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探索"技能+責任"型職教模式

新華網浙江頻道10月17日電(記者 馮源)“我學了一學期的旅遊英語,結果還是‘啞巴英語’,在前臺工作兩個月,常用英語會話都學會了——學校沒有教會我什麼東西。”“為什麼叫我們到工廠裡去實習?我們是來讀書的,不是來打工的!”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維維至今對上述兩句學生的“怨言”至今記憶猶新。除了學生不清楚為什麼要學,教師也未必知道為什麼要教,2007年他剛到學院時曾經就一些課程的設置作過了解,教師說系裡安排,系主任又說是學院安排。“問來問去,就是沒有人能說出為什麼要上這門課,用這本教材,這說明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培養模式。”

這所學院最初是1992年邵逸夫先生投資成立的寧波師範學院職教中心,1998年改為寧波大學職業學院,2002年獨立辦學,是全省最早的高職院校之一。但是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道路上,“老革命”也經過了一番摸爬滾打,最終通過“政-行-企-校”四輪驅動的方式,形成了“技能+責任”型職教模式。

改革首先體現在課程設置向技能傾斜,由於寧波城院是由本科院校“降格”而來,從學科體系教到職教體系,就需要將整套課程推倒重來,從偏重理論知識向注重實際技能轉變。院教務處副處長趙黎明副教授曾是信息學院的副院長,他舉例說,過去的軟件課都是從各種軟件出發,講解每種軟件有哪些用途,現在的課程則從實際操作出發,例如建立一個電子商務網站,需要使用多少種軟件。

學校財金學院2010級畢業生小鄭在求職時找到了一家大型銅製造企業,對方的人事主管看到他不高的個子直搖頭,因為他們的財務櫃檯都很高,而當得知他已經拿到了自考本科文憑和初級會計師的證書後,公司專門為他設立了助理會計的崗位。財金學院為學生設立了會計職業素質平臺、會計實務技術平臺和會計考證考級平臺,每個畢業生都要拿到高職文憑和從業資格證書,成為“雙證”技能人才。

改革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學氛圍上,李維維說,現在一些學生過度以自我為中心,他人責任意識、家庭責任意識、集體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因此,他們要把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放在首位。

為了增進學生的職業責任意識,學校探索了多種途徑。像信息學院就與一家銀行合作,讓學生輪流擔任服務熱線電話的接線員。趙黎明說,這樣的實踐就是要磨礪學生們的心志,據他的觀察,最初這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遇到不講理的顧客,也會粗聲大氣、甚至爭吵,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鍊,他們在待人接物上已經顯得平靜沉穩。

而更為大規模的探索則是引進公司制文化,培育“金牌員工”,2007年開始,學校開始實施“模擬公司”的核心理念,讓學生提早步入職場,適應企業管理模式,塑造職業靈魂,涵養職業情懷,錘鍊職業技能。目前,全校8個二級學院結合各自的專業特色,紛紛建立起模擬公司,並以“集團-分公司-子公司”代替“學院-專業-班級”的傳統方式建制運營。

“一個合格的畢業生走上社會、走進企業,不但要具備足夠的知識與能力,還要有職業素質和素養。在‘模擬公司’,‘員工’一切言行都要記錄在企業的業績裡面,例如,帶早點進教室就要扣全班也就是全公司的分。”李維維說,通過培育“金牌員工”的一系列舉措,過去不尊重老師、帶早餐進教室、上課遲到曠課、亂扔亂吐亂寫亂畫等不文明現象明顯養活,而學校在宿舍中引入源於日本的企業6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管理制度後,衛生狀況也大為好轉。

除了在學校內部設立模擬公司之外,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還打造了新型的校企合作平臺——“虛擬二級學院”。它是校企雙方合作共建的非營利、不具備法人資格的虛擬學院,以企業投資為主體,依託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由校企共建共管,實行聯合辦學體制。在“虛擬二級學院”,學生不但在校內有老師,在校外也有師傅,企業派出技師到學院擔任兼職教師,而學院也派出教師到企業擔任經理。

2012年6月,學院與浙江九龍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九龍國際物流學院”,企業設立了2千萬元專項教育基金,並每年為學院投入辦學經費100萬元。而在此之前,雙方的校企合作從2005年就開始了。目前,九龍公司的800多名員工中,寧波城院的畢業生就佔到了三分之一。

公司總經理林建華說,學校不單會給企業提供畢業生,也會提供思路和點子,不斷地打破企業內部的習慣思維,而企業給學生提供的是一個社會化的課堂。“學生多數不懂得什麼叫社會,連送文件時遇到客戶不在的小情況都不知道怎麼解決,而校企合作的關鍵就是要讓他們儘快地成長,嚐到真正的酸甜苦辣。”

如今在九龍物流分公司客服部擔任經理的陳燕燕是學院2006年的畢業生。她回顧說,之前在學校裡學的是書面上的知識,而通過半年的公司實習,就可以獨當一面。而2010年的畢業生陳贈宇也在物流分公司營銷中心工作,她告訴記者,現在企業用人都要強調工作經驗,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校企合作的平臺,畢業生就積累不了經驗,通過校企合作平臺的磨鍊,她感覺自己走上社會以後底氣更足了。

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2011年,寧波城院以“產業鏈-行業-專業鏈”為主線,聯合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相關中職和高職院校,組團成立了旅遊會展、城市園林、創意設計、商貿物流、服務外包、會計金融、應用外語等7個基於行業的產學研聯盟和中高職合作聯盟。這種“政-行-企-校”人才培養模式將在聯合培養人才、共享設施資源、交流互聘師資、共育專業特色、服務地方經濟和招生就業工作六個方面開展合作。

李維維說,在歷史上,中國的高等教育受蘇聯模式影響很深,當時依託各部門開展行業辦學就是學習蘇聯的成果,這種模式有其合理性,也造就過一大批人才。如果單純的校企合作難以進一步深入,就需要上升到這種“政-行-企-校”合作的新模式,以政府為主導,依託整個產業,提升工學連動的層次。(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