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江陽區:開展“治汙、淨水、清河、護岸”行動確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長沱兩江交匯,成就了瀘州市江陽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水資源,同時也賦予了一代又一代江陽人守護兩江的責任和使命。

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3月,長江(江陽段)水質穩定達到II類標準,沱江(江陽段)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標準,長沱兩江水質明顯改善。

治汙:多管齊下斬源頭

沱江十八彎,最美在通灘。沿沱江旅遊道路一側的米溪溝橋上,一群騎遊愛好者或駐足拍照、或極目遠眺。橋下河水清澈,水草忽隱忽現。

場鎮汙水處理是水汙染防治中的重要一環。2017年,通灘鎮在全區試點雨汙分流建設。一期項目於2018年完成建設,建成後的汙水管網猶如毛細血管,居民每天的生活汙水經過層層收集匯攏到汙水乾管。

與雨汙分流配套,通灘鎮先後投入資金500餘萬元,新建、改建場鎮汙水處理廠3個(其中二級場鎮一個)、農村汙水處理站2個。目前,場鎮汙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能力達到800噸,基本解決了場鎮汙水處理問題。

在汙水處理廠看到,兩臺250噸一體化FMBR汙水處理設備正常運轉,場鎮汙水經過FMBR工藝流程技術處理達標後排進沱江。

“二期雨汙分流項目也在加快推進,預計今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據瞭解,該項目建成後,場鎮雨汙收集率將由原來的61.8%提高到90%以上,有效解決場鎮汙水對沱江、長江水質的汙染。

通灘鎮的治汙舉措只是該區水汙染防治的一個縮影。江陽區先後投入9000餘萬元,新改建一級場鎮汙水處理廠11座、二級場鎮和農村聚居點汙水處理設施30座、配套汙水管網約34公里,全面啟動實施全域場鎮汙水管網及新農村聚居點汙水處理站建設工作,全區鄉鎮汙水處理能力達到5470噸/日;投入4000餘萬元在全市率先實施“戶分類、村收集、鎮統籌、區直運” 的農村生活垃圾直運模式,以減少長沱兩江沿岸農村生活垃圾對江水的汙染。

保護飲用水源,江陽區敢於出實招、亮利劍,先後依法取締了五渡溪、四渡溪、葫蘆島、觀音寺等城市入河排汙口7個,查處涉汙企業21,還對2個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開展了專項治理和規範化建設。

清河:巡查治理全覆蓋

長江濱江路,東門口城牆外那幾艘餐飲船生意曾紅極一時。

江陽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徹底解決長江餐飲船舶對長江水質造成汙染的問題。2018年12月14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依法將盤踞在長江東門口水域長達二十餘年的的5艘長江餐飲船舶一舉取締。“這幾年紅嘴鷗年年都來瀘州,說明我們這裡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市民何先生說。

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關鍵在保護河流一役。江陽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重要部署,大力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

“通過實施‘一河一策’制度,將長江、沱江、大洞橋河等11條江河列入區級‘河長制’管理體系。”該區河長制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除2名總河長外,區上還設了區級河(段)長21名、鎮街級河(段)長87名、村級河(段)長99名,形成了區、鎮、村三級聯動的“河長制”工作格局。

“河面、河岸、河底是否清潔,水體是否正常,排汙是否規範,是否有破壞水體生態環境的行為,河長公示牌是否規範,巡察發現的問題是否解決到位……”一系列制度的出臺讓監管更加規範。

為了延伸“河長”治水觸角,江陽區成立了19支共429人的巡河員隊伍,破解河流治理和保護難題。今年1—3月,全區累計清理水面漂浮物、河岸垃圾298噸,有力保障了長江、沱江水質。

護岸:河暢岸綠生態美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位於彌陀鎮的水中壩,風和日麗的天氣加上乾淨整潔的江灘,讓人倍感神清氣爽。

“我們一手抓巡查管控,一手抓日常保潔。”彌陀鎮建環中心負責人介紹,以前經常有人來搞野炊、燒烤,如不及時清理生活垃圾,一漲水就會流入長江,影響長江水質。

實施“河長制”,目的是推動“河長治”和“河常治”。江陽區紮實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專項行動,加強對河道管理範圍內亂佔亂建、亂圍亂堵、亂採亂挖、亂排亂倒、黑臭水體、水土流失等突出問題的整治,有效遏制危害河道健康的行為。

2018年,江陽區完成34個砂石堆場整治,累計轉運砂石存料1200萬立方米。爭取中央資金1400萬元,對江北片區12個砂石堆場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平整砂卵石量、回填土石方等方式,恢復長江生態岸線3.5公里,綠化面積79公頃,打造江北生態修復示範片。同時,對24個非法碼頭進行依法取締和規範整治,依法取締22個、規範提升2個,並全部完成生態復綠。

在南郊水廠飲用水源保護區,昔日的建築廢渣、岔眼的板房、破損的防護欄早已不見了蹤影,被取而代之的是整潔有序的周邊環境,裸露的泥土上面種上了綠色的草坪,把保護區變成了真正的生態綠地。

去年以來,江陽區先後投入資金4000餘萬元,對五渡溪、柏木溪、楊橋湖水體進行綜合整治,城市景觀水體得到有效改善;投入資金927萬元,清理河道水生植物、垃圾8527噸,清淤、疏浚河道約104公里,有效改善河流生態環境。(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