靈帝。

漢靈帝即位後,東漢政治已經病入膏肓,天下水災、旱災、蝗災、瘟疫等災禍頻繁,四處怨聲載道,百姓民不聊生,國勢進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與外戚爭權奪利,最後宦官曹節、王甫等推翻外戚竇氏並軟禁竇太后,奪得了大權,又殺死正義的太學生李膺、範滂等100餘人,流放、關押800多人,多慘死於獄中,造成第二次黨錮之禍。靈帝一方面保留竇太后的尊號,一方面將生母董氏迎入宮中尊為太后。將軍張奐、郎中謝弼、黃門令董萌都為竇太后求情,靈帝感念竇太后擁立之恩,也一度被打動,率群臣為其上壽及增加供奉,但始終沒有解除其幽禁,謝弼、董萌反而被宦官報復而死。竇太后憂死後,曹節、王甫因深恨竇氏,提出追廢她及改以馮貴人配享桓帝,在廷尉陳球、太尉李鹹的據理力爭及靈帝本人堅持下,未果。

熹平四年(175年),議郎蔡邕認為儒家經典流傳過程中出現許多錯誤,於是聯合中常侍李巡、五官中郎將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人共同上書要求校勘儒家經典。於是漢靈帝設立熹平石經,將校勘後的儒家經典分別刻在四十六塊石碑之上,並安置在太學門外,作為經典標準,供人學習。

熹平六年(177年),鑑於鮮卑多次侵擾漢朝邊境。夏育建議討伐鮮卑,在朝廷多次商討後,派夏育、田晏、臧旻三路大軍討伐鮮卑。結果大敗而歸,夏育、田晏、臧旻被廢為庶人。

光和元年(178年),靈帝建立鴻都門學,最初號稱以研究儒術經義為名,後招集眾多文士從事辭賦及書法等文藝創作活動。因鴻都門學專重文藝而輕儒家經典,引起不少大臣反對。

光和四年(181年),靈帝在皇宮之中擴建西園,修建集市供自己享樂。靈帝和宮女模仿民間市集裡的商人、竊賊、地痞,並駕著白驢在西園中來回穿梭。漢靈帝同時長期沉迷於女色,靈帝特別喜歡一些冰肌玉潔的少女,還為此修建水池園林,是為裸遊館,和一群美女嬉戲於其中,並命令宮女只能穿開檔褲,原因竟是為了方便自己臨幸宮女。

昏庸荒淫的靈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還一味寵信宦官,尊張讓等人為“十常侍”,並說“張常侍乃我父、趙常侍乃我母”,宦官杖著皇帝的寵幸,胡作非為,對百姓勒索錢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謂腐敗到極點。靈帝還多次賣官,先後有段熲、張溫、崔烈、樊陵、曹嵩等人花錢買到三公之位。

在朝政腐敗和天災的雙重壓迫之下,叛亂有了廣大的市場,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人張角煽動百姓,聚眾造反。光和七年(184年)張角兄弟三人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舉事,史稱“黃巾之亂”,這次暴亂所向披靡,給病入膏肓的東漢王朝以沉重打擊。同時涼州爆發北宮伯玉之亂,國家一片衰敗。但靈帝不思悔改,繼續大幅增修宮殿,為此靈帝不惜增加民眾賦稅。

中平五年(188年),張純、張舉等人勾結烏桓叛亂,而冀州刺史王芬看見局勢混亂,圖謀廢除靈帝,但最終失敗。

鑑於漢室朝綱廢弛民變頻繁,靈帝以宦官蹇碩為統帥組建西園軍,自號無上將軍,令西園軍一度權勢高於大將軍何進。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終年34歲,死後引發漢朝最後一次戚宦相爭之宮變。

漢靈帝荒淫昏庸,曾於西園起裸遊館千間,選十四歲以上十八歲以下的宮女於池中裸遊,又曾於西園弄狗與人獸交。其人貪財,公開賣官鬻爵,致使朝政更加黑暗。

但早年又有辭賦、書法和音樂愛好。

  • 范曄《後漢書·孝靈帝紀》:“《秦本紀》說趙高譎二世,指鹿為馬,而趙忠、張讓亦紿靈帝不得登高臨觀,故知亡敝者同其致矣。然則靈帝之為靈也優哉!”、“靈帝負乘,委體宦孽。徵亡備兆,《小雅》盡缺。麋鹿霜露,遂棲宮衛。”
  • 董卓:“天下之主,宜得賢明,每念靈帝,令人憤毒!”《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
  • 蓋勳:“吾仍見上,上甚聰明,但擁蔽於左右耳。”《後漢書·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 張超《靈帝河閒舊廬碑》:赫赫在上.陶唐是承.繼德二祖.四宗是憑.上納鑑乎羲農.中結軌乎夏商.元首既明.股肱惟良.乃因舊宇.福德所基.修飾經構.農隙得時.樹中天之雙闕.崇冠山之華堂.通樓閒道.丹階紫房.金窗鬱律.玉璧內璫.青蒲充庖.朱草棲箱.川魚踴躍.雲鳥舞翔.煌煌大漢.含德乾綱.體效日月.驗化陰陽.格於上下.震暢八荒.三光宣曜.四靈效祥.天其嘉享.豐年穰穰.騶虞奏樂.鹿鳴薦觴.二祝致告.福祿來將.永保萬國.南山無量.(《藝文類聚 卷六十四》)
  • 漢靈帝與其前任漢桓帝的統治時期是東漢最黑暗的時期,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就有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每次“嘆息痛恨於桓靈”的陳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 薛瑩:“漢氏中興,至於延平而世業損矣。衝質短祚,孝桓無嗣,母后稱制,奸臣執政。孝靈以支庶而登至尊,由蕃侯而紹皇統,不恤宗緒,不祗天命;上虧三光之明,下傷億兆之望。於時爵服橫流,官以賄成。自公侯卿士降於皂隸,遷官襲級無不以貨,刑戮無辜,摧撲忠良;佞諛在側,直言不聞。是以賢智退而窮處,忠良擯於下位;遂至奸雄蜂起,當防隳壞,夷狄並侵,盜賊糜沸。小者帶城邑,大者連州郡。編戶騷動,人人思亂。當此之時,已無天子矣。會靈帝即世,盜賊相尋,其後宮室。焚滅,郊社無主,危自上起,覃及華夏。使京室為墟,海內蕭條,豈不痛哉!”(《全晉文·卷八十一》)
  • 王嘉《拾遺記》:“安、靈二帝,同為敗德。夫悅目快心,罕不淪乎情慾,自非遠鑑興亡,孰能移隔下俗。傭才緣心,緬乎嗜慾,塞諫任邪,沒情於淫靡。至如列代亡主,莫不憑威猛以喪家國,肆奢麗以覆宗祀。詢考先墳,往往而載,僉求歷古,所記非一。販爵鬻官,乖分職之本;露宿郊居,違省方之義。”
  • 虞世南:“靈帝承疲民之後,易為善政,黎庶傾耳。鹹冀中興,而帝襲彼覆車,毒逾前輩,傾覆宗社,職帝之由。天年厭世,為幸多矣。”(《唐文拾遺·卷十三》)
  • 杜牧:“桓、靈四十年間殺千百比干,毒流其社稷,可以血食乎?可以壇?單父天拜郊乎?”(《樊川文集》)
  • 周曇:“榜懸金價鬻官榮,千萬為公五百卿。公瑾孔明窮退者,安知高臥遇雄英。”(《全唐詩·卷七百二十九》)
  • 胡三省:“觀靈帝以尚但之言不敢復升臺榭,誠恐百姓虛散也,謂無愛民之心可乎!使其以信尚但者信諸君子之言,則漢之為漢,未可知也。”(《資治通鑑·卷第五十八·漢紀五十》)
  • 蔡東藩《後漢演義》:“漢季之中常侍,誰不曰可殺?惟庸主如桓靈,方信而用之。”“國家賞罰有明經,宵小讒言怎可聽?功罪不分昏憒甚,從知靈帝本無靈!”“若平樂觀中之講武,設壇張蓋,誇示威風,靈帝自以為耀武,而蓋勳乃以黷武為對,猶非知本之談。黷武二字,惟漢武足以當之,靈帝豈足語此?彼之所信任者,婦寺而已,如皇甫嵩、朱儁諸才,皆不知重用;甚至一病不起,猶視賽碩為忠貞,託孤寄命,《範史》謂靈帝負扆,委體宦孽,徵亡備兆,小雅盡缺,其亦所謂月旦之定評也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