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分析“996.ICU”的前生後世,歡迎討論拋磚

我從1998年加入金山算是進入互聯網行業,2002年自己創業,到今天,在互聯網行業做了21年,雖然沒有大的成功,但是從員工到老闆卻是經驗非常豐富,我來客觀地講一講分析一下互聯網996形成的原因,不黑不粉,請互聯網後進的兄弟們和全國人民聽一聽,也幫我們這些互聯網IT企業想想,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

第一個反思:為什麼北京互聯網程序員可以拿和多倫多一樣的薪水,而北京非互聯網企業的人均薪酬和多倫多同職位完全無法相比?

中國互聯網企業員工薪酬是比較高的,我們以北京互聯網公司舉例,一個主程序一年的薪水40-60萬很正常,這還不算公司給的期權,不算獎金,就只計算寫到勞動合同中的薪水部分;正常幹活的普通程序員兄弟一般年薪都在25萬-30萬;當然還有更高的,年薪70-100萬人民幣,在TAB等公司也是正常的。

2018年我在多倫多參加遊戲展會,和當地的遊戲開發同行瞭解了下當地的薪酬水平,當地的普通程序員水平大概是5000加幣,主程序是8000-10000加幣,加幣和人民幣的匯率是1:5。換句話講,北京遊戲公司程序員的薪酬和加拿大遊戲公司程序員的薪酬基本是一個量級的。互聯網公司是相通的(因為可以跳槽到非遊戲公司),所以,我相信,遊戲公司和其他公司的程序薪水也都在一個量級上。換句話說,兩地互聯網公司程序員的薪水是一個量級的。

北京非互聯網企業比如廣告、影視、工廠、店員等等,月薪就是5000左右,而多倫多同樣的職位薪水不會低於2500加幣。

客觀分析“996.ICU”的前生後世,歡迎討論拋磚

這裡,我留下一個問題供大家思考:

為什麼北京互聯網程序員可以拿和多倫多一樣的薪水,而北京非互聯網企業的人均薪酬和多倫多同職位完全無法相比?

可能很多朋友說,因為這是程序員啊!程序員多值錢啊!

第二個反思:為什麼互聯網IT企業程序員薪水比非互聯網公司類似銀行、國企、電信甚至包括政府部門的程序員等等,高的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兩倍甚至三倍?

我再舉個真實的例子:

2013年,有一天,CTO老柴很開心地找我聊天,大概意思是:今天招聘到一個很不錯的程序,能力很強,更重要的是,他以前是傳統電信行業做開發的,薪水很低,才6、7千,我們給他漲到1萬,他也很滿意。

我問CTO:他實際上應該值多少錢?CTO說,應該14000。我當時就和CTO說,給他漲到14000,第一沒必要佔這個便宜;第二入職後如果這個兄弟發現不對勁反而會恨我們,說不定就離職了,人才重要。

不知道那個叫jingliang的兄弟是否還記得這事,試用期實際發的薪水比面試時談的高很多。

我想在這留下第二個反思:

為什麼都在北京,為什麼同樣都是碼代碼的,為什麼互聯網企業程序員薪水比非互聯網公司類似銀行、國企、電信甚至包括政府部門的程序員等等,高的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兩倍甚至三倍?

這些拿著不同薪水的程序員們往往是一個學校甚至一個班級畢業的。甚至很多進銀行、國企的程序員兄弟水平更高一些呢。

這是為什麼呢?

我歡迎北京非互聯網企業的程序員兄弟們發工資條來打我臉。

第三個反思: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加班?

在互聯網公司多數都是項目制,每一個項目一般分為幾個階段:立項階段、開發階段、試運行階段、上線階段。

在互聯網公司中絕大部分項目的立項需要的人力、時間、財力,是根據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1、參考同行開發類似項目的時間;

2、項目老大和項目內各個主要的老大要認同;

3、公司賬上還剩下多少現金。

絕大部分正常公司都是根據前兩者來制定的。

項目負責人根據人力市場行情確定開發費用=人力薪酬✖️時間。

所有進項目的人,基本也都知道項目的各個時間點,而且認為自己的能力符合項目的需求,且公司支付的薪水也符合自己的能力。

換句話說,任何一個項目其實簽訂了一個潛在的契約:在指定時間內,拿指定的報酬,完成已經制定的工作計劃。

但是,我這裡請問一下互聯網行業的兄弟們一個問題:天底下的項目有不delay的嗎?

我想兄弟們都笑了。

當然也會項目兄弟們會噴我:擦,你們天天改需求!怎麼能按時完成?

退一步,然後請問兄弟們:就算一點需求不改,大家覺得能夠完成一個正常上線的版本,不帶崩潰bug,允許帶小bug,不要delay,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項目研發的時間是一起制定的,項目組認同的時間,老闆按照項目需求提供了費用,而且我拍胸脯說,這麼多年我遇到的所有項目經費最終都超標,區別只是嚴重超標還是更嚴重超標。

我負責任的說:

只要項目保證不延期,能夠完成立項時的需求,按時上線,所有項目參與者絕對不需要加班。

但是,如果最終沒有按時完成,這怎麼辦呢?能不能不拿薪水,繼續開發,直到項目完成呢?

經常有項目,預期半年,結果做了一年半,還沒做完。經費超了三倍。

大公司還能支撐,小微公司賬上的錢都沒了,那讓老闆們裁人還是宣佈公司破產呢?

因為無法完成正常進度,所以才不得不加班——這才是互聯網企業的現狀!

這裡我們反思第三個問題:

鐵路總局要求建設一座鐵路橋,一共給了施工單位2億,原定一年半完成,結果,到底沒有完成,施工單位怎麼辦?或者完成了,但是經常出問題無法正常使用,怎麼辦?有四個選擇:

1、施工單位要求延期,並要求鐵路總局正常支付延期的額外報酬;且不對延期的時間做承諾;

2、加班加點按期完成;

3、延期,但是施工單位自己承擔費用;

4、因為無法按期完工,鐵路總局對施工單位進行經濟懲罰,並責令加班加點進行完工。

請問,諸位同行同仁和看熱鬧的群眾,按照正常邏輯,您認為施工單位和鐵路總局會怎麼做這個選擇題呢?

第四個反思:巨大的壓力下,互聯網公司給予員工的回報是否足夠?

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程序員的待遇與福利分為以下部分(其實互聯網凡是和項目相關的職位基本都是一樣):

1、基本薪酬,我在第一第二個反思中提到,這個基本薪酬和歐美大部分國家同職位在一個量級,而且遠超傳統企業內做代碼開發的程序員;

2、13薪,基本所有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是13薪起跑;

3、獎金,一般項目盈利部分,都會拿出固定的,在遊戲公司一般是利潤的10%,用來獎勵項目參與者。傳統企業的獎金比例遠不可能有這麼高;

4、股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市,總有一群人突然就成千萬富翁、百萬富翁了,千萬富翁的基本佔一家公司的10%,而百萬富翁的基本佔30%。我們再想想,傳統企業上市了,除了投資者和幾個老闆,能有這麼高比例的員工獲得這麼高的回報嗎?大家能舉出一個相反的例子嗎?

P.s.一般的互聯網企業,員工會持有公司10%-15%的股份,傳統公司則遠沒有這麼高。

這樣的分配機制,難道不應該有更多的付出嗎?

第五個反思:互聯網企業難道必須加這麼多班嗎?不加班行不行呢?

互聯網這個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太一樣,很多行業上班和下班是有明顯區分的,有些特殊行業採取三班倒的方式進行24小時的工作。

前者比如建築、銀行、政府部門,上班幹活,下班回家休息,下班期間關門不對外服務;

後者比如醫院、酒店,不同時間是不同的醫生在輪流工作。

互聯網公司都是24小時的!如果一家互聯網企業不是24小時而且是一週七天對外服務,那它就不是一個互聯網企業。

請問,作為消費者,能不能允許微信每天18:00-次日9:00停止服務?能不能允許京東網頁打開不開?能不能允許高鐵訂票網站半夜24點突然崩潰第二天早上9:00才會有人解決這個問題?能不能允許半夜想滴滴打車結果顯示休息?

如果不能允許這些情況的發生,那麼緊急出來解決問題的是誰呢?

我告訴大家,當深夜兩三點中出現問題,依次進入工作狀態的是:24小時值班的運維工程師、公司老闆、項目經理、程序員、測試、運營人員。深夜2點,電話突然響起,絕大部分人要打車趕往公司,打開代碼庫,儘快解決問題。

當天暫時解決了問題,甚至大部分情況下都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而只是想辦法讓用戶能夠正常享受服務。

次日,整個項目組所有人就會突擊檢查是否會出現類似問題,重新熬通宵打版本,然後更新到外網。如果不做這樣的工作,類似的事情就可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出現。

是程序就一定會有bug,這一點,從國外的微軟、谷歌、暴雪、蘋果到國內的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小米、360無一例外,都會存在。

只要一個項目需要10個人開發一年,那麼它每一次更新,我負責任地說:一定都是帶著已知的bug上線的,區別只是帶100個已知bug還是200個已知bug而已,未知bug還不知道有多少。bug是改不完的,改了老bug,就可能出現新bug,甚至改了一個老bug出來三個新bug。

那這些bug應該誰負責解決呢?難道不是項目組嗎?

我還想問大家,bug改不完甚至改一個出現兩個的這種事情在其他行業會遇到嗎?真的幾乎沒有吧。

換句話說,加班這種事情為什麼高發與互聯網企業?永遠改不完的bug、完善不了版本,這才是根本的問題。

第五個反思:互聯網企業這麼加班真的有必要嗎?

我們先從遠裡說,2001年,還在金山當CEO的雷總去印度參觀,回來後特別羨慕地給我們分享:“印度是全世界除美國外第二大軟件大國,開發水平遠遠領先國內企業,包括金山這種企業是根本無法與印度大的軟件企業相比的。人家是世界軟件開發工廠,而我們則只是一個小作坊。”

現在,18年過去了,在中國互聯網企業眼中,印度的軟件公司早就從一個龐然大物變成了小不點,中國隨便出去一個巨頭到印度,我們的開發水平就能夠以各種方式碾壓他們。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超過印度的呢?

當年雷總就總教導我們:“巨大差距產生巨大的動力,所以,我們要更多的付出,去追趕他們;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收穫,但是,不斷的付出一定會有收穫!”

客觀分析“996.ICU”的前生後世,歡迎討論拋磚

然後我們從近裡說,華為推出5G碾壓硅谷無數高科技企業、讓特朗普如臨大敵;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碾壓三星和蘋果;全世界前十大巨型計算機第一第二都是中國的,碾壓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阿里巴巴、騰訊成為世界前十大互聯網公司;雅虎這種當年讓我們跪拜的牛逼公司最後竟然靠持有阿里巴巴股權才有自己的價值。

客觀分析“996.ICU”的前生後世,歡迎討論拋磚

現在看,中國互聯網、IT企業有了很多風光,但是,大家知道以前我們有多落後嗎?

20年前,也就是95年以後,美國企業賣給中國一臺中型機,要專機押送,大家沒看錯,是押送,有專門的押送人員,24小時監視我們的企業,哪怕這臺機器沒事幹,也不允許這臺機器運算其他的程序!這真的是帝國主義對我們赤裸裸的封鎖!現在看是一種恥辱,當年真的是無奈,我們技不如人,是恥辱,也得忍著!

那過去20年發生了什麼?導致中國IT行業、互聯網行業突然就各種逆襲,碾壓除美國以外所有的地球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呢?可選答案如下:

1、中國是位面之子,虎軀一震,霸氣四射,就崛起了;

2、中國人聰明,尤其是吃了腦白金後,智商崛起,輕鬆碾壓;

3、一群又一群苦逼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兄弟們,當年拿著遠不如老外的薪水,苦逼地撅著屁股,996,沒日沒夜的幹。

硅谷公司願意舒服,10點上班,5點下班,好啊!太棒了!繼續這樣下去吧。

看著硅谷高科技公司這種狀態,有志氣的中國公司睡覺都能笑醒了。

過去20年,我們超過了韓國、日本、印度、歐洲們;再過10年,看我們有沒有能力碾壓硅谷們?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難道不是苦幹、實幹加大幹才能夠實現的嗎?

中國高鐵一路碾壓全世界,難道不是高鐵施工單位沒日沒夜克服各種困難才實現的嗎?他們的薪水能和互聯網公司的兄弟們比嗎?

客觀分析“996.ICU”的前生後世,歡迎討論拋磚

中國船舶製造超越歐洲、日本、韓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各種優異的艦船下餃子一樣下水,難道不是船工施工單位克服各種困難、巨大付出後,才實現的嗎?他們的薪水能和互聯網公司的兄弟們比嗎?

當年蘇聯是我們的師傅,現在我們的第五代戰機都服役了,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機還在試飛,難道這不是我們航天技術人員不斷付出才有的嗎?他們的薪水能和互聯網公司的兄弟們比嗎?

難道我們的互聯網IT企業也要像亞洲四小龍一樣,一個個未富先衰,最終從明星變得泯然眾矣嗎?

這篇口水文寫道最後,我還想弱弱地問最後一句:那個寫996.ICU的兄弟,你不是對面派來擾亂我方軍心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