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文末發福利!最高100元話費等你來搶!

本文字數:2574字 7圖 閱讀時間:8分鐘

“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我們不能停下前行的腳步,也要回望曾經奮鬥的青春。正是那無窮的活力,給我們每一個追夢的海滄人,予以無限希望。

1978年12月,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業“大包乾”模式,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1986年,也就是在海滄設立臺商投資區的三年前,煤油燈下,鰲冠村20位漁民按下鮮紅手印,聯手建立了海滄鰲冠第一傢俬營蝦苗養殖場——滄海水產育苗場。


“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林得祺

林得祺是帶頭人,號稱“鰲冠養殖第一人”。在做決定之前,哥哥一再勸他三思:投入20萬元,這可是鉅款,所有家當砸下去還不夠,一旦賠了怎麼辦?創業失敗了,準備拖家帶口去流浪嗎?

林得祺是鰲冠老漁民,數十年大風大浪生涯,讓他獲得了更多勇氣,堅定了自己的選擇。他也堅信,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可錯過。

林得祺又是如何發現這一機遇的呢?原來,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在鼓浪嶼有一個實驗廠,長期向林得祺等漁民收購長毛母蝦,一隻3塊錢。

林得祺都是在廈門西海域捕捉長毛母蝦的。一隻長毛母蝦能賣到3塊錢,對他來說,價格不菲了。然而,當他知道其中秘密時,他驚訝地發現,裡面藏著一個天大的商機。

“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蝦苗

他通過私下渠道打聽到,一隻長毛母蝦一年可產60萬隻卵,其中四分之一,即125000只可以成為蝦苗。蝦苗銷售的時候是以萬為單位計算的,10000只蝦苗可賣100元。這麼算來,一隻母蝦的一年產值,就高達1250元。

3元到1250元,相差400多倍,林得祺失落之餘,更是看到了希望。1986年,他聯合邱武力、林聯忠、周亞盤、陳規矩等主要成員,商量集資,在鰲冠開建了第一個蝦苗養殖場,開始了創業之路。

他們去瓊頭等地參觀取經,集美區水產局(那時的鰲冠屬集美區管轄)還派技術人員陳一通現場指導。1987年,養殖廠順利投產,第一批賺了30萬元,但是,第二批虧了。虧損很大,他們自己“停業整頓”了一年。

關鍵時刻,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技術員楊章武也過來加盟指導。“他是我師傅,指導了我10多年”,林得祺說,楊章武來了,就多了一份技術力量,增加了大家創業的信心。

創業初期,沒有手機,也沒有固定電話,市場開拓除了親友團口口相傳,就是靠他兩條腿。

開拓完漳州、泉州、福州等省內市場後,他開始去廣東、廣西、浙江、上海、江蘇、山東、遼寧等沿海地區找市場。按他的話說,祖國18000公里的海岸線,已跑了好幾遍。

那年代,國內從事蝦養殖的人不多,大家知道這個行業利潤可觀之後,與林得祺建立了深度的合作關係。杏林郵電局的電報,很多與林得祺有關,不是他拍過去的,就是客戶拍過來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有了固定電話,隨後又出現了大哥大。林得祺花了上萬元買了一部,大如磚頭,卻是身份的象徵。而且,他還買了一輛本田摩托車。

“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蝦苗養殖場

讓林得祺嘚瑟的是,他的名片更值錢。不少客戶,就是從別人那裡偷到他的名片,悄悄與他聯繫的。

當然,和他一起創業的人員,都享受到了創業帶來的勝利果實。豐厚的利潤,也讓大家看到了更多前景,很多股東就脫離了滄海水產育苗廠,開始單幹了。大哥大、摩托車,村裡很多人都買上了。

股東解散後,滄海水產育苗場也轉移給了他人,名稱也改了。林得祺和林聯忠再次成立了閩鰲育苗場。

林得祺說,最鼎盛的一年是在2000年,鰲冠村有200多家蝦苗養殖戶,年利潤達到了8000萬元,之前都是1000萬元到3000萬元之間。

林得祺得意地說,那時候,廈門高崎機場每天空運的1000件泡沫箱蝦苗,就是鰲冠村提供的。

不過,2002年開始,因為養殖戶過多,蝦苗的價格大幅下跌,蝦苗養殖業正式走向下坡路,鰲冠村也在所難免。

如果說華西村的吳仁寶是中國農村幹部的傑出代表,林得祺至少也是海滄漁民創業的傑出代表。

林得祺的創業過程,不是想著一個人發家致富,而是先富帶動後富,為鰲冠漁民上岸提供了另一種創業模式。

合夥人陸續退出自立門戶,林得祺是鼓勵大家的,尤其是在上世紀最後十年的黃金年代。村裡很多蝦養殖戶,都是林得祺的徒弟。

“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鄭正典每天都要坐著輪椅去看蝦苗

鄭正典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退伍的殘疾軍人,1999年,他從事蝦養殖的時候,是林得祺手把手教他各種品類蝦的習性及養殖技巧。

“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林得祺和鄭正典,師徒倆

善良真的是有傳染性。現任鰲冠社區黨委書記高武躍,也是蝦苗養殖戶。鄭正典創業初期,高武躍就為他墊資提供支持。

有了貴人相助,鄭正典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如果說,鄭正典是黃金晚期的收割者,那麼,新晉鰲冠社區靈惠廟慈善會理事長“70後”張文才,子承父業,是蝦苗養殖業沒落期的一顆新星,成為新一代蝦苗養殖能手。

可惜的是,10000只蝦苗價格,從200元降到目前20元左右,利潤極少,對蝦苗養殖戶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按鄭正典的話來說,一年不出產4億隻蝦苗,一年的勞動就白費了。

三十三年過去了,正如起初的場名“滄海”二字,蝦苗養殖業從鼎盛期到衰落期的過程,見證了海滄人愛拼爭贏、敢闖敢試的英雄本色。

但是,對林得祺而言,無非是“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一場“蝦”客行而已。在衰落的關頭,鰲冠以林得祺、鄭正典、張文才為代表的20多個蝦苗養殖戶,仍然堅守著,等待新的發展機遇。


“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令鰲冠人自豪的是,鰲冠絕大多數的蝦養殖能手,經過廈門市海洋漁業研究所組織培訓後,都拿到了技術證書。很多人已持證上崗,成為沿海諸多城市蝦苗養殖的技術骨幹。

可喜的是,海滄其他村居,也有人拿到了這樣的證書。林漢軍就是其中一位。


“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正在山東東營做技術員的林漢軍

他是海滄囷瑤村人,目前在山東東營做技術員。他說,薪水是基本薪資加抽成。基本薪資一般是5000元——8000元不等,好的時候,每個月的抽成也有數萬元,收益還不錯。

林得祺說,這些人都是海滄的後備技術骨幹,是新型農民,自己在為蝦苗養殖產業發揮餘熱的同時,看到了新的希望。

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們努力通過公益的方式回饋社會。

對鰲冠有著深厚感情的張文才,接手靈惠廟的管理之後,正在考慮如何將文化傳承與公益事業相結合,造福鄉里。

作為廈門第一個村級殘聯協會的發起人,鄭正典仍在為鰲冠村殘聯協會費盡心血。他致力於服務殘友,幫扶困難家庭,鼓勵殘疾大學生,為100多個殘疾村民送關懷。

富及群懷、守望相助,這是海滄人骨子裡特有的精神品質,也註定擰成一股繩的海滄人,在新時代的征程裡,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盆友

你在海滄遇到了什麼溫馨故事

或者對海滄有什麼印象

請你留言參與搶話費咯!

留言、線索有獎徵集令

海民朋友,“今日海滄”微信公眾號徵集有趣的線索,有料你就來!歡迎您在後臺留言提供線索,一經採用,獎勵話費100元。另外,每週海滄君將精選5個精彩留言,各獎勵話費20元

以上獎勵結果將在每週一的推文中進行公佈,請朋友們時刻關注!


校對:暨王月

“蝦”客行,海滄人三十三年的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