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漢黃陂,10道土菜讓你大開眼界,第7道菜竟是貢品,難以相信


武漢黃陂,是大別山與江漢平原的交匯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全國重要的全域旅遊示範區,素有“千年古郡、木蘭故里、濱江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譽,擁有盤龍城文化、木蘭文化,二程文化、首義文化等,也是著名的的“美食之鄉”,楚菜發源地之一,大武漢還有專門的“黃陂飲食街”,如果你到這裡旅遊,還在吃熱乾麵,那就真的OUT了。

到黃陂,如果你沒有吃過“黃陂三合”,千萬不要說你去過黃陂,這是黃陂美食中黃陂三大美食之首,是黃陂民間流傳數百年的傳統佳餚。三合是指味道最鮮美的魚丸、肉丸、肉糕三菜的合稱,一般是做湯為主。三種鮮味中的魚、丸、糕三字,與餘、圓、高諧音,寓意年年有餘、家家團圓、步步高昇,吃不吃你自己看了。

餈粑,黃陂三大美食之一,這裡民間自古有打餈粑吃圓子的習慣,幾乎家家有打石舂。做這道美食之前,必須將糯米浸泡一天,濾幹後置木甑裡蒸熟。放入石舂裡搗爛,在乾淨的容器裡放入糯米粉,將舂好的糯米加餡揉搓,捏成圓團或餅狀,再撒上黃豆粉白糖,就成了美味可口的餈粑圓子了。


黃陂豆絲,也叫豆皮,也是黃陂、甚至是武漢的三大美食之一,黃陂人每到臘月,都會自己動手做成必備的年貨。它的主要原料是野生葛根粉、黃豆、麵粉、精米等,是武漢黃陂區的三大特色小吃之一,用大米、綠豆等打漿攤成餅,然後切絲晾乾。豆絲的吃法很多,可以做成餅狀,夾入輔菜直接拿手上吃,還可以與肉類一起做成小炒,香美可口,營養豐富。

這盤菜說叫豆糕,還不如叫肉糕,它以去皮的鮮魚、去骨的豬肉為主原料,剁碎,製成糕狀,再加入紅薯粉、清水、食鹽等攪拌均勻,放上調味佐料,放籠中蒸熟,出鍋後一般切成塊狀放盤,口感極佳,味道鮮美,讓人愛不釋口啊。

蒸藕糕,這是用江米粉、鮮藕、桂花、綿白糖、金糕、青梅、瓜子仁等為原料清蒸出來的一道菜,香糯利口,甜軟味美。

花生芽,吃過各種豆芽,卻從沒有見過長的這麼粗長的,原來這不是黃豆或綠豆長的,而是花生芽子,最初只有在花生地裡才可以挖到,後來大家發現這居然是一種天然美味,漸漸的開始在家裡成批製作。放入鍋中,隨便加點鹽,青頭、辣椒,爆炒起鍋後就是一盤帶著泥土氣息的綠色美味。

黃陂脈地灣蘿蔔可謂是黃陂食品中的極品了,這裡因土壤優良、氣候特別,蘿蔔的營養比其他品種更加優質,但產量極少,明朝著名的農學家徐光啟,為編寫《農政全書》,曾來此黃陂脈地灣考察蘿蔔種植,後本地官員曾以此特色上貢皇室,一時名聲大噪。清朝時漢口老街開始流傳“脈地灣的蘿蔔上了街,漢口的藥鋪無買賣”之類誇張宣傳,但它的營養功效確實非同一般,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大名氣。


餈粑魚,主料的醃魚雖然普通,但做法卻很要功夫,一般先將鮮魚醃製三五天,做菜時,把醃製好的魚塊放入油鍋,小火慢煎至金黃色就可以了,外焦裡嫩,滿嘴含香。

地皮炒蛋,鮮嫩可口,最下飯的一道土菜,但是想把地皮洗盡真是一個麻煩事,地皮一般是在山坡野地邊生長,上面依附的草沫土泥比較多,要進行多次浸泡、清洗才可去盡雜質,地皮又特別嫩,洗的力度大了又容易碎,沒耐心的人是做不好這件事的。

糯米圓子本屬徽菜系,但因此地離安徽不遠,慢慢傳播此處,過去一般家戶人家在春節才捨得做上一些招待客人,因此菜製作方便、香嫩可口,又有團團圓圓、闔家幸福的寓意,便成了本地的一道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